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PC(Landscape Education & Practice Community)微信群一个是由顶尖风景园林教育者与实践者共同搭建的微信沟通平台。提倡纯净、健康、原创、自我反思的文化理念,致力于搭建教育者与实践者沟通的平台,凝聚东西方智慧,贡献于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LEPC成立已近2年,微信群成员由40余人成长为100人,讨论由 “主题讨论”发展为“讲坛”“对话”“访谈”等多种形式。“风景园林新青年”志愿者承担了微信群聊天记录的整理、编辑工作和发布工作,与更多的人一同分享风景园林大家的思考。
LEPC发布时均采用实名制,发布的观点、见解,其知识产权归发表人;话题本身知识产权归LEPC。如有引用、转载,请保留原文相关作者、整理编辑志愿者姓名,并请注明“LEPC发布,YLA整理”。
【今日话题】:抽象艺术与现代风景设计
【主持人】:刘晖
【参与人】:李建伟、刘悦来、谢海峰、孙虎、李宝章、李景奇、郑淑玲、吴冰、沈洁、刘纯青、黄剑、杨锐、傅凡、包志毅、郭明友、陈跃中、余洋、刘晓光、韩锋、董靓、马劲武
【讨论时间】:2015年10月27日
【主要共识】:
- 用抽象的语言去认识景观设计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 景观设计是——设计师内心世界的表白。
- 抽象艺术的起源——绘画艺术——到介入景观设计,很好的设计途径与思路。
- 景观设计也是是一种艺术表达,表达设计者的情感。
- 景观设计的情感表达可以运用抽象艺术的思维方式。
【精彩内容】:
刘晖:今晚8点,有请李建伟总来讲讲《抽象艺术与现代风景设计》。主要想通过对抽象艺术的分析来解释现代风景设计的构思与内涵。希望不会说得太抽象,全都听不懂,引起大家一齐拍砖!
孙虎:艺术介入空间,期待!
李景奇:艺术介入风景园林,好题目,好的切入点。艺术家从来不按规矩出牌的,看看李大师怎么从感性、非理性到理性的介入,而且还要抽象艺术的介入,拭目以待,期盼着期盼着建伟总今晚粉墨登场。
刘晖:有请建伟总粉墨登场。
李建伟:大家吃饭没?我先给各位上菜——课件先发给大家。
李建伟:先声明,我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因为最近总在外面出差,时间不是很充裕。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也好好地思考了一下,究竟讲些什么? 首先请大家原谅,一是准备得不充分,另外一个就是和傅凡老师学了一口的天津话,可能有些地方大家听不懂或者听不清楚,大家可以随时打断我,或者请傅老师出来给我解释解释。
讲这样一个题目的原因,是我们设计院里有很多设计师,对设计感到很困惑,在做设计的过程中不知道怎么样动手,不知道怎么样构思,不知道怎么样去表达。大家做设计的过程中间总是觉得找不到路子。其实找不到路子的人挺多的,不光是那些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即使是已经工作很多年的设计师们都感觉到特别的难。做设计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设计有很多种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认知和一些习惯。但是如果我们总是用一些传统的思维和一些传统的方法,方式来做设计,那得到的结果又很多都是重复,一方面是重复自己,另一方面是重复别人做过一些的东西。我看到很多的年轻的设计师都在做设计的时候翻书本,或者是到外面找案例,拍照,收集了很多别人做过的东西,然后看看是不是可以放到自己的设计里面去。有时候他们甚至是有了一点好的想法,在一个设计里面用不着,很可能还想留着在下一个设计里面去使用,这种现象就使我感觉到我们的设计师们比较缺乏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
我刚刚说的一大通话好像都没有传上去。不过没关系,我再说一遍,就是想到这么多的设计师们在设计中的这种困惑,我就开始琢磨着怎么样让设计师们能够更多地了解设计是怎么一回事,多一些理解以后对设计的构思和表现形式就能找到更合适的语言去表达,把自己想要做的东西能够比较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我选这个题目的初衷。
那么说到这个抽象艺术,其实有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我们过去一直都是以写实的艺术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一开始学校里面教的也是素描,是写实的,画静物也好,画风景也好,都是写实的艺术。写实的艺术教育导致了我们有了写实的眼光和写实的一些思维方式。写实主义浸入到我们的设计行业,让我们学会了以模仿为主。这是过去形成的习惯性的一种做法。
其实我过去自己也学过很多素描,也做过写实的一些绘画,但是我们并不理解写实对我们做设计有多少好处或者有多少坏处。写实的教育可能变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现在很多西方的艺术院校,即使是培养艺术家或者设计师,都不一定把素描作为基础教育了;甚至很多专业院校都不要求学生画素描了。这一种现象我不知道对还是不对,但是可以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说到抽象艺术,我想首先必须是要了解一下它的来历。我认为抽象艺术应该是从印象派开始的。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诞生在法国巴黎的一种艺术风潮,当时有很多的艺术家们觉得很困惑的事情,就是在写实的道路上面已经很难超越过去的大师。特别是一些有想法的年轻艺术家, 开始对学院派的一些做法和学院派的一些思想方法,产生了怀疑,觉得不可以接受。他们就开始探索怎么样去认识真正的自然,真正的人生。可以说他们对艺术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因为过去写实的学院派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在studio里面画画的,很少有机会走到社会中间去,走到自然中间去进行艺术创作。这样就有一部分艺术家们开始走向田园,走向乡村,去对着自然画画。当时在法国的巴黎近郊,有一个叫巴比松的小镇,就是图片里这样一个小村子吸引了一些艺术家。艺术家们想另立门户,探索出一些对艺术的新的认识。他们认为艺术应该追求真理,应该走进大自然。
