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欧洲诸国向来以美丽的城市著称,法国、瑞士、意大利更是拥有数不尽的名城。就让我们品读作者的美文,欣赏唯美的照片,放松心情,跟随作者在罗马、比萨赏游; 在佛罗伦萨、威尼斯漫步;在米兰、卢塞恩沉醉;在日内瓦、巴黎流连忘返。
题解:
三国:法瑞意三国10日游是本次旅程的官方说法,而事实上,整个旅程历经了五国(梵蒂冈和列支敦士登两个国中国分属意大利和瑞士托管)以及十市。
西游记:对于第一次踏出国门的我来说,非常像西游记中的那只猴子,驾着云来到了向往的西方世界,眼睛不够用,心灵受启迪。
前言:
2009年10月底,作为上一年度的公司十佳代表,我有幸随凯撒国旅进行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欧洲考察——尽管走马观花,但我努力试着用一个设计师的眼光去体味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每一所建筑,每一处环境,并力争用“五多”原则——多行走,多观察,多拍照,多思考,多总结——来尽量弥补考察深度的不足。本文以时间和空间顺序为线索,用图文流水兼谈感受的方式纵向搭建简略的游记框架:“遥眺”代指整体印象,“近观”展现考察亮点,“回望”则浅谈个人感受。
赏景拍照满足了眼睛,品味思考慰藉了心灵,希望“点滴掠影+印象品味”可以引领大家一同畅想神游。
第一站:永恒之城——罗马
遥眺
罗马是本次欧洲之行的第一站。作为意大利首都和北京的友好城市,罗马是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走在这座全球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中,最强烈的感觉是目不暇接,这种“视觉攫取”源自无穷无尽的欧洲古文物上,几乎满眼的经典,遍地的宝贝,我将其归结为“四多”:一是教堂多——罗马现存300多处教堂,300多座修道院,另有7所天主教大学;二是雕塑多——无论是庭院公园还是街头巷尾甚至屋顶房角,几乎每处都能见到造型各异的雕塑,且大多具有较高的造诣和久远的历史;三是喷泉多——全市大约有9000多处喷泉,给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添上一层迷人的色彩;四是广场多——这里的广场并不见得多大,但皆具备十足的围合感,且通常有雕塑或喷泉(或二位一体)充当其视觉核心。
近观
1.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先来说说梵蒂冈。这国家真够MINI,面积和天安门广场相仿,是处在罗马城内的“国中之国,城中之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举世闻名,不仅仅因为其规模惊人,更因为它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罗马教皇的教廷,可谓世界教堂当之无愧的NO.1。
圣彼得教堂体量巨大且极尽奢华,无论外部装饰还是内部空间,处处彰显出其“教廷”的皇家范儿。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巨型穹窿顶下进行着的庄严肃穆的宗教仪式令人顿感神圣;
而雄伟壮观的圣彼得广场则出自巴洛克艺术之父贝尔尼尼的手笔。在欧洲,这种尺度的广场极为罕见。教堂、柱廊、方尖碑……这一切令我仿佛置身于《西方城市规划史》的书本当中。
2.古罗马斗兽场
露天竞技场(即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的不二象征。沧桑宏伟的椭圆形建筑物虽饱经风霜却始终傲然屹立,好似一头年迈却又不失威严的狮王,盯着你,不怒自威!仰望残垣,拉塞尔·克劳引领的角斗士们仿佛正在为了生存而努力抗争;倾听断壁,耳边似乎回响起无数奴隶和观众们的欢呼呐喊。拇指向上或向下?生死一念之间。
我注意到,斗兽场建筑中已经出现了很好的体育场馆临时疏散设施,据说整体设计可以保证所有人15分钟内撤离,可见在古罗马时期应该便已有了先进的消防安全意识。
在斗兽场南面不远处是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战胜尼禄暴君而建立的罗马最大的凯旋门,著名的巴黎凯旋门便仿此而建,可以说他算是凯旋门的祖师爷。
回望
感受着永恒之城罗马的厚重,让我重拾对现代社会的新奇。古今的对比是如此强烈却又巧妙融合,以至于在某些时刻我已无法自由灵活地进行分辨。我想,所谓永恒,其实都是相对的吧。“条条大路通罗马”也好,“罗马非一天建成”也罢,皆不过是后人对这座曾经的世界之都的崇敬与向往。罗马,就是罗马——他的永恒无可替代,但也无须神化,无数伟人、英雄和艺术家用烙着各自印记的独特方式诠释着他们对这座城市永恒含义的理解与认同。
第二站:以斜之名——比萨
遥眺
比萨,以斜塔闻名于世。事实上,其建筑方面的成就远远不止于此。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矗立着一组设计巧妙建造精美的宗教建筑,分别是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影响巨大。
近观
1.比萨斜塔
见到他的一瞬间确实非常激动,多半在于“图片影像立体化”的过程。激情退却后的理智归于平淡,在我看来,走下神坛的斜塔建筑本身并未达到世界闻名的程度,除了“一斜成名”的最大噱头,已被证明仅仅是个传说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也间接成为了极佳的炒作手段。可见,“倾斜门”和“实验门”才是比萨钟楼成为万千宠爱的真正原因。
2.比萨教堂及洗礼堂
