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园林大会暨第六届园冶高峰论坛分会场——地产园林与休闲产业论坛,于2016年4月24日下午在南林林学院1118报告厅举行。研讨会邀请了国立台湾大学马千云博士,ECOLAND易兰副总唐艳红女士,上海嘉来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东良,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园林系教师、博士、园林系副主任李晓颖,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GN栖城董事合伙人管轶群,乐颐养老产业服务集团董事长柳建龙进行了有关养老服务及景观的精彩报告。
以下是对各位汇报人的报告辑录:
目前中国景观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马千云(国立台湾大学农学士、造园研究所研究员)
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难得有这个机会来给同学们做个这样的汇报。我进入这个规划十几年了,对养老这方面恰有几个项目还在进行中我方面有很多专家,确实要虚心向你们学习。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一直在旅行,所以旅行途中也收获了一些养老的素材,今天一并跟大家就这些素材探讨一二,所以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老年养生的规划与设计理念”。
大家都知道,养老有很多类型。一般的养老院,老人是能够自理的;老人护理院,就是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一些人帮助的;托老所,是指短期的托养1-2个月;老人公寓则是比较健康的,是指家里没有人照顾,需要老人公寓的;最后养生度假,一般是指老人觉得自己很健康,很喜欢养生度假的环境。
接下来主要说说户外空间景观设计。大家都知道人车分道,所以首先特别提到的是步道的设计:
1. 步道的设计至少四米,方便救护车进入,步道两侧设置扶手栏杆,每隔10-15米设置园凳,园椅有靠背,两侧装设扶手。纵坡度不大于2.5% 。我们的一个建筑公司在多年前参加过一个泰国的养老工程,一个日本的养老工程。他们的要求特别高:除了上述的要求以外,还要求整个基地不能有任何梯阶,只能有坡度。日本那边觉得,有梯阶的话,老人贪图方便就会走梯阶,万一摔下来就会导致受伤。这一点就看出他们考虑的方面是非常多的。
2. 步道的两侧栽树设计尽量选用高分支的树种,避免落花多的树种,因踩到花朵而滑倒。所以落花型的树种在步道两侧就不要种。
3. 以斜坡道取代阶梯,尽量避免设立阶梯。就像我前文提到的。
4. 沿步道救生设备及紧急求救电话。一有问题,即刻按按钮,消息就会传到护理中心,护理中心人员就立马行动。我看到在美国的街头就有很多救生设备,例如,电击之类的,老人社区的周边都应该有这样的装置。我们的一些公园,也要有像这样的配套设施。当然也会有运动设施。比如:草地球场、迷你高尔夫球场、户外健身器、团体运动广场(可以进行舞蹈、武术、踢毛箭、放风筝等等的)、棋牌广场、钓鱼等等活动。这些都是比较适合老人做的一些运动设施。
另外,户外座椅的设计应尽量考虑到老人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座椅的设计应该是多种造型与摆设结合的。在中国的一些公园,一般双人座会比较多。但是半圆形、马蹄形、U字形、三角形 (每边可坐1-3人)、综合型 (多种形状组合)这些在中国就比较少。其实有的老人很寂寞,希望大家可以坐在一起聊天。U字形,三边形都可以坐人,甚至有的可以站在旁边跟他们互动—-这个就比较重要。我认为互动的空间很重要,而中国的公园座椅设计就比较忽略这方面。中国比较重视小群体,我3-5个人坐下来,我们可以互相交流,这方面一般来讲,大部分的公园都是长凳子,摆在路、广场一侧这样。
世界各地,我大概看了几百个公园。所以我对公园设计有些研究,可以跟大家交流公园的设计。看了这么多中国的公园,有些设计我是非常感慨的。中国公园设计所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它设计的公园是不是人民所需要的公园?—-这非常重要。就像我们设计一个公园,它是不是老人所需要的公园?所以,设施非常重要。
凳桌的组合,也是非常丰富。光这个专题就可以讲很长时间。要怎么设计桌子、椅子,要怎样交流等等。凳桌主要类型包括以下这些:四方形(桌子每边单凳或双登); 长方形(桌子两侧可坐8-12人);圆形(可设4-6张凳子);大型长桌椅(适合烧烤场用,可坐12-40人);另外,需要多个迷你露天剧场,这个都非常重要。
对于栽植设计方面,我所看到的各地,包括中国、马来西亚做的问题都比较多。大多学生、设计师对植物也非常不熟悉,包括我们现在在任何一个城市里看景观,也都可以看出很多设计师对植物的生长习性、性状并不熟悉。老人社区的植物配置应该以简单干净开朗的植物组合为原则,鼓励种植树木与草皮或地被植物,尽量少用灌木。因灌木丛易藏蚊虫,而且阻挡视线,不易观察老人的户外活动。不能仅仅只是为了表现植物景观,太多灌木是不行的。所以不鼓励用的植物有:
- 花粉易飞扬,如柳树。因花絮飞扬,影响老人的呼吸道;
- 有刺的树木或棕榈树或灌木;
- 有香味的树木或灌木,怕一些老人过敏;
- 不种果树,因果实易招惹虫害及蚂蚁;
- 不种有毒植物,特别是树液会造成皮肤发痒的品种。
