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当代,风景园林行业不断升温,但表面“风光”,实则“弱势”。风景园林人在小天地里营造着自己的“风景”,外面的世界则继续它的“浮躁”。笔者的思绪从当今社会的大背景开始,寻找各社会问题的源头,最终将思考回归到风景园林行业中。在这个症结满地、体制不健的舞台,风景园林人如何能舞出精彩?笔者在此邀请大家参与这场讨论。
一条新闻忽然让我脑袋里以前积累的好多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清晰起来。比起这条新闻本身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震撼,自己的思考竟与国家政策的动向相合,由此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畅快,这更让我激动。迫不及待得想把这份激动与所有人分享。
脑袋里的这点思考正是从自己的生活开始,我们这些可怜的八零后生活的年代,用几位前辈的话说,是个“浮躁”的时代。虽然这种浮躁是就当下国内的情况而言,不过当今世界上,中国的问题已然是整个世界的问题,恐怕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类社会里的每个角落都有人在热切地关注着中国。中国的浮躁,已然是世界的浮躁。所以,即使把眼光放眼全球,说“我们”的时代是个“浮躁”的时代也没有什么不妥。这种浮躁不仅仅是某一个行业的浮躁,而是席卷大江南北,覆盖高原海疆,深入方方面面的整体性浮躁。
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时代是个浮躁的时代?我想,那是因为生活已经被经济所绑架。请“八零后”看一下自己。在自己逐渐步入社会主流的时候,生活的难题是不是也一个一个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首先是文凭的贬值。高校扩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年研究生又进行了扩招,持续的扩招导致文凭的“通货膨胀”,我们自己手中的文凭似乎越来越没有竞争力。然后是就业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压力,或者说是房子的压力。有没有房子成了八零后男人有没有资格成家的标准。不讲富二代,普普通通“无房无车父母健在”的八零后男人,想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白手起家成立自己的家庭、购置自己的房产,恐怕只有向上啃光父母的积蓄,向下背上三四十年的房贷,老老实实成为一个房奴。然后人生的轨迹就此绑定在还贷的路途上。从此以后要改变状况只有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只能向钱看。道德、理想、梦想,再见吧,我们已经被经济所绑架渐渐远离了所有这一切。更可悲的是,当我们以为一个蜗牛壳就是我们的梦想时,竟然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竟然还没有认识到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飞到多么高多么远。
房子无疑是那个最要命的绑匪,它岂止是你我生活的绑匪,又何尝不是整个国家经济的绑匪?九八年国家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房地产市场逐渐形成。自形成之始,它就是一个可以空手套白狼的暴利产业。钱总是向钱多的地方聚集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由此大量的财富向房地产聚集,房价水涨船高的情况有目共睹。有经济学家曾指出“当需求不能被满足,恐慌就成为动力”,房价越是高涨,群众就越是着急买房,唯恐明天买的房子比今天要贵,于是房价偏偏继续上涨,由此进入恶性循环。不仅如此,当国家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出口贸易下降的时候,房地产就成为拉动内需的市场化引擎。迅速膨胀的房地产经济不仅消化吸收了钢铁、建材等经济部门的过剩产能,而且拉动了装修、家电,甚至汽车等其他行业的消费需求,这里面也包括我们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据统计,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上下游共五十多个行业的发展。反过来讲,如果房地产经济受到影响,将有五十多个行业受到打击,于是每当房地产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都会发挥作用,救其于危难。如果说这些都不能说明房地产绑架了国民经济,那么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房地产经济之间的关系就将这种绑架揭示的清清楚楚了。
自九十年代初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全国税收的六成归中央财政,四成归地方财政。分税制的改革彻底解决了地方上彼此割据的“诸侯经济”和中央政府财政困难的“乞丐财政”状况,增强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使我国的经济状况大为好转,国力迅速强大。但是在明显的成就背后也遗留了一些问题,比如地方财政虽然只拥有税收的四成,却要负担地方政府治下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职能的财政支出。而中央政府虽然收走大部分的税收,却把公共服务职能的支出留给地方政府,这就导致了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的状况。而且财政转移支付没有制度,每年哪个孩子哭的响,哪个孩子就吃得多,所以国家发改委门口各个地方来申请财政拨款的地方官员络绎不绝。最关键的是,地方政府在紧张的财政收入条件下如何能担负公共服务职能?更甚者,如何能实现每年GDP保持不低于8%的增长?那么只有一个办法了,卖地!还好,咱们政府可是地地道道的“地主”。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乐见其成,对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乐见其成。因为房地产的发展刺激了房价的提高,房价的提高刺激了地价的提高,地价的提高直接刺激了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据统计,上海市的土地出售每天为地方财政增加两个亿!近期的土地拍卖中,又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在屡屡出现的地王中,摘得其牌的多是国有企业。80%的房地产业企业为私营企业,而最近只占两成不到的国有企业却屡屡豪迈出手不吝资金推高地价,从这些现象中房地产绑架国民经济的程度可见一斑。
这样说来,小到我们自身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大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分税制”在我国建立和实施之后的系列反应。如今要想缓和突出的矛盾,只有调整分税制的政策。1月8日,官方媒体高调报道了一条新闻,说的是胡总书记主持集体学习,讨论财税体制改革。此事高调见诸媒体是因为这次的会议精神可谓意义非凡。在一系列套话之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信息“……要按照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这个信息给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对现行“分税制”政策进行调整!
