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QQ群沙龙第二十期于2015年11月19日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禅修与景观设计”。它基于西建大、奥雅和陕西户县白马招觉院共同组织的“梓人禅境设计营”教学实践活动,这是一次风景园林在实践与教育上的创新。这个活动起因于一个名为LEPC的风景园林教育者与实践者沟通合作的微信群,通过对白马招觉院环境的设计与整修,对实践性专业教学(Professional Practice)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此次沙龙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余洋老师主持,邀请活动的组织者李宝章(奥雅总监)和刘晖(西建大老师)与大家分享“梓人禅境” 设计营的过程与感悟。
第一环节:嘉宾主题发言
刘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风景园林系主任,西北地景研究所所长)
刘晖老师一直以来倡导“当生态与艺术介入空间”的景观专业教学理念,提出“景观认知-景观项目-场所与场景、场地与生境”的专业教学方法。本次沙龙刘老师从设计营的活动背景谈起,介绍了暑期设计工作营的缘起,学生工作过程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一、说说缘起
1. 禅修院设计营活动的缘起
2014年5月底的一天,李宝章老师来电,说起白马招觉院禅修的感触,并说起禅修环境需要重新整理,希望我们能一起合作。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既让白马寺得到专业的帮助,李老师得到禅修的帮助,也让学校获得专业教学的实践机会,三方受益。于是商议过后,教育界与实业界联合起来——禅修设计营诞生了。
2. “梓人禅境”名字的由来
正名: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地处唐长安城亲仁坊,柳宗元撰写《梓人》之地,希望能传承古代梓人“宁匠勿华”之精神,保护营建美好健康之环境,活动借此意而得名。
背景:当我们的设计漠视生活与心灵,侵蚀生态与生灵,遗忘历史和传统,今天的设计营建将成为明天的垃圾。风景园林专业关注人类生存的自然和活动环境,需要具有认知、保护与营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2014年暑假,我们与奥雅设计合作,组织暑期工作营,在终南山白马招觉寺,一起禅修,一起体验设计到建造的过程。
发言中刘老师给大家展示了许多禅修营中的照片,重温活动中的点点滴滴。
二、禅修营的具体工作与思考
1. 几点思考
作为一个风景园林的教育工作者,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风景园林设计?设计可以教好吗?怎么教以及教什么?这三个问题越来越值得我们思考。此次的“梓人禅境”工作营又引发了一个新的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该如何作为方法和手段体现在设计教育中。
2. 谈谈禅修与景观设计
简要地与大家分享2014、2015两期白马招觉院禅修的过程。
2014年第一期
我们大概分成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为期约为六天的禅修体验。在体验中同学们还做了现场的测绘、访谈和调研,了解了基本的需求和流线,以此为基础做了第一轮方案、第二轮方案、最终的方案。同学们在现场拍了很多照片并做了大量分析,对所有建筑物和铺地、植物进行准确定位,并通过仪器确定所有点的标高,绘制出剖面图,作为后期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
第二阶段是推导第一轮方案。同学们经过了两天两夜把他们对于禅修的理解和对寺院改造的愿望体现到了设计当中。三组学生的作品分别是《禅修中的自然之道》、《在生活中禅修》、《一院一菩提》,后来由于考虑的不周被批掉了。体现出的问题如下:功能分区不明确,缺乏每一个分区的依据;没有指标计算;未考虑到工程中相关的基础设施如何去修建。
第三阶段的内容是任务书的制定和案例研究。
(1)任务书的制定:白马招觉院的设计是没有任务书的,不同于以往的项目有较多的参考案例(如幼儿园、公园),任务书主要分为三个内容:
- 功能空间的组织关系:白马招觉院的功能分区分为:禅修、礼拜、生活、参观、管理。
- 指标计算(不同标准功能区的大小,空间关系)用什么样的规范进行指标计算,同学们把不同的标准(食堂设计、书院设计、旅馆设计等)与实地情况相结合。
- 建成后的基础设施与整体布局的考虑:停车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环卫系统、照明系统、安防系统、标识系统、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