对着大自然写生就这样开始了。他们不再在室内进行创作。很奇怪,印象派始于追求真实,从对着自然写生发展到对光的重新认识,到后面越走越远,不光是有了印象派,而且产生了野兽派,立体主义等抽象派,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艺术思潮,远远抛弃了写实的绘画。所以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这个东西很难用几句话说得清楚。
我想说这是因为对于“真实”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我相信写实的和抽象的都是在追求真实;写实主义在追求眼睛看到的真实,而抽象主义也是在追求真实,那是内心的真实。这一点我们先说到这儿,后面再来做更多的解释。
当时印象派最有名的一个代表作就是米勒的《拾穗》。他把自己所有的画具和自己的家都搬到巴比松小镇,在那儿买了一块地,带着老婆孩子天天在田里耕作,同时作画。上面这一副画就是当时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创作出来的一幅经典作品。当然这一幅画还不算是印象派,只是表达了在自然光照的情况下的场景。因此他对画面的光感、阴影,甚至包括画中的人物对象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这幅画出来了以后在学院派的那些大师们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们都认为这是对艺术的亵渎,跟上流社会过去的追求格格不入,他们对米勒进行了疯狂的抨击。
但是这一种绘画的形式逐渐在很多年轻的画家中间有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画家也开始走向田园,走向自然。“写生”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另外一副非常有名的作品就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可以说印象派这个名词,基本上就是从这幅画开始的。这幅画是作于1872年,大概是一个夏天的时候。莫奈在一个早晨把这幅画画出来。他用了很短的时间,想捕捉当时日出的那一个瞬间。这幅画在当时同样也受到很多的抨击,因为这幅画和当时经典的写实主义有很大的不一样。你们看这一幅画很潦草,因为他是在很短的时间画出来的,想把那一瞬间的印象很快地铺到画面上去。这一幅画的色彩和朦胧的那种感觉很好地表达了他对那一瞬间自然光、印象的捕捉。绘画也变得越来越不那么讲究章法、讲究技能、讲究写实主义所要求的特殊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功力。
李景奇:我上小学夏天也拾穗过,很有生活的气息。
李建伟:所以说印象派在表现形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印象派的另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塞尚(塞尚,现代艺术之父,色彩大师,立体主义的奠基人,《玩纸牌的人》、《静物》),塞尚应该是印象派中后期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 这个人看起来很有艺术气质,留着大胡子,眼睛非常犀利。他前期跟很多印象派的画家学习绘画,到后来感觉印象派绘画有局限性。其形体变的越来越模糊,虽然说强调了色彩,强调了光影,但是对形体的忽视使他接受不了。所以他就开始在保留了印象派对色彩的认识的同时,开始关注了形体和空间。他应该是在印象派人物里面非常有创新性的人物,可以说是现代艺术里的奠基人。他的色彩不只是表达了光影,而且通过色彩来传递语言信息,开始表现个人的情绪,表达感情。由于他对形体的关注,为后来立体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因为他关注形体,用形体的语言来表达他的艺术追求,所以他的创作变得非常生动。
你们看这是他的一幅静物画。这些苹果、橘子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真实。构图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扁平化的处理,但是色彩变的更鲜艳。他已经不是在为了表现这几个苹果而表现苹果,而是在抒发自己对这组景物的感受。所以说色彩语言跟形体语言都从实际的物体中间脱离开来了,就形成了自己随心去表达的一种方式,也就是把艺术形象当成了他自己的情感语言,而不是跟着景物走。这就是从印象派走进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
