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 湖北 武汉
现场报道:彭琳,沈洁,赵智聪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召开,年会主题为“凝聚风景园林,共筑中国美梦”。10月26日大会开幕,全天邀请8位嘉宾做大会报告。以下对其中4位嘉宾的发言内容进行详细报道。
发言题目:美丽中国的风景园林学途径——兼论风景园林学的9个范畴
发言人:杨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区域景观规划、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理论研究。
第一部分:美丽中国的风景园林学途径
我们确实在几千年间达到了美丽的中国、美丽的山水、美丽的城市、美丽的基础设施;同时我们也不再有美丽的中国,现在很多的城市存在问题,不再美丽。如何才能实现再度美丽的中国,风景园林学能够做出什么贡献,我们如何才能通过风景园林学的途径实现美丽中国?
实际上,美丽国度是个国际性的事情,国际经验非常广泛。
欧洲20世纪初推出了风景公约计划,并希望在世界推广,形成世界的风景公约。从欧洲的经验看出,如果把风景的保护形成网络性的保护,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新西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自然美景。新西兰给我们启示是:
- 有明确的空间管理目标,并随着时期不同而变化;
- 整个国土划分为了20个区域,并制定了详细的规划。21世纪是风景园林的世纪,风景园林的世纪在中国,而风景园林的核心是保护。中国是否能在开发之前,把最敏感的地区先保护下来。否则,我们的罪过可能远远大于我们的功劳。
美国的经验和教训都非常多。美国的经验不一定都是正面的经验,也有很多负面的经验。我们中国需要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面找到我们的经验。我们一般认为风景园林行业是个花钱的专业,是锦上添花的专业,是风光的专业,事实上并非如此。在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全国失业率达到25%,当时的罗斯福总统想到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解决美国经济大萧条。他雇用了850万人修建了8192个公园,124000座桥梁,651000道路和污水处理系统,125000座公共建筑如学校、游憩中心、剧院和动物园。另外还雇用了150-200个美国公民资源保护队(CCC,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和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师。这时期建造的经典案例有泪水之路(Trail of tear)和(Ridge Parkway)等。我国广东省绿道系统也是很好的案例。
美丽中国到底有哪些挑战?
-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 地域文化活力缺失和文化趋同;我们设计的许多草坪、广场、建筑都是西方的;
- 社会群体不安全感的提升;
- 经济减速带来的后续影响;
- 物质精神极度发展和精神极度萎靡。
美丽中国需要怎样的风景园林学?
- 以保护为优先目标的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已经在天平的另一端放了太多开发的砝码,作为天平这一端的风景园林不能也是强调开发;
- 直面城市问题的风景园林学;
- 我们要做公众参与和公共教育的风景园林学。“风”其实是有教育内涵的,应该推广到中学、小学,和人民群众产生更密切的关联;
- 支持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的风景园林学;美国很多大学,建筑研究的是绿色建筑,城市研究的是生态城市,但是这些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风景园林学的培训,不会是真正的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
- 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风景园林学,例如泰山、黄山、西湖;
- 作为地域文化载体的风景园林学;
美丽中国的风景园林空间战略有美丽山水、美丽乡村、美丽城市。
- 美丽山水,包括国家公园运动、山地保护运动、清洁河流运动、国土景观评价、绿带和绿道;
- 美丽乡村,我们是否能够建立一批精华的农耕文化保护区(如都江堰灌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农村名木古树名录等?