通过任务书的制定,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重新审视并确定任务书所应具有的内容和相应的指标体系。因为有时甲方的任务书是不合理的,所以学生要去研究任务书,去理解功能分区。
(2)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有人曾说过“好的案例研究其实是一个再设计的过程”。把别人的案例理解了,对自己的设计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任何一个设计不可能是凭空捏造出来的,都有它的原型。我们往往根据学生找到的案例就可以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希望学生可以找到更多原型,它能够表达你想要做什么。这次学生们筛选出了他们能够参观和体验的已建成的案例,与白马招觉院在空间和流线等方面进行参考性的研究。尺度空间的序列、铺地的材料、植物等都可以从案例中得到启发。
第四阶段,同学们在之前的基础上又做了新一轮的方案,这次我们引导学生做了两套不太一样的方案,在总体的轴线布局和院落布局的大基调的基础上,在空间手法上一组偏传统设计,一组偏现代设计。由功能分区、指标计算和基于基础设施系统之上提出平面布局。
同学们的设计得到了李宝章总监的肯定,他提到做设计要像过日子,要替人家着想。下午,他又带领同学们拿着图纸在现场全部走了一遍,把方案全部落实一遍,在教学中也是极少有把方案拿到现场比对一番的机会,这对于对方案的理解和方案的落地很有好处。这段经历也让所有在场的同学印象深刻。经过与法师的交流,法师更喜欢传统的风格,于是我们把学生合为一组完成最终的方案。
比较遗憾的是第一期是没有落地的,但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功能分区。对功能的理解、对流线的理解、对指标的理解以及对整个白马招觉院的定位(质朴、宁静、简洁)。
在第一期中很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在教设计的过程中教学环节的价值和意义。这四周的设计营实际上包含了设计课程中所有的内容,此外还包括体验,制定任务书、现场方案比对和跟甲方的两次交流。这对于学生本身来讲真正是找到了profession practice 的一种方式。
2015年第二期
这一期的重点在于一定要让方案落地,我们和法师交流选定从入口空间开始。法师有一句话很感人: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太多的钱,没有太好的技术,我们也没有太好的专业人员,但是我们有一样东西别人都没有——我们有时间。我们不着急,我们一点点做,我们有的是时间。还有一个就是步步结缘,因为每一个孩子能够在白马招觉院有心灵上的成长,他们用心去做设计,哪怕做得不是特别好,都是一种心意。所以我们最终还是用的学生的方案,不管它怎么样,其实它都代表学生在成长之中留给白马招觉院的心境。就在二十几岁的年纪,他刚刚学会设计,他刚刚懂了一点点禅修,他为白马招觉院做了这件事,他的心境在当下做了这个设计,我们就应该让它落地。
在这里我也很强调设计的变换,包括空间序列的变换,早中晚光线的变换,季相的变换。
三、分享感受和思考
设计是针对人的,而人是有心的。禅修学会关注自己,也学会关注环境中的人心。如孝法师的“每个人的心灵是自己敲响的,你是敲不响的”这句话让刘晖老师感悟到教师于学生,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要求和检查,还需要用心去陪伴成长,用他们自己的钟,撞响自己。
第二环节:自由问答
Q:同学们在刚开始进入禅修营的时候能够进入状态吗?
A(王震同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10个人的状态不是很好,因为对禅修并不理解,一个星期之后,心慢慢静下来。整个人的心境也是从浮躁到平静的一种变化过程。
A(刘晖):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参加禅修营,学生们告诉我以下原因:第一,好奇,因为大家以前并不了解禅修,所以会比较好奇;第二,师资比较好,因为有宝章总,有刘老师,还有法师,他们比较感兴趣;第三,他们对禅修院的设计本身感兴趣。禅修的过程还是比较辛苦的,每天早上4点起床,然后行禅、坐禅、参加劳动,从禅修营真正出来以后他们可能才真正理解禅修的意义以及带来的变化。
Q(李宝章):刘老师你好!对下次的设计营你有新的想法吗?
A(刘晖):下次禅修营我们会继续往下做,目前方案已经敲定,我们正在联系施工队,找合适的材料,明年暑假我们会让学生到现场去做,挖坑、垒砖,从放线开始,参与所有的建造过程。
Q:刘老师,为何在设计的成果中没有常规设计中所谓禅宗符号的提炼,是基于简单、质朴的设计理念吗?