马博士依据美国的某一老年人公寓图片从各方面讲解了其相关的细节,包括:当地简单开朗干净的植物种植、室内的一些设施(如扶手等)、从室内出来没有台阶,以防老人跌倒、保护鸟类的小的设施、老人每天的活动都很丰富。
最后,他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些户外运动设施的图片,包括:草地球场、钓鱼池、户外健身区、急救设备、老龄基地迷你高尔夫球场、迷你剧场、棋牌广场、烧烤场、团体运动场、演艺区等等。
马博士表示:他这次的汇报希望可以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有效的东西。
主持人:马先生已经把我们养老社区中的内容、细节等都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给同学们提个建议,在做规划设计的时候,在学校里,尤其是景观中讲究的是一种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一些效果。但是实际上,在真正的规划设计中,尤其是将来的公共性园林规划中,它是先讲究功能,再讲究舒适感,然后再讲究园林的美观的,可能顺序会跟我们平时的不一样,所以里面所涉及的硬性指标是需要格外重视的,这里我们的马博士为我们做了很多详尽的解释。
度假休闲与养老社区规划设计
唐艳红(ECOLAND易兰副总经理)
先简单介绍下易兰公司:我们是国内第一家以设计为主的上市公司,是建设部的规划设计的园林甲级单位,是以设计为主体的。近年来,上市了以后,又与亿利生态战略合作,有很大一部分是专门在一个团队,不仅在做治理河道,也在做水上的治理。这次来,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些与休闲、养老有关的内容。其实几年前易兰就关注过养老休闲,但是因为时机还没太到,所以只做了一些研究,实际的项目更多的还是旅游度假休闲一类的。我个人认为:从旅游度假到休闲到养老,这个界限并不是很清晰,是可以逐步过过渡的一类设计。所以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说说我的观点。
一、休闲社区规划设计的发展
- 规划转向为设计导向;
- 追求现代形象转保留历史记忆;
- 粗放发展转向品质追求;
- 视觉地标的追求转向以人为本的空间塑造。
案例一:1949会所(北京CBD旁边酒吧街附近)
项目简介:是1949年建设的一个仪表厂,算是一个工厂废旧的遗址。
特点:容积率非常大
按照常规的做法就是把工厂推倒,再盖一些楼房及一些新的建筑。但是我们预计到:在北京的城区,像这样的一些地方是有保留历史痕迹的,例如:1949年所种下的大树,至今也有65年了。所以能拥有树龄在60多年的大树林是非常宝贵的。不管它是什么品种,生长了60多年后,被砍了,要是重新种,就怎么也达不到那种水准。还有,中间本来是一个废弃的水井,但是我们并没有把水井的钢筋混凝土挪走,而是根据现在的需求,将它进行包装,做成一个室外吧,把水井地下较冷的地方改造成了一个酒窖。
二、规划设计方面的原则
1. 在每一个项目里都要对项目留有余地,大的规划要为下一代着想。
从规划层面上来说,城市应该限定它所发展的边界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线”。“红线”属于硬性指标,政府在这方面应该起到一定作用。农村不能被城市无限制地蔓延、吞噬。在我们做单个项目的时候,也应该考虑留有余地。如果你对自己所做的项目有信心。那么将来它的发展必定会带动周边的地价。所以,你做了很好的项目,周边正好还有一部分的地,那么以后自己也是可以享受到一些成果的。那么下一代也一样,我们讲可持续发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有很多人很多定义。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我们对待土地,不要把它当成这是我们拥有的,而是把它当成是我们从下一代那儿借来的。我们只是暂时用一用而已。所以,我们的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一代,他们应该有同样的权利,拥有和我们一样多的资源。
所以说到旧城址改造:以前就有的地方,在适应今天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它规划设计。所以从可持续性发展来说呢,我们觉得我们推行的理念:高密度的地方不见得是坏的。高密度的地方就应该允许它高起来。低密度的地方就应该让它保持低的。
2. 为新的选择规划而建设。
我们之前所有的设计都有所对应的人群。而且之前的需求,比如:80年代的需求和是年代和2000年以后的,现在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你面对的人群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城市新增人口和老年化现象日益明显,所以对老龄化人群、单身工族、丁克族、农民工等,这都是20-30年前所没有的需求。这种需求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生活需求不一样,所以我们做规划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他们居住、娱乐、教育、医保治疗等各方面设施。
3. 最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