如果说比萨斜塔是“以奇制胜”,那么比萨教堂及洗礼堂则是“因美动人”。单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教堂和洗礼堂更加美轮美奂,精致的细部,繁美的外观,恢弘的穹顶,细腻的雕塑,皆令人唏嘘感叹。
回望
Pisa,一座不大却充满魅力的小城,曾经的比萨共和国所在地,用其独具魅力的建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永恒的流传。亦正亦斜间,道尽岁月沧桑。
第三站:艺术之都——佛罗伦萨
遥眺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乃至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漫步街道,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丝文化和艺术气息,让人对“紫百合”这种古典而又浪漫的气质欲罢不能。
近观
1.圣母百花大教堂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色大理石砌成,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女性优雅高贵气质,是世界第四大教堂。令我咋舌的教堂中央巨大圆顶是建筑史上第一座文艺复兴式圆顶,共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完成,是文艺复兴圆顶建筑的楷模。米开朗基罗在计划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时曾说过:“我可以盖个比圣母百花教堂圆顶更大的圆顶,但绝无法及上它的美。”——前不久听了秦佑国教授的讲座才得知:正是由于这个复杂圆顶的推动,建筑和结构两门学科才趋向分离。
2.市政厅广场
进入这个号称意大利最美的广场就如同走进了一座露天雕像展览馆。《掠夺萨宾妇女》很“三维”;《海神喷泉》很MAN;而《大卫》,很熟悉!
宜人的尺度使市政厅广场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空间不算大却摆下了如此多的雕塑珍宝而又没有压抑之感,得益于周围建筑(旧宫、市政厅塔楼等)的体量协调以及哥特式风格的琅琪敞廊的“舞台框景作用”。
回望
徐志摩把佛罗伦萨翻译成“翡冷翠”,很美很诗意。文化艺术之都“翡冷翠”之旅在伴着心灵感受的诧异转变中更多了一份宁静与安详。不得不说,这样一位游走于“中世纪童话世界中的美丽公主”,早已令我在对佛罗伦萨古老文化与艺术氛围顶礼膜拜的同时,多了一份暧昧的情愫。
第四站:神奇水城——威尼斯
遥眺
对于威尼斯的印象最初始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如梦如幻的水道,神奇的贡多拉……对我而言,犹如神游在另一个世界。此次前行,除了身临其境体味到了水城特有的婀娜和曼妙,更有机会领略到了这里独一无二的水上建筑艺术,零距离体味这座浮在水面上的神奇城市。
近观
1.水城魅影
在威尼斯的每一步——不管脚下是大理石还是花岗岩——都是走在空旷的木桩之上。路尤如此,楼何以堪?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做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盖房子……所以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虽然我没看出来表面建筑有何不同,但每每想到这种特殊做法,总会觉得不可思议:这里肯定不用做人防了,地下室、地下车库等等肯定也都省了。
2.圣马可教堂及广场
负有盛名的圣马可大教堂及其广场的华丽精美和艺术特色自不必说,但更令我折服是这一胜景实在很“威尼斯”——教堂和广场常常要浸泡在水中,足以让每一个眼见的人为之震撼和惊喜。
回望
泛舟威城,水多,岛多,桥多,船多。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威尼斯是条美人鱼——上身陆地,下身海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斯城,在水之上。
第五站:时尚之都——米兰
遥眺
米兰是我向往已久的城市,并非因为她的时尚,而是因为我乃AC米兰足球队的忠实拥趸。此次前来,没有过多的领略到她时尚的一面,却欣赏到了她恢弘的另一面。
近观
1.米兰大教堂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米兰大教堂就是一首贝多芬谱写的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史诗——恢弘中带着细腻,给人以久久的震撼。这首建筑史诗给我留下三点最难忘的印象:
- 纯粹:白色大理石铸就,很纯很干净,是“一首用大理石写成的诗歌”。世界上公认米兰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是仅有的两个具备这种气质的教堂建筑。
- 雄伟:站在她的面前,只能用鱼眼镜头才能拍到全貌。“羊大为美”,依偎在其旁边,顿感渺小。顶部数百座尖塔成林,与主塔相衬直冲天际。忘情地生长吧,离九霄还远呐;卖力地生长吧,离参天还远呐……
- 隽美:不仅仅是巨大,她更给人“钟灵毓秀”之感。细腻的工艺反映在外观、内饰,反映在彩绘、材料,加之屋顶共2245尊堪称艺术杰作的精美绝伦大理石雕像,集合成了一整部纯粹、雄伟而隽美的艺术史诗。
在我眼中,内外皆无以伦比美丽的米兰大教堂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真正的艺术精品集!