A(刘晖):我个人觉得禅宗不一定要有符号,刚开始见到禅修院的时候,我觉得它和想象中不太一样,而我们想象中禅修院所应该有的都是表象的东西。事实上,真正的禅境是由心而发的,环境只是用最简单的材料,满足最简单的功能。我们希望我们所营建的禅修营能够在满足禅修基本活动的基础上,有细节,有景致,同时造价不高。有个设计师曾经说过“普通的理解,深深地感受”两个层面,对不同的人来讲,不管禅修到何种程度,环境都需要给他们不同层次的回应。
Q:请问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是怎样的,比如学生是住在招觉寺吗?
A(刘晖):禅修过程中,学生们住在禅修院,设计的过程,则回到学校集中完成。设计过程中会时不时回到禅修院补测、调查、交流汇报。费用的话,因为基地离市区较远,所以交通需要一笔费用,由奥雅公司来承担,另外打图制作的费用都是由我来付的。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的暑期工作营和业务实践结合在一起,最后的设计成果达标以后由白马招觉院、奥雅和建筑学院三方共同出具实习证明,既符合我们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多了一次参加“梓人禅境”西建大奥雅暑期联合设计营的体验。
Q:学生们在设计上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怎么样解决的?
A(刘晖):最大的困难还是方案本身的推敲,就是怎样能做出一个好方案,什么样的方案算是好方案。我们给出的一个定位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做到简洁,而且要能做得出来。解决的话,在方案的思路上,不是我们决定而是使用者来决定。当然,我们不是给如孝法师建白马招觉院,而是给佛,是给禅修者。学生也是有灵性的,在整个过程中,随着时间变化,静下心来,推敲方案,最终收效良好。
Q:这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是不是可以申请基金,是否可以申请学科建设经费?
A(刘晖):我跟建筑学院申请,但学院的这种活动比较多。现在基本上是用我自己的科研基金来做。学科建设更鼓励科研项目,出文章,出书,由于教学没有办法获奖,所以也不能获得学科建设经费。
Q:我想问老师像禅修这种教学活动对大二大三的学生来讲,刚刚了解一点,对很多问题都不知道,最多也就是知道一点理论上的东西,这个学起来或者教起来会不会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困难呢?
A(刘晖):禅修并不是理论上的东西,七八岁的小孩都在那里禅修。我觉得中国文化就是告诉你一个东西,然后你自己去悟,东方智慧就是告诉你要孝敬父母,要与人为善,至于为什么,得自己慢慢去悟。所以禅修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发掘自己心性的过程,禅修就是教会我们面对自己。
Q:以梓人禅境为例,在具体的设计中怎样做到既尊重传统,又推陈出新?
A(刘晖):这块地它在白马招觉院,它在圭峰的轴线上,它在一片的农田里面,它不应该变成日本某某著名禅院或者南方某某著名寺院的翻版,它就是白马招觉院,就是麦田中一个朴素的禅院。尊重传统不是复制传统,首先要尊重这块土地的本性。在设计手法上,可以有一些借鉴,因为设计是有它的原型的。那么你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的轴线布局,可以借鉴院落式的空间布局手法。但也不一定拘泥于传统的形式,所以传统这个概念是有很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代表一种形式,它还包括很多活动方式、行为方式。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形式的层面上,而要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传统的文化内涵。
A(李宝章):做设计的时候总会说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有传承有创新的设计,这样不好,我们要做的就是做自己的事情,我们用现代的技术,解决把我们的日子过好的问题,我们是中国人,在做中国人的事情,这就是传承;我们用当下的技术来解决我们过好日子的问题,这就是创新。所以在我们试图把日子过好之外,没有更多地为传承和创新设计,所以我认为为传承和创新设计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只能是为生活,为当下来设计。
Q:做方案的过程中要用到哪些基本软件?
A(刘晖):CAD、草图大师、PS、 Lumion。
Q:这两期的教学活动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A(刘晖):最难的部分实际上还是在设计本身。我们在两个方案的前期设计过程之中,对放生池的设计,我们做了很多考虑,包括大小、功能、安全、使用、造价以及法师自己的一些想法,那么学生在把这些问题综合考虑后体现在方案之中这个过程是不太容易的。对方案的比较,对细节的推敲,对功能的解决和安全问题的考虑,包括用什么样的材料,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难的。除此之外,受时间的限制,以及三年级的学生对软件不熟练等因素,在实际方案中很多想法还是没有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