编者按:作者从最最实际的角度出发,完整的将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盘托出。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门外汉,到如今将更多的门外汉带进门,稳扎稳打,不急躁不取巧。他的经历会让你觉得是那样的熟悉,真实得就像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样。你一定会在他身上看到自己跌倒的影子,但你更应该看到的是他跌倒后迈开更大步伐的前进。
前阵子逛校友录,很多本科同学都在回顾相识十周年。祝福之余,想到自己,从本科入学到现在,学习园林刚满十年,是不是也该记录点什么。之前,因为犯懒,从未将自己这些经历和体会记录下来,而这次,入门十年又适逢YLA的邀请,让我不再有借口犯懒。
1999到2009这十年,本科四年如同在园林的围墙外左右徘徊寻找入口;读研五年恰如找到入口后满头大汗跨进门槛,发现墙内五色斑斓的世界;从工作开始就是在为登堂入室积蓄力量。这其中交织着苦恼、迷惘和喜悦。我想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立此存照供同路人参考;同时综合学习和工作时的心得,给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些许启发吧。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杨云峰
1999-2003,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专业,学士;
2003-2008,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向)专业,博士;
2008年7月至今任教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1.本科四年 1999.9-2003.6
虽然家中三代人都在和花木打交道,我却从小对花草树木,对园林没什么兴趣。北林的园林专业是我高考第二志愿。
初到北林,多少有点失落。感谢父母和朋友的开导,我意识到其实学什么都一样,学好找个不错的工作就行。所以,入了这行就干吧。
1.1 一年级
入学前,我没有什么绘画基础,大一最让我头痛的就是美术(美术要学三个学期,第一学期素描几何体,第二学期水彩风景,第三学期素描静物)。高中在班上成绩是顺着数,大一学美术得倒着数,这滋味不好受。好在武老师的教学慢慢让我明白:园林专业不是艺设或是美术对绘画要求那么高,它重在培养学生对形体、色彩、 材质、空间的敏感而不是绘画本身。所以,有基础固然好,这会为你后续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即便没有,也不用怨天尤人,这只是你专业课程的一部分。后来,我就常泡画室,多想多画,顺利地完成了这门基础课程。
1.2 二年级
本科生从大二开始逐步接触专业课程了。在我看来,从大二到大四上,以下九门课构成了专业课的主体: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设计初步、园林史(包括东方和西方)、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我先来谈一下每门课的地位,其后按照开设时间具体谈谈我的心得。
画法几何和阴影透视教你如何画图(有些学校可能叫建筑制图或园林制图);设计初步给大家初步了解设计的方法、步骤,训练内容侧重构图和表现;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花卉学让我们了解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素材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衔接了树木学、花卉学和具体的城市绿化工作的实践,教会学生如何去栽植、养护植物;绿地系统规划从城市的尺度教授学生认知、规划绿地空间;园林建筑设计让学生对园林作品中的小型建筑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园林史和园林设计应该算比较核心的专业课了,前者告诉学生前人是如何从事、认识、发展这个行业的,后者则是对之前所学的基础课的一个拔高,要求学生综合的去进行一片场地的设计。这些课程是专业知识结构重要的支撑点。究竟有多重要,估计在研究生期间或是参加了工作时才能真正体会。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设计初步、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大二的这四门基础课是后续课程的基石。画法几何中的三视图、轴测、剖面、断面的制图方法是园林设计师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语言,阴影和透视则是图纸表现三维空间的基本功。我当时画法几何学得很吃力,三视图画不好,常常是多根线或少根线,后来画施工图尤其是立面和剖切展开面的详图时,相当头疼。
