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也会喜欢它——上海辰山植物园

Confucius Would Have Loved It- The new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in Shanghai

by Dec 22, 2010
by 钟惠城 Dec 22, 2010

编者按:这是一个赶在世博会期间开放的新作品,设计师将注意力放在生态性和环境保护上。一位德国建筑评论家用他的视角向我们介绍了新的辰山植物园。

声明:此翻译为正式授权文章,已征得作者同意在风景园林新青年(Youth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上发表,严禁转载。
Notice: This article is a reprinted version in Chinese with the official permission of the author Falk Jaeger. Do not copy without permission.

Article Source: Falk Jaeger. Confucius Would Have Loved It- The new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in Shanghai. TOPOS, VOL. 72., 2010.

在中国,一切都不一样。总的来说更大了,人更多了,这点我们很清楚但有时仍会使我们难以想象。例如,当上海要建设一个植物园时,设计师拥有206公顷的土地来实践他们的梦想(柏林植物园只有43公顷)。这确实很有吸引力,这样的设计项目的确是一件理想的工作,但也直接产生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明智地组织如此大的场地?如何管理大批游客?在一些周末,日客流量可以达到三万人;三万名游客需要导游、娱乐、餐饮,并寻求教育,这形成了巨大的疏导与组织问题。

该地块距离上海市中心约30公里,像整个发展中的黄河三角洲一样,这块冲刷平原为农业用地。九座高约100米的花岗岩山,被证实为这片景观的旧岩床。其中一座被囊括入辰山植物园里,作为中国园林的三个传统元素(山、水、植)之一。辰山河(River Chenshan)与辰山运河(Chenshan Canal)横贯整块场地,以水体、池塘的形式出现。城市的边界以每年一公里的速度推进着,房屋的轮廓在远处已能看到。五年之内,植物园将被城市包围。

总平面图

建筑消逝在远端的地形中。Photo Credit: 仇银豪

为了塑造场地,德国的风景园林事务所Valentien+Valentien 和Straub+Thurmayr设计了一条动态的不规则环路,起伏攀上11米高的地势。这条不规则环路几乎贯通整块场地,绕经一整片动态的水体景观和一座山岛。停车场位于植物园外围的西南角和东北角,一个露营场地位于东南角,一所大学的研究花园位于东北角。塑形的土丘让人想起慕尼黑的奥林匹亚公园。像Behnisch & Partners的建筑一样,Auer+Weber+Assoziierte把建筑整合到人造的地形中,确切的说是将建筑嵌入地形中。建筑属于起伏环丘的一部分,时隐时现。

入口建筑也隐藏在土丘中,在开阔的入口广场处,立面上的金字欢迎着前来的游客。前厅与售票处在前院与内园之间形成了一个过渡空间,凹陷光滑的二层建筑在举行大型活动、会议与展览时使用,同时兼有管理办公室和一个能享受植物园全景的餐厅。建筑所使用的几何设计语言,清晰而富有功能性,与其周围印象深刻的植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水体、湿地、岛屿。Photo Credit: 仇银豪

在场地的西北角,研究建筑巢筑于土丘之中;除了两片弧形玻璃立面外,建筑完全被绿色覆盖。第三个大型的建造元素是位于东北角的一组温室,狭长的泡状构筑物凸起于山坡之上。在这三座温室之间(棕榈室、仙人掌室以及展览室),一座礼堂、一个餐厅以及商店形成了山下的第二个入口。这样的造型,若放在其他环境下就会显得很突兀,甚至可能遭人反感,但在这里却因为整个花园的概念而布置得十分有机。在沿着分散的附属建筑游览的路线里,这组温室成了主要的景点。服务性的弧墙与厕所也运用了设计的语汇,完美地加入到建筑的大家庭中。建筑设计的目的不是制造人为的焦点或轴线,而是将建筑融入花园有机、自然的设计概念中。