说到现代设计大家都知道包豪斯从1919年开始,应该说是对于我们设计行业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个事件。至今也只有100年,相对整个人类的艺术史那是非常短暂的一小段。然而,包豪斯确实改变了整个设计界。其中在艺术方面的领袖人物大家都知道是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这两个人对整个学校的艺术思想和表现形式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图中这三个人,左边第一个是康定斯基,你们看看他的形象,简直就是一个哲学家的形象。其实他最开始并不是一个画家,而是学法律的。所以说他非常有思想,而且热情奔放。早在进入包豪斯之前,他就对现代艺术的一些理论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色彩,对形体,对线条,对这些东西所表现的情感做了很多总结性的工作。因此他当时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中间这一位是保罗·克利。也就是在包豪斯教美术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一个荷兰人,看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激进的艺术家,目光犀利,不修边幅,是一个在包豪斯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他是个立体主义者,对建筑设计、对工业设计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不知道他是否教过学生们素描,估计不会。最右边的一个人大家也认识,应该是叫蒙德里安。他长得跟我们的傅老师有点相像,看起来很酷,是吧?作为冷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应该是在平面设计,和后来对线条对色彩构成方面,应该说是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最后不得不提的人就是毕加索。我把毕加索的这张图,而不是他的标准照放在这里,为了体现他的个性。老毕是一个很幽默的人。我认为抽象派艺术家其实都是一些热爱生活的人,而且很有幽默感。毕加索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和陶瓷艺术。当然他也是在抽象艺术家中最富有,最幸运的一个人。我把他的一幅很重要的代表作品叫《三个音乐家》放在了画面的右边,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这是他在过了蓝色时期,热情地感受生活的时期所作的一幅画。你看看人物的形象都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基本上都是在用像剪纸拼贴的这种形式作画,以平面化的色彩来表达这样一个舞台场景。这里面人物长得什么样,有没有眼睛,有没有鼻子都并不是那么重要了,在这幅画里面他所要强调的是用色彩去表达那一种氛围,那一种音乐感。在这样一种舞台的光影条件下,色彩的斑斓是这一幅画所要表达的一种欢乐。画面里也有一些符号性的图形,比如说穿白衣服的这一个人应该是带副黑眼镜,一副很酷的样子在吹单簧管;中间这一位是拿着吉他在弹唱,穿的很花哨,嘴巴都唱裂了,感情四溢!右边穿修道士服装的大胡子手里面拿着乐谱。他的表情应该是很庄重严肃的。整个画面的氛围表达得很和谐而又热烈。这就是音乐感受。他比人物形象更加重要,只有忽略了人物的细节,才会有看到人物之外的精神气质。
因此这是立体主义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其中没有具象的人物,也没有具象的物件,让人感动的是那种舞台上的情绪和悠扬的音乐氛围。
抽象艺术其实无论在我们国家也好,还是在世界各地也好;无论在建筑行业、平面广告、服装、还是工业设计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如果一个现代建筑师,或者一个平面广告设计师、服装设计师,不懂抽象艺术,他简直就没法工作了。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风景园林的行业里面,我们其实还很少去研究抽象艺术,以及对我们会有怎样的一种影响,在哪些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我们的设计,或者说在创作过程中间怎么样利用抽象艺术的语言和思维去实现创新。我们还有很多的东西值得研究,值得去探索。总的来说抽象艺术已经不关注事物本身了,它是对事物本身的一种抽象的理解和抽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一种情感表达的工具。通过艺术来述说我们是怎么认识自然的,我们是怎么认识社会和人生。
然而,在风景设计这个领域里人们或多或少还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我们的设计师无法摆脱“现实”的约束。
说到这里我想插一些我个人的感慨。我们国家60多年以来,基本上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一统大局。我们不知道唯心主义是怎么回事,甚至主观地认为一切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公平地说,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是一种对世界,对生活的一种认识,有他对的地方,也可能有一些不完整的地方。但是作为一种理论,它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角度,无所谓对错,都不是真理。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唯心主义,其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可以并存的,只是他们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世界,来看待我们的生活。唯心主义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的地方,特别是在艺术领域。你们看看在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唯心主义者。这样看来唯心主义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说没有唯心主义,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人性,不能真正地理解情感,不能把自己的创造力挖掘出来。特别是对于我们的艺术创作,精神方面的东西可能会更加重要。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研究唯心主义的一些哲学和一些艺术思想,运用抽象艺术的思维和表现手法,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对于我们的艺术创作,应该是会很有帮助的。