- 美丽城市,包括景观城市化/生态都市化,绿色基础设施。
美丽中国的风景园林产业战略有美丽农业、美丽工业、美丽旅游业、美丽交通运输业等。
我们的风景园林学有7项任务:
- 我们需要充满活力和生机的风景园林学术-实践共同体;
- 确立风景权的法律地位,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资源法》的可行性,尽快推进职业注册制度的出台;
- 实施开放的多层次的合作战略,积极参加青少年风景教育和环境教育活动。我们的行业是物质与精神、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
- 加强对全球变化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敏感度,倡导、参与和制定风景园林全球战略和国家战略。
- 推动全国景观评估。
- 正直风景园林价值观的形成。
-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鼓励理论争鸣,完成风景园林学的“现代科学洗礼”。风景园林学现在还是经验科学、前科学。
第二部分:境——风景园林学范畴论
文化自觉和自强需要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法国的一位地理学家和东方学家说过,完整的、审美意义上的landscape概念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中国的landscape思想是精微深奥的,而不是偏向视觉的。
中国的“境”字,产生于汉代,与土地有密切的联系。“境”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是潜移默化的。
德语的“landschaft”一词具有土地的内涵,landscape引入美国才有了地貌的内涵,“景观”一词则是1906年从德语翻译到日本,1930再从日本将“景观”一词引入到中国。“景观”一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景观的科学性。科学性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中国园林学是一只凤凰,它有两个翅膀,一个是科学的,一个是文化的。在文化上,景观远没有境那么丰富。
“境”既有科学意义,又有文化意义。我在思考风景园林学的范畴时,想到“境”一词,主要受到两个人思想的影响,分别是吴良镛先生的地景和王绍增先生的生境。最初,我想到的是“境其地”和“地境”。后来,徐嵩龄先生建议合并为一个词,才有了“境”。
研究借用了各种古今的思维工具,如系统科学、范畴、扎根理论、现象学、解释学、语义分析、案例研究法相唯识学、新宋明理学等。
“境”包括道、德、理、术和用、制、象、意8个基本范畴。
“境”具有两个词性,作为名词,是地境,作为动词是境其地。
境其地与地境是一种涌现现象。
“境”有两个极,一个是实的,物质的;一个是虚的,精神的。东方的风景园林学是动态的、混成的结构。中国的哲学是生命的哲学,是生生不息的。
境其地是一个开放系统,境其地的过程会和自然过程、经济过程、社会过程产生关系。同时,它是一个网络,在市、省、国家,甚至全球形成网络。
人在境其地过程中具有关键位置,风景园林人通过内化,变成自己的道德理术,而通过外化,形成用制象意。
“境”是我对风景园林学复杂现象背后逻辑的思考。以后可以进一步进行案例的教学。
当下,风景园林学确实面临着非常好的机缘,下一步不得不走生态保护和美丽的道路,风景园林学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回应?上天赋予了我们特质和时机,我们不为,谁为?此时不为,何时为?
发言题目:风景园林学与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
发言人:徐嵩龄,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文化和自然遗产经济学研究工作。
我是风景园林的响应者,风景园林的观察者,风景园林的邻居,我的专业是生态环境与遗产保护,这个和风景园林的关系都十分密切。这三个身份加起来,我就是风景园林的边缘人,我以一个边缘人的身份来做今天的发言。
“十八大”报告中又一次提出城镇化问题。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都有关系。
1.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特征,这和过去是不一样的,总结为6个特点:
- 城镇化体系: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县城、乡镇、乡镇、中心村
- 经济转型升级:智慧城市
- 环境和生态整治:绿色城市
- 以人为本:和谐城市
- 美丽中国:文化城市。还有哪个学科像风景园林学这样与美丽中国联系的这么广泛呢?美丽中国好像就是为风景园林提出的。这是对风景园林学最大的支持
- 到2020年,至少50万亿预算投入。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的投入是4万亿,可以看出50万亿是怎样一个投入。
2. 城镇化对风景园林的新的需求与促进
2.1对风景园林的新的需求
2.2对风景园林学的促进