2. 爱马努埃尔二世拱廊
爱马努埃尔二世拱廊位于米兰大教堂的右边,号称“米兰人的客厅”。这一组建筑同样令人震撼,巨大的尺度和精美的建造,使其即使矗立在世界上最精美的建筑旁边也不会显得寒酸。拱廊内部精美绝伦,走在巨大的拱顶之下,随处可见精雕细琢的柱头和雕塑,一股股正宗的异国情调不时袭上心头,而且是全方位立体化的,环顾四周,无处不在。
回望
米兰的记忆是短暂的,几个小时,匆匆掠过;米兰的记忆却是长久的,教堂,拱廊,还有神游的圣西罗,都曾经是梦想中一遍遍映过的场景,令我无限眷恋。哥特式的时尚用其独一无二的壮美方式震撼我心!
第六站:风景如画——卢塞恩
遥眺
瑞士的金融业、精密机械制造业(如钟表、军刀)和巧克力天下闻名,但当地人多半会自豪地跟你说:“瑞士的最大特产是风景”。是的,瑞士实在是太美了,随处按下快门,就足以作为一张明信片收藏。卢塞恩正是“瑞士风光”最典型的代表。
近观
1.卡贝尔廊桥
卡贝尔廊桥是卢塞恩的标志之一,在阿尔卑斯山脉的背景映衬下,展现出一种摄人心魄的美丽。我和几位团友在白天和晚上两次游览了这一胜景。
其横眉上有120幅讲述瑞士历史的彩绘,异常精美,让我不禁联想起了颐和园长廊。仔细品味廊桥将路易斯河一分为二的空间布局,颇有点“神来之笔”的味道,一道飞虹飞架,巧妙地将人们的视线引导到了桥身中央部的八角型水塔,同时被分隔的两个空间又显得逾加精致可人。
2.卢塞恩湖
对于泛舟于卢塞恩湖上的心情,列夫·托尔斯泰说他会“做出某种超常的举动。”而我们无不公认:在九寨沟无法行船的遗憾,这次得到了双倍弥补。卢塞恩湖之美令我几乎陷入“抓狂”的境地而无法自拔——不是因为没见过美的,而是因为没见过如此美的!