抽象是从形式上摆脱了客观事物的束缚,直接对主观负责。对人的情感、思想极尽的表达是抽象主义的伟大贡献。由于摆脱了实体事物,抽象使创作在形式上得到了无尽的自由。另一方面,“抽象”为我们探索人的心灵情感开创了更多有趣的领域。
毫无疑问抽象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唯心的。它不是唯物的,但并不是说离开物质只有精神。其实唯心主义也不是这样一种思想理论,它也是从现实生活中间走出来的,也是对真理的追求。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对事物的认识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是一种心灵的东西,而不是一种物质的东西。
我们过去一直认为风景园林是应该表达积极的思想和一些积极的主题,但是在生活中间不可能只有积极的方面,生活总是有很多正面的,也有很多负面的。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只是有正面的,其实那不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我认为生活就是有360度,得有正的,也有负的。悲哀和失落、痛苦、忧伤,实际上也是我们情感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的风景设计完全忽视了人的负面情绪,这会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这是越战纪念碑的一个场景,这个设计大家都很熟悉了,林缨确实是用心,动情地做了这个设计。设计过程中她也经历了非常多的痛苦。当时这个设计被公布出来以后,很多的人都反对,很多的人都不理解,差一点就把它废了。因为它的主题是一个很负面的主题,就是想要用一个很简单的“大地上的一块伤疤”来表达越战对美国人的影响。因此很多人是不接受的。在形式上她用了很简洁的直线和尖角。平常我们认为所谓自然,所谓风景都不应该是这种切割形的这种大尖角、长直线。但是当你看到这幅作品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它表达了人的情感最真实的那一面,那种痛感,所以才如此的成功。
上面这幅风景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忧伤,一种欲哭无泪的悲哀。你看看他把手撑在冰冷的墙上,低着头,眼睛闭着,是一幅很酸楚的表情。这是场景给予他的情感反应。在这个场景里,风景与人物的情感交流显而易见。所以说我认为好好体会一下这些风景对我们从事设计是非常有意义的。
与此相反,在华盛顿中轴线的对面,跟越战纪念碑相对应的韩战纪念碑,就完完全全用的是另外一种手法,写实的手法。设计主要是想再现一下当时韩战的一个泥泞的战争场景。穿着雨衣的美国兵,小心翼翼的经过一片沼泽……很遗憾项目落成了以后没有感染力。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在华盛顿的中轴线上,没有这种战争的氛围,也没有那种时代的背景,所以人很难在那个地方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写实的形象限制了人的想象力。
这样的设计跟做盆景一样。不管你做什么样的盆景,基本上都是把自然的风景浓缩在一个小盆子里面。山用石头代替,树用微缩的小植物去表达。它都是一种重新复制自然的一种方式。抽象主义已经脱离了自然事物本身以后,它把表达和认识自然的方式就完全解放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让我们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来表达我们心中的自然,我觉得这是抽象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不受实际事物的形象的束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有感染力、有表现能力的作品。抽象主义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更丰富的艺术世界,而不是永远去模仿自然的形式。其实自然的形式我们也应该看得到,它也是千变万化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认为的一池三山,或者说是峰回路转、山环水绕,等等。这些个我们平常看到的,那只是我们看到的自然,离真实的自然还很遥远。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教育背景,心里面都会有不同的自然。这就是唯心与唯物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差别。
那么抽象地看待自然是怎么样一个概念呢?我们心目中的自然是永远在我们心里面的,而自然本身是我们没有办法复制的,真正的自然是什么,其实我们不知道。这是唯心主义的认识。当然,唯物主义者肯定是反对我这么说的。但是,至少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自然也不是真实的自然,而只是一种表象。一个劲地去模仿自然的样子是没有意义的。离开了人,自然是不是还叫自然,计算机是不是还叫计算机,手机是不是还叫手机?这个我们都不知道,因为离开了人,这几个概念也跟着我们一起消失了,这就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关键点。
那么我们看到这样一幅画,也不要去追究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对吧?
