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于5月28日、29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如期举行,由北京林业大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杂志社承办。本次高峰论坛主题为风景园林的价值与保护,讲坛到会人数500余人,参会人员涵盖了园林行业教育、科研、实践及行业媒体代表。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7位业内一流专家学者、设计师,结合自身所研究领域,共同探讨了风景园林价值与保护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风景园林保护实践中所面临的困惑以及区域保护的案例,达成了多项共识、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本文为29日的会议内容。
城乡共同体中的文化景观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蒂莫西·凯勒教授
Cultural Landscapes in the Rural/Urban Continuum
早上好,我想感谢李院长和王副院长以及2016风景园林高峰论坛的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个关于景观价值与保护的论坛。
首先我想从我父亲Joe说起,他曾经作为美国士兵在1944-1945年来中国支援,而我母亲二战期间在澳大利亚服兵役,他们写过超过300封信,关于梦想、巨大的变化、激情、美国。我父亲很后悔没有再来中国,而我母亲在1980年代参观了中国两次。这样的经历让我父母能够更好地接受别的国家的文化和地域差异。
鉴于世界和城市景观的讨论正在世界各地进行,昨天我的同事说了世界和城市景观的重要性,今天我将继续这个趋势,说说世界和城市景观的联系,以及怎么样把它引入到文化景观上去。
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景观正在经历急剧变化,基本的人文和环境价值的存续都受到了威胁。许多与特定文化族群关系相关的景观都已经消失,或者成为了遗产公园。人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文化景观的可贵,并试图保护那些仍然延续着传统文化的有活力的景观。其他的文化景观通过解决快速变化的世界的挑战而继续存在。这些演化中的文化景观也许能通过对环境和经济进行有规划的和谨慎的调整来得以维持。这种调整可由那些曾经赋予了景观以基本形貌的文化体的后裔来进行,也可由那些关注历史文化传统的新人来进行。
这些文化景观常邻近都市区或交通廊道,因而因郊区开发而剧烈变化。然而,随着社会对旧城更新及城郊农业经济复兴的关注,地方政府正在制定规划和政策来促进城乡互利共生关系的形成。政府在支持城市和乡村各自内在优势方面达成长期而持续的共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市和阿尔伯马尔县是这种跨行政区划努力的一个典型案例。2016年阿尔伯马尔县超过95%的土地仍是乡村,其文化景观被看做是区域性城乡共同体的一个可以存续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75年时间里,两个行政单位在非营利组织协助下已经通过各自努力及协同合作实现了这一结果,涉及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地(由杰斐逊的蒙蒂塞洛庄园和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区组成)、数千公顷被入选国家历史遗址目录的历史街区、上万公顷农业及森林保护地、谢纳多阿国家公园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夏洛茨维尔市和阿尔伯马尔县的规划和政策历史,可为维持和保护其他出于变化中的重要乡村文化景观提供指引。
苗侗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的技术与文化支撑体系
——贵州师范大学 但文红教授
The Integral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Supporting System
of Miao&Dong Village Cultural Landscapes
中国西部苗族和侗族聚居区保留着完整的山地村落农耕文化景观,充分展示了传统农业技术和文化系统与自然赋予的可能性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演讲之初,但教授以“节日”、“感恩土地”两个关键词作为开篇的引子。但教授在演讲中反复强调了景观要点:用城市人造景观系统替代传统村落景观节点。在苗侗村落文化景观的构成中居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利用木、石、泥土材料,利用不同的地理环境,营造适应当地环境的木质居民景观,形成别具特色大的地方特色。形成了聚落与周边的梯田、森林、道路和渠道系统浑然天成的田园画卷。传统的木工建造技术是其主要的技术支撑体系。
随着新农业技术体系引入和外来物欲文化价值的影响,村落文化景观的整体性正面临这威胁:一是单景观要素保护对象对景观整体性的破坏,如梯田、建筑、歌舞、服饰等具有视觉效果景观的保护;二是以现代之名,用城市人造景观系统替代传统村落景观节点,形成“城市小区景观”在乡村恣意铺开的现象,破坏了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和协调性。