设计初步是园林设计的基础,当时的训练主要是线条练习、小环境实测、水彩渲染、水墨渲染、小广场设计,这种课,只要较真,就能学好,画得不满意就再画一张,我倒是还没见过画得不如上一张的。
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花卉学抱着课本看非常枯燥,那些分类看的头晕,仅靠课堂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当时,我学了半学期已经太痛苦了,那么多科属种根本记不住。后来,在师兄的建议下,开始带着《园林树木1000种》(第二版叫《园林树木1200种》)、《常见野花》或者《景观植物实用图鉴》跑植物园、花卉市场、公园,按图索骥,做笔记,同时再回来看课本、听课堂的内容,从而积累起树木和花卉的知识。
1.3 三年级
大三是大学中最忙的一年,我现在跟自己的学生也是这么说:这一年你要过的轻松,基本也就废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史、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同时开,上课加作业加课余阅读,工作强度不可能小,熬夜做作业也很正常。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结合着城市规划原理学,毕竟前者是后者的一个专项规划,牵涉较多的法律、法规、规范。
园林建筑设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有点难,毕竟之前除了建筑史之类的选修课没什么铺垫的课程。学习方法嘛,不外乎读点建筑史,多看看建筑史的经典作品,培养空间感。园林专业对建筑的要求大都为公园、风景区内结构较为简单的一到三层的休息、观景、游憩建筑,或是亭台楼阁这类“点景物”。
不管什么建筑,好坏的基本评价标准是一样的,所以很多老师还是会把建筑专业那套框架拿出来,起初会觉得很难理解,但是要不断多想多画,培养空间感和尺度感,慢慢地就上路了(上到哪个程度还是得看点天赋)。不少学校考研要求园林建筑设计其实就是比较简单的风景建筑,这和课程要求也是对口的。
把园林史和园林设计放在最后讲,是因为我觉得这两门课分量最重。
如果现在有学生问我怎么学好园林,我的回答就是“读破园林史”。园林史总结的是造园思想和实践发生、发展、兴衰的演变史。学习园林史,学生应该透过历史上纷杂的园林作品、潮流的表象去探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史。任何园林形式实际上都是这三股力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后在物质层面形成的一个结果。
学生常常满足于通过学习园林史,找点现成能抄的。殊不知,蹩脚的设计师抄形式,高明的设计师抄内涵。时至今日,园林史上的经典作品中,能照抄照搬的已经不多,但是精神和理念却是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如中国古典园林门前挖塘,屋后堆山;意大利园林在郊野、山地营造庄园,出发点都一样——营造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而地理位置差异决定其建造方式的差别。了解历史上园林行业的起起伏伏,也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处于这个社会的坐标。可能有些东西对于本科生来说,理解起来困难,但是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大三时,也未曾领悟到这个深度,但是希望读者能理解得到。
园林史告诉我们前人是怎么从事这个行业的,投射到自己,则是要现今学习如何去做设计。园林设计可以说是融汇之前这些基础课的一个综合性课程。这门课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临摹、练习、设计。
从古典园林史的案例中寻找启迪:浮光掠影般读史是一个深度,把经典案例平面临摹下来,分析空间、比例、尺度的关系是另一个深度;
从现代园林史的案例中寻找灵感:现在国外的大师作品、优秀案例的传播速度很快,每年引进的图书、互联网资讯为我们学习优秀案例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看一些新奇的效果、吸引眼球的照片是一个深度,从背景——整体——局部去认识一个案例是另一个深度。