三座温室

花园的面积与特征也影响了植栽的布局。土丘是由挖掘池塘和附近建筑工地的材料堆出来的。在欧洲的较小项目中,一般可能会考虑土壤的状况然后调整植栽的类型。但辰山植物园是在两年之内建成的,以便迎合2010年五月开幕的世博会。为了让项目看起来像完成的,许多大树被移植入园,包括三十年树龄、七米高的玉兰。

这座圆形土丘并不像常见的植物园那样种植各种不同的树种,而是成组的月桂林,它们来自与上海处于相同亚热带气候的世界各地。

环线内的低地则被草地覆盖,因为地下水位高并偶尔洪泛,草很湿。地势低的区域以及34公顷的池塘体系容纳了各种不同的湿地花园以及三十多个主题花园,这些主题花园分布在高于水面一米的岛上。统一的石头驳岸成了组织的手段,各岛屿则是单独的设计,其中包括木犀园和一个“幼儿园”(“Kindergarden”)。

从辰山山顶鸟瞰矿坑花园。Photo Credit: 仇银豪

山顶上有一座观光塔,那是一座旧的水塔,如今已变作特殊的游客景点。两个露天矿场位于植物园的一侧,其中一个已成为湖,它的立面完全可以作为西部电影《银湖宝藏》(Treasure of Silver Lake)的布景。长条的耐候钢阶梯逐级落入水边,浮于水面的栈道沿着湖岸通往一个洞穴的入口。一条蜿蜒的画廊将游客领入第二个矿场,风景园林师将其设计成类似石岸河床的草药园。

很多家庭可能不会涉足到这么远,他们会乘坐电瓶车或电动船穿越湖泊,然后在草地上停留野餐。

鬼魅的弧形耐候钢阶梯。Photo Credit: 仇银豪

浮于水面的木栈道。Photo Credit: 仇银豪

尽管德国风景园林师的方案仅停留在设计阶段,但他们的概念被证实足以强大得避免了实施上的不一致,约90%的提案都被实现了。场地的面积也大得足以容纳一个植物园该有的不同功能,包括研究、栽培、濒危物种保护、展示“全球植物社区”(Thies Schröder)、休闲与娱乐。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被设计师提前决定了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他们的目标是构建一套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从建筑施工到花园的运作。掩体建筑、主动式与被动式太阳能使用、地下水热能,以及广泛的自然通风等概念将提升生命周期的评估。被严重污染的河水通过芦苇植物的净化流入湖中,或被用于敏感物种。能源植物被种植在演示区里,连同现场回收的垃圾被一个生物气发电厂所使用。

这个植物园同时是一个示范工程,它是大都市圈以及严重污染的环境下的一个生态绿洲。在激烈的资本市场发展的背景下,这个花园的哲学是在这个世界里重新获得和谐——孔夫子也会喜欢它的。这个花园也正好符合政治的需要。每一位参观了将可持续性作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的游客,都感受到了在大学里、政治中推广环境保护的坚定立场,而且速度惊人,再一次,这种速度对欧洲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钟惠城

钟惠城,康奈尔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硕士,风景园林新青年统筹协调人

46 discussions
  1. jingyanxin says:

    孔夫子应该会喜欢德国风格 :)

  2. Xuchan says:

    Nice,一直很想去看啊。

  3. HYUK says:

    这个植物园真的做的很好,从设计到施工,很想等很多植物长成型了之后再去一次!

  4. 家琳 says:

    矿坑花园给人的印象确实深刻,悬挑于崖壁的钢构架、非线浮桥以及洞穴搭建起一个序列,强调一种体验式的游览方式,这种体验给游人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力,喜欢这种给力的设计!

