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者以一次陪同IUCN专家访问泰山的经历为契机,向我们介绍了泰山世界遗产地目前在保护管理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泰山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和国际社会关注,索道建设、游客容量、设施建设等始终都是争论的焦点,也一直是遗产保护、资源保护、风景园林规划等领域研究的热点。作者较为敏锐的总结了IUCN专家在踏访泰山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融入了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进而引申到对我国世界遗产地乃在其他保护地问题的思考,这种以直观感受为出发点,进而进行分析的考察方式,正是我们“新青年读老经典”活动的宗旨。
2012年6月11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陪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专家Jim Thorsell先生造访了泰山世界遗产地。Jim Thorsell是IUCN的高级顾问。他于1962年曾担任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管理员,在博士期间从事保护地研究、规划、培训和管理工作。1979至1999年开展了多项国际保护项目。此次访问约一天半,主要行进路线是从泰山山脚红宫门步行至中天门,然后乘坐索道从中天门至南天门后登顶,最后乘车去泰山东侧缓冲区内新开辟的景点彩石溪。
登山之前,我们在管委会万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泰山信息中心和游客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了泰山3D全景模拟视频、186个游客实时监控点。Thorsell先生非常满意,认为泰山、黄山、九寨沟这三处世界遗产地在遗产地数字化建设方面在中国是比较领先的。
在整个访问中Thorsell先生比较关心几个问题。1、对泰山突出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UV)的识别、保护和展示。2、对影响OUV的因素如旅游发展、游客过剩等问题的关注。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IUCN在泰山的影响力。4、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的开展。陪同的万主任和相关工作人员都进行了回答。在OUV识别、保护和展示方面,Thorsell认为应该加强自然遗产解说的内容。他认为多数人来泰山主只关注文化遗产,导致文化和自然的关注度不平衡。并且他还非常好奇地询问了泰山和孔子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影响OUV因素方面,Thorsell关心游客的不断增长对遗产造成的影响。认为每年300多万的旅游人数会对泰山造成很大的压力。尤其是高速铁路通车(京沪高铁,泰安站)后,将会在黄金周期间对泰山的游客管理形成巨大挑战。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游客对遗产地造成的负面影响。面对问题,万主任表示,泰山管委会有600人左右,加上派出机构的人员,共3000人的实际管理团队正在不断地提升管理能力,也正在采取措施,如开放东大门彩石溪景、淡旺季调控以缓解核心景区的游客压力。泰山管委会将继续采取措施,贯彻规划,控制游客规模。在UNESCO和IUCN在泰山的影响力方面,Thorsell问及了他的同事Gren Lucas在泰山的影响。万主任说泰山人民将永远铭记Lucas先生。他第一次来泰山是在1985年,建议泰山不仅仅只申请自然遗产,而是要申请混合遗产。作为人和自然和谐的典范来展示给全世界。这点建议对泰山的OUV识别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科学研究和监测方面,Thorsell关心泰山是否也和黄山一样,面临松材线虫病的威胁,泰山已开展了哪些科研监测工作。万主任回答道在泰山周边已经出现了松材线虫病,但是泰山风景区内目前没有。管委会下设的森林保护研究站在进行相关科研和监测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在泰山有美国白鹅,但问题不明显,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处理。Thorsell先生称赞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杨锐教授及团队所编制的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认为很好的地回应了泰山的问题,应该坚决执行。
Thorsell先生虽已年过七旬,但依然坚持步行登山,并在途中不断拾起游客乱扔的垃圾,放进垃圾桶里。他的精神和行为让人不由得心生敬佩,并且深深反思。
访问结束后,在回京的列车上,我对Thorsell先生进行了简单的访谈。他对泰山作出了3点重要的评价,值得管委会在今后的保护管理中重视并反思。
1、山上有太多的商店和经营场所,气氛很嘈杂。管理局应考虑减少经营场所的数量。在登山的途中,凡是歇息的地方,都设置了商店或是售卖的摊位。在红宫门、斗母宫、中天门都有规模较大的经营商店,许多当地居民也在这些商店附近摆摊卖东西。南天门及附近的天街,商店和经营的规模更大。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于耳,游客嬉笑打骂,讨价还价。的确难以衬托出泰山庄严肃穆的帝王之气。
2、整个游览过程中让人体会不到神圣的气氛。在他的印象中,泰山应该是肃穆的、安静的、神圣的。在游览过程中,许多游客本着休闲度假的心态游览泰山。对泰山的宗教、文化、祭祀等并不感兴趣,在解说教育牌示前并不花时间阅读。一些游客甚至随手将喝完的矿泉水瓶扔在路边,沿途随处可见吃完的垃圾袋等废弃物。在整个登山过程中,除了在一些寺庙看见祈福带和同心锁等祈福祭祀用的物品,就没有再发现任何烘托泰山肃穆、安静、神圣氛围的纪念活动和物品。
3、过度建设(over-built)。一些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不够美观,如岱顶附近的天文台。新开辟景点彩石溪的游客中心规模太大,展览内容过于简单。在天街和岱顶举目四望,能明显地感觉到人工设施建设力度之大,一些人为的建设已经影响到了自然美景的观赏。如岱顶附近的天文台,从任何角度都能看见。建筑顶上的白球在蓝天的衬托先格外刺眼,让人感觉到如此雄伟的泰山也完全是能被人们所征服的。而在天街眺望南天门,南天门雄伟的身影被淹没在了庞大的建筑体量中。桃花峪游客中心,建筑规模庞大。它既是游客中心又是乘坐彩石溪大巴的换乘站。过大的建筑和相对较少的展览内容不相符合。
个人以为,Thorsell先生提出的几个问题,非常准确地概括了泰山比较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我们提供给国际社会或旅游宣传方面的泰山的图景十分矛盾。遗产地除了是游客进行休闲活动的场所外,也应该的起到保护宣传教育的作用。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支柱。如何将自然文化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是当下亟需重视的问题。以旅游服务、游客满意为第一要务的管理方式,势必忽略泰山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精神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这是与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这些问题,不仅在泰山世界遗产地,还在中国其他世界遗产地,甚至是风景区都普遍存在的。
因此,Thorsell先生的疑问应该让我们反思,旅游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利用,并积极采取保护管理措施,将自然文化资源很好地继承并完好无损地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先有泰山作为自然与文化的混合性质保护区,其次才应该有重点国家几星级旅游区…文中Thorsell先生提到的所谓泰山该有的神圣性/严肃性/自然的雄伟性,很到位,现有的中国模式商业设施和overbuilt的概念真的感觉是限制国内文化自然景区的美感的重要因素。
想起了西藏、新疆、云南那边有一些商业发展较弱的文化景点,只有自然山、天、水,没有商店和大型建筑,才是真有所谓圣地的感觉呢。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