山水天云一线牵,画中神游叹连连。此景只应天生有,亦真亦幻亦人间。
3.狮子纪念碑
狮子纪念碑是卢塞恩的另一标志,站在这个“世界上最哀伤、最感人的石雕”面前留影的我同样被感染上了淡淡的哀伤,不可名状。
回望
雨果说:“卢塞恩是瑞士最浪漫的一个地方”;大仲马说:“卢塞恩是世界最美的蚌壳中的珍珠”;我说:“见到你的第一眼起,我便明白了什么叫做一见钟情。”
卢塞恩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第七站:钟表之都——日内瓦
遥眺
日内瓦名声显赫,虽然此行并未细细咀嚼,但仍能充分感受到其钟表之都的风采。
近观
1.花钟
座落于日内瓦湖畔的花钟,集瑞士人的严谨与浪漫于一身,是当之无愧的“镇市之宝”,应该也是“钟表之都”最大的一块钟表,可谓瑞士“花园之国”和“钟表之乡”的完美结合。
2.总部之旅
相比起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总部以及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所在地万国宫的“国旗阵”,我对那把熟悉的“断腿长椅”更感兴趣。它是“国际残联”为引起人们对地雷对于平民造成的伤害而特意树立的,与纽约联合国总部“打结的手枪”有异曲同工之妙。触碰心灵的雕塑作品总会令人难忘。
回望
日内瓦之行短暂却富有意义,一个个“惊鸿一瞥”的“熟识”时时提醒着我:日内瓦是瑞士的,也是世界的。
第八站:融合之城——巴黎
遥眺
人们通常习惯于把巴黎比作浪漫时尚的代言和休闲购物的天堂,不过依我看来,这座城市真正的魅力在于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时尚与经典的融合,浪漫与古典的融合,贵族与平民的融合……这种融合造就了巴黎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
近观
1.凡尔赛宫
凡尔赛是我此行特别期待的一个地方,作为大学时代《西方园林史》中的头号范例,勒诺特式园林给了我一个走进教科书感受最正宗的西方古典园林的机会。
一路小跑在凡尔赛花园中,“轴线+规则式的均衡几何布局”与“人工修剪的植物”是最直接的感受,也是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最大的不同。只恨凡尔赛的参观时间太匆忙,赶的一身汗也没法把其全貌览遍。当然,宫殿本身也相当令人着迷,法兰西式的建筑风格加上数不清的精美文物,于金碧辉煌掩映,集万千宠爱一身,令人目眩神迷。
2.凯旋门与香街
巴黎凯旋门作为拿破仑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胜利而建立的构筑,早已成为巴黎的标志之一。走近其下的无名烈士墓,永不熄灭的长明灯低调而庄严,有些近似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感受,只不过这里更为自由,巡警在很远的地方自说自话,对我们这些远来的参观者“置若罔闻”。
对于香榭丽舍大街我早已如雷贯耳,当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尺度虽没有长安街巨大,但在欧洲已算是奢侈。从两端街景来说,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植物繁多,乔灌草层次分明,两旁浓密法桐遮盖下的悠闲成为闹市取静的典型;西段则商贾云集,众多奢华品牌旗舰店扎堆轰炸人们的眼睛和钱包,没银子不要紧,过过眼瘾也不赖。加之大道中央车水马龙的繁华,香街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着有着百年历史的“人间第一美丽大道”的万种风姿。
3.协和广场与杜伊勒里公园
行在协和广场却充满“革命”的味道,从路易十五的骑马雕像,到路易十六的断头台,再到埃及方尖碑,这里仿佛成为了一个上演真实历史剧目的大舞台。尽管行程当天冒着小雨,但这座见证历史变迁的场地仍然令我流连,不仅因为其周边的精美建筑群,更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感。只是广场被若干道路分隔参观起来不甚流畅,好在车辆行人皆守规矩。
漫步协和广场时无意间踱进了边上的一座公园之中。里面游人模样的不多,尽是当地人跑步锻炼和休闲健身。没做好功课的我原本以为这里是一所恬静的大学校园,直到看到勒诺特的雕像才恍然:这就是著名的杜伊勒里公园。占地25公顷的公园又是勒诺特的大师级作品,曾为杜伊勒里宫(1871年毁于火灾)的一部分,公园中收藏了百余件世界著名雕塑家(如罗丹)的近百件雕塑作品。实在庆幸自己的误打误撞,才没有与另一个教科书中的经典擦身而过。虽最终因“贪看”而返回迟到受到了团友“谴责”,但内心仍禁不住窃喜连连。
4.蒙帕纳斯大厦
虽然此行没有机会登上埃菲尔铁塔,但蒙帕纳斯大厦的登顶完全弥补了这一缺憾。作为巴黎乃至法国最高的建筑,我感觉这里的视野其实更好,因为不仅可以将全巴黎的绚丽美景尽收眼底,就连巴黎头号标志埃菲尔铁塔也成为了观赏对象。在密布如织的老城区低矮建筑群中,只有两个建筑在俯瞰时最吸引眼球,一个是风姿绰约傲然挺立的埃菲尔铁塔,另一个是皇家风范金碧辉煌的荣军院。除此之外,也只有点点绿地和放射路网会给人带来些许视觉跳跃感了。
5.卢浮宫
到了巴黎没去卢浮宫,就相当于来了北京没去故宫。
在卢浮宫最受考验的是相机,因为有无数的珍宝可供拍摄,且大多光线不足。镇宫三宝: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自然是大家趋之若鹜的对象,但其他众多珍贵的艺术品同样值得细细品味。只可惜时间有限,无法一一欣赏,但能够零距离接触美术课本中绝大部分西方名作,仍不失为莫大的荣幸!