可以总结出,包括了从大到小的范围,大是国土,小到家庭、阳台。涉及多个尺度、涉及不同的功能要求,需要不同的风景园林的形态。所以,在这样的需求下,对我们风景园林事业和风景园林学产生促进。
- 全国城镇化带动全国风景园林化;
- 大风景园林科学,和遗产保护科学、环境、旅游科学都有关系,风景园林师的职业范围要扩大。怎么从一个更大的风景园林学角度看风景园林学的发展问题;
- 前所未有的新的功能需求
- 对风景园林科学的催生作用
- 新的多学科交叉:新概念和观念,新理解,新理论和知识体系。在建筑、风景园林、城规这几个领域中,风景园林学的交叉性可能是最大的。
3. 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现状
我作为一个观察者,边缘人在看。学术讨论中应该更关注一些负面的影响,以促进科学的发展,所以我讲的可能负面的多一点。
我把风景园林事业和经济发展对照来看。我们国家的经济事业发展是十分突出的,是占支配地位的,我们所有的社会事务都和经济有关系,同样,风景园林也跟经济发展有关系。把经济发展和行业对照来看,才能看出问题。
从数量上看,我国GDP快速增长,构成也越来越多样,相应的我国园林个数与面积、风景园林类型也增长迅速。
质量方面,经济上考察产品和结构,风景园林我们考察园林、景区、广场等的质量,也考察其布局,包括功能、美学特征、效率等。同质化问题明显,如西部学东部、小城市学大城市、乡村学城市、少数民族学汉族。效率方面,很多设施并不能被广大群众所享用,这个效率是不高的。
需求与消费方面,考察“官与民”“大众与精英”“奢侈化”“进口化”。举两个例子,一个城市最好的公园,往往都离政府比较近,这个不一定合理,是不公平的。风景权实际是土地权,大众所享有的风景权,远远低于精英。
技术方面,经济上提出 “自主创新”,我们常说“以市场换技术”,其实市场不一定能换来好技术。风景园林可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看风景园林目前多在学习,“学外”“学古”,学习西方、学习香港等。这两个可能都不是真正的创新。
制度方面,经济上考虑市场、调控/国有,民营;风景园林也有这个问题,风景园林的公共性、准公共性、私有性,在公共性方面存在问题,比如门票问题。
外部性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很强的外部性,比如环境生态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文化问题,价值观等。风景园林是其中的受害者。
理论与观念方面,经济上中国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存在问题,风景园林方面也存在问题。
我把主要问题概括为:风景园林覆盖面小于需求面,功能性不足、不强、不全面,观念、理论体系、技术支撑系统缺乏中国现实需要的创新力,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力小于预期,以及一级学科竞争力需要提升。
4. 对我国风景园林理论和事业发展的建议
(1)价值观、伦理观、方法论的建立。我们所说的理论创新,首先是价值观的创新。像design with nature,其实是一种哲学思考,并不只是一般概念,不只是技术问题。这种哲学观念已经进入了人的思想灵魂了,并不是说说而已的。我们需要从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去定义。
人民/中国/现状/复兴。立足于人民、立足于中国,针对中国现状,致力于民族复兴。不是排斥国外,也不排斥中国古代,而要根据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2)功能的扩大:游憩、健康、保护、共享、经济。健康是两个方面,一是风景园林本身不产生有害影响,二是风景园林要解决一些环境问题。扩大风景园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等。风景园林应该着眼于绝大多数人,为最广大的人民去享用,不是被某个集团、某个人所享用。经济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3)美学、科学、技术方面
美学:创新、制式与范式、质朴、历史与文化。美是“排除老面孔”,美和创新有很大关系。创新要变成一种自觉的要求。制式和范式,制式是文化内涵很强的东西,比如,我认为城市中缺少一种仪式感的东西,比如广场,虽然很大,却没有仪式感。加强仪式感相关的景观设计工作。去看看国外,比如教堂相关的空间,就具有很强的仪式感,仪式活动要有特定的景观去相配。范式,创新不是完全的自由的,没有规则的创新,是没有用的,要满足功能。园林应该是有历史的、有文化的,像我家门前的公园那样,植物是两三年一换的,那样是不符合园林的规律的。质朴,是和奢侈相对立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以后,西方提出“绿色”“循环”等概念,来解决一些消费品过多的影响。而中国早有简朴、质朴的传统。历史与文化的表达,尽可能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要素。
(4)科学:保护、健康、生态服务功能
