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PC(Landscape Education & Practice Community)微信群一个是由顶尖风景园林教育者与实践者共同搭建的微信沟通平台。提倡纯净、健康、原创、自我反思的文化理念,致力于搭建教育者与实践者沟通的平台,凝聚东西方智慧,贡献于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LEPC成立已近2年,微信群成员由40余人成长为100人,讨论由 “主题讨论”发展为“讲坛”“对话”“访谈”等多种形式。“风景园林新青年”志愿者承担了微信群聊天记录的整理、编辑工作和发布工作,与更多的人一同分享风景园林大家的思考。
LEPC发布时均采用实名制,发布的观点、见解,其知识产权归发表人;话题本身知识产权归LEPC。如有引用、转载,请保留原文相关作者、整理编辑志愿者姓名,并请注明“LEPC发布,YLA整理”。
【今日话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如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参与人】:杨锐,黄剑,李建伟,杜春兰,包志毅,马晓暐,罗华,金荷仙,李宝章,陈跃中,李方悦,周春光,刘纯青,陈圣泓,李悦,王向荣,唐艳红, 李春风
【主持人】:邬东璠
【话题讨论时间】: 2015年3月28日
【主要共识】:
- 风景园林具有巨大的产业化潜力。园林如今成为了一种投资工具,其社会投入巨大。设计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时代己经开启,规模大小不应是设计企业优劣的惟一评判标准,整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 保护文化和生态双重安全是风景园林学的当代使命,风景园林需要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任务就是在尽可能多的产业上链接审美价值。设计师应带着社会责任感和资源有限的紧迫感设计,强调以生态观为基础,合理考虑文化观。在此基础上,作为设计师要对文化的保护传承负责,同时也要努力创新。对待文化的态度应该是保护前人在过去的岁月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有价值的文化。风景园林中的文化同样意味着避免对以往的文化的简单复制,避免简单地符号化地模拟或再现过去的文化。
【精彩内容】:
杨锐:今日话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如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3月1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关于“风景园林具有巨大产业化潜力”的讨论
马晓暐:我们这个专业有巨大的产业化潜力,仅就雨水收集系统就可以衍生出相关产品,并由我们的推广和规范化而形成巨大的生产力,LEPC可以通过技术输出而加入到产业化进程中,数年后成为上市企业也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要抛弃园林是公益事业的思路,这个行业才能有大的发展,才能吸引人才加入!比尔盖茨最大的贡献不是他发明了什么,而是他把软件行业产业化了。在他之前,软件工程师认为软件是不应该要钱的,是为公众服务的,在他成为首富的时候很多软件设计师对他嗤之以鼻,但是看看今天的谷歌和脸书吧!
园林早已不是(仅具)社会服务的简单属性了,十几年来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主因是园林成为了一种投资工具,是开发商获利的手段,是城市打造形象的途径,所以社会投入如此的巨大。在这样的重大机遇面前,我们的思路必须随之转变。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十九世纪以来的产业形态,我们就会坐失良机,后悔不已。
假想乔布斯的苹果是工业产品设计事务所,拿着苹果的产品设计去兜售,苦求对方按时支付设计费,那还会有今天的苹果吗?!我们做设计师的掌握了点石成金的钥匙,却甘愿贱卖自己,别人因为我们的作品而赚的盆满钵满,而我们去哀求对方支付设计费,这是多么的可笑!这种价值的倒挂不改变,我们这个专业不会有本质的提高。
今天的上市企业很多是搞施工的泥腿子起家的(我尊敬泥腿子!),而我们为什么整天在为这个国家的环境状况唉声叹气呢? 只有掌握了经济的话语权,我们的声音才能够被社会听到!我们应该鼓励年青人抓住这个行业产业化的机遇,这是搞规划的人无法与我们相比的。我们的知识也好,产品也好,每年都在转换成为成千上万亿的(价值)!我们的行业应该创造出更多的上市企业老板,亿万富翁,他们会成为比设计师还重要的推动我们行业前进的动力!
邬东璠:习主席提倡中国创造,今后我们的设计企业也算高新技术,有很多配套政策。文化改变中国,设计能否改变中国?大家怎么看?
李宝章:中国政府提出来的任何政策,不是我们政府想做与不想做的,而是这个国家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不得不做的。中国制造的路已经又到了尽头,再不提倡中国“创造”或者“智造”我们已经无路可走。换句话说,今年才是真正的创意文化产业元年!
