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作者对日本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小组)设计的金泽美术馆的游记与体验。这个作品所创造的各种幻觉为我们阅读建筑艺术提供了另一个角度。
去年笔者去日本东京、京都、大阪、金泽等地考察,日本建筑设计的艺术品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写短文一篇,与大家分享。
在日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被不断发掘,材料被精细地加工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建筑设计达到了机械产品的精度……这些,看多了也就倦了。触动我的却是日本建筑设计师所具有的艺术气质。当今国内建筑行业有一种倾向:喜欢把建筑设计技术化,努力地将建筑学与自然科学联系起来,关注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学、生态学等,却忽略了建筑的艺术品质。其实,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建筑设计作品不仅仅在技术层面,在艺术层面同样也比较粗糙。在此,笔者以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小组)设计的金泽美术馆为例,管中窥豹,谈点对日本建筑的感受。
“简约、冷静、精致”——关于SANAA的评价充斥各种媒体,这些关键词把我的意识捆绑住了,我想,SANAA建筑所表现的应该就是川端康成笔下的寂静的美吧。置身金泽美术馆中,我原本以为单调乏味而不屑一顾的事物居然变得鲜活起来——不明的世界、想象的世界和虚假的世界——“暧昧、飘浮、穿透、流动”,让人叹为观止。而在图纸上,这本是一个平庸的方案。中国有句俗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金泽美术馆让我相信眼见亦为虚,在这里,“幻觉”深入人心。建筑内部以一个偏心圆为核心,周围散落19个展厅,由于建筑的顶部采光和透明设计,室内被柔和的自然光所包围;通过简单的透射、折射和反射,不同层次的事物自然地叠加起来,在很多视点,观者可以看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场视觉游戏开始了。SANAA运用图像与背景的对比(即亮度梯度)变化,让观者体验时间的流逝,在瞬间同时掌握过去和现在。(图01)为了追求迷幻的体验,SANAA“以异于常人的眼光探索连续空间、光线、透明度以及各种材料的本质”(普利兹克奖评委评语)。在金泽美术馆,如果你能体验那种饱满的感觉,则不虚此行。
SANAA的设计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如果光是一种电磁波,那么准确地说我们面对的是黑暗的宇宙。人眼作为精密的“仪器”把这种电磁波转译,为自己营造出了本不存在的五彩斑斓的世界。SANAA的设计初衷并非要把这种意念创造的感觉打回原形,而是善加利用:现代主义建筑所遵从的层状关系被“透明性”消解;弧线巧妙地利用了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内与外、上与下被混淆。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叠加和那种接近无重力的空间状态让我突然感觉自己是个孩子,在充满好奇地游走。
在金泽美术馆,建筑≠空间+体量,SANAA很享受设计的过程,享受探讨可能性的过程。在不透明、透明、半透明的转换中完成了建筑的创作。建筑用地处于复杂多样的城市环境之中,其四周有历史地段、文化地段、行政区域、商业地段,步行的路径与方向并不确定。笔者在金泽美术馆,急着寻找一位旅伴,于是,从未有过的“动人心魄”的建筑体验出现了:与众不同的城市街道,容易迷路的空间……有一点惶恐、有一点期待的感觉已经超越了建筑具体的形式,这种体验延续到了内部的“泳池”和外部的景观小品(图03)。有“天花板”的“泳池”是阿根廷当代新锐艺术家Leandro Erlich的装置作品,设计师再次运用了视错觉,人仿佛被淹没在水里,泳客就是游客,令人匪夷所思。有趣的设计语言在不停地阐述一种荒谬,因为荒谬而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图02)
SANAA创造的建筑作品就是设计师自己,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金泽美术馆更像是一个艺术品,在真实世界中投射幻象,并诱使观众走入其中,体验由虚幻带来的无比逼真的视觉感受。柔软的空间已经演化成一种境遇、一种生活。由此,笔者想到了德里达,“分延”产生“自由游戏”,不依赖包括自身在内的任何原则。SANAA对此进行了举重若轻的阐释:作品永远开放,观者的阅读也是创造过程,解读是未完成的、不确定的。于是,才有了我的这篇建筑考察记。
金泽美术馆考察是一次关于艺术的考察,正如苏珊·朗格(美国符号论美学家)提出的,每一门艺术都创造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其它艺术的独特经验,而这种特殊的经验实际上就是某种独特的幻象(虚幻的意象virtual image)。换句话说,艺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创造幻象。笔者满怀希望地期待中国建筑艺术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