用这种形态这种颜色在这个场景里面它表达的就是一种欢乐,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所以说它表现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事物本身,它是一种情趣,它是一种感情。它已经脱离了我们过去认为所谓的意境,而只跟心情相关了。抽象艺术把我们带到了这样一种认识自然,认识生活的领域。
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今天的生活。现代设计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并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情感化的空间体验即是“心境”,而不是“意境”,这就是为什么抽象思维这么重要。
这个作品是我前不久做的一个北京新机场的入口景观,这个题目叫腾飞。腾飞这个概念当然说也可以是具象的,比如说鸟起飞,飞机起飞,风刮起一片沙尘,这都叫腾飞,但是腾飞也可以是一个很抽象的一种表达。
黄剑:非常认同唯物唯心都重要且应并存。
李建伟: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当时想到的其实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纸飞机,纸飞机每个人都玩过,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小时候为什么会喜欢玩这种东西?其实我们幼小的心灵里面就有一种想飞起来的这种情结。我只是想表达一种抽象的腾飞,当然更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意念。设计用了很硬朗的直线,简单的三角形与天空对接,然后正好因为这个新机场是在北京的南边,然后入口正好对着的是北边,形成了与城市对话的关系。
李景奇: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认识自然界的东西方巨大差异,所谓审美的主观与客观性问题。
李建伟:这幅图表达的是也是同样是新机场的一个设计,主要是为了表达在外面出差的人回家的这种情怀,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静静的月光,然后有一个很简单的一条流线,通过地平线勾勒出水下的倒影,给人一种宁静放松的感觉。回家的这种所谓relax,就在这种氛围里表达出来。用简单的两根线来表达这种情怀,是抽象艺术给我们的启示。虽然说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很难做到非常极致而有效的。在这一个设计里面我们也是花了很多的功夫,包括从天空、水域、和这个地平线以及我们对水景位置都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最后才得到这样一幅图画。
最后我小小地总结一下,虽然说对抽象主义艺术很多人都觉得是一个很难学习的东西,好像离我们比较远,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方法。我们这个行业的设计创新离不开抽象艺术。它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思考方式和表现语言,是一种认知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为什么总提情感表达这几个字?我认为现代设计是表达情感,而不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它是想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者是用一个新的眼光来看生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真理是永远都要去探求的。我们总在接近真理的路上,永远也不可能说哪一天就把自然就认识清楚了。真理是一个永恒的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把现实当作真理。学习抽象艺术也是追求真理的途径。认识人的内心对我们的设计将来应该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二点就是我们确实没办法的创造自然。自然是老天爷的事情。我们只是想怎么样与自然和谐共处,怎么样通过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自然。因此我也有点怀疑所谓“师法自然”这几个字,“师法自然”当然说从这个唯物的角度说是遵从自然的法则,比如说水从山上往低处流、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这都是自然规律我们要去遵循的。但是只遵循这些规律不能让我们有创造力,只是不犯错误而已。我们还是要问问内心,什么才是对自然对生活最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是做设计的根本,如果说脱离了情感体验,我觉得再多的师法自然,你也不可能做出一个好的作品,有感染力的作品来,因为你总是在重复。主观地认为你看到的就是自然。
第三点就是通过抽象,我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种创作自由。我这里说的创作自由主要是指在形式方面,思维方面你就不会受现实束缚。你可以很多灵感来自于现实,但是你可以自由地去想象、去发挥、去表达你真实的感受。这是一种自由度。抽象艺术当然在某种程度上面会使我们变得孤独,因为很多人不理解抽象艺术,很多人也不能够完全听明白你的要表达的这些情感,因为情感这东西有时候说不清楚的,所以说会从大众变成小众,确实是这样,但是就是需要有这些小众来引导我们行业的发展和我们创作的方向。
最后一点我想就是对于风景设计,仅有抽象艺术,其实也做不好设计,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风景设计跟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对象大多是有生命的。它是要和大自然在一起成长,一起延续。所有人工的过程,人工干预的过程必须和自然的过程有一个衔接,必须有一个共同融合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更多地考虑怎么样让人工的干预是与自然和谐。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比做建筑设计,平面设计要难很多,因为我们有很多东西是不可控的。你得考虑季相的变化,你得考虑太阳从东边出来,从西边落下;你得考虑刮风下雨……这些自然因素很多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所以做好景观设计用抽象的这些语言去认识,我觉得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它不是唯一的,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好,我就啰里啰嗦地讲了这么些,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说得不一定对,相信有很多人肯定是不能接受我这种思想。但我也只是在探讨,希望大家谅解。好,再见!大家要拍砖就拍砖,千万不要沉默好不好?
