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技术与环境中心、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承办的2016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于2016年9月10日-11日圆满落幕,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棕地再生与健康城市”,两天的会议围绕主题展开了“中外棕地概况与再生过程之异同”、“棕地再生的技术与方法”、“多学科协同合作之路经”三个议题的讨论。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学者的主题演讲给我们提供了棕地再生相关的有益经验。以下为11日下午会议主旨报告部分:
城市棕地的复兴——唐山南湖生态城与湖北南湖采煤沉陷地改造景观规划实践案例
胡洁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风景园林中心主任
我们面临的棕地改造和生态修复中的挑战:
- 地面面积大。这两个项目的园林部分一个是6.5平方公里,另一个超过8平方公里
- 时间短,造价低。
然而这是时代和客观城市发展阶段的现实,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无法改变,所以我们应当考虑怎样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把规划和景观做好。我们应当从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角度考虑棕地改造的问题。中国的城市已经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发展,它带来了很多城市压力和问题。对GDP的过度追求导致了许多生态问题、污染问题以及拥挤问题。我们的城市缺少安全疏散空间,在城市空间尺度上也导致了许多城市病。所以在13年的城市化会议中也指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不管在伦敦、曼哈顿还是浦东,我们所面临的情况,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是相似的的。中国近20-30年的城市发展曲线是非常高速度的。大家可能会发现,如果在两三年后再到一个城市中心去,大家可能会找不着路。而高速发展的城市带来的城市病也非常明显——高度的硬化使得城市的内涝日趋严重,到处都是硬质铺装,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绿地、湿地的数量在减少。而二三十层高密度住宅的安全避险空间非常少,以至于居民在面对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时候,疏散场地,逃生避险空间少,也就是城市空间尺度与人们生活基本需求,基本安全需求的矛盾。
从生态的整体的角度来说,我们作为风景园林师,专业的工作人员,要考虑到各个关系层面的城市需求。我们的目标是让城市更健康,让公民的生活更安全,让公民的需求得到满足。
生态修复的概念比工业污染概念要更大。北方包括南方的极端气候的出现,例如暴雨等等。 例如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个位于安阳的项目,这个场地曾在一夜之间出现大暴雨,一夜的降雨量超过了往年一年的降雨量,水库水位均超过警戒线,这给城市的下水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类似于这样的极端情况在这几年都频繁地出现。
城市空间的发展对于安全性、疏散性、交通和生活的舒适度来说,由于对高密度和经济的追求,这一部分往往遭到忽略。排水管道跟城市雨量、城市建设等等的不匹配导致了城市的内涝。
我们面对的生态修复命题非常广泛,从农业开发到工业遗迹,这种大尺度区域性的生态治理,到荒漠问题,这个是全球性生态气候问题,这种荒漠化不是以一个局部地区就能得到治理,它是一个大尺度的全球的气候变迁问题。同时工业化的发展对于利益、资本的追求,导致了在三五年以前的很多城市中,我们作为风景园林师,要想谈及园林系统生态系统,以及旅游资源和文化历史遗产资源是非常困难的。
前几年的主要关注在场地所能带来的GDP,高产值高税收,这些问题是在前一个阶段里国家发展和制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然而从去年开始城市管理者的关注重点也开始逐渐转移到园林生态系统,文化历史遗产资源上。因此市场的热点并不由设计师的意志为转移,而是由大时代背景,政治为转移。
而在我们以前所做的唐山的一个合作项目以及淮北的项目中,这两个项目都在南湖,且项目场地底下就是煤矿。我们接触这两个项目时比较幸运的是:没有直接接触到重金属,有毒物质,有机物等直接伤害人体的污染物,只是有一些生活垃圾,还有一些煤渣和煤灰。但是它主要的对整个场地的工业性破坏是地表的不均匀沉降,许多建筑出现开裂,需要拆除。
其中第一个项目是唐山的项目。
在唐山76年发生的地震中,共计死亡24万人,7000个家庭全部死亡,同时在地震后的三十多年里有28平方公里的沉降区,几乎全部成为为垃圾场。其中生活垃圾的堆积超过500万立方米,高度超过50米,而煤灰和煤渣还有一些工业废弃物的堆积量也非常大。所以对于这个项目的考察和前期研究主要是生态治理。而对政府来说,这块地是一块空地,它的挑战在于生态安全。所以经过比较了几个可待开发的场地之后,政府下了决心对这块场地进行治理,而且也在我们递交整体规划之前,德国的专家也到现场进行了生态评估和前期生态科研的调查。
在前期的生态基本情况调研有一定的可行性之后,我们进行了设计并参与了评标。清华同衡规划院的规划项目被选中作为继续发展的总体规划项目。而这个总体规划项目的范围,105平方公里,对整个场地沉陷、地表物的污染情况等等,都进行了专业的评估。而这个项目它所要求的不仅仅是规划团队的空间设计、土地利用、交通方案等常规的方法,它必须要和地质研究专家相结合,要和污染处理的团队相结合。同时生活垃圾方面结合了上海市政供给垃圾处理的部门,他们做了垃圾山的包裹和覆盖,我们就在这基础之上再做园林和种植。所以整个项目的团队非常复杂。