向郊区扩张的代价非常高的。所谓代价不仅是买地的代价,还有我们的基础设施要铺到郊区,你的医院要带到郊区,维持安全的警察等等一系列资源都要铺张。所以美国在这方面就有很多的教训。比如说:芝加哥是一片平地,所以它的城市就无限制地蔓延。这样就导致现在住在芝加哥大都市附近的人们上下班至少要一个小时。现在我们的北京也一样,尤其是这两年。还有很多不包括北上广,像一些二线、三线的城市,交通也很拥挤,道路也在无限制地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到的教训就是:我们不应该顺着那个套路再走一次弯路。
旧的商业零售区可以通过改造,一步一步形成不一样的效果。所谓老城区有老城区的资源,它几百年、几千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地方做老城区,是因为那个地方一定有它适宜人居生活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有良的改造,这就是最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理论。
前面我们说过芝加哥城市的周围化,统计浪费了37亿美金。当然对于我们现在来说,这个数字可能还并没有那么令人震惊。但是在美国,在那个年代,就是一比很大的浪费。日本东京附近绿化率都是很高的,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个人在美国弗洛里达州工作生活了10年。弗洛里达州是美国一个著名的老年州。美国50个州里,有2-3个州是不收州税的所以有很多在纽约这种大城市打拼了一辈子的人,他会在老年的时候到弗洛里达州去养老,选择宜居的地方。它的税率比较低,而且一年四季没有冬天的雪要铲除。所以我就在这个城市选择了写跟养老沾一些边的。
我们所说的利用现有资源:从一个shopping mall改造成了一个更加宜人的街区,是一个混住商区,也是老年社区。中间这一条就变成了林荫大道,周围就是一些社区。这个项目建成之后,成为了一个提升当地地价很著名的社区。在它周边生活的人们会觉得,住得与该社区多近,比如说:一英里、两英里,或者是“我就住在那个社区里”,这会让他觉得很自豪。
建成之后确实是有很多老年人每天都会在这里:下面可以散步,逛商店;上面做成隔离处。这种社区有各种各样的设施,包括:博物馆、教堂。这样的地要如何才能建成呢?政府和开发商和当地居民一起。政府和开发商会调查当地居民:人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三者一起合作才建成的。当时这个项目的建筑设计还是挺一般的。建筑师、结构师他们在20年之后还回去修正一些地方。我很吃惊这个社区会这么著名,因为我们当时设计的时候,没把它当成一个经典来做。但是这个地方之所以好,一个是因为这种混合的用地,所有老年人所需要的都能够在这个地方或附近找到。再一个是它的植物非常好,
4. 吸引最佳人才。
一个地方宜居,我们都希望孩子有好的教育。所以我们就要吸引好的老师到这里来生活。我们希望离医院近,我们就要给医生、护士创造很好的生活。还有警察,让他们都住在这个社区。只有他们到这来,能够定居,这里才能更好。比如说:我们把协和医院搬到我们学校旁边、把北京的清华附搬到这边来,我相信喜欢住在南京的人可能会大大超过喜欢住在5、6环的人。
庆典城是弗洛里达非常著名的一个社区。它是逐渐变成养老社区的。它是迪斯尼作为房地产来开发的一个项目。参加它规划设计的专业团体公司超过50家。迪斯尼在吸引最佳人才方面就做的特别好。
5. 促进地方经济成长财政收入
迪斯尼做得很好。它到一个地方,就会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收入。
三、设计要注意的层面
- 交通便易无障碍设计;
- 海绵城市与地表、地下水(雨洪管理);
- 对水源的控制利用、对污水废水的处理;
- 医疗设施的便利
休闲养老项目所设计的层面其实有很多,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一下:第一个层面的规划与设计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植被等;第二个层面的规划与设计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文化、历史、交通的可达性等等。
几年前,易兰开始是做了一个热带雨林社区的公园入口。由于入口周边有一个几十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所以在开发商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就和当地的居民开了研讨会,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一个“大区小镇”的概念,这个与我们常规的和城镇化不同的是:当地的居民不需要搬迁,仍然住在原来的地方,仍然是他原来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收入翻了2-3倍。我们应该尽力去挖掘它的自然因素、农耕文化和多样性。
如果人人都做农家乐,那就是一个恶性的竞争。但是如果我们把10个村落变成10个不同特征的农家乐,他就是一个良性的竞争。当你真正去挖掘一个村落的特征时,就会发现很多设计的灵感。
因为时间的原因,一些设计中具体的方法就无法向大家展示了。如果有兴趣,我们欢迎大家关注“易兰设计“的微信公众号。谢谢大家!