要学会发掘周边的案例的成功之处,为我所用。这方面,地处北京、上海这些设计行业活跃的大城市的学生可能会占点先机。这些城市,每年都会有一些建设项目值得关注。譬如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厦门园博园、济南园博园、沈阳园博会,这类城市事件项目从最初的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开放——展时管理——展后管理养护一系列流程都有值得思考或者学习的地方。
另一方面,发掘自己周边的设计项目的成功之处,比如一个街头小游园的做法,如何吸引游人,如何安置活动设施,施工的细节如何。这些都是在为自己设计方案、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积累资料和阅历。而且这是一个长期工作,坚持个五年八年的,出方案时脑子里的想法会丰富很多。
以前,我对城市事件不够关心,对外出调查、踏查等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也不够重视。也经历过每次作业需要出方案了,便到处找书开始玩拼图游戏的过程。在后来的读研期间,我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开始逐步弥补。现在,我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希望学生可以少走点弯路。
1.4 四年级
到了大四下工作重心就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四年所学课程的一份大作业,就像一次实战演习,是工作和学习之间的一个过渡。之前的课程作业基本不考虑可行性、造价以及施工层面的问题,在毕业设计中则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我本科的毕设是在内蒙古三盛公水利风景区中做一个展示水利设施微缩景观的公园,图画了不少,但是没有考虑到水体循环和水量问题,答辩时被老师问住了,结果只得了良,也算是给我上了一课。
1.5 小结
我的本科四年大抵如此,谈不上是个优秀的学生,只是自认为一步步走的还算稳当。现在当了老师,时常会有学生问我,怎么学好园林,我回答他们“读破园林史”时,看到的常常是更加迷惑的眼光。无奈之余,只好说的具体一点——“多读、多看、多比较、多思考”。
多读:多阅读一些经典书籍。最近十年,园林类的书籍、期刊和译著非常多,鱼龙混杂,学生常常不知道读什么。我的观点就是挑经典的读即可,所谓经典,或者出版时间较长,口碑不错,或者著者为知名学者。好在网上也有人整理出一些必读书目,大家可以挑选着看(一、二)。
多看:多出去看看。多出去逛逛公园、广场和城市公共绿地,培养自己对空间的认识;随身带个卷尺、本子和笔,多画画草图,速写,促进自己对尺度的把握。当然,如果有条件,多去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走走看看,丰富自己的眼界也是大有裨益的。
多比较、多思考:两者实际上是一体的,同类项目之间、同等尺度的项目、同个地区不同时期的项目、同时期不同地点的项目、国内和国外的同类项目、国外和国外同类项目、一个设计师不同时期的项目,诸如此类。通过比较和思考,可以促使学生对项目本身和行业发展有个更深的了解。
1.6 三个问题
1.6.1 电脑制图与手绘
我在大四之前一直是徒手或尺规作图完成作业,大四开始学习电脑制图,之后两者混着用。现在我接触到一些学生从大三开始就开始迫不及待学习电脑制图,觉得学好这个好找工作。
其实,我一直认为,手绘能力是设计师出方案的基础,学生阶段应该下功夫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电脑制图比如CAD,Photoshop,SketchUp(不提3DMax是因为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学)是一个表现工具,通过短期强化训练(比如假期实习)完全可以迅速掌握。
并且,CAD这类工具的优势在于图纸能放大缩小,这带来的便捷不言自明;而其劣势恰恰也在于此,比例的不断变化让学生逐步失去尺度感,因此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固定比例绘制方案图。
在当前行业市场普遍比较浮躁的氛围下,很多设计单位不愿意花两到三年去培养员工的方案能力,所以直接要求毕业生会电脑制图,至少可以直接上手画画施工图。就学生而言,要发现其中的利弊,用好电脑制图的敲门砖,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手绘方案能力。
1.6.2 我是搞设计的,你是搞植物的