像黄山、九寨沟这样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应该成为旅游“冷点”,不是说不受欢迎,而是不能接受那么多游客,应该重视游客的个体体验,而不能把它弄成大众观光的热点。
(5)技术:智慧技术(smart techniques);泰国的活态遗产做得很好。
(6)风景园林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层面:风景园林工程的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
产业经济学层面:
风景园林产业产品:公共园林;商业园林(西安大唐芙蓉园),私人园林产品消费,新的消费观和消费形态。
风景园林产业关联性。上游:原材料,设备,设施组件,工具。下游:旅游产业,文化产业。
风景园林贸易(咨询,工程设计,设备,组件,工具)
政府决策层面:
风景园林工程的价值评价,用价值评价来支持政府决策。
园林管理:公共/准公共/私有
(7)建立新的风景园林工程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构成:功能性指标,美学指标,科学性指标,社会伦理指标
风景园林工程奖:要设大奖(综合奖),也要设立单项奖(类型将),参评者要多元化。
发言题目:风景园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安全问题
发言人:包满珠,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及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
每一个地方都有他自己很有特色的东西,我们所处的每一个位置都有其地带性。
1. 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背景
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整个来讲,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了生物多样性递减。我们观测到了气候变化证据。但气候学家对此有争议。冰川的消退、冰帽的消失、雪线的上升。我国青藏高原的冻土减少。目前,我国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化过程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工业化问题,空气污染物造成物种多样性下降,有毒气体。
整体上,生物多样性的递减趋势,原因是人类活动和极端事件(地震、寒流、热浪等)。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2. 生物多样性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部分入侵物种对人畜有害,多样性降低造成生态系统脆弱、稳定性差
3. 风景园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1) 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咱们建造城市都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填湖建造房子,是肆无忌惮的破坏!我们武汉这个地方,南湖大道的建设破坏了狮子山和南湖之间的关系,除非在湖中建桥,但建桥的成本太高,往往政府不愿意做。这样割裂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也使得文化多样性消失了,伴随了市民记忆的消失。
(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物种选择的原理及方法。
生态学原理:
树立生态位概念,每个物种都有它最佳的生长地。
掌握自然植被与城市绿地之间的异同
从景观生态学尺度进行把握
调查摸底:城市范围的古树名木
物种选择的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地方特色原则。 Right plants for right place,就是这个意思。
(3) 自然植被与城市绿地之间的关系。从自然植被获得信息。整个国家物种规划的宏观参考。中国植被区划图,我国有8个区,沿海4个。城市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应该与当地自然植被相一致;每一个城市的植物特色造就城市园林独特的风貌;全国范围的园林植物多样性构成区域特色;全球城市园林生物多样性构成风景园林的地域特色。
(4)目前物种选择的现状及问题
全国形势发展喜人,多样性不够,物种单调,物种特色不明显,雷同现象严重。
4. 风景园林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物种单调问题:全国范围内普遍物种单调,北方地区更为单调,西北地区物种单一。
城市环境承载力问题:
综合承载力——中国很多城市都是超大城市,北方地区水资源成为承载力的限制因子,园林绿化与水的关系问题(存在不同观点)
5. 多样性的营造和生态安全的维护
多样是稳定的基础,多样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可以塑造景观的多样性