陈跃中:东方园林,棕榈园林都是上巿企业。他们都是工程起家,上下延伸产业链。其中都包含了设计版块,与园林工程互动互助。现在国内尚无一家以园林设计为主导的上市公司。设计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时代己经开启,优秀设计公司应该关注这点。即使是未来,个人色彩浓厚的工作室也会永远有它的市场,规模大小不应是设计企业优劣的惟一评判标准。但在目前市场发展的形势上看,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推进,竞争规则将发生改变。这不是情不情愿的问题。同意晓暐对苹果等国际企业的分析。行业内的一流企业自己方向不明,就会被人整合掉,或者面临话语权逐渐丧失的境地。
马晓暐:美国从来就不缺聪明的软件设计师,比盖茨和乔布斯更好的软件工程师大有人在。盖茨和乔布斯之所以成为世纪伟人,是因为他们成功的推进了软件行业的产业化,使之成为当今美国经济的重要一环!全世界的软件天才都会感谢他们,年轻人的梦想也都建立在他们打下的基础之上,软件行业因为他们的贡献成为了当今最令人向往的行业,这值得我们深思。在下一轮经济周期中,会涌现出很多园林人掌握的资产和企业,他们可能会拥有酒店,餐厅,会所,工厂,苗圃,连锁店,施工企业,养护公司等等,很多会因他们独特的专业背景而做的有声有色,具有市场竞争力,最终成为成功的企业,上市公司, 成为别的专业羡慕的对象。我们今天的专业教育应该给年轻人提供相应的概念,这是一线设计师可以贡献力量的地方。在让社会认识到我们的价值之前,我们自己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真实价值,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转换和套现的手段!整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企业也好,专业也好,面临的问题都一样: 要么去整合别人,要么被别人整合掉!
关于“保护文化和生态双重安全是风景园林学的当代使命”的讨论
杨锐:邬东璠前几天建议的题目,要不邬老师先介绍一下这个文件?
邬东璠:我关注到314文件源于一个“大足石刻”的策划项目。一个学艺术的文化商人要在大足周边搞艺术村,融入旅游产业、大数据应用、国际奢侈品品牌创造等概念后就远眺出艺术村的狭隘视野,围绕一个雕塑艺术主题避免了普通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杂而无力。我在想连搞艺术的都涉足交叉产业了,我们该怎么办?317日的国务院文件明确提了文化贸易的用词。
杨锐:小心文化产业的提法,当文化变成产业,文化已经异化为金线了。奢侈品,文化村?更要当心。钱可谈,但不要以牺牲文化为代价。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教育产业化,失败!医疗产业化,失败!我不希望下一个失败的是文化产业化!
邬东璠:我理解的是通过设计的力量提高中国创造的国际地位和附加值,用文化的品味和力量去影响公众,进而影响各种产业,这是文化的产业化途径。
杨锐:文化像千年古树,最好的办法是保护其生境,让它自由生长;最悲哀的做法是挖掉古树,用仿制的水泥树或塑料树取而代之。文化真实性、完整性和多样性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保护文化和生态双重安全是风景园林学的当代使命。风景园林需要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因为风景价值是一种审美价值,可以附加在工业、农业和许多产业之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任务就是在尽可能多的产业上链接审美价值。
邬东璠:古树应该像阿凡达的圣树那样被保护膜拜,古树的种子是不是应该远播成林,也许有杂交变异,但古树的基因传播出去了。我觉得像高校这样的地方就应该是古树保护区。
杨锐:种子发芽健康生长需要阳光、水和足够长的时间,而不是大量的激素、化肥和拔苗助长。更不是长不出来时,就制作一个假树骗钱蒙人。关键点在于:文化是沉淀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
李建伟:文化是一种生境,脱离了健康的生存环境文化就不会自由生长。产业有很强的目的性,他需要文化所赋予的价值。如果产业超出了文化的价值认同,结果就是异化。相互之间的价值都会受损。北京的798艺术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艺术的商业化使它不再有往日的光华。
邬东璠:这确实是一个与时不我待严重矛盾的问题,现在大多数在把文化融入产业的人都是缺乏文化积淀的。谈文化太大,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风景园林,园林文化、园林设计。
周春光:文化产业化就如同前些年谈及的教育产业化,文化或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产业化后的深远影响是什么?文化和教育一样,扎根灵魂,慎重!。
邬东璠:不应该是文化产业化的提法,是文化创意与产业融合。
周春光:是文化的形式创新与深度挖掘,将文化的本质与载体丰富化和优化。文件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直接切中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正如同十八大之后的生态文明一样,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及其相关产业指明思路。
马晓暐:文化不应该是天天挂在嘴边说的,文化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当我们做出了对一个地区和一群受众最合适的设计的时候,就一定是有文化的。文化不是指天发誓咬牙切齿般做出来的,那样是强奸文化。文化是不经意之间的自然流露,这样的文化最有生命力。
李建伟:文化的发展也依赖于产业的发展,两者并非(是)对立的。关键在于保护文化的原创性和真实性,同时还要根植于创新发展。否则文化就成了个死的东西。文化是人们日常的真实的生活,精神追求。我们作为设计师要对文化的保护传承负责,同时也要努力创新。没有新东西就没有贡献。
邬东璠:我们也要多跨到相关领域去吸取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不故步自封。有时看似不相干的领域也会和我们有交集
李宝章:我读到的对文化最好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群人的固定下来的生活,行为与审美方式的总和!