园林学科本来以综合性为特征,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成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两个方向,而且研究生也是分这两个专业招生的(其中的曲曲折折参见《中国园林》2004年第5期和第7期几篇关于学科名称讨论的文章)。一些学生自诩为搞园林设计的,对植物配植方面的知识不够重视。其实,园林行业自古就在和植物打交道,丰富的植物知识是园林专业学生在工作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是我们区别于城市规划专业、建筑专业学生的重要特征。
因此,至少在校期间,要认知学习树木学、花卉学之类的基础课程,并且多积累植物群落配植方面的知识,从而在工作中灵活使用。
1.6.3 职业规划
这是大多数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出国、工作还是考研?有些学生可能专攻一项、有些学生可能同时准备两项或三项。
在我看来,人的精力有限,专攻一项比较把稳。前期要针对自己的情况选好走哪条路,选定就得有个持续性,不要出去混个文凭就回来;或者工作不到一年就又决定考研,感觉是之前就没想好。
我大二的时候,周围不少同学在为出国做准备,我也跟着学托福,后来综合考虑前景、时间等原因,大三时候决定还是觉得考研稳妥一些。那时的就业形势没有现在这么严峻,大家普遍觉得只要能考上,三年后硕士肯定比学士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其实说白了,读硕就是赌三年换一个更好的工作)。所以考研作为完全优于就业的一个选择成了我的首选。
现在的情况有了不小的变化,经济危机导致就业困难,一些学生想在学校躲一阵子,一些学生确实没找到工作转而考研;加之各大高校都在扩招,教学质量不免下降,使得读研和就业更要好好斟酌。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当前若是能找到自己认为对口的工作,就工作吧;若是确认读书能有明显的收获,那就读吧。只是不要刚工作了一年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再辞职考研,这其实是最耽误时间的。
相比之下,出国可能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我觉得,若真是为了求学,得挑一个难度大点的学校,园林方面最难申请的美国可能是哈佛、麻省、宾大,法国就是凡尔赛了,英国似乎是谢菲尔德。学完了也别马上回来,找个工作干个四五年,熟悉了外面的路子再考虑回国。现在国内外交流日渐频繁,信息逐渐对等,一两年拿到文凭没有工作背景回国找工作也不容易。
2. 研究生五年 2003.9-2008.6
研究生期间,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空间都比较大。因此,我打算简单谈谈自己的经历供大家参考。
我在03年考上了北林城市规划的研究生,幸运投到朱建宁教授门下学了五年。在这五年,除了把学校的学分修够,其他时间基本都在跟导师做项目。从最开始的扫图、拼图干起,做到项目负责人。近乎半工半读的五年,个人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
我对学校的课程兴趣不大,该学的按部就班的学,该做的作业老老实实的做,学分修满,差不多就够了,其他精力都放在项目上。导师有自己的工作室,我有事没事就往那跑。如同新进员工,最开始做的事,难度一般,主要看做事态度。比如扫描图片不是简单的按个按钮、存个图片就完了的事,而是包括把书压平、避免中缝发黑、图片方向转正、裁切白边、调整亮度饱和度等,这样质量的图片才能用于项目参考放到文本中。接下来,开始有机会把导师的方案描到CAD中,这个就需要对方案有一定的了解;后来开始在项目中画一些详图;而后逐步开始画总图,直至在导师的草案上做深化设计。大致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记得入门时导师给我们开会,我天真的说希望这几年能跟老师学到点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导师甩给我一句:“三年(当时还没打算读博)就想学会理念和方法,那我这二十年都在干嘛呢”。
后来,我才理解到:这三年充其量平抑自己浮躁之气(本科毕业时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再加两年,差不多能搭起一个专业知识框架;充实架子里的东西,那是工作以后的事了。
常有师弟师妹问:硕士毕业,读博好还是工作好?在此,我也就一并回答了。在我看来,读硕就是赌三年换一个更好的工作,读博就是再赌两或三年换一个更好的工作,那么,你读不读得起,赌不赌得起?其实,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就业面实际上是越来越窄的。对于想去设计院当设计师,或者进管理单位从事管理相关工作,硕士学历差不多够了,博士学位附加值不高。如果你立志进研究机构或是高校任教,那么读博是不二之选。我在研三时,就倾向于以后进高校当老师,所以选了这么条求学的路。