演讲的另一方面是”乡村(村落)的功能与价值”,但教授主要从产品功能与价值、文化功能与价值、生态功能与价值、景观功能与价值、教育功能与价值这几个方面展开了演讲。
景观的价值和保护:保护实践中的“景观转变”
——美国麻省大学莫赫斯特分校风景园林与区域规划系教授 伊森·卡尔
Landscape Values and Preservation:A Landscape Turn in Preservation Practice
如今,土地的价值得到了保护。这得益于过去三十年中对土地进行研究的工具的转变以及土地景观的转向。这些转变体现在研究工具的操作、实践和研究上。我这些或长或短的提法,是将遗产管理中的景观转变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这些转变不仅停留在我们怎么考虑,还有我们如何去做,不仅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不得不承认在术语上,景观的转变也涉及所谓文化的转变,这在八十年代以来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中得到很好的描述。文化在学术上的转变涉及所有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文化的转变意味着文化在哪里的思考作为文化的进程在社会建设中的意义。
传统文化价值、本土文化景观
原住民土地景观价值发生了全球性的转变,由于与游客或者旅行团相关联,这些景观具有非凡的意义,就像中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景观。原住民景观价值的意义转变为我们所认为的遗产。这些是真实的世界,有亚洲、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但是在西方世界里它们也被特别得称呼为所谓的“新大陆”。这是景观历史新的理解。
美国历史遗产清单登记册,原住民景观遗产计划,基于原住民景观遗产价值的大尺度景观分析。景观没有人为的划界,意义存在于从历史到当今。注册清单实际上实现了一种共同管理。社区、官员。改善景观质量的同时又实现美学体验,这是景观遗产经营管理的基础。有更多工具上的转变,比如早期地图分析的变化。爱荷华洲农耕文化尤其体现在水源上的变化,体现出自然的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以人为中心的,原住民景观是由几千年发展来的,同时是文化的、也是自然的景观。
景观研究与设计、文学、历史、艺术中的“场地”
亚马孙,巴西黑工。四百到五百年前,土壤学家就认为土地改良为这里带来了贫瘠的黑土。欧洲的殖民化导致了美洲景观的改变。新的景观应该是跨行业、跨部门并且涉及多个学科的。有关恋地情节,从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在自然景观上的雷同的美。
不同公众的参与
马塞诸州的地景研究。主要做法是使公众参与其中。景观管理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即是公众参与,公众不应被排斥在景观的管理经营之外。因为景观是为公众服务的,公众对文化景观的了解度是值得重视的。
数字人文景观研究
数码人类学是将历史数据数字化。作为社会学历史学的一部分,数字化的人类学将数据空间化,历史数据与地图的叠加,更好地诠释了景观和历史遗产。在设计上来说,运用它可以进行更为方便简单的分析,将遗产的、历史的数据很好地应用到规划设计中。我们讨论的是设计的流程,而不仅是历史遗产的保护。
生态和文化资源管理的新范例
新的保护模式,景观遗产保护的转变,风景园林的价值。遗产不仅是自然式的变化,而是兼有成为景观中一部分的特性。黄石模式,让所有原住民介入其中。景观石获得,产生景观的人或是其他生命更是活生生的。
总结
美国国家公园日前迎来了百年庆。公园野生的生态是由游客的娱乐和文化遗产共同构成的。保护有时也是一种伤害。有效的保护是成功的保护,它的标准是我们没有失去希望保留的景观。无效的保护是失败的保护,会对遗产产生摧毁性的效果。新的设计应该是尽量去实现对景观有效的保护。在过去的30年中,我们如何思考保护、景观遗产?我们有了“景观”、“风景园林”这样的术语。在未来30年中,我们又应该怎样去理解它们?我们不应该只考虑能做什么和过去做了什么,而是更应该去考虑我们希望做什么,我们未来能够些做什么。
寻找西北风景园林学的站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 刘晖教授
Looking for the Posi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Northwest China
西北地区风景营造历史久远且文化景观遗存丰厚,探索黄河流域华夏文明体系中中国地景文化理论思想,揭示盛世和丝路文化景观资源价值。
今天的西北风景园林学科寻找历史发展脉络中的站点;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多样、独特而生态环境脆弱,城镇化发展的生态基质是承载和反映人居建设和生态改善的双重载体,探索符合承载空间生态基质秩序的有机疏解建设模式。
今天的西北风景园林学科寻找人与自然关系演变过程中的站点。地理坐标中的空间站点东张西望中的反思与定位,探索西北风景园林学的站点,连接历史和未来。
机场——文化景观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 索尼娅 · 丁佩尔曼教授
Airport-A Cultural Landscpae
索尼娅 · 丁佩尔曼教授从三个方面研究了机场景观
- 早期机场是如何被理解的?