【讲座后讨论】
李景奇:十分精彩,谢谢李总的演讲与分享 景观设计是——设计师内心世界的表白 所谓主流的、非主流的、怀旧的、世俗的、精英的、大众的、变态的、扭曲的、调侃的、混搭的、胡言乱语的 、犬儒的、装疯卖傻的,声西击东的、呐喊的、自残的、什么主义的、当然还有玩清高的……需要学习与消化一下,是抽象艺术的起源——绘画艺术——到介入景观设计,很好的设计途径与思路。
刘晖:景观设计也是是一种艺术表达,表达设计者的情感。
杨锐:非常喜欢这个讲座,因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我们怎么去理解自然,怎么去理解生活,实际上你理解的越多,可能在设计的这种过程中掌握的越多,这个实际上是个内化的过程。关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实际上我们可能还要思考就是有没有超越心和物的这种理解。
刘晖:景观设计的情感表达运用抽象艺术的精神。
李建伟:我在设计院开始鼓励设计师学习抽象艺术了, 包括绘画, 陶艺等等。相信会有些成效。
李景奇:景观是主客体之间的边际文化信息。
刘纯青: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意境的涵蕴,也是园主人或造园家情感的表达方式。
傅凡:昨天中午和一个艺术史的老师聊到李总关于设计学本科取消素描的想法,他说国外有这么做的或者用设计素描取代静物。
李景奇:纯粹的再现自然的理念与师法自然,是值得商榷的,你看看那些假山假水就知道,自然不是那样的。
傅凡:我对于国内学科强调美术教育的做法也不太感冒。设计师最好不要标榜自己是艺术家画家画的好不代表能做好设计。还是应该归结到对基本型,比例,空间的理解。
刘晖:设计师个体情感和使用者的集体感知情感,比绘画更难。美术课重技派,有时候扼杀了设计师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傅凡:设计师喜欢秀画技,其实让画家一看都是业余水平。
李景奇:国外也不值得效仿,国外的设计师学习设计已经是电子信息时代了,大多数人已经是电脑设计高手了,像中国这样的艺术大军——传统绘画,已经快要消失了,我们依然很投入。
傅凡:时代有新审美,要顺应时代。
李景奇:就是国外学美术的人,也没有中国现在这么干的,我们依然重技法。
刘晖:来自传统建筑教育,包扎学院派。
傅凡:达芬奇画得好,逼真,大家还是喜欢去欣赏,但是现在谁去按照这个画?
李景奇:当然也有例外,法国凡尔赛风景学院的学生,很多不会电脑,他们很强调手绘。
傅凡:手绘要反应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的基本空间结构这个是关键。
刘晖:现在的美术教育,从小学就严重缺失。很多学生报考风景园林,是因为喜欢画画,学过画画。
李景奇:手绘,电脑绘图,或许也只是工具不同而已。
傅凡:手绘,电脑,都是工具。关键在于头脑。
杨锐:有情感,才可能表达情感。如何才能在风景园林教育注入更多悲天悯人的因素?
李景奇:画画与风景园林设计还是差异很大的,环境设计的学生还是缺乏空间感与比例尺度。
刘晖:看到没有经过传统美术教育的景观学生,手绘没有多少技法,但很有观察力和感情。
傅凡:也不用悲天悯人的因素,而是对多种情感的体会和认识。
李景奇:这个说得好,悲天悯人,敬畏自然,关心袍泽,最重要。
傅凡:其实李总讲那么多,包括取消具像美术,使用抽象美术,也是治标,治本在于他提出的设计要反映多种情感,而不是只有美感,喜感。
刘晖:导引课就是让风景园林的学生开始对人对土地有感情。
傅凡:培养人对土地的情感俞老师是高手。
刘晖:一大半的新生就是认为风景园林是画画的,浪漫的,花花草草的。
李景奇:是不是——景观设计的“善境” ?