而清华规划院的主要协调部门和总规控制部门是风景园林中心。到了中心38公里的核心区,我们清华同衡规划院一直把项目做到了中央公园的施工图标图。而城市设计部分,即房子上方的积水区等等都是由清华同衡规划院的详规中心来完成。这就是我们初步做的南湖中央公园整体规划图纸。
这张图纸在16年初在汇报会上刚刚汇报通过,一过完春节,我们还没画施工图呢,整个施工队就进场了。当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现场数百辆卡车等等都在根据我们这张手绘的总图在开动施工。当时对于我们还有一点惊喜是在土里面填埋的大量粉煤灰被作为可回收循环的材料,运去做了砖。同时现场发现了许多柳树小树苗,也被作为护岸的护桩进行使用,也形成了有机的户外结构。
同时我们也要强调项目对市民的关注——风景园林不仅是空间设计,美化设计,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市民的需求。我们在现场做了很多的市民访谈,通过对他们打太极,散步,健身等等的需要的了解进行了全面的功能规划。
我们再来看一下安徽省南湖的项目。
这个项目也是和同衡规划院的总规团队详规团队一起做的规划设计,和建筑的产业发展方向,从养、游、憩、居几个角度进行总体规划。
最后我想发表几句感想。从生态修复大理念考虑——风景园林师究竟起什么作用:这取决于对项目的热爱,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不来源于自己一个人,而来源于对整个城市,对市民的尊重,对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的了解。同时我们的风景园林师现在所做的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化一个小花园的概念,也远远超过了作为一个公园的概念。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责任和使命是我们整个生存环境的安全,是地球环境的安全,是在整个大的工业化资本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如何会忘我们的历史,如何回看我们的环境,使得我们所有的市民,各个年龄段的人,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够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场所。而我们自己要主动伸出我们和其他专业,和城市规划,和交通、市政、环境的专家合作的手,只有这种努力的主动的合作才能使我们真正扮演一个协调人、统筹人,和真正让这个项目得到实现。谢谢大家!
城市GI引导下的采矿基地生态恢复研究
常江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
我浸提那想讲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采矿基地生态恢复。从棕地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但是我想讲的更多的是聚焦到煤矿区。我本身来自中国矿业大学,我本是是做规划的。在我们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煤矿区。煤矿区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代表了我国棕地的主要问题。我今天的报告主要从城市角度来看待棕地应该怎样被处理,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达到我们想达到的目的。
煤矿棕地是收到采矿影响而遗留下来的土地,他有几个特征,这几个特征使得我们在讨论矿坑的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重视他。有些地收到了采矿的影响,但是他没有受到污染。大家可以把我接下来所谈到的采矿区等同于大家所说的棕地。
我为什么要谈到东部呢。因为我们知道我国东部,像山东河南,他是平原地区,有大量的煤矿,是采矿基地。他的地势冲击的非常厚,地表水位非常高,由于煤炭开采,地表呈现,很容易有水出现。由于这些情况,开采后地表呈现,会形成塌陷地,塌陷形成积水,陆地景观变成湿地景观甚至是水域。这就导致农林用地最后变成湿地,这不仅仅是生态问题,也是城市问题,社会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新的景观呈现,大地景观发生变化,污染也存在,不仅是煤炭开采,也有小企业导致景观变化和污染。
除此之外还有景观的变迁,这是从08年起我们对徐州的一个观测调研,这个调研还在进行中。我们看这个地区有哪些小企业出现,12年到16年有着非常大的变化,我们可能都不会知道一些的存在,但是他们的污染会存在。
煤炭工业作为我国的主要工业,以徐州为例,徐州的现代工业也是因他而起,他也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迹,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这个。总体来说东部平原,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离散性。面对这样量大面广的采矿基地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站在城市角度来看,他们对城市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多类似的城市都是“因矿成城”,他对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态的,经济的,包括社会的,他与城市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的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空间在发生变化,人口也在发生变化,矿区也是一样。一方面城市发展,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城市用地,另一方面城市大发展正是一个对能源大量需求的过程。我们现在限制采矿,但是在十年前,我们真的是有能源就挖。实质上他是收到了双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煤炭开采的影响,一方面是城市扩张的影响。早先矿区还远离城市,但是现在事实上,城市在走向矿区。从另一个方面,因为我们对能源的需要,采矿活动也在继续。因为我们对能源的大量需要,导致了能源的大量开采。景观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生态空间也变化。