- 机场景观的变化
- 通过19世纪50年代和19世纪60年代美国及欧洲的喷气式机场案例,研究机场脆弱的环境下是如何被设计的
接下来索尼娅 · 丁 佩尔曼教授阐述了19世纪20年代一个商业航空公司的机场设计,他们摒弃了军事机场的做法,并不把机场景观设计成三维地图完全人为式的景观,而是提出景观整合的概念,推崇新都市公园的机场形式。进一步,举了德国柏林机场的例子,德国柏林机场将比较老旧的景观重建,新景观融入跑道、目标物等新元素,将机场景观融入乘客的空间需求,建成公园式的机场景观。人们带来的机械性的物质,会纠正大自然的脆弱性。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20世纪美国设计师设计的具有前瞻性的机场,竟然很多都和17世纪法国古典花园的模式相似。这是这个阶段设计师对机场模块化的解读。
设计师们还曾对机场是否应该与公园体系联系到一起做了激烈的探讨。支持方认为,机场设计应该向景观方向发展,把环境、航空规划、区域规划放在一起进行,可以让机场本土化发展,反过来机场也能促进景观文化的发展。反对者则认为,机场有他的特殊性,不宜设置娱乐商业设施。激烈的讨论一直持续到现在。
最后,索尼娅 · 丁 佩尔曼教授说纵观机场景观的变化历史,不光是文化转变的演变对机场建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设计师对文化景观的看法在历史上也会影响整个机场景观的历史演变。
圆桌讨论
王向荣:基于自己曾经一次讲座讲船舶景观和工厂景观是文化景观,讲座后被学者纠正说船舶景观和工厂景观不是文化景观这件事,想和各位探讨下到底什么是文化景观?
蒂莫西 • 凯勒:我认为所有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文化景观。我认为文化景观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结果或者是一个定义,他是景观思路在过去的演变变化的过程。但是值得强调的是,遗产景观和非遗产性质的文化景观是有区别的,遗产性质的文化景观它有不同的人甚至是政府的投入,去保护的。而非遗产性质的景观,往往是不被人关注的。但是要说的是,它们都是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晖:我认为只要是有人介入的东西都是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属于外来词,我们要注重外来词背后的语境。我们在本土谈文化景观,要注重语境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认为很关键。我们要清晰概念的界定,知道面对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从而再去定义文化景观。
但文红:最初文化景观的概念是世界遗产导则带来的,对于文化景观的概念有宽泛的理解,和比较窄的理解,宽泛的理解认为人们的劳动成果都是文化景观,较窄的理解认为只有遗产性质的景观才能成为文化景观,我认为他们都是对的,出发的角度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已。就我而言,我是研究村落文化景观的,我感觉村落文化景观的核心价值是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智慧,以上就是我对文化景观的理解。
Q1:我想提问但文红教授,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所以对您讲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耕作方式被机械化取代是时代进步还是对传统的遗弃?如何保留传统的耕作方式?
但文红:谢谢你的提问,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建议你去了解下CSA农业,也就是社区持农业这一方面的知识,对你的问题有很好的解答。简单来说,我认为现代有机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提升,我们可以学习日本农业的小型机械设备在土地的应用。石化是不可持续的,农业是可持续的,未来传统农耕体系才是代表地方性,文化情感和本土身份认同的符号,我们的自豪感是终究来自于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而非现代化的互联网和先进的机械设备,谢谢,我的回答完毕。
Q2:我想问一个关于价值的问题,我在思考景观的价值在于哪里?在于什么?
伊森 · 卡尔:这是个很好的问题,谢谢。我和我太太长期住在我们研究的那个项目的街区,住了好多好多年,对那个街区已经有了感情。所以我认为景观师是要住在社区里的,这样才能理解这的景观价值。景观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景观上,谢谢你的提问。
刘晖:景观的价值不仅停留在文化的层面,我认为
- 景观还需要解决功能需求的问题
- 景观的物理环境功能
- 现在来说,景观还必须具有生态功能的要求
- 景观具有文化功能,主要是使人们有意识去做一件事,并且用语汇表达出来,最后产生活动。
景观的价值,关键还需要看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到自己空间语言的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