“深度体验”——地产园林景观发展新趋势
徐东良(上海嘉来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前两位专家都是讲大环境规划设计的,而我是专门做房地产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庭院、小空间造景这一块。今天我就谈一谈这几年做地产园林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专家可以评议指证。
今天所讲的主题是:“深度体验是地产园林景观发展新趋势”。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大师约翰·O·西蒙兹曾说过:“我们要设计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而是一种体验。”这句话体现了我们做地产的在不断丰富我们所涉及的内容,并且在不断壮大这个方面。
我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 深度体验概述;
- 地产景观发展历程及需求;
- 如何打造体验式景观;
- 深度体验景观愿景。
一、深度体验景观概述
我们曾经讲的是风格,但是现在讲的是体验,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这两者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差别,但是却反映了我们业界对景观打造的观点、理念是不同的。曾经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都是从自我、书本、理论出发,现在从客户出发。我们所有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满足客户需求。还有比如我们以前讲“售楼处,展示区”,更多的是展示、表现自我。现在讲“体验区”。会考虑客户走进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现在地产中景观做的的最好的就是龙湖地产,他比较重视造景手法为客户所带来的体验。
我把体验分成了3个阶段:
- 景观初级体验:主要指通过环境的打造,凸显景观的功能性、生态性、观赏性。给予客户视觉、听觉、嗅觉的满足,强调景观对人的影响。
- 景观的中级体验:人和景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 景观的深度体验:人和人之间在特定的场所中活动,在活动中引爆情感的满足、升华,而带来持续持久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地产景观发展历程及需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基础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在90年代以前:景观工程经历了从“小范围绿化”、“绿化带”、“组团规划”演变的过程。景观仅满足基本功能需求(造路,行走等)。这个阶段仅仅是注重初级体验。
21世纪初至今: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景观与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的协调,提倡简约明快、低碳环保。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逐渐强调人与景观的互动,即体验感!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体验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景观工程也不例外。将客户体验景观做到极致,“深度体验”才是行业至高点。曾经的一些领导、专家会运用自己的一些经验或是经典理论,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客户会怎么想。其实不然,所有客户的需求,我们需要深度挖掘,尽量让他们享受到极致的满足。
三、如何打造体验式景观
体验景观打造有3个阶段:初级体验——特色造景;中级体验——客户参与景观;终极体验_人与人在经互动产生感情碰撞。
在初级体验阶段,我们主要通过特色造景设计,通过自然环境给人五感(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上的满足。
来看“长沙龙湖湘风原著”这样一个案例。
特点:整体生态、局部精致、主景突出、关注动线、移步异景。
总结下龙湖软景的造景手法:主路口围合很生态、五重夹道很细腻、背景林大草皮讲究意境、孤植特景树给人震撼的感觉、花景热带植物的运用带给人们惊喜、异地苗木运用给人惊奇的感受。
硬景工艺标准:弧形坡度异形石材铺贴,体现高难度工艺、立体六面接缝,用心工匠、石材衔接处理细节精致、弧形拼花,艺术打造、排版勾缝,精细标准。