3. 工作一年 2008.7至今
2008年夏季毕业后,我进入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任教,到现在刚满一年。这一年,除了上课就是备课,学生的求知欲让我不敢怠慢每堂课,自己也是边学边教,继续充实自己的知识框架。虽然才一年,园林设计、园林史、绿地系统规划这些课倒是都教过,总结出来的一些教学心得也当作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在前面了。
4. 结语
四年本科、五年研究生、一年工作,这是我的第一个十年。这其中饱含着求知的喜悦、迷失方向时的痛苦、与导师促膝长谈茅塞顿开时的清朗、通宵赶制项目初见拂晓时的倦意、初上讲台时的惴惴不安。
这十年,我自认为没有虚度光阴,一点点摸索到园林艺术的大门,颤颤巍巍迈入大门,真正见识到门内的美丽景象。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也鼓励着我继续前行,为登堂入室而奋斗。
杨老师的话让我对学习景观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希望能有更多机会读到这样的好文章。
杨师兄确实写得很中肯,对于初学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btw,楼上的童鞋,请注意用词,是风景园林,而不是景观设计
谢谢ls的指出,”但大家认为,专业名称不论呈叫“园林”、“风景园林”还是“景观”,它的学科内容和所从事的业务都是相同的,都相当于英语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
http://www.landscapecn.com/edu/Article/detail.asp?id=1969
不错,不错,推荐给了我的学生看。
TO Single:
从中西方LA的定义出发,就能看出中西方文化对LA的理解的巨大差异。
之所以我们对LA这一说法没有争议,因为我们在解决内部矛盾的时候只好向外搬救兵,哪还管“敌人”内部矛盾。
在美国对LA这一说法和国内一样,讨论、争议的很多。
只是A前辈,这人很牛,创造这个词之后又在哈佛兴办了教育,接着成立一个民间组织ASLA,一条龙服务, 自然而然,他便成了祖师爷,一言九鼎,呵呵。。。
我是准备研究生转读LA的学生,目前还算是完完全全的“门外汉”。这篇文章令我获益匪浅,也希望能在这里看到更多好的文章!
如果现在有学生问我怎么学好园林,我的回答就是“读破园林史”。 超赞成~!
恩,受益匪浅啊,感谢杨师兄中肯的分享你十几年来的宝贵经验!文笔好 分析的也好 杨师兄赞一个!
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学习园林的学生来说,这个网站上面的文章都很有指导性~谢谢你们!
我想知道可不可以注明出处后转载到自己的主页上,和同学一起分享~?
to coral:关于转载,
1.用于非商业、非盈利、非广告性目的时需取得本网站的正式授权(详情请联系contact@youthla.org),并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为“风景园林新青年”或“www.youthla.org”。
方便的办法是给链接。
杨师兄分析得真好,尤其是讲园林史的那里,收获了,大赞大赞~~~
杨老师这篇文章写得很中肯,经验建议也非常具体有效,让我受益匪浅!!
顶杨师兄!!!
看了杨师兄回顾的-十年- 过去仿佛历历在目。没错, 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索,总结。但我觉得这个只是一个启发,并不是模型,自己去体会 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效果也许会更好,
谢谢师兄,很受启发,希望能经常看到你的体会心得
老师讲的让我清楚很多,但不知老师能不能就本科具体学习讲解一下。我是学环艺的,学校偏重室内设计,可是我很喜欢风景园林,不知道自己课下能做哪些努力学习风景园林,想考研考此方向的。我目前大二,正在看园林史。
请老师指教!我是真的很想学这个专业,但却不知劲该往哪用,拜托老师指明。
谢谢!!
@keke,
你看你要考什么学校,要考什么科目,要看什么书,照着去看去学就行。你才大二,关于换专业的想法不一定成熟,不如等一年再决定。况且园林和环艺有一部分领域是重合的。
我觉得我的文章已经说得比较细了,剩下的,多半得靠你自己慢慢品了。
是啊,我也觉得对于两个专业的具体情况我都不是很了解,但又怕明年就晚了。看来还是要边学边考虑这件事了。谢谢您哦,你能介绍点景观设计的好书么?去书店看看,头都大了,实在不知哪个好。
通宵赶制项目初见拂晓时的倦意….