到了卢浮宫当然不能不看玻璃金字塔形。我们是从地下停车场直接进入的卢浮宫,对金字塔最初的感受只是其极佳的采光及视野令地下空间豁然开朗。随后来到地上,远观时觉得金字塔体量并没多大,在宫殿围合建筑中并不乍眼——直到来到近前才感觉到了它的庞大,只不过金字塔向上收纳的形状特点内敛而低调,几乎将对原有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配合周边的环境水景设计,使得金字塔周围成为游人最喜欢聚集的场所。打心底佩服贝大师的设计,如今这座古今融合的建筑已经成为巴黎市的第三号地标,也成了电影界的宠儿。
回望
巴黎是此次游历时间最充裕考察相对最细致的一个城市,老城新城,日景夜景,皆有临幸。这里就好像是北京与上海的集合体,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气息浓重,浪漫气质弥漫,时尚风情荡漾。也许世界上再也找不出另一个城市具备这种多元融合性,“漂浮而不沉没”,唯有PARIS。
后记:
三国西游记短暂而美妙,匆匆掠影下的印象难免偏颇。罗马的厚重历史,比萨的轻盈曼妙,佛罗伦萨的艺术气息,威尼斯的别样神奇,米兰的恢弘大气,卢塞恩的如画风光,日内瓦的祥和安谧,巴黎的兼顾融合……这一切城市印象构成了立体化的西行印象。
“这片土地是由宗教串联起来的”是我的另一个深刻印象。世界四大教堂有幸见其三,外加圣马可、巴黎圣母院等诸多闻名遐迩的经典宗教建筑,真可谓不虚此行。教堂、广场、喷泉、雕塑……最终我惊奇地发现这罗马城的“四多”其实适用于整个欧洲。
对于“欧洲人”,和我之前的印象也略有差异。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同属拉丁人种,相对来说生活散漫自由,难守规矩。话说刚落地于欧洲大陆,我的托运行李便在罗马机场遭遇了无缘由丢失,直至第三天到了威尼斯才被找回,据说这在意大利竟属正常情况。拉丁人不拘小节,喜欢拿自己和别人开涮,我在比萨就见到了如此雷人的旅游纪念品:
而在威尼斯码头的柱基上竟然沾满了这样令人发麻的口香糖:
我将之称为“威尼斯疤痕”,但估计当地人把它当做行为艺术了,要不怎么会常年不清理呢?瑞士人多为日耳曼民族,严谨守规矩,素质极高,热情友好,相对也比较富足,总体给人印象最佳。
在闻名于世的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收拾行囊之时猛然意识到: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再次心生崇敬地欣赏一下眼前这个保罗·安德鲁的经典设计:
再次眺望窗外欧洲上空变化莫测的美丽浮云,心中跃出凯撒大帝的那句名言:我来,我征服!
欧洲,我来了,我也征服了——只不过征服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那颗曾经漂泊的心……
同样的天空,不同的世界~~
@jingyanxin, 哈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陈可兄弟,你的相机不错啊,味道很到位!喜欢!
@李胜, 多谢胜哥,多多品味一些总是好的 :wink:
跟你一起游历了下欧洲啊~~美文啊~
@陆欢, 谢谢支持,喜欢就好 :smile:
欧洲,我来了!
@李明, :wink:
陈可兄,好久不见,现在哪里高就?
@张振威, 振威兄好啊,呵呵,我在天鸿圆方建筑设计院呢,你呢?
值得一看,对未来更憧憬了。谢谢。
@my way, 加油
对于欧洲我有狂热的爱好,写的很好呢,拍的也好!
恩,我也在写每一个城市的详细游记,欢迎交流~~
可乐,话说都在期待你的新游记或文章。。
好的惠城,去年下半年开始特别忙,现在才稍微好了一些,我会加油:)
文字写得很美:)配上精美的图片,让人感叹时光的流转。
时光宝贵,更不能虚度。走走,看看,拍拍,写写……才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