特色造景举例:大草坪、创新雾森景观、水景(叠水水景、镜面水景、中轴水景等)、景观夹道(竹林、台阶、花海、铺装等)、休息区域(平台,廊架,遮阳蓬等)。
在中级体验阶段,更强调客户参与景观。比如一些亲子活动。我总结了一下四个点:休闲采摘、植被养护、玩乐设施、户外活动。
在玩乐设施方面的经典案例:迪士尼乐园。
在植被养护方面,我们公司也做了一个创新的新的尝试。现在小区里好多都是中产阶级,他们的空余时间还是很多的。他们对植物养护很感兴趣的话,我们就把他们聚集起来。业主经统一培训指导,自由养护个别地产景观植被。通过这种新模式,让小区居民参与到小区的建设中来,把我们的小区建设得越来越好。
在果蔬采摘方面:景观植被增加水果蔬菜品种,业主按季节参与采摘,参与互动性极强。
在户外活动方面:小型高尔夫、户外攀岩、游泳、骑行等。
在深度体验阶段,我个人其实还没有想清楚。但是我想,最终的核心要求就是创新。通过一些创意活动组织将人与人的情感连接起来。主要分为4个层面:
- 个人层面:通过参与景观,人与人互动,个人精神得到升华。心情愉悦,眼界开阔,更积极乐观。
- 家庭层面:放下繁忙,家庭共同参与景观互动,家庭意识增强,整个小团体精神饱满,幸福感十足。
- 团队层面:团队参与景观互动,得到的是整个团队凝聚力的提升,更利于团队建设。
- 社会层面:社会发起参与景观互动的大型活动,比如城市马拉松、定向骑行、爱情等主题。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户外拓展、休闲游等活动开展。
四、景观愿景
我们希望可以创造极致特色造景,创新客户深度体验。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满意度是第一,我们要做到比客户更专业,而且超客户预期。我们会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将初级体验做到极致,并且深度创新,进一步挖掘客户前瞻性的创新需求。我们也会永远讲究品质,注重品质,让客户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
最后,我们希望和各届朋友们合作好,共同开创景观的新时代!谢谢大家!
产业视角下的农业观光园规划思考
李晓颖(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园林系教师、博士、园林系副主任)
大家好,刚才各位同仁比较多地介绍了地产园林的情况,下面我就休闲产业来做介绍。说到休闲产业,我想大家多多少少应该都去过,我们生活在城市里面,肯定想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更想接近自然,所以对于农业观光园应该是比较的熟识。
首先我想讲的是,为什么我们会从产业角度来解释,源于我们在这几年所做的一些项目,我们发现产业应该是农业观光园发展的根本,那到底什么是农业观光园,这个说法也有很多,比如有一些农场、休闲农庄以及一些农业休闲主题公园,或者你也参观过一些农业高科技园区,甚至是一个大区域的绿色观光产业。和我们的农业观光都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应该都有一个共识,它应该是以农业资源为载体,与优美的景观、农业生产以及丰富的活动融为一体,农业、旅游和景观这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我们做设计的时候是需要重视的。我们在搞农业观光园时一开始会发现效果还不错,但是慢慢地你会发现同质化的现象很多,也没有特别的特色,这可能对他们继续经营会形成一个挑战。
那什么是农业观光园发展的根本呢?首先优美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优美的环境很多地方都有,到底怎样才能使它成为一个特别的观光场所,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农业观光园一般很少会在城市里面,由于它的景观特殊性,所以会在城郊的一些地方进行设置,那所以当人们只能在周末节假日去的时候,怎么给他们一种不一样的体验,让这个观光园很吸引你,而且在活动的设置上应该是让人们感受一些与城市的差异性,而不是在农业观光园还是看到一种非常城市化的景观和活动。
当然对于农业观光园来说,有没有一个很好的产业发展的体系是很重要的,这样的体系在没有很多游客到来的一个淡季可以继续维持观光园的经营和运作,得以支撑下去。这应该是我们农业观光园发展非常重要的核心。因此我们需要做出一些特色产业,依靠产业来形成有特色的景观,让人们来参与到这样的一些特殊的活动中,这样使农业观光园有一个持久的生命力。所以从产业视角来研究农业观光园,其实是想在观光园最初建设的时候能够对产业有一个良好的定位和起点,这样的产业定位起点应该是基于我们在进行了一定的周边环境调研和分析之后定出来的,能够解决一些诸如园区景观单一、产业特色雷同之类的问题。另外也可以使观光园有一个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和运转,所以我们也希望在设计农业观光园的时候更多地从产业的角度来挖掘,这就是在做项目的时候带给我们的一些思考。