  5. 南宫 says:

    最大的缺陷就是地形。走在里面不会让人觉得那里有200公顷,尤其是走多了以后。
    像杭州植物园、北京植物园的地形都是相对丰富的,因此也要更耐看一些。我期待十年后树木长起来了能稍微弥补一下这个缺陷,现在实在是太空旷了。既然有那个精力挖湖堆那一圈土坡,内部也应该稍微多些微地形的。而且很多道路的排水设计不合理,经常积水。
    从景观上来说,我给出很高评价。矿坑花园、水生植物区都非常Nice~!
    大温室火了一把,原定于今年年底开放的现在也要等到明年1月20了~想去辰山的可以email我~嘻嘻

  6. amy says:

    喜欢它整体的风貌,但是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希望它的细部能得以保留,整体能得以持续发展

  7. suleo says:

    网友拍摄的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美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b05ffb0100mnmh.html

  8. danyuki says:

    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相当给力,已经建议做为我们学校专业实习的一个固定场所。:)

  9. 肖遥 says:

    去的时候就因为精致的细节折服,无论设计、施工、种植都很细致。
    推荐其中厕所的设计和水泵的隐藏方式。

  10. 双偶 says:

    “设计师拥有206公顷的土地来实践他们的梦想”。。。
    为什么要是个人的职业梦想呢,而不是为人们考虑、服务于他人他物的初衷。

    • 逝如冬雪 says:

      因为优秀设计师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够为人们设计出宜人的场所,这两者并不冲突啊!以社会的需要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理想的人是高尚的,也会是幸福的。

    • panda says:

      在我看来,设计师的梦想就是建造一个再很好的服务于他人他物的同时也不失美感的好的景观,两者并不冲突。

  11. 杨云峰 says:

    矿坑花园作为一个独立的花园是个不错的设计,从空间丰富程度,视觉效果,施工细节来说都力求完美.唯独放到一个植物园中有些格格不入安,过于展示空间,材质方面,植物反而成了配角.我曾慕名参观过辰山,唯独记不得这里的植物是啥,注意力完全被设计本身吸引。如同珠宝商店作橱窗设计,是为展示,陈列珠宝,如果把橱窗做的极棒,太抢眼,则会影响珠宝销售。说到底 ,设计师用力过猛,和姜文拍《让子弹飞》一样。

    • 仇银豪 says:

      杨老师对矿坑和子弹的类比有点意思。不过我不觉得用力过猛。
      作为一个专类植物园,服务对象有很多,从专搞植物的到普通大众,这其中又有多少人会去绞尽脑汁的观察和学习植物的种种?到此游玩的人,很多人,其实就是图个大感觉,能感受下自然,呼吸下新鲜空气,体验下不同空间带来的乐趣,顺道了解树种、植物名就成了。人们其实不在意所谓的植物园对于本公园的限定。偌大一个辰山,难道就容不下这个小而精致的异类?

      • 杨云峰 says:

        我个人观点是这样:就面积来说这个花园不算小 ,就位置来说这个花园占了个山头特别显眼,所以我不觉得是“小小的另类”。 你看看现在关于辰山的宣传介绍照片,有多少是拿矿坑花园说事的。

        打个比方,植物园如同一个命题作文,矿坑花园如同写跑题的一段。德国人的设计从地形,水系,种植分区,园路,配套设施都是在为植物良好生长和展示服务,扣题紧密。

        其实以设计师的能力完全可以做到扣题 ,因此我觉得就是用力过猛 ,把橱窗做的比展示物好看,显得渲宾夺主。这篇文章一发表,讨论的核心就在矿坑,由此可见一斑。

        你所谈的植物园的功能我赞同,即便没有矿坑花园,现在的辰山植物园也能满足这些功能。

        • 草无心 says: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这个空间可以用来展示这种用地上的生态演替过程。
          我没有去了解整个设计过程,只是希望这个花园能有这样一个功能。那么可能几十年后,他在植物园中的地位才会凸显出来。

        • 仇银豪 says:

          植物园这种东西,没有时间的积累肯定是出不了效果的,宣传照片就更是如此了。
          谈到命题,不要忽略的一点就是矿坑花园原本的基址特征,它是在“矿坑”基础上设计的“花园”,对原始场地记忆的留存,适当且必要的改建和更新,这是设计师在这里成功的地方,而到了花园部分,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我认为就够了,如果非要刻意的在这里继续经营植物展示,我反而觉得用力过猛了。