看到这条新闻我的心里非常激动,仿佛一下子看明白了很多道理,之前关于生活、关于房子,关于地价,关于地方财政的很多散落在思绪中的知识,突然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这个链条的最后一环就是“体制”的制定和调整。
有多少次,我们的探讨都归结于一个无奈的结论“这是体制问题,我们也无能为力。咱们还是该干嘛干嘛把。”这些“体制问题”是不是真的是我们无法触及的死结?是不是真的是不该由我们来思考的问题?
在风景园林新青年上来写这篇文章,不论思绪从何处飘起,终究还会落定在专业问题的讨论上。如果说比起城市规划、比起建筑,风景园林只是一个“弱势”的专业,风景园林人(尤其是设计师)只能在夹缝中舞蹈,那么在夹缝中舞蹈是不是就不需要知道是什么力量把我们夹在中间?是不是就不需要了解我们的舞台到底是一条怎样的缝隙?是不是就不需要知道这条夹缝到底是会越来越窄还是会逐渐拓宽?是不是就不需要了解为什么它会变宽或者变窄?是不是只需要和这条缝隙一样宽窄的视野来指导自己的发展?
当我们自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者,希冀以自己的所长来医治环境的创伤时,我们对自己所在社会是否真的了解?当我们的思考止步于“体制问题”不再前行时,我们是否真的对自己有了足够的了解,是否真的具有了资格来充当这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者?
我认为,“体制问题”这面墙背后更是值得我们考虑的范围。我们是一群舞者,被束缚在夹缝中起舞,当我们的心智突破了相峙的壁垒,脚下的舞台才会向无限延展,夹缝将不再是束缚,而是我们的精彩。
郭湧
2010年1月14日夜
于柏林
我觉得不好因为一些问题否定过去,否定当前,否定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历来是牵动国家经济大形势的关键,其讨论也是长久矣。改革只是个必然问题,最主要是问题的根源。正确的来说,只有短浅的人会去觉得体制问题已然存在,我该干嘛干嘛。应该看到,我能做什么,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思路。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太白所云,至今可堪回味……
@安友丰, 对于大多数“无房无车父母健在”的童鞋们来说,现实还是很难忽视的,唯一的办法只有解决了才能做到超脱。
@jingyanxin, 也许这更是一种心态。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眼前的艰难险阻,会比为了承受痛苦而痛苦健康多了。。
@钟惠城, 哈哈
@安友丰,
安老师引的这首诗,我好好回味了一下挺有触动的。当自己的事业不是为了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一种真正的追求时,一定更加超脱潇洒,更加磊落,更加满足。这样的结果才能是真正的“开心颜”
但是要在现实的世界里追求这份洒脱,恐怕不看透尘世是不行,做不到真正了解社会是不行的。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夹缝中舞蹈?只是想着如何发展自身的心智?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的是把夹缝至少扩展到施展得开拳脚,进而,再进而,打破这面墙。
正如鲁迅先生、孙文先生,行医也只能救少数人;我们坚持理想,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个项目,能改善的也仅仅是局部。
即使我们现在还不能做什么,但我们至少可以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们可以努力传播我们的观点,既然我们无力改变行业的体制,那么我们就努力让行业的受众去改变它。
@buzz, 郭侠说的应该不是这个意思,你能有这份精神,就说明你的心智已经打开了,剩下的,就是实践了。
@钟惠城,
buzz的意思我明白,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夹缝有没有全在自己的心智有多大。如果只在狭义的规划设计专业这个层面上认识,专业范围的限制、社会条件的限制等等就把我们禁锢到一个夹缝中了。如果能在一个更大的格局下看这些问题,专业范围的限制、社会条件的限制等等都是完整的图景中的一部分而已。就无所谓夹缝了。在这样的视野下做事,我相信会更加有效率,更加有意义。
实践的效果会不一样
@buzz, 开个小差,buzz现在对国内社会比较有研究,嘿嘿。。。
郭兄能自己思考到这种深度,当然值得赞赏的。然而毕竟不是社会学家,从自身专业出发推及社会问题,也只能是管窥蠡测而已。 何况只论“分税制”,未免隔靴搔痒,挂一漏万。
天涯上有个帖子,个人认为作者认识还是比较全面和深刻的,链接见下,这个帖子第22页论述了国家“大机器”的经济运作规律,第28、29页讨论了80后的现状,其他领域的见解也值得一看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65546.shtml
或许另有启发
@刘欣, 话说社会学家也是个P
@刘欣,
我去好好看看:)
每一次改革的牺牲者是谁?想想当年的4050和现在的白领
哈哈 也是一个写到”浮躁”的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058170100gk4l.html
“房地产绑架国民经济”
“体制问题”
很深入的社会问题
少谈体制,多论对错!