另外一个方面,采煤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由来已久。健康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众多的采煤塌陷地,或者是采煤活动受影响的遗留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国家最近出台了很多政策,比方说全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可持续规划,包括所提出的工矿用地转化成城市用地。长期以来我们对煤矿区的采矿基地,我们在进行复垦的过程中,我们都是只是做土地复垦规划这都是以项目为主导的规划。当新的政策提出来,我们不仅要把他们恢复到原来的利润用地,也可以恢复到生态用地。这也是我今天谈的主要的话题。
采矿基地的修复是近几年来比较热的话题。这是一个城市在没有进行采矿之前它所拥有的生态体系,我们用绿色基础设施来标注他的话,他相对应该有一个完整性。在遭到破坏后,我们可以考虑重建绿色基础设施,在这一概念引导下,我们甚至可以使这个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在修复之后优于原来的状态。采矿基地甚至可以提供原来没有的动植物栖息地。
我们以徐州为例看看修复之后,对这个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会有哪些贡献。我们想把有问题,有污染的采矿基地恢复过来,以绿色基础设施优化为引导的修复。可是我们回过头又会问,这些采矿基地合适吗,哪些采矿基地合适呢?这样我们需要讨论,在城市GI引导下的采矿基地生态恢复研究。
什么叫绿色基础设施,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城市里的绿色基础设施,城市的绿地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等同重要。我们在对他进行考虑的时候也要有全局的观念。在对采矿基地进行恢复的时候,我们是不可以考虑生态优先,而不是建设用地优先,工业场地优先。这样的修复需要多少人参与,仅有风景园林师做不到,仅有生态修复师也做不到。根据我的经验,市长在做决策的时候也希望听到我们的声音,但是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数据分析不够,不够支撑我们的观点,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数据分析放在她的眼前,他也会变得更加理性,他也会接受我们的声音。
先期条件搭好,接下来我们如何进行判断一块采矿基地是否是合适的。我们不能看到一块地上有草,我们就要把它进行生态优先。实质上我们应该按照绿色基础设施评价体系来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不光包括它的外部,也包括它的内部,看他是不是对我们的城市有贡献。
对于到处都有的采矿基地,我们要从他的内部来看,他是不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如果不把他补起来可能会造成整个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不完备。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个理论体系,来进行分析,最终形成采矿对GI的贡献。我们通过贡献度这样一个概念来考虑我们应不应该把他纳为生态建设用地。城市是很需要建设用地指标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不同方面进行讨论。完成之后可以看出他对徐州市的生态重要度的情况。仅有这个还不够,还要有连通性,对于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我们进行了数据模型分析。这两者同等重要。我们最后得到了整个采矿基地对于徐州市的重要性,贡献非常大的占了25%,因此在这样的分析下,有的地方就是需要变成生态用地,有的地方还是可以变成建设用地的。
可是我们分析之后,他们可以实现吗?有的地方只要政府关注,有钱,有的地方就可以做到。有的地方不可以。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三规合一,因为我们的规划是被不同的人指定的,但是对于采矿基地,我们很多时候面对的是无规可依的情况。我们有非常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有多少各种性质用地,我们还有绿地系统规划,但是这些几乎都不会考虑到非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用地。城乡之间缺少联系,我们需要思考。国外在这一过程中,景观规划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也应如此。我国在宏观、中观、微观视角下也应有一个完备的规划体系。
我认为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谢谢大家。