          • 杨云峰 says:

            讨论到这步就比较清楚了,就是对“适当和必要的改建和更新”的界定。这也是国内很多设计“觉得没劲”和“有点过了”的原因。

            我认为展示矿坑的演变和基址特征用如此大体量的锈铁构件值得商榷。既然是植物园里基址条件较为特殊的一部分,若是能展示矿山开采历史,植被恢复历史,将来的生态恢复方向以及矿山植被恢复常用的群落更为合适,可惜在现场并没有看到。

            植物园就是进行“植物展示”,如果认为这个都是“刻意”的话,那还要这个主题干嘛。植物园如果仅仅是“山水花草”,那岂不什么园子都算植物园了。

            我也期待看到设计师发表文章来阐述下这个设计,希望了解这个设计成型的过程。

            • 钟惠城 says:

              俺没到过那,但仅从小仇提供的照片来看,矿坑花园实质上就是做了一个交通系统(栈道+钢道)?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措施了,利用设计的动线引导人们游览这个被保护的、被赞美的景观,如此简洁的设计,在国内实在是非常难得。

              至于钢道,那是采矿作业的记忆;绣铁,是工业历史的气息,我觉得也设计很巧妙。

              • 仇银豪 says:

                矿坑花园没有你形容的那么简单,除了栈道和钢道之外,还有台地花园,空间丰富。下次来上海了带你去转转。

            • 仇银豪 says:

              你说的是“矿坑花园”的另一生长方向,不同人拿到同一命题都会有不同的解答方式,你不苟同朱老师对于矿坑在植物园里如此的处理方式,而我却觉得蛮精彩的。
              我对矿坑花园的解读类同于园中园的模式,依托在辰山植物园中一个富有自身个性的另类花园。

              正如下面李胜所说,矿坑花园为何能独立出来由朱老师负责,而不是在德国设计里头,从命题到项目操作和营运的模式来说,都为其“脱离”植物园提供了必要的理由。

              • 王欢 says:

                不知道现在回复参与讨论是不是有点晚。
                首先,我只是个刚毕业的学生,专业修养也不够。
                想参与讨论,是基于在五一之前我有幸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工作了一周。
                更幸运的是,我工作的地点就在矿坑花园。

                我得到的感受是,矿坑花园在大感觉上跟植物园的整个感觉是吻合的。气场一样。很外国。好比温室是眼睛,很明亮,草地是皮肤,很柔软,那么这里就是内脏,很深邃。
                因为我的工作就是配合负责五一前的种植,我更直观的感受到植物种植的地方,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但是并不影响“矿坑花园”称之为“花园”。就好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往往让人感觉更美好,更自然,但人的气息也很重。
                单单说当你走到漂浮在坑底水潭的栈道上,如果你抬头仰望,植物在坑顶之上,这种自然的神圣感,让我为之感动。

                植物园建成不久,植物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养成,所以多给它们一点时间。

            • 日夕 says:

              个人浅见 关于辰山植物园的方案我看过两三次 其中矿坑花园是属于后工业景观的范畴 是关于工业废弃地的改造 一般都是尽量保留原始地貌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原工业元素去重新营造景观 类似方案可搜索德国工业区改造

  12. sisi says:

    矿坑花园, 属于德国设计没有覆盖到的10%的那部分.

    • 侃侃 says:

      朱老师做的部分是不是就是矿坑花园?和德国设计是什么关系?一直没搞清楚,因为国内大多对辰山植物园的介绍都局限在“朱育帆的矿坑花园”这个题目下。

      • 仇银豪 says:

        朱育帆老师做了矿坑花园,花园算辰山植物园较为独立的一部分,也为主要景点。

      • 杨云峰 says:

        我和仇博士之前的讨论焦点就在于,他认为“较为独立”,我认为“极为独立”。

      • danyuki says:

        我比较赞同仇博士的观点。我们在谈论设计的时候,其实不能忽视了它本身是要运营的客观存在。这需要资本,这就意味着需要稳定的游客量——在植物园前期,单从“植物园”上看,必须要经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形成特定的价值,而对于植物园运营团队而言,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了“朱育帆的矿坑花园”,它的存在,将在前期极大的保证了辰山植物园的游客量,尽管它有点跑题,但我认为这至少是策划和运营策略的极大成功。

        • says:

          可以做一个抽样调查,冲着矿坑去辰山植物园的比例占多少。作为植物园的园中园,它若对吸引游客起到不小的帮助,那在很大程度上它的设计和运营目的就得到了成功实现,在这点上跟鸟巢之于奥林匹克中心区也许类似。

          • 王欢 says:

            我每天看到成群结队的小朋友大朋友在草地上野餐休息玩耍,也看到在通往矿坑花园的路口游人在讨论要不要进去看看时的犹豫。
            植物园很大,一路走下来会很累,所以有一部分游人没有走进矿坑,而且选择爬上辰山的游客非常少。
            但几乎所有人都会享受草地、阳光。

            所以我觉得从设计师、专业人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是一方面,跟实际情况往往有些许出入。

  13. says:

    大家讨论的如此热烈!
    我们正在筹划做一下矿坑花园设计者朱育帆老师的专访,不知道大家感不感兴趣哦?当然,朱老师还不知道这个事情哩,呵呵。
    向大家征集一下问题吧,关于这个植物园的,关于花园的,关于朱老师的设计意图、过程、感受、方法、理念等等等等的⋯⋯问题多了,我们就去请教朱老师。

  14. 小猛蒙 says:

    啊,朱老师做这个是为了展示矿坑的,不是展示植物的。。。。
    甲方是为了让他做那个矿坑而请的他,不是为了让他做植物。。。。

    还是等对他的采访出来吧,可以看看他设计的出发考虑,相信大家会有新的理解的:)

  15. 安小娣 says:

    这周去看下~

  16. 曹小炎 says:

    总体感觉挺好的。矿坑还是让人可以感受到人工痕迹对环境的影响。游历其中欣赏美景的同时亦能有所悟。
    鬼魅的弧形耐候钢阶梯,确实让我觉得鬼魅。也是让我最不喜欢的地方。可能是自己没有去切身体验吧。
    一则太陡峭,虽然有情趣可言,但是考虑到受众群体。。
    二则,颜色太拉风,哈哈,踏步晃瞎了我的氪金小眼。

    希望有机会去见识下。

  17. says:

    它首先是公园,其次是植物园。植物园展示植物与其他公园设计有共同于,都要以“因地制宜”为依据;而就因地制宜来说,矿坑花园目前的设计很合适。至于说“抢植物风头”,我觉得矿坑花园的设计已经很低调了。

  18. 程志超 says:

    前段时间刚去过。 辰山植物园的矿坑花园真的太棒了。! nice。

  19. Thanks for finally talking about > 孔夫子也会喜欢它——上海辰山植物园
    | 风景园林新青年 YouthLA < Liked it!

  20. YJ says:

    德国设计师就是我现在studio的professor耶!真的是超级棒的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钟惠城