罗华:本群各位的文化背景就很宽泛了,早期的教育背景比较接近,后来大家去了世界各地,现在聚在一起,但愿能在文化层面上有更深层次的交流,也许会超出园林专业。文化本来有其自身的生命力,有其他产业融合,估计是希望能够(被)扶持并得以壮大,但相形之下,文化是否就能按照自有的规律成长就难说了,毕竟各个企业对文化发生发展的影响路径大多以自身企业为轴心,比如现在的牛奶文化、“养生”药物泛滥欺骗老人文化,以经济利益为重的园林文化等等,太多了,就看业界内外人士怎么面对这个问题了。
刘纯青:马总说“当我们做出了对一个地区和一群受众最合适的设计的时候,就一定是有文化的”。是不是可以考虑做一期在设计中是否需要展示和如何展示文化的话题?上大学时被教育“意在笔先”,造园先立意,绞尽脑汁思考园名和景点题名,似乎没有景点题名就缺失了内涵,抛弃了“写意”的传统文化。现在又认识到不能为文化而文化的观点,我们到底该如何展示文化?
陈圣泓:“我读到的对文化最好的定义是: 文化是一群人的固定下来的生活,行为与审美方式的总和!”宝章上面讲的很好,这种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和进步,随之而形成新的文化价值观。
李悦:文化是非物质的概念,但缺不了物质载体,包括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形为方式。
罗华:◎ 文化 wén huà
- [culture]∶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 仰韶文化
- [civilization]∶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中国文化
- [literacy]∶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文化水平。
文化:
- 文治教化。 汉 刘向 《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 束晳 《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前蜀 杜光庭 《贺鹤鸣化枯树再生表》:“修文化而服遐荒,耀武威而平九有。” 元 耶律楚材 《太阳十六题》诗之七:“垂衣端拱愧佳兵,文化优游致太平。”《花月痕》第四七回:“尔诈尔虞,如鬼如蜮,梗两朝之文化,劳九伐之天威。”
- 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具有的书本知识。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因为现代的人所过的不只是一个自然人的生活,他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的生活。”
- 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三:“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不相信 汉 朝对待 匈奴 的诚意,看不起 长安 文化。”
-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李宝章:文化是一群人的固定下来的生活,行为与审美等所有习惯的总和!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恰当,因为第一这样的定义把文化与一群人的生活习惯联系在一起,从而结束了我有文化,你没文化之争。(包括文化的高低之争,比如是拉面好还是意粉好之争)。第二,让文化变成了一个可以分解,分析与在设计中运用的具体元素。比如,在昆明人家昆明人固定下来的习惯是每家都在院子里种花,更多的昆明人有种花的爱好与种花的知识。这就是昆明的居住文化的一个特色。就像广东人非要在饭前喝汤一样。第三,让我们认识到大家正在做事情的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比如跳广场舞。我们作为设计师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文化现象,并且给人家设计出合适跳广场舞的地方。 总的来说,用这样的态度来理解文化,会改变我们作为设计师居高临下的态度,更会让我们的景观忠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审美传统与做事习惯(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文化)!