有色金属场地的前世今生-铁汉生态在郴州项目实践分享
丁珂 铁汉生态北京分院 院长,高级工程师
非常有幸受晓笛老师之邀,参加此次国际会议,通过两天学习受益良多。在晓笛老师邀请之前一直在想应该分享什么,我想作为一个生态修复板块的一个民营上市公司设计师代表,除了一些真正的实例,我想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所以我今天带来我们在郴州做的一些项目。棕地概念不再单独重复,我们从企业的角度上来考虑市场容量和企业前景。
大家都知道我国土壤、地下水、农田流域污染都非常严重。那么今天上午,包括昨天的会议一直在说污染场地数量没有得到有效统计,那我借用一个北大教授发言所用的一个数据,在我们国内如果每个污染土地的面积超过1万平米以上,那么中国至少有50万块。这样说明中国的修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的。有很多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修复市场要超过千亿。我本身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那么在工作实践中,开始是做一些设计项目,每天跟非常优美的风景打交道。后来在中国地产发展非常迅速这十年,也经历了很多人造景观的一些项目。后来突然感到特别厌倦,所以在几年前,我就突然有个想法,想把我的设计的技术含量增加,所以去了一家专门做生态修复的公司。看了他们当时做的一些修复项目,我当时感到十分震惊,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我做不到。如果有这种技术,我觉得是可行的,所以进入了一个真正做生态修复的公司。
从业这几年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随着“水十条”“土十条”政策出台,我认为风景园林师的作用越来越强,因为每天打交道的都是一些有病的土壤,需要修复的土壤。合肥的紫金矿业,这是我昨天随手拿到的一个武汉龙阳湖劣五类水项目。风景园林师更多采用生态修复作为第一步工作要点进行我们的景观设计,由此推到我们的棕地修复问题,棕地再生是十分复杂, 多学科交叉合作,都是棕地的范畴,尺度差异很大,污染的程度不同,修复的目标不同,修复工艺千差万别,所以没法找到一个共同的办法解决所有的棕地。所以我们提出在真正做项目的时候,至少我认为有两个核心。项目做起来的时候有立项核心,那就是第一要创造生态价值。比如首钢,煤矿采矿的,这些都是国家非常投入重心来做这些项目。但是我们国内还有非常多污染的用地,其实找不到理由,或者政府资金有很大缺口做这些项目,所以我们找这些项目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保证有立项条件。
李老师刚才也说为什么我国的环保产业不能着眼于未来何去何从, 这跟环保产业国情紧密相关。因为我们环保产业属于末端治理,是一个保姆行业,所以解决掉污染问题,也不是我们的价值终点,通过加法实现物质的生态化和产业链的生态化是最重要的,所以过去多年,棕地改造项目进展很大程度上没有很好的模式,跟在房地产后面帐一算就可以很快推进了,但实际上很多地块有很大的财政缺口,很多项目并没有真正实施。实施的核心,非常强调整合能力, 专家已经说很多回了。在我实际参与的一些生态项目,其实现在大概分六步走。
第一步 了解污染土地的现状,这个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我国财政部大力推广的,政府通过企业修复监控数据说话,来购买修复服务。如果是这种情况,企业就必须做好现状污染土地的调查。去年在湖北做了镉污染土地景观修复项目,最初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施工时发现镉浓度严重超过政府提供的数据。当然这个项目没有赔钱,后来发现浓度已经达到作为原始矿的浓度,被一家企业直接整体买走。如果不是这种情况,也许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投资这样一个项目,最后很可能会赔钱。
第二步 协助政府制定棕地改造目标,发掘新的增量价值;
第三步 协助政府了解相关政策,解决资金缺口,甚至帮助他们制定融资方案;
第四步 需要研发和技术支撑;
第五步 施工现场提供的管理,对于污染土地的治理非常重要;
第六步 我们要达标。因为现在我们要开发一些新的可运营项目,创造增量价值。
所以我们拿在手里的项目有几十年的运营权限。
下面分享一个案例。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是我国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苏仙区的河域也是我国湘江方案中湖南省污染治理重点河流,我选取了三个项目。第一是有色金属博物馆,第二是西河湿地公园,第三是一个泛五盖山旅游区。这三个项目在地理位置上都与西河发生着联系,并且都受到西河尾砂矿污染的影响。因为西河湿地公园受到污染治理方向较为全面,我想先分享这个项目。西河是湘江的源头之一,也是苏仙区的母亲河。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河上游的矿业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曾经有采矿企业四百多家,选矿企业有二百多家,每年有大概二百多万吨废水排放。河水污浊,鱼虾绝迹,寸草难生。一年后苏仙区在二十八公里的流域范围内先后实施了十四个治理项目。按照国家规划,整个湘江流域将在未来投入五百九十六亿来进行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现场存在几大问题:
- 尾砂堆积;
- 土壤污染严重;
- 水体污染严重;
- 生境遭到严重破坏。
到什么程度呢,想用数据说话。大家可以看到照片上尾砂无序开采堆放,尾砂库随时存在溃坝的风险和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尾砂容易产生金属离子的进出。大家可以看到,我这里有一个数据,对于污染废渣的浸出液浓度。污染最严重的是废渣,属于第II类一般工业固废。
