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8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顺利召开。此次教育大会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承办。参会对象主要由风景园林专业(含园林、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负责人或教师代表以及风景园林硕士、博士和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单位负责人构成,是风景园林专业关于高等教育和学科建设的一次盛会。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风景园林从‘量变’到‘质变’”。会议于18日上午8点30分准时开始,议程由上午主旨大会和下午三个分论坛组成。主旨大会分为开幕式、致辞、嘉宾讲话和主旨报告四个环节,三个分论坛则是分别以“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特色与多样化”、“风景园林研究生教育特色与多样化”以及“风景园林实践”为主题进行的各高校间对风景园林教育与实践的交流和探讨。
以下是主旨大会各嘉宾演讲和主旨报告内容的详细介绍:
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李雄
报告主题: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核心竞争力——2015年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工作通报
2015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质量委员会暨国务院学位专业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顺利召开,同时教育部、发改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学位评估和各个评估办法的文件。
文件以围绕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优化研究生结构;以基本稳定学术学位,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方针,也是国务院学位办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做出的明确要求。另外,改革目标、招生制度、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职业资格衔接、质量保障体系以及联合培养等都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任务的重要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两个方面。
因此2015年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围绕国家的要求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
- 编制《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方案》:2015年1月30日,在南京林业大学教指委开展专题研讨;
- 审议通过《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方案》:2015年3月26日,在浙江农业大学教指委二届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 启动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2015年4月20日,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2014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启动会
- 风景园林硕士授权点的自我评估工作:2015年6月24日在福建农业大学召开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研讨会;
- 风景园林硕士授权点专项评估专家评议;
- 风景园林硕士授权点现场考察评估(2+5模式);
-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表决。
第二,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建设。
2015年3月26日,教指委二届六次会议审议通过《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建设规划》。会议成果:涉及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学案例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政策法规与经营管理、园林植物应用和自然资源与遗传保护等五个方面。
2015年4月27日,教育部学位中心主办的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专业案例建设工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风景园林教指委作为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立项建设单位全程参加交流。另外,后续关于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工作还有案例征集、案例规范化、案例评优及案例入库。
第三,全国示范性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遴选。
依照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从基地标准、管理体系、培养过程、师资培训、评价机制、协同机制等六个层面来选出全国示范性风景园林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月10日,首批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基地完成申报;4月20日,教指委秘书处对所有申报的示范性联合培养基地进行资格初审,最后确定10个联合培养基地进入专家评审环节;7月9日,教指委秘书处面向全体教指委委员就首批全国示范性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候选情况进行专家通讯评议;9月18日教育大会当天,首批全国示范性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命名。
第四,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师资培训。
2015年5月16-17日,依托2015国际风景园林师高峰讲坛,为期两天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核心课程师资培训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举办。来自国内外16位风景园林师围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开展学术报告。本次师资培训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首期师资培训,共有来自各培养单位36名《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参加培训。
第五,《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出版与宣贯。
2015年5月,为期两年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编制完成,并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指导下正式出版发布。该《要求》将承担起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家标准”的职能,从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实践训练、基本能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等五个方面全国规范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
第六,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平台建设与运营。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工作包括教指委专题网站建设、运营,MLA腾讯QQ群运营,MLA教指委百度云服务系统运营,“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微信公众号试运营。
另外,李雄秘书长还对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今后工作提出了以下五项教育新设想:
- 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优秀研究生论文、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
-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优秀教育成果评选;
- 风景园林博士专业学位论证工作;
- 集结一批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成果(优秀论文、优秀案例、优秀教育成果);
-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设置十周年庆祝。
最后,秘书长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委托介绍了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年会的筹备工作。
年会主题: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风景园林
组织机构:
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承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园林学会、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会议日期:2015年10月30日-11月2日
会议地点:北京会议中心
年会议程:
10月31日,开幕式和主旨报告:学会行政及业务主管部门致辞,国内知名专家大会报告;
11月1日,分会场:绿色基础设计、城市风景园林、乡村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
11月2日,怀柔APEC会议中心和望和公园(节水项目),中国园林博物馆和翠湖湿地。
年会同期活动: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全体理事会议
全国省级学会理事长联谊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优秀论文评选
2015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设计竞赛
年会主旨报告人:
- 孟兆帧,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
- 崔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 马克平,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植物所所长
报告题目:生物多样性保护 - 张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 - 象伟宁: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城市的弹性结构与发展 - 车伍: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海绵城市雨洪管理 - 王向荣: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风景园林实践的思考
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杨锐
报告主题: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设计的渊源与联系
杨锐教授的发言包括两个部分,首先对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接着详细介绍了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设计的渊源与联系。
第一部分: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展
一、教指委成立与委员组成
2010年3月22日,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小组正式成立,并于2013年5月10改名为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教指委共有22位委员,分别来自建筑类、农林类、艺术类和理科类背景院校。教指委委员覆盖了全国5大教育片区,包括西部片区、华北片区、华东片区、华南片区和东北片区。
二、教指委工作任务
在过去发展过程中,教指委组织完成了风景园林学专业一级学科的申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编制出版了《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至今年年底,将有 240所国内院校接受该规范的指导),编制了《建筑类风景园林学专业介绍》、《风景园林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简介》等工作。
未来,教指委将着重于研究并制定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制定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规范并指导实施,建立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评估制度,组织实施风景园林教师培训和课程培训,实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重点教材编选等工作。
第二部分: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设计的渊源与联系
一、反思“城市设计”的定义
从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设计”多角度、多方面的解读,提出城市设计是将建筑学、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学三个科学的交集部分,其实质为城市建设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理论。
二、国内外城市设计思想
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城市设计:“山-水-城”一体化的城市建设,指出中国古代城市设计强调自然与城市的整体和谐。接着,分别从英国和美国现代风景园林实践出发,讲述了其对城市设计的影响。最后从“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城市生态/绿色基础设施”、“景观都市主义”、“低碳城市”、“生态都市主义”、“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介绍了面向生态可持续的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及其与风景园林学的关联。
三、风景园林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分别讲述了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模式,概括了风景园林在城市设计教育中的作用。并以纽约中央公园和高线公园为例,总结了风景园林在城市设计实践中的作用。
四、风景园林学对城市设计的可能贡献
从教育、实践-理想状态出发,提出需加强三个专业的协作关系以完成城市设计过程并共同参与“城市设计”教育;需支持风景园林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将其融入到城市设计管理人才的培养中;需拓展风景园林实践领域,加强专业城市设计人才培养。
最后,杨锐教授指出,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现状下,需将城市化的主要任务从“有没有”、“够不够”转变为“好不好”、“有多好”的问题。在这一状态下,可将风景园林引入城市设计中,促进三个学科同舟共济、取长补短和协同发展。建议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权利保护法和提高“注册风景园林师”的地位。
国务院学位办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刘滨谊
报告主题:建设一流学科 · 培养一流人才——新时期中国风景园林高校教师的历史使命
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顺利召开,学科评议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的专家组织,主要负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咨询、研究、监督和审核等工作。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由9人组成: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滨谊教授(召集人)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李雄教授(召集人)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杨锐教授