马上要大三了,对这句话感触最深。。。lol
我觉得在我们学校,要做好设计。。。时间管理很重要。在规定时间做得最好:)总之这个文看得慢感触的~~~谢谢啦:)
研究生,还博士。
对我来说,遥不可及。
曾经得到过一次保研的机会,却因诸多原因失败告终。
羡慕你啊。
杨老师写的文章曾经在别的地方看到过,学生疯狂追捧 呵呵
不过其实我还蛮喜欢造园史的,毕竟这门课本身就纯理论,难得老师上课我还不致乏味困顿。
放假自己在家看看造园史方面的书籍也比较惬意,但是我尝试过看《营造法式》实在看不下去
@Cathy,
你可以画两张图
一张是时间、地点为纵横轴整理出古典园林大事记,包括思想、实践、理论和造园师
一张是古典园林作品变迁史,仅以时间为横轴
这么去读园林史会有意思的多。
《营造法式》读不下去也不奇怪,本身不是学建筑的。
虽然晚了点儿,不过现在仍旧能有机会去改善。
我觉得现在我就处在那种明明知道自己很多东西还不会,却浮躁的没法去接受更多的知识。
读破园林史确实是个很好的方法,不但要求自己静下心来,更能从中学到东西。
杨老师这番话真如醍醐灌顶。
有的时候想想,凭什么研究生出来就能拿到更高的工资,如果自己没有在这个阶段提升自己的价值,我想跟已经工作过的同学相比,也许差距不大吧。
喜欢上杨老师的课,因为在课堂上能听到更多老师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单单人云亦云。
希望能在剩下的研究生生涯中,多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扩充自己知识面,能有更好的思维方式~ :thinking:
不知道杨老师对毕业论文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Dorinda,
大部分设计单位只要有能力,不在乎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能有不错的收入,区别可能在评职称上年限不同。
关于毕业论文,你可以把问题问细点,太宽泛的话我只能说“好好写”。
@杨云峰, 嗯,关于矿山废弃地的修复与利用的……跟生态结合。自己觉得有些难度,但是还是很想挑战一下的。。。
不过现在苦于没有项目去研究……
杨老师,你好:
今天偶然看到老师写的这篇作文章,感触很深。我是一个大三的学生,一个理工类的二本院校,专业学的是环境艺术设计,由于学校这个专业不怎么强大,所以最近有想考研的念头,正如老师说的,读硕就是赌三年换一个更好的工作,这几天才意识到这个问题,这几天一直在找要考的学校,根据各方面情况,想考南林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恰好看到老师的这篇文章。就想在这儿问问老师,考南林的话除了理论部分,快题设计方面有哪些是需要加强的?
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个好的工作,真的想考上个号学校的研究生,希望老师能指点一下!!
谢谢老师!!