尾砂的数据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属于I类的一般工业固废。其实这些固废按照国家标准其实达到了采矿标准,可以堆放在这,但是对生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些土地根本没有办法利用,包括尾砂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产生了很多了尾砂酸化现象。铁,重金属形态有一些浸出现象。土壤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场地土壤中大家可以看到土地中砷,镉严重超标,土壤完全失去了农用用途。河道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污染。底泥的污染情况,大家可以看到数据,底泥的污染属于I类的一般工业固废。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土壤污染修复的技术路线。第一是重污染废渣处置,第二进行尾砂处理,第三步场地残留尾砂的处理,第四步在此基础上进行轻度污染的植物修复净化,第五步实现景观营造,重新赋予新的价值。
大致介绍一下技术,重金属废渣处置,通过挖掘,稳定,填埋,阻隔,由于时间关系在此不再展开。
对于场内大量尾砂,我们借鉴了国外的一些非常好的做法,进行分割,填充,进行表面固化,替换新的干净土壤,根据未来规划,需要种植的乔木,灌木,地被来设计土壤厚度。尾砂处理中有很多工艺做法,比如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堆叠,也要进行地基的加固,上面增加排水垫层,尾砂进行分层压实,表面用化学药剂进行固化,在上面增加渗水层和隔离层,最上面增加植物种植土壤。在场地内散置的其他剩余尾渣,我们再运用自行研发药剂进行尾渣处理。最后进行植物修复,运用一些超富集的植物进行土壤中的轻度污染。它的作用非常多,减少生态风险,减少水土流失和扬尘。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植物修复工艺,镉铅锌锰这几种重金属含量在植物中的富集能达到普通植物的一百到六百倍。它的前后变化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讲一下不可避免的水污染。 首先是劣五类水可以看到数据,周边还有生活污水排入。水污染修复首先进行点源污染控制,第二进行面源污染控制,然后河道内源性修复,完成之后进行水下生态系统的建构,河流整治的一些优化工程措施 ,第五步试图对河流的 生态景观进行营造,比如植物景观的营造,水景营造,甚至是功能性活动场地的营造,比如慢行步道建设工程。
首先地表水汇流处增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达标后,排入到河流。如果场地不够大,可以增加人工湿地,投入非常低,效果相对较好,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态修复做法。对于面源污染控制,在管网截留的接触上,增加海绵设,增加蓄置净化作用,在项目中得到体现。第三是河道内源性修复,针对淤泥的修复,在此基础上水面上增加曝气装置,增加水的流动性,甚至有些区域增加生态浮岛。在以上水土修复基础上,景观设计师才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因为政府希望景观性更好,更有看头,让我们着重建立了三大微生物体系,第二建立抗污染的水生植物群落,第三要增加一些耐性陆生植物群落。这是西河湿地公园的全线三公里大致的一个理念图,郊野段以近自然生态修复为主,城市段增加观光、游览、休憩等功能需求。
紧挨的一个项目是王仙岭景区介绍。项目三是自然景区跟城市发展衔接的一个缓冲区,与下游的西河滨水公园一脉相承。在生态修复基础上,使其具备城市延伸和旅游发展的融合过渡功能。这个区域的实际照片,有很多遗留下来的采矿场,遭到污染的土地。我们试图在修复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文化,游览,旅游方面的功能。这是我们的一个效果图,因为区域生态修复正在进行中,还没有进行到功能性道路功能性设施的修建。城市中心区,本来有一个小型林邑公园,以前是采矿废弃地,政府领导希望作为有色金属之乡,有一些科普宣教,文化传承的点,希望做一个有色金属博物馆,基于此,为了节省用地,区域地势已经很低了,为了节约土方,保证林邑公园地面的完整性,建成了地上是湿地公园,地下是一个有色金属博物馆。所有的游览是一个地下之旅。
不得不说或者各位专家一直在提的一个问题,就是修复的时间性,这个项目我们送了一个七年接触,做到今年已经将近有九个年头。我想向大家展示修复前后对比效果。在生态修复方面给点时间,时间会说明一切问题。每两年,我们都会进行照片对比。
最后给我一分钟大致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我们铁汉生态是主营生态环保,景观旅游的建设运营,主要业务涵盖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生态景观,生态旅游和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因此目前已形成了集策划、规划、设计、研发、施工、苗木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旅游运营、旅游综合体运营和城市环境设施运营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生态建设与运营的服务。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体制是这样。像首钢这样大型项目,政府能力比较强,有很强的专家团队协助它完成这样一个规划。综合很多做细分市场的设计团队,技术团队,工程团队,在很多地方政方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很难要求地方政府。