当然我们在做产业视角下的农业观光园并不是单独的要把产业做大做小,而是要寻求产业与景观的一种协调,以及与游憩活动的一种关系,通过这三者的协调,在一开始对于农业观光园特色的定位以及总体规划的布局,以及他们之间如何去融合,这样应该更有利于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如果只是考虑产业而忽略其他的话,很可能做出来的是一种农业园区,景观的成分就会比较弱。既然我们把农业和景观的成分连接在一起,景观的成分是很必要的,包括对景观特色的挖掘、游览线路的引导,园区各方面的一个布局。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农业产业的规划,我们知道产业分为一产、二产和三产,涉及到销售甚至旅游等等,比如有一些农业观光园以一产或者一二产为主,这样定位就比较明确;还有一些观光园它们观光的成分会比较多一些,可能偏重于生态旅游,也是基于农业特色的基础上,定位可能以三产为主,如一些休闲农场,可能更多的靠它的住宿等一些其他的农业活动来维系。
在产业定位定下来之后,我们就需要对产业项目进行一个选择。对于甲方一处的设计要求,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对于一产项目,具体养殖什么种植什么,我们需要做一个很好的市场调研;对于二产项目也就是加工业,除了我们熟知的食品加工,还有一些诸如生物技术加工,所以对于二产可以有更多方向的发展。
我们在产业视角下来考虑它的一个景观规划布局,这样的布局肯定要在现状地形以及其他因素下进行考虑的;对于它的游憩功能,也是和景观、生态密不可分的,应该在产业的指导下进行一些活动,可能游人最感兴趣的还是结合农业特色的一些参与体验,包括一些教育学习,甚至一些特色的餐饮住宿等等,这是人们想要去农业观光园的亮点。
所以整个农业观光园应该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突出农业项目的景观,并且要注意千万不要把城市里大众的景观带入,而应该找出适合的农业特色的景观。做到农游结合。这一点又回归到我们农业观光园的本质,我们怎样把生产、景观和生态相结合,产业应该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需要思考,人们是否只是为了这样的农业产业景观而来,是否应该结合周边环境,挖掘景观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让人们不仅能够体验到农业景观的生态美,而且获得一种新的生活态度,有效的指导回归城市后的生活理念。我们专业的优势就在于从景观规划的角度将农业产业与景观相结合,不仅是内部用地的问题,还要更多地重视外部环境的衔接,包括科普和科研开发。
当然从我们专业的角度去把控一个农业观光园还是非常有限的,还有赖于与相关专业的更多沟通交流。我们需要不断开拓,不断进取,使农业观光园的设计更加深化。
谢谢各位的聆听!
养老设计的一体化和实践
管轶群(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GN栖城 董事合伙人)
大家好,我自己本来是建筑师,可能是在座各位中唯一一个不是景观方向的专业人士,但是从养老社区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是做的是中国养老设计中最大规模的一个,从2010年开始做到现在,已经有40多个运营社区,10多个养老设施,包括在南京紫金山马群地区,会建成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养老社区。我认为养老设计的建筑和规划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是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今天我就希望能不能从一个建筑师的视角,对于景观设计抛砖引玉,形成对景观设计的一个思考。
首先背景是要说说情怀。社会老龄化是一个普遍的趋势,上海市的老年人已经接近30%,从《桃姐》等几部电影中看到老年人的尊严、亲情、自由和现实的要素,养老是为了让他们获得最大的自由度。老人生理的自由和心理的自由是不同的,如果他坐着轮椅,哪都去不了,那么他心理就已经被挫败了,所以我们最大限度保证他生理上的自由感,那么对于他心理上的自由是一个非常好的保障。同时我们刚才提到要有尊严,但是如果只有尊严没有自由的社区是一个什么样的社区,我认为就是监狱。