体制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就老老实实研究设计,把设计做好。
@杨云峰,
我认为谈不谈是一回事,有没有认识是另一回事。可以有知而不言,不能不知而不言。
这篇文章虽然貌似跑题了·但是还是很有意思的,设计师是应该多关心社会,而不是只埋头画图~~那样估计也画不出好图。
@jingyanxin, 笔者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钟惠城,
文章发出来这几天辛苦惠城替我回答了这么多问题呵呵。
这篇文章其实是自省的过程里收获的一点想法。我问自己想当一个好风景园林师你准备好了吗?记结果发现画图只是最最基本的技能。如果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自然,不了解行业,图画得再好不免落入一个很小的格局之中。所以试着去扩大自己的眼界,去思考一点对社会的认识。
此篇的讨论比文章本身过瘾。。。我虽看不大懂此文,但我同意郭侠在讨论中所持的观点。
也拿美国的这个行业来说,他们的风景园林师基本属于低收入人群,行业地位和现状可比咱差多了。但他们自己很看得起自己,总是想方设法去影响社会、影响法律体系、影响其他行业。有了这样的思维,我们会发现这个行业发展得很健康。。
这样的思维也同样适用于我们:不要总想着我们只是做设计的,我们也可以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甚至可以突破行业之间的界限、突破专业与大众的界限。YLA,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钟惠城, 美国的健康在于外部环境的良好。把美国的设计师放到中国来,质量一样会打折扣。
问题集中在两方面,一为我们自身的素养;二为社会对我们的看法。鉴于我们行业的特质,我觉得核心问题在于后者,我前面所说的观点即是此。你最后也说了,我们要把影响扩大出去,一个道理。
@buzz, sorry~我觉得核心问题在于前者~~~
@钟惠城,
去年的时候学校做活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景观系请了Ron Henderson 让他从美国设计师的视角谈谈他对国内景观的看法。最后让他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今天在美国景观界什么最重要,他选了“influence”这个词。当时我还觉得挺意外的。其实现在再想想,这个确实是最重要的。要让自己的想法实现,不发挥自己的影响是不行。
@jacklion, 这不就是我说的嘛=.=,需要的就是你们抛出的这些美国的有说服力的论据。
美国的景观设计师属于低收入人群?行业地位比国内差。。。。。。。真的假的阿?感觉不可思议。。。。。都比国内差了~
@HOWL,
感觉美国是行业内的收入分配比较规范,你赚得不会像学计算机和金融的那么多, 但也不至于饿死,行会对于自己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竞争会进行一定地规划和协调。中国是当老板得可以赚很多很多。画图的少得可怜,反正随着越来越多的设计专业毕业生涌入市场,你不愿意画有的是人愿意画。今后的竞争会日益激烈,就一碗饭,很多人抢,如果没有有效地协调的话会出现恶性竞争。
@YanMing,
呵呵 无论是清华,还是gsd的,一上来都得从奴隶开始。
被缚的舞蹈…只是心中不想这么跳而已,所以就叫被缚的舞蹈了…不然,就不会有被缚的感觉,反而会很欢快~欧洲经验也好,美国经验也好,有没有想过,那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束缚的舞蹈呢?
与其烦恼被缚的舞蹈,不如欣赏绳缚的艺术…出路不在解脱的那一刻,而一定在绑缚的过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