所以对企业来说,我们要为政府提供这样的服务,我们公司会把技术作为核心,设计紧密环绕起来,我们有金融团队进行融资,对项目进行全周期的项目管理,项目工程,直至后面的项目运营。在中国的环保领域,特别是在棕地项目上,很多小型地方型城市,综合性的生态环保企业将具有很大机遇。希望在未来能跟国内外专家有更多合作。
风景园林学视角下的中国采石干扰土地修复治理之再思考
崔庆伟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
大家下午好!
我叫崔庆伟,现在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同时也是景观学系的一名博士毕业生。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在采石干扰土地修复治理方面的一些思考。
大家知道,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一直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石材便是主要类型之一。由于近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石材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从而产生了数量众多的采石矿场及其废弃地。这其中有生产建筑砂石及工业原料的骨料石材矿场(aggregate stone quarry),也包括生产各类板材的的规格石材矿场(dimension stone quarry)。
石材开采剧烈剥离了地表岩土和植被,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视觉干扰以及地质安全隐患等环境问题,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后续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甚至如何利用废弃土地创造更大的价值已成为我们进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管理需要面临的课题之一。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科专业开始参与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今天,我想从一名风景园林师的视角谈一下自己关于这一问题的一些想法。我的汇报将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我想向大家尽可能细致地描述一下我国采石干扰土地较为独特的景观形态特征;然后介绍一下我国修复治理现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和愿景。
在这里,采石干扰土地是指一切因人类采石活动而受到干扰的土地,包括在采(active)的石材矿场与闲置(vacant)的采石废弃地。如今它已经成为我国大江南北较为常见的一种景观地貌类型,因此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采石景观”,英文是Quarrying Landscape甚至简称为Quarry Scape。为了更好地认识我国的采石景观,我从2011年以来实地调研了北京、河北和山东等地的26个采石矿区、100多个采石矿场,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图纸绘制和影像资料收集,那这些是开采前后的山体空间变化轴测图。
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采石景观具有这样一些形态特征:
首先,我国采石矿场多呈现成片群聚分布,边界无序蔓延的基本状态。与西方发达国家采石场形状规整、边界明确且尺度规模相近的平面形态有所不同,我国采石场多集中分布在城市周边的浅山地带。每个采场尺度规模一般比较小,形状和边界也在时刻变化。由于管理松散,加之盗采严重,数量众多的采石场往往无序肆意蔓延,连接形成占地面积巨大的采石矿区。这是目前发现我国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一片集中采区,位于靠近北京东郊的三河境内,约有15平方公里。
正是受这种群聚分布特征的影响,我国采石景观有着较为多样的物质空间组成要素以及极为复杂的空间结构组成。首先,采石矿场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参差不齐的悬崖峭壁,许多岩壁表面呈现出丰富的皴纹肌理和优美的空间形态。其次,较为低缓的斜坡和平台也是常见的景观要素。这些崖壁、边坡和平台围合形成了矿坑的基本空间形态,例如许多线形的矿区会形成或长或短、或陡或缓的峡谷和沟壑景观,而更多时候会形成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坑体空间,其中有些甚至积水形成池潭、湖体和洼地。那这些水面倒映着崖壁树丛,景色十分优美静谧。
同时,大多数采石场都会或多或少地遗留一些料石堆体,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地形的复杂程度。此外,在我国许多采石场还经常能看到一些竖立挺拔的孤峰岩柱,它们同遗留的残垣构筑和废弃的零散器械一样成为场地的人工标志。而这些机械构筑静静地躺在那里,如同艺术雕塑一样充满着力量,见证着这里曾经山崩地裂的历史。
可以说,这些景观要素构成了采石干扰土地极其丰富的空间形态单元,这些单元通过错综复杂的组合方式进一步形成了比规整单一矿场更加支离破碎、充满变化的空间结构,同时也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层次。例如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山体豁口与凸出岩体,它们使行走其中的景观体验具有了更强的戏剧性。人类巨大力量作用在真山真水中形成的这种生产性景观也经常能够带来风景名胜所给人的雄、奇、险、秀、幽、奥、旷的自然审美感受。