我在今年下半年提出的一个重建生活圈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根据养老社区的特点和本质。我认为养老社区是一个能够提供专业老年服务的社区,但这种服务的提供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撑才有了景观规划的内容,老人社区不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更是一个生活圈,老人本来生活的范围内有亲戚、子女和邻居,他来到一个新的生活圈也许比较没有信心去适应新的生活,而且现在我们社会对于养老院的印象还是很负面的,近几年中国的养老设施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了,我们的设计核心是打造舒适感,自由感。我们知道居所是人的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子宫—婴儿床—房屋—去世的骨灰盒,是一个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的一个过程,当然自然规律是不能够违背的,所以我们考虑到老人从住了多年的房子搬出来到养老院,这样一个跳跃有点大,我们作为有责任感的设计师怎样让他减缓这种跳跃感,让他延续居家的感觉,这是我们非常需要追求的一个方向。
这里我提一下,三年前我们做过的一个对养老类型的研究,从三个维度来讨论他的区域、运营模式和老人不同对象的身体状况。我们应该从对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老人有三个点是比较关注的,第一个我们总结为“纽带关注”,包括血缘纽带、归属感,子女离不开老人,老人也离不开子女,这是一种亲情上的依赖。将老人安置在孤立的社区里并不是一个很人道的做法。我们中国人讲究阴阳调和,所以一般把老人活动区域和儿童活动区域放在一起。另外一个就是专业的护理机构,如专业的养老院、护理院、康复医院等专业名词,在此就不展开讲了。我们说中国老龄化的一个特点是“未富先老”,我们社会的福利体系还没有打造起来,我们国家到了2040年就将变成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这样一种状态是很可怕的。当然有另外一群老人是属于“未老先富”,提前退休并且渴望享受自由的生活,经常出去旅行。
简单回顾一下德国的发展状况,从最早战后的萧条的居住状态逐步走向更加关注老人的社区到2000年的全龄化社区,即所有年龄段的人都住在一个社区里面,这样可以避免老人独立地在一个社区里面生活。此外我们和康复方面的专家讨论后了解到,不是一马平川的基地对康复来讲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需要在安全的环境里面制造一点微障碍,老人可以通过克服一些障碍来获得身体机能的恢复。关于这部分,我后面有一个景观的专篇,会带领我们团队的总监来为大家讲解。
另外一个是度假养老,我们在景观设施的问题上要思考老人为什么愿意跑到荒郊野外来度假,他肯定是希望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所以我们做项目的话会从景观上来强调。这是一个我们做的保利的项目,它有一个小的康复花园,可以强调度假的一种感觉,包括它进入门厅以及室内的环境都是传达一种和城市不一样的感觉。
再讲到专业的护理机构,之前我们在上海做过一个社区,背面建有140亩的一块地,我们在里面做了生态果园,并且老人可以在里面进行种植活动,个人可以领养土地进行种植。后期我们安排了辅助的工作人员,帮助他们料理土地。考虑到老人的体力和精力不足以支持持久的种植活动,这样可以在让他们体验到种植乐趣的同时减轻他们的负担。此外我们还在里面做了一个1.5公里无障碍的景观慢跑道,我们一直在想象这种状态,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田间地头的环境下,老人可以适当跑步健身,这将是一个非常美妙的画面。果然,现在这样的效果基本实现,我们设计师团队也是感到一种满足感。
我们在做养老景观的时候,更多要做参与性景观,让老人可以充分感受、体验景观设施,并且要从老人的生理、心理角度出发,最后回归到景观专业层面的一个考量,到最终落地的一个过程。从老人的感知系统来考虑,我觉得对于我们景观设计是一样的,比如他们对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图案比较敏感,对什么样的图案比较反感,再比如我们所有的景观项目都把大树取消掉了,因为造成阳光太刺眼的结果,让人很不舒服。养老景观对于光照的要求比较高,同时环境的边缘也应该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声音设计方面,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容易被环境中微小声音吵醒,在交谈时又容易听不清对方的话,在景观里我们可以通过水体来解决这一问题,水声模拟自然的声音,既可以掩盖城市的噪音,又可以另老人身心放松,陶冶性情,并且可以作为一个引导的工具,这就是一个比较高明的景观做法,应该把他的视觉、嗅觉、味觉都尽可能结合起来,不应该阻止他们做一些事情,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积极、自由地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所以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用老去的视角来做养老景观,致力于通过设计来让老人获得生命力、自由的感觉,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谢谢!