刘纯青:记得以前听王向荣老师的讲座,他说文化传承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将古人的文化经我们的手,完整地传给下一代;二是创造属于我们自己这个时代的文化(大概意思)。
罗华:有些像搭脉及手指医病,用指尖触及,才能找到脉动,探出经脉之间的病灶,顺势化解。其实,疾病,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去除,有时仅仅轻轻触碰,随即化解。瓦伦丁老先生曾和我说,我们做景观的,有时像中医针灸,找到穴位,轻轻一扎即可。
马晓暐:文化就像石缝里的草,只要有条件就会发芽,文化不是花盆里的名花,一不浇水就会死
罗华:密宗就是这样传承的。几百年无人知晓,不知道哪天,又有了。
王向荣:我们经常被建议要在设计中增加和挖掘文化的内涵。然而我们自己认为,我们的方案都具文化的价值,这种实践中的文化困惑不得不让自己思考,什么是文化呢,我们理解的文化又是怎样呢?09年学会的年会上我做了一个发言,题目是“风景园林与文化”。或纯青说的是这个讲座。我确实在讲座中谈到,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能够理解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我们对待文化的态度应该是:一方面,保护前人在过去的岁月中创造的文化遗产,让它们经我们之手再完整地传递给下一代;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有价值的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有可能成为新的遗产,成为留给后代的财富,也才有可能使后人通过它们来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如果一个时代仅仅满足于拷贝复制前人的文化形式,那么这个时代的文化印记又何处寻觅呢?风景园林中的文化同样意味着维护前人的文化遗存和创造今天的文化价值。维护前人在过去的岁月中创造的文化遗产,意味着要珍视维护并延续场地上的文化景观,而创造属于时代的有价值的文化,意味着避免对以往的文化的简单复制,避免简单地符号化地模拟或再现过去的文化。
杨锐: “避免复制和符号模拟”。
马晓暐:我们一方面在大规模复制几百甚至几千年前的所谓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在整体的消灭过去五十年来的文化痕迹,其结果就是既扰乱了真实的历史,又抹掉了自己这个时代的痕迹,不是很滑稽吗? 现在还有完整的五十年代的园林,或是八十年代的园林吗? 美国有的。估计九零后设计师的主要设计项目,就是再设计我们现在设计着的园林。
杨锐:我觉得文化的关键在“化”字上,要完成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内化”是指一代人吸收消化前人沉淀下来的思想、知识、审美观念等精神成果生成这一代人自己的精神成果;“外化”是指这代人自己内在智慧、情感等精神要素以当代文字、绘画、规划设计等形式自然流露。当代文化中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很好地完成“内化”的工作,没有很好形成这一代人自己的精神成果。
罗华:内化可得有些天分的,不是靠努力而能为之,能找到该化的东西,已颇为难了。
杨锐:就像每个人有食物消化能力一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精神消化能力。培养这个能力是风景园林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
唐艳红:文化是个高深的话题,本人带着欣赏的态度学习,设计师应带着社会责任感和资源有限的紧迫感设计,个人认为还应强调以生态观为基础,合理考虑文化观。设计上我主张功能主义,喜欢理性有逻辑的看待设计元素。与设计有关的元素可以汇总归纳分为三大类:自然的;社会的–包括文化、历史等;政治的。有故事、有历史传说、有地方风俗传统可以发挥,进而转变成有意境的项目固然好。设计师除了提高自我修养,更重要的是应该有鉴別标准与方法,以鉴识场地及周边的文化元素。
李悦:加上经济的。传统的文化说是讲传承和学习的。没有条件学习和接受传承的就叫没文化。新的文化现象总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被别人认同和学习,所以传统和文化这两个词同时出现的频率很高。现代有了普适文化,实际表达的是普适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现在设计建设出来的东西多数表达了多数人现在的普适价值观和审美观。当我们的作品被客户看做没文化时,一定是没有找到与客户的文化契合点。所以找到合适的甲方做起来才会顺手。对于实践者来讲,人的生活需求,环境的功能需求应该是第一位的,文化的表达是商业设计师最难坚持的,多数是做到让客户满意,如果同时让自己满意就达到了大师的境界了。当然真正的大师是只做能让自己满意的东西。
邬东璠:上半场大家激烈的讨论了文化的概念和设计表达,那么关于与产业融合的问题有没有什么设想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够从哪些角度进行创意并融入和影响产业,能够被融入的产业又有哪些呢?
李春风:大家可以举一些风景园林和文化结合正反案例吗?
李建伟:做大产业是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你对文化认识得越多,越深,越热爱,你就越难成为一个企业家。了解自己很重要,要么你是个文化人,做你的设计,要么你就别太文化,去搞大企业。和生态保护的情况一样,文化产业化的保障机制不可或缺。法律,市场规范,监管机构,行业标准的建立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迪斯尼可以算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一个小小的动画片做成了一个娱乐王国。没有保障机制的中国,文化就容易越做越离谱。
【文章整理及校对志愿者】
刘晴敏,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艺专业。
宋扬,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