背图、多练就是加强。
到现在才看到杨老师的文章,我学了四年觉得自己门外的一塌糊涂,比如公园的入口设置都不知如何做才合适…以前看园林史纯粹混学分,觉得纯理论的东西很难看啊,全是雷同的楼台阁榭,怎么办,连我自己都觉得说出的话太不专业了…难道真的没有天份
也不用怕,我本科出来不比你强。在乎工作和深造中慢慢的积累。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我在认真的做笔记
有用就好
看了杨老师的文章有点相见恨晚恨晚恨晚的感觉~大学四年似乎都是混过来的~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虽然立志要做个设计师~但似乎没有付出太多实际行动~找工作时遇到很大困难~于是转行~但做了一年以后实在放不下这个行业~决定沉下心来从头学起~可能就是杨老师说的最浪费时间的那一种~也不知道到底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只是不想放弃~~工作之余曾到南林去旁听~看见这些学生和当年的自己一样~为自己也为他们感到可惜~不知道走了这么弯路换来一个相对踏实的心态是否值得~但是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努力~这种感觉很踏实~
你现在觉得踏实就好,本科时候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学习机会有多好,工作了才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也时时有这种感觉。没事,把握当下的时间和机会呗。
谢谢老师~我会加油的~~
杨老师,提个小意见:文章是否忽视了《风景园林工程》课程的作用。
好像确实没有单独叙述工程课的段落,那我补几句:
园林工程告诉大家你的设计内容如何落地实施。之所以重要是一个没有实施性和可操作的方案终归只能定格在蓝图阶段。工程课告诉大家关于工程量、铺装材质、给排水、设施构造、照明等知识,是一位学生必须掌握并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丰富的。本科阶段,园林工程课一般开设在二下、三上以及三下,与同步开设的园林设计课相互补充。
这个专业社会实践相当重要,建议最好还是不要本科毕业就直接研博了,除非像杨老师这样素养较高者,不然没经过实践事务就去教书了相当误人子弟啊
我倒觉得我们学科研究生、博士生其实和到外面工作一样的,都在跟着导师做实际项目。:)
几年前要是我也能看见这篇稿子啊,大学四年就不会荒废了,为了一直梦寐以求的学校,阴差阳错的考上了园林转规划的研究生,不知道是目前学校太差还是老天因为我考研的努力而感动,给了我再次学习的机会,可是读研再也没有本科那种好好打基础的机会了,好忧伤,好吃力。万丈高楼平地起,总是觉得自己的基础不好,那些个本科的基础课从来不曾好好听过,一天都只知道瞎迷茫,现在虽在努力,可是觉得再也没有那种好好打基础的机会了,~~o(>_<)o~~。我本就是个踏实的人,只怪自己曾经不曾有今天对专业的爱!?!
现在开始打基础不迟不迟,把本科的课本重新看看,你会有新的理解,“我靠,课本原来是这个意思”,“唉,写的其实不咋地,现在根本都不这么做了”。
杨老师,上半年有幸听过您近现代造园史的课。可惜当时懵懵懂懂,上课也不见得有多认真。现在大大四了,依仗着自己绘图功底好,“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还特别幸运地得到保研的机会。直到上个月底到北林复试,面试的时候被问得哑口无言才知道自己实在太浮躁、太肤浅了。
今天有幸读了您的文章,真的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动力。“平抑自己浮躁之气,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再加两年,差不多能搭起一个专业知识框架;充实架子里的东西,那是工作以后的事了。”好后悔没有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好在现在还不晚,大四剩下的时间,我已然有了努力的目标。谢谢您的心得!
杨老师好,我是艺术类大学环艺景观专业大三的学生,看了您的这篇稿子有了一些启发,之前这三年学的混沌,学校不太好,课程的安排和授课的质量也都较差,几年来自己对专业的积极性也曾一度被打击或者消磨,至今也觉得完全是个门外汉。您说的读破园林史,之前看陈植老师的《中国造园史》,书开始的部分全是古书中古代苑囿等等的记载,才看几页就打了退堂鼓,关于园林史也不知有哪些合适的书籍,《园冶》、《长物志》也都在缓慢的阅读中,但是总觉得没有读进去,更别说悟出什么来了,也不知是不是基础太弱,还是悟性差的原因,始终只是在园林的大门外徘徊。近期有去北林旁听的打算,觉得自己基础差,所以打算去听大二的课,也不知能不能有所启发。作为艺术生也是一直被强调侧重艺术性而不是植物,并以此作为优势,但也觉得综合能力不能差。由于家庭原因等等,自己的打算是先工作,等了解了自己和整个行业状况,打下足够的基础,并有能力自费时,再考取国外的研究生。如今已是大三,在学校的自由可操控时间已是不多,而进步只能靠自学,却没有更清楚的方向,倍感焦虑,不知老师可否指点迷津,多谢。
在16年的时候才看到这篇文章,实在是~难以言说的情绪
如果早一点看到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