-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杜春兰教授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成玉宁教授
- 福建农林大学兰思仁教授
-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王良桂教授
-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陈其兵教授
-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周蕴薇教授
以课程建设为风景园林学建设的核心引领
全国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共有111个,其中11个属于自2011年以来晋升为一级学科后新增的首届学科评议组。作为11个之一,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的成立,对于引领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培养高质量学科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因意识到,风景园林作为111个一级学科中唯一从“三级”跃升的学科,目前排名尚属倒数级,因此培养一流人才,是建设一流学科的目的,也是2017学科评估的根本标准。以课程建设为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核心引领,高质量的课程建设取决于学科队伍、科研、平台基地、人才培养4个方面的高质量。
高水平学科队伍建设的基本标准从成果、职位、数量三个方面在学术影响力中体现;高水平的风景园林学科研究基本标准由各级科学研究奖项、专著、论文发表(SCI、SSCI、中文核心)、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三个方面体现;而平台基地的基本内容标准由国家、省部级实验室,学术杂志期刊,教学实践基地三个管理机制方面体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基本标准从学风、学术、选拔等各个环节培养中体现。
课程建设基础性工作的开展
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
《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
一、进一步明确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主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 高度重视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 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加强课程建设
二、强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课程建设责任
- 发挥培养单位课程建设主体作用
- 完善投入机制,健全奖励体系
三、 构建符合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
- 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
- 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
四、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审查机制
- 严格审查新开设课程
- 定期审查已开设课程
五、加强研究生课程选课管理
- 重视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审查
- 形成开放、灵活的选课机制
六、改进研究生课程教学
- 促进学生、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
- 优化课程内容,教师引领和方法传授
七、完善课程考核制度
- 创新考核方式,严格课程考核
- 探索建立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制度
八、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 加大对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激励与支持
- 加强师德与师能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能力
九、 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与监督
- 严格课程教学管理
- 完善课程教学评价监督体系
十、 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
- 有关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通过规划引导、资源配置和质量监督等手段,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培养单位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管理。
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调研提纲
一、 课程建设——培养单位视角
1. 课程体系
- 课程体系设置能否满足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基本要求的需要;
- 按照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设置课程体系;
- 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博士生课程、硕士生课程如何衔接;
- 课程开发投入、课程设置标准及审查机制;
2. 课程内容
- 学识与学分的对应关系,课程分类、研究方法类、研讨类、专题类、实践类课程及其比例;
- 前沿性课程情况:全英文课程比例;
- 学术型硕士生、博士生外语课安排,第二外语、专业外语课程安排;
3. 课程教学方法
- 课程教学方式有哪些(讲授、研讨、案例式、现场等),各自所占比例;
- 除课程授课外,对研究生有课后额外的文献阅读或实践要求的课程比重有多少,课后学习的效果如何考核;
-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度与效果;
4. 课程教学管理
- 课程任课教师资格,课程教学大纲;
- 模块后课程,合作开发开设课程情况,国际和跨学科合作课程情况;
-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与方式,评价结果的奖惩机制;
- 精品研究生课程的建设思路与效果;
- 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立项情况;
二、 课程学习——研究生视角
1. 研究生选课
- 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导师组合培养指导委员会作用;
- 跨学科、跨院系和跨校选课情况,课程选择范围;
2. 课程教学改革
- 研究生参与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情况;
- 教学互动、自主学习情况;
- 教学训练强度,案例式教学,方法论学习与训练;
- 课程学习支持体系;
3. 课程考核
- 课程学习综合考核;
- 课程考核方式有哪些(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作品等),所占比例;
4. 社会评价
- 毕业研究生及用人单位对研究生课程的评价与建议。
三、关于开展风景园林学科教育科研情况调研工作的安排
1. 调研内容
(1)全国风景园林研究生课程建设情况调研(学术型硕士、 博士)。
(2)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调研。
(3)风景园林学科研情况调研。
以上调研内容同步进行、统筹调研,分别撰写调研报告。博士授权点学校,重点调研博士研究生教学培养情况,只有硕士授权点的学校,重点调研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情况。
2. 调研时间:国内调研时间,2015年11月-2016年3月;国外资料收集时间自行安排。
3. 调研分组:国内调研共组分2组进行
4. 调研成果
- 2016年度完成《全国风景园林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 2017年度完成《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调研报告》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 结合调研开展“风景园林学优质课程”、“风景园林学推荐教材”、“风景园林学优秀博(硕)士论文”、“风景园林学优秀博(硕)导师”评选。