杨锐:真实的情感来源于多样性的生活体验,接触大自然,接触人生,咀嚼痛苦,一代代提升心的品质,才能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和后辈。
刘晖:经典话语——抽象主义最大的贡献是认识人的情感。不能忽视负向情绪。 风景与人物的情感交流。 足够的语言能力才能充分地表达自然。真实的情感,情感的真实。
杨锐:不管是设计作品,还是艺术作品,真正的感动都是在心与心之间发生的,设计语言只是一种触媒。
傅凡:所以下次李总把抽象也摒弃掉,直接从情感表达入手,抽象具像不过是设计的表象而已。
刘晖:记得造园家说过,能听到石头的声音,才会设计。
傅凡:其实是自己的声音,都是从五灯会元来的。
包志毅:还要听懂植物的声音。
刘晖:先哲的君子比德思想就是一种自己内心的声音依托对自然的情感。万物皆有心,因为人有心。
傅凡:把自己化作万物的一部分就可以用心来听到万物的声音,但是不同心有不同声。
包志毅:个人认为植物与人的关系是这样的:
- 认识植物,知道其名,认识其形;
- 把植物当作与人一样的生灵,而不是物体,有历史,会成长,能适应等等;
- 与植物为友,会与花说话,与树交流,在世界上遥远的角落见到熟悉的植物,如在南非好望角或拉萨等等见到蒲公英,会情不自禁打招呼,不小心踩一脚,会蹲下去说一下抱歉,会说哥们怎么到这里游玩等等;
- 成为植物的好朋友,知音,能够听懂植物的声音,懂得植物的喜怒哀乐,前世今生,知道他之所以高兴,之所以无奈,之所以烦恼和不快,然后想帮助和爱护它们;
- 植物当我为朋友,能懂得我的想法,听懂我的声音。
郭明友: 中国传统园林中,还有以植物为师的。
余洋:学习了李总的精彩演讲,延伸一点个人感受。抽象也许是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所以与情感、思考会有强烈的关联。同时,试图理解风景中存在的抽象,目前思考中。
包志毅:有次应高翅邀在华中农大与同学交流植物景观,同学们有个报道,标题就是“倾听植物的声音”,自觉很贴切,自己都非常感动!植物于我,亦师亦友,自然于我,亦师亦友。
郭明友:他山之石,以攻我品,促其成玉,这也是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常例。所谓”一生低首拜梅花”是也;此外,还有以植物来纪念,这也有较多用例,所谓”亭亭如盖”者也。
刘晓光:艺术最深层的是关乎情感意蕴,而不是表层的形式美。中层是意境。
李景奇:不管怎么分层,艺术的形式美很重要,意境是很难表达的审美情趣,很多都是《今日有雨》的翻版。
李景奇:无论何等高深的艺术都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现。
李建伟:在风景中情感是通过形式空间来传达的。形式不一定美,可以是美的也可以不美,但必须传达意义,表达感受。
刘晓光:就怕唯形式美,意境因具象而易流俗,但高级的都有深层结构引人生发意味。
李景奇:确实如此。意境的体验与感悟,需要宣贯,诱导与引导。
李建伟:意境属于传统审美的范酬,是具象的。情境是抽象的,与形象无关。
刘晓光:意义属于认知,符号求真范畴。情感属于审美,艺术范畴。真与美从研究角度不宜混同,从体验角度多有混同。
李景奇:对于美,审美需要培养,对于真可需要逻辑。
郭明友:其实,传统园林在表达审美意境的时候,也常有含混不清、语焉不详的困境。其解决难题的上策,就是用匾额楹联等文字来点题。当代风景园林设计造境,可以借鉴。
李景奇:健康快乐就是美。出水芙蓉,自然本体就是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关怀袍泽就是善。所谓真善美,乃设计之最高境界。
【文章整理及校对志愿者】
杨玲,长江师范学院园林专业本科学生。
潘欣欣,景观设计师,华中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本科。
孙逸凡,四川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