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近三个月的酝酿、筹备和组建,风景园林青年(Youth Landscape Architecture)诞生了。这是一个负有使命感的网站,一个非营利性的专业平台,一个愉快分享、深度交流的天地。同时,这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与我并肩工作的团队成员,能力都在我之上,这让我很欣慰,有他们的加入,是YLA的福气。我们或许各司其职,或许远隔重洋,或许专攻不同,或许观点迥异,一颗探求和服务的心把我们凝聚在一起。
进入YLA,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该网站没有求职招聘平台、没有最新的行业动态、更没有专业资源下载?目前该网站的内容和设置,看起来更像是一部散文集。是的,网站运行初期,一篇篇高质量的原创文章,便是YLA的全部,而教育,是青年风景园林系关注的第一件事情。
风景园林泛教育
多年的学习告诉我,风景园林学科的边界是模糊的,只要我们愿意,可以将它延伸到无限远。唐朝僧人鉴真不仅精通佛理,还是医学、书画、建筑 等领域的大家;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不仅是一名教育家,更是一名建筑师和规划师;田园城市概念的提出者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是一名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学家;近代建筑师林徽因是一名诗人和作家;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Yi-fu Tuan)在纯粹的地理学科中开创了人文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风景园林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Olmsted)对城市的理念影响了十九世纪的美国城市,他在早年是一名社会活动家。这些大师级的人物,无不强调着一种共融:学科与学科的共融,生活与科学的共融。而YLA,也在追寻这样的灵感,在努力搭建一个非传统模式的教育平台。我们在对名家的访谈中感悟不同学科的启发,我们在“标本”的故事中发现兴趣对从业生涯产生的影响,我们在快乐与感动的阅读中收获,仅仅如此仍不够,我们通过大众参与搭建新的学习平台- 服务学习。
服务学习
所谓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指参与者利用所学知识贡献平台,同时,参与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省思,获得提高。这种志愿者的服务学习模式,也是YLA的工作模式。在YLA里,服务学习首先表现为工作人员的志愿工作。YLA的工作人员都不予以支付报酬,象征性的奖励和礼物将作为他们对风景园林事业支持的致敬。进而,服务学习延伸至广大的志愿者团队。志愿者通过撰写文章、翻译文章、参与学术活动、课题研究等形式的自愿活动,为相关群体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在贡献力量的同时,志愿者能有机会推进自身能力趋善、加强社会联系,在团队合作、群体学习中共同进步。这种模式的搭建,不仅有利于广大LA学子与外界互相学习,有助于实践经验及服务精神的形成;而且,它有着更重要的出发点:教育之根本。
理想
在我看来,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多少名专业人才,而是灵魂的塑造,正所谓立德树人。了解我国教育体制的人都知道,学生对大学专业的选择往往是被动的, 我们很多人在进入大学之前甚至不知道风景园林是什么。那么,我们学习风景园林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做好的设计?找一份好工作?赚很多的钱?我们这代人生活在物质无忧的时代,却面临着精神荒原的侵蚀。
时代变迁,城市发展更加迅速,学科之间关联愈加紧密。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环境保护,并不是光靠环保主义者的呐喊;城市建设,并不是行政管理者真正的专长;生态设计,仅有生态专家的参与并不能满足复杂社会的多样需求。今天,七十亿人口有一半住在城市,人口仍在继续迁移;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消失或成为木材;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变暖已经达到连最悲观的科学家十 年前都预计不到的速度;世界上20%的人口消耗了80%的资源;地球上到处都是拾荒为生的人,但我们却继续挖掘并非生活必需的资源,我们觊觎更远的未被破坏但更难开发的地区。风景园林师在这地球面临颓境之时,更应审视自己的职业。有人嘲笑我的无力呐喊,我只有反问,难道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风景园林师的职责之一吗?它们离我们远吗?不远,大地规划、城市建设、历史保护、生态恢复、可持续设计等,正是迈向我们使命的阶梯。
梁从诫曾谈到他的父亲在二战时曾帮助盟军圈点日本的古建筑使其免受炮火的攻击,并建议保护京都和奈良两座古城,拥有如此的胸襟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人,正是家里两位亲人都牺牲于抗日前线的建筑师梁思成!温总理在大学时学的是地质,他认为做地质工作的人应该到大山里而不应该蹲在城市里,他曾经多次要求去西北工作!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成为他们学术修养的强大支撑。
回过头来,试问今天的风景园林学子们,你们是否还记得当初的理想?是否仍在游戏人生?是否为自己树立好了人生目标?是否仍在顽强地奋斗?是否曾在挫折中站起来继续战斗?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理想的指引,更是迫切责任感的坚持。基于这样的缘由,我决定发起成立YLA,与伙伴们一同工作、一同学习、一同进步。
进入YLA的读者,如能仔细阅读站内诚恳的文章,多少或许有一些收获。谨以此文作为YLA成立的缘由,也以此作为各位阅读各篇文章前的导读。
钟惠城
Ithaca
谢谢,师兄的文字,这是对每一个未来风景园林设计师的鼓励,鞭策和提醒。谢谢你,建立起这个平台。
我在新加坡做园林管理有一年多,已经加入了yla的志愿者团,希望可以用自己浅薄的知识和各位同样在这条旅途中的师兄师姐一起来分享和承担作为一个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责任。
我也在积极地申请mla,希望能在2011年有机会和师兄当面畅谈。=)
惭愧得很!这个平台是多个人的心血,我所贡献的力量微不足道。我只是新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员而已,加油!
最近才看到这个网站,特别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