做好生物多样性规划是城市园林特色的重要保证,planning for 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design for diversity:
推行乡土树种,保持地方特色。建设植物园,专类园,从苗圃入手,园林设计是营造生物多样性的源头。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定量的植物种类。
生态安全的维护:
入侵物种的研究——生殖及发育,生长习性,天敌等
发言题目:Territories in Motion
发言人:Henri bava,法国著名风景园林师,原法国景观师协会会长。岱禾(Agenceter)景观事务所合伙人。
今天,我讲的角度是从对法国景观行业的思考来看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启迪。法国的景观尺度是非常多样化的,我工作的尺度从7公顷到30多万公顷。
首先是法国景观的传承。勒·诺特建造了凡尔赛花园的大轴线 ,我们要看他们的思想和概念是怎么来的。当时他只是园艺师,但是已经扩大到了城市的领域。他的设计教会我们怎么样使透视效果更加明显;教会我们怎么把视觉引向自然。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能只是对细节的考虑,而需要整体、从城市的角度来考虑。
第一个项目:Metropole Verte
设计概念是把公园镶嵌在城市里。场地位于塞纳河边,地势平坦。
我们的想法是不要太过的改变土地形态。保存场地的三层记忆:1)泛滥区;2)瓦砾堆;3)这里是孩童来玩耍的地方。工业区有很严重的污染,所以我们把污染物都继续堆放在瓦砾堆上,再铺上土,种上植物。另外,设置了游乐设施,同时还设计一个凹下去的花园,灰色的小碎砖和植物都是对水的回忆。边界处理是很重要的。在法国,公园晚上是要关门的,边界处理方式借鉴了哈哈模式。公园关闭时,视线还能通过。
下面来讲一下不可见景观(Paysage Invisible)这一概念。这个项目在三个城市的交汇处。从航片看,我们能看到有很多绿色,但很破碎,需要整合。设计没有严格的边界。我们在想三个城市的居民可以共享什么东西,来实现这种整合。甲方在地下发现了巨大的矿产,这正是不可见的景观,它穿越了三个城市,这正是可以共享的东西。当时,我们用了1年半的时间,与居民商讨如何对场地进行景观规划。发现了矿产后,很多村庄的格局开始改变,新的村庄建设起来了。
第二个项目:NORD BAhRAIN NEWTOWN
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场地是被棕榈林和果园占据的,所以不可能做一个一般的高密度滨海城市。我们成功地将3000公顷填海扩充区域减少成1000公顷,并且是在海上形成群岛形式。我们的建议是依据海地形,考虑了洋流,来创建岛屿的形状,而不是采取一些奇形怪状。这是自然来给予的岛屿形状。
第三个项目:Grand Parc
设计思路是来怎么通过河道的处理来解决社会等多方的问题。河流有时是让人害怕的,当他泛滥的时候。在这个项目,我们对河流的角色有所思考。最后的设计中,有的堤岸很自然,有的人工,有的保存了历史建筑。为了保持多样化的河道景观,我们提出了很多设想。首先,我们用了一个词——港口,目的是使很多人都能够通过然后很方便的到达河边。
通过今天的讲座,来引导美丽中国建设大背景下对中国的意义。景观设计师不是一个方面的专家,对所有方面都要有所考量,都要涉及,最终才能对美丽中国有所贡献。
其他大会报告人及发言题目
发言题目:发展实践,探索方向——以风景园林为主导的多伦多滨水开发实例探讨
发言人:Edward Fife(加拿大),加拿大多伦多进大学建筑、风景园林与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负责人,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北美著名景观教育家、景观生态学家、景观规划设计师。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百位百年杰出校友。其景观著作与学术研究成果、教育成果、规划设计成果在北美具有广泛影响。
发言题目: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努力将武当山打造成“世界知名,国际一流”风景区
发言人:刘剑平,武当山特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发言题目:全球化背景下风景园林东方空间的演进的思考
发言人:朱育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中外园林史等研究工作。
发言题目: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以荆山为例(湖北武汉2015年园博园场地)
发言人:孟勇,武汉园林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北省风景园林协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工作。
太速度了~!赞极了~!
喜欢杨锐老师和徐嵩龄老师的演讲,鞭辟入里,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