钟惠城,康奈尔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硕士,风景园林新青年统筹协调人

迪拜 美术馆 马晓暐 景观都市主义 美国 哈佛 原子城 自然文化资源 LAM 铁路 生态 人居环境 低能耗 绿色基础设施 自杀 毕业设计 法国 京津冀 绿色屋顶 植物园 教学元素 香港 公益 可持续城市 普渡大学 Juergen Weidinger 迪士尼 Disney 刘秀晨 2012IFLA 新西兰 古根海姆博物馆 游乐场 ASLA学生奖 捷得国际 空气污染 讲座 骑行 学习方法 夏成钢 西方建筑 风景园林月 公园 首尔 Julius Fabos ASLA 太阳能 三倾园 禅意 公共花园 雨洪管理 就业 9.11 树屋 欧洲 证书 公共交通 风景园林 布鲁克林大桥 马克 墨西哥 康奈尔大学 跨学科教育 理论 购物中心 北林 客座教授 弗吉尼亚大学 UVa 天津大学 钓鱼岛 logo 花园 Brownfield 城市建设 多伦多 自然观 泰山 檀馨 珊瑚礁 瑠公圳 上海 几何 绿墙 儿童 华南 喷泉 旅游 湿地 城市雨水 钢笔画 博士 张唐景观 银泉市 Silver Spring 国家公园 地域性景观 如园 批评 罗马奖 交通节点 宋晔皓 竞赛 狼牙山 Gesche Joost 野生动物廊道 经典 朱胜萱 现代主义 纵向耕作 Kingston University 图解 水景 北欧 雕塑 Peter Walker 铺装 矶琦新 设景 SANAA 牛雄 迪士尼音乐厅 北川 植物 低收入住宅 视频 王劲韬 方塔园 多样性 环境效应 数字图解 沙龙 雪铁龙公园 辰山植物园 实验 住宅花园 Dr. Rosan Chow 幻觉 日本设计 行业 MLA 书评 视觉文化 休斯顿探索公园 盆景园 华盛顿 James Corner 深圳前海 枯山水 台湾 德国市民花园 调查问卷 王欣 北角公园 意识形态 棕地 NITA 志愿者 2013北京园博会 教学 Xeritown 纽约 韩炳越 城乡 反思 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2012IFLA亚太区会议 Prof. Jürgen Weidinger SWA 清华同衡学术周 LABash 国际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文化景观 经验 张乔松 种植装置 考研 清华 新加坡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毛细水 香格里拉植物园 合作 灾后 BIM 垃圾 政治 年报 水文 Diana Balmori TAMU 商业建筑 纪念性景观 城市景观 沥青 鸟类 翻译 IFLA 新青年读老经典 世博 加州花园 建筑 滨水 中央公园 区域园林 西班牙 绿道 数字化 庭院 手绘 可持续化 步行街 德国 万科 龙安寺 什刹海 Mader 五角大楼 北京 长椅 西安世园会 会议 加拿大 数字景观 佛罗里达 岭南园林 IGA TOPOS 托滕堡公园 伊利诺伊大学 UIUC WEST8 苗木 苏州古典园林 何巧女 水盒子 布法罗河湾散步道 地震 论坛 维格兰 RTD AGER 散步道 GSD 洪盈玉 LIM 枡野俊明 绿色设计 陈俊愉 挪威 海平面上升 非言述性和默会性知识 种植 联谊 设计未来城市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nd Associates 环境 雨水 冯纪忠 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技术 职业实践 空间 禅修 Vista Hermosa 预制混凝土 安友丰 风景园林新青年,就在你身边 LEPC 哈普林 halprin 保护 宾夕法尼亚大学 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留学 校园 Ron Henderson 碳补偿林 贝聿铭 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 Prof. Gesche Joost 南湖中央公园 沃夫岗·哈勃 Jack Ahern 风景园林学 工程 Prof. Wolfgang Jonas 鹿特丹 老人 永昌河 托马斯·丘奇 便携 开放空间 广场 城市空间 参数化设计 巴塞罗那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 摄影 Malden 河流 城市 设计竞赛 纪念碑 裁员 流浪汉 新年 Media Ship 机场 青海 buffalo ARC 安藤忠雄 Ruggeri 保研 Prof. Loidl-Reisch 设计研究 广州市绿化公司 地砖 朱育帆 护栏 Vertical Greening Systems 英国 铺地 风景区 园博会 Hans Joachim Mader 卡尔维诺 雕塑公园 Greenway 洛阳 Prof. Nigel Cross 日本 韩国 布鲁克林 希望小学 可持续 孟兆祯 设计展 马萨诸塞大学 UMass 展览 历史 创业 成范永 俞昌斌 教育 年会 人文 概念方案 Gleisdreieck 玛莎·施瓦茨 鹈鹕湾 盐湖城 Waterboxx 碛口古镇 历史理论 场所 土人景观 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