除此之外,我国采石干扰土地极其复杂的地形、岩土和水文条件更有利于促进场地的生态恢复。只要具备了非常有限的土壤和水,采石干扰土地就能够通过一定时间的自然恢复形成草地、灌木丛、土石堆、湿地湖泊、裸岩等栖息地类型,,野生动植物群落。而这些多样的生境条件经常促使干扰土地较之开采之前形成了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由此可见,尽管采石干扰土地在很多人心里总是一种混乱、破败和危险的景象,但其实它们往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风景资源,并具有潜在的生态保育价值。
也正是基于这些价值,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废弃采石矿山被改造为城市公园以及特殊的地产开发。尤其东南大学杜顺宝教授设计的新昌大佛风景名胜区般若谷景点以及我的导师朱育帆教授设计的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项目都充分利用了场地原有空间条件和自然资源,以最小干预的方式将将其风景审美价值发掘出来。
当然,我国目前开展最多的还是基于环境保护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以及一些旨在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土地复垦项目。在这些类型的项目实践中,人们一般通过地形修整、边坡防护和绿化种植等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开展生产和建设活动。近些年来,由于绿色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央及地方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专项资金对采石受损土地进行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修复治理之后的一些矿区卫星影像和现场照片,可以看出通过人工栽植和自然恢复已形成非常好的植被覆盖。
尽管如此,通过上述对采石景观形态特征的重新认知以及价值识别,如果从风景园林以及恢复生态学视角去看我国目前开展的许多修复治理项目,仍然可以发现许多实践项目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弊端:
一方面,我国目前几乎把生态修复完全等同于复绿工程,忽略生境营造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性。修复治理工作仅仅通过地形平整和覆土绿化措施快速实现裸露地表的植被恢复,但这很容易导致生境类型和群落结构变得单一。例如在门头沟石佛村的这片人工修复的场地内只种植了一种蒿类植物,而与它相邻的另一处废弃矿坑则自然恢复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动植物群落,这是在现场岩壁上发现了好几只鹌鹑还是野鸡出没。对此,国内已有生态学者指出目前许多采石废弃地生态恢复工作过于“注重短期效果,缺乏长期定位研究;过分注重人工恢复与重建,甚至把生态恢复当作一种绿化手段,忽视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作用”。对于传统的生态修复方式,国外已经认识到其弊端,认为其“可能会摧毁和破坏自然恢复的植被(其中一些对当地生态非常重要),降低边坡的生态复杂程度以及生境多样性,扰乱土层剖面结构,以及引入非本土的土壤与入侵植物。
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实践项目过分夸大采石干扰土地的负面环境影响,并对其采取了不恰当的遮蔽和清除措施,不仅投入成本巨大,而且会破坏一些潜在的风景资源,甚至造成更严重的景观破坏。例如对岩壁采用飘台法、燕巢法甚至喷涂油漆的方式进行工程遮蔽,其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又例如这是天津蓟县郊区的一处非常壮观的崖壁景观,但当地却试图用覆土堆袋的方式将其掩盖,其结果也是以失败告终。
另外,这种抹除式(清除式)或称原貌恢复的思维做法还体现在过度地进行场地清理和地形平整工程上。面对采石形成的复杂地形,人们总是通过清理碎石、削缓边坡、推平料堆和填埋坑体等方式来消除地表的受损痕迹。尽管这一措施能够使废弃矿场与周边环境更好地融为一体,但也难免会对某些岩壁、坑潭与峡谷等优质风景资源造成破坏。即便在一些公园改造项目中也总是试图先整理出一片空白地出来。例如,福建泉州作为我国重要的花岗岩生产基地,探寻出了六种治理模式来应对废弃矿洞和采坑,第一种便是“对单个采坑体积在10000立方米以下的,采用建筑垃圾回填,改造为绿地、园地、休闲场所,或者作为其他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该指导意见,当地泉港区佳云公园项目投资四千万回填了60个石窟约20公顷土地,然后在平地上再建造常规公园的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这种做法可以使公园显得更加安全和整洁,但却完全破坏了场地历史信息和风景资源,使其特色尽失。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采石干扰土地修复治理实践虽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并在土地资源管理和废弃地再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一差距主要是由于缺少对采石干扰土地这一景观地貌类型更为综合、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尤其是缺少从风景园林视角的整体评价和价值认知造成的。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将其视为受到破坏的废弃无用地,而并为冷静客观地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类型甚至资源来看待,所以才会陷入一味开展原貌恢复的抹除式的固定思维模式。