- 初步调研成果在2016年4月福建农林大学(暂定)的学科组工作会上汇总交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五年工作计划(2015-2020)
1. 2015年-2016年,完成全国风景园林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情况调研(学术型硕士、博士),并完成调研报告(具体要求见文件通知)。
2. 2015年-2017年,完成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具体要求见文件通知)。
3. 结合课程体系和教育发展方向的调研,评议组自主开展风景园林学科研情况调研,推动本学科科研向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基础研究倾斜。
4. 开展“风景园林学优质课程”、“风景园林学推荐教材”、“风景园林学优秀博(硕)士论文”、“风景园林学优秀博(硕)导师”的评选工作。
5. 主办博士生学术论坛、研究生暑假学校,委托有关学校承办。
6.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下达的风景园林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任务,讨论制定《风景园林学科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方案》,完成评估工作。
7. 每年召开1-2次工作例会,商讨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相关问题,为学科打造献计献策。
8. 完成学位办委托的其他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孟兆祯
报告主题:中国园林特色要渗透学科教育——万变不离其宗
第一部分:总说
奥姆斯特德在一百五十年前创立了风景园林学科,确立以设计为中心,提出以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为先,建立了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中国于1951年在汪菊渊、吴良镛前辈的建议下成立了造园专业。
受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的影响,“物我交融”的文学境界的熏陶以及“比兴”的理法指导,中国园林形成了“景面文心”特色。其中,“文”指搭建设计者和游览者交流的平台,包括额题、楹联、木刻和摩崖石刻。
第二部分:字画与金石
孟兆祯院士提出:在制图课中,应涉及书法、金石、仿宋字、美术字的学习。同时老师应组织专题报告、组织书法绘画团体和参观展览。他认为书法、金石、绘画是中华民族平面构成的基础。此外,指出课堂学时有限,学生需要依靠自我“有容乃大”的积累。
一、书法
孟兆祯院士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关西泠印社的印刻。其中,他指出:篆字和草书,是中国古代园林直接的文字表述。基于此,孟兆祯院士以其作品“魂萦梦绕西湖图”为例,仔细解读了全诗表达的自然人文意向,为我们再现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中国古代西湖图。
二、景名
孟兆祯院士提出:景名是集诗意与教育于一体的最直观展现。如昆明圆通寺的“衲霞屏”。这一景名既在情理之中,又出意料之外。 “屏”,揭示相地合宜。“衲”,点出佛寺特色。借景问名,具有画龙点睛的意境。又如颐和园的“涵虚、罨秀”。从字面上理解,涵虚,指景色清幽恬静,包含太虚之景;罨秀即将所有的美景都网到一起。其实际上又蕴含了统治者胸怀广大,广纳贤士。故需设置《中国园林艺术》、《园冶例释》。
第三部分:设计序列
园林设计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故要突出“教习统一”地位。习不仅涉及课堂教学,还包括随时随处学习。由于设计具有艺术的通性,故要学习书法、绘画、金石等内容,倡导“既学文,也学书”的园林学习方式。而字画金石间可寻觅的设计就更多了。“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布局把“因白守黑”的平面构成达到极致;因山构室;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如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设计之初利用山水将主轴线变直为曲;2013北京园博会“盛世清音”)
第四部分:总结
孟兆祯院士简单讲述对重庆山水景观、黄果树瀑布的解读,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地方风格各异,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在“景面文心”方面的修养与造诣。最后,他指出:实践告诉我必须要把中国园林的特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去。传统是民族文化的命脉,我们要以“诗意山水”栖居环境独特优秀的中华民族园林传统自立于世界园林民族之林。
重庆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创始人 教授 夏义民
报告主题:风景园林教育从“量变”到“质变”
夏义民教授从两个部分展开其发言。
第一部分:定义
从“量变”与“质变”的概念,指出风景园林教育质的概念,即把握风景园林学科的本质,创造促进质变的外部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
第二部分: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质
夏教授分别从五个方面讲述了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质:
一、80年代以来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发展况
快速回顾了自建国来风景园林教育经历的艰难历程,包括相关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设置过程及专业名称的变更,讲述了现阶段正处“蓬勃复兴”状态的风景园林教育现状。
二、风景园林专业的质
提出风景园林的质主要包括保护、利用和创造三个特征。其中,保护是景观学科的特质,即保护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人类自然遗产,建立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利用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利用土地及与其共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创造即为人们创造各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各类人群需求的户外环境和空间场所。讲述了景观学科涵盖的三个基本层面:审美意义与文化体现,强调了需学习相关人文科学,思考风格传承问题;功能意义,指出需指定可遵循的模式语言,指导规划设计;生态意义,要求建立生态意识,创建生态型风景园林景观。
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质
指出需从认识设计中所应用的单个元素开始,发展到多元的思考,包括二维的平面构成和平面设计,三维的空间构成和造型设计,四维的组景、构景和空间序列,五维的心理感应、意境和场所精神。强调在学生培养环节,要达到从理性思维进入直觉设计的境界。
四、风景园林专业的基本功
第一,借助各种手段,观察、勘测、记录、走访把握场地的各个要素,解读场地显示的线索,牢记“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建立场地能力;第二,需掌握正确的工作过程和设计方法,熟悉项目的全过程,并培养方案设计至实施的操控能力;第三,需加强图形思维、提高手绘能力并熟悉模型制作辅助设计、文字描述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结构:专业教育之树
风景园林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专业课程结构由基础课、主干课、延展课及相关学科课程组成。主干的教学进程将根据学制年限的不同,分配各个学年的课程安排展开并制定各年级教育计划。其中,根为基础课程,包括景观学概论、中外园林史、景观生态学等;茎指主干课程,包括场地设计、公园规划、居住区景观规划等;枝指延展课程,包括大地景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旅游休闲规划等。
基于上述理论,夏教授再次强调: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质,即专业教育的本质,同时是保证专业教育质量的底线。尽管各个院校背景不同,专业特色多样化,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各有侧重,但只要在专业教育计划的编制过程中把握明确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中,坚守风景园林学科的本质,就一定能够保证风景园林专业办学质量。
致谢:特别鸣谢重庆大学给予风景园林新青年志愿者媒体报道提供的参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