城市养老——养老社区规划篇
柳建龙(乐颐养老产业服务集团董事长)
各位下午好,讲到养老产业当中,有三个原则很关键,本地化、社交化、习惯性。我们首要考量的一个关键不单是我们自己去如何判断别人。而是根据实际看别人需要什么,比如说到刚才管老师说到的扶手,补充一点,长者在开门的时候和我们是不太一样的,他需要足够的空间。各位有开过汽车的方向盘么,它手握的空间是直径3.5公分,考虑到人手大小不太一样,对于长者一般我们控制在2.8到4.3左右。然后我们不要说我认为老人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是不对的。我们可能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要考虑长者真正需要什么。
关于长者使用方面,一个考量因素就是“适老化圆角”。我们都知道越尖锐的东西撞到会越痛,圆角也是一样,正常我们在做家具和装修的适老化设计的时候,所有圆角都会做P10以上处理。所以长者使用的东西就更需要这方面的考虑。
关于长者家具的使用,我们应该是想办法在不改变主体的情况下改变它的配件,而不是说在冬季我们让长者使用的家具,到了夏季再换掉,我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规定的护理级别,有1到7级的分级,可以根据护理的级别设计不同需求的家具配件。
下面我们切入主题。在做适老化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认识你的对象是谁。我再开个玩笑,在我做医生之前,我在我们家的护理院,我都会把护理员一部分绑在床上,另一部分人来伺候他们,让他们真实体验老人的感觉,就如同运动员在锻炼的时候都要穿弹簧衣,绑铅袋,事实上这都是负重过程,长者本身在年龄衰退的过程中就是一个负重的过程。谈到养老的年龄标准,告诉各位,从人体的生理变化来讲,从你的诞生到18岁的环节,是成长期,到40岁是茁壮期。四十岁以后其实已经进入养老期。所以我们做适老化设计其实是尽可能延缓衰退的速度,这就是所谓的养老的概念。
那么在养老设计的过程中我有三个建议,第一个是要社交化,长者生活中的社交圈你要帮他设计好。我做的是城市养老,其中有一个很关键,就是如何让长者社交,我把不同的社区、不同的街道利用接驳车等交通工具让他们动起来,有点类似现阶段大家在做的候鸟式养老,只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范围。第二个本地化很关键,当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量本地化的人员,本地化的生活习惯,本地化的所有饮食。第三个我发现在每个城市每个地域它的生活习惯都是不同的,在同一个领域当中,它的生活习惯大差不差。那我给大家提供一些相关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大家可以看一看,在做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多多少少参考一下。
来看一下社区功能的分区,在你的功能分区中,公共机构一定是尽可能便于它去敷设,这是我个人的设计概念,然而很多社区的设计已经人设分离了。同时我们也要把主体以及连续性考虑进去,比如护理区我会让它挨在边上,半护理和全护理的距离,和邻居的距离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考量的问题。其次,连续性尤其是在做大型规划的时候很关键。
我再讲一些我们设计景观的一些细节,尤其是和水、石头、泥巴有关系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把片区分开,不要让长者轻易地接触到,但又不能让他不想接触到。在户外休憩性的环境一定要设计实体保护装置,在他们生活当中,尤其是阿兹海默症的患者,他们的思绪都比较孤僻,而且他们特别不相信自己的任何一项行为和动作,所以当我们在做很多服务性的设计和规划的时候,基本上是通过对心理因素的培养和调整,带入到他的生活工具里来。
关于道路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般建议可以把主入口放在比较偏的地方,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小区入口附近基本上都会有商业综合体,也有部分的景观花园的设计,这样布置主入口第一它比较安静,和车流的接触比较少;第二在处理紧急情况的时候又可以从后面通道走。我们在做功能分区的时候基本上要将它的每一个区域进行功能分析。
现在中国的现状是,我知道你们都很孝顺,但是真正能专业的提供养老服务的很少。我们在做养老设计的时候往往将每个房间分开,将养老设计分开,而真正的养老设计是没有房间号的。所以我们在设计养老设施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突出它的颜色,特别的突出它的功能的布局的线条感。
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今天六位嘉宾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养老和休闲产业的听觉盛宴,希此次的报告能为每一位到场听讲之人带来园林景观设计上的启发和感触。
致谢:感谢主办方对风景园林新青年的参会邀请!感谢南京林业大学杨云峰老师对本次志愿者活动及参会报道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