对此,我希望从以下研究、管理和实践三个层面提出以下一些建议和愿景:
在研究层面:
首先希望相关学科专业能够针对采石干扰土地开展更为全面深入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 生态学、生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专业能够调查生境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尤其调查复杂地形条件和生境类型对于建立野生生物栖息地所起的作用,从而发掘采石干扰土地的生态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西方国家在此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例如这是法国生态学家针对一处采石废弃地的生境类型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
- 地质安全与环境工程专业能够对安全隐患和污染状况,结合景观资源保护探讨一种更为全面合理的影响评价方法;
- 风景园林专业开展不同尺度层级的采石景观研究工作,,从区域性的采石矿区,到乃至单个矿场的。尝试从构建景观生态格局探讨更为理想的采矿干扰土地的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技术方法。能够对采石景观的风景审美价值,公众的废弃地价值认知开展基础研究,构建景观资源的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基于价值识别的采石干扰土地综合修复改造再利用技术方法。
管理层面:
- 建立采石干扰土地数据库,并针对主要采石景观开展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尤其应召集相关专业开展生态基底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调查;
- 加强部门合作,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组织采石矿区的总体景观规划,制定多层次、多途径的修复治理与改造再利用策略和实践;
- 建立荒野自然保护地和地质遗迹保护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采石干扰土地作为生态服务功能与科普教育价值。在英国有,将列为SSSI(具有科研价值);
- 制定采石生产规划,限定开采范围,加强监督管理,减少外部环境干扰,同时可结合采后再利用方式引导生产过程和创造优美采石景观;
- 加强公众科普宣传与价值引导。
实践层面:
- 加强专业协作,尤其要引入生态保护、野生动植物专业,对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境条件进行调查分析,更不会针对不同地形水文条件制定个性化的生态修复方案;
- 希望风景园林专业应积极拓展在采石干扰土地修复治理领域的实践范围,不仅要参与公园改造项目,更要参与几乎所有类型的(例如一些常规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项目实践中来。更为重要的,尤其应该到采矿干扰土地的景观规划中。参考英国,杰里科爵士开启了风景园林师对采石土地景观规划的设计实践,对目前英国风景园林师在采石干扰土地的参与奠定了基础(例如DJA);
- 开展综合性的影响评价,合理选择修复治理与改造再利用方向,协调安全与可达性、游憩设施和安全防护之间的关系,设立安全防护等级,对于人们可能靠近的地方,应该在尽量保护较佳风景资源的基础上设置安全设施;对于封育自我修复的自然保护地可以限制人的靠近,并允许复杂危险地形的存在;
- 引起大家对采石及采矿废弃地这一棕地类型的修复治理措施。
棕地再开发:在城市上建设城市的实践探索
刘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是城规专业的,对棕地的治理没有专门的研究,但在各项目的经验积累中也对这一问题有一定的认识。我今天的交流更多的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探讨棕地的再开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这一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来源于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即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城市是否会一直扩张?
我们做了一个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的梳理,可以看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城市空间的发展大致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梳理完以后我们发现,从城市化实现20%-70%之间的这样一个中间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城市不断加速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城市的扩张似乎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现象。虽然每个城市的发展不同,但多多少少有共同的进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时间点相当关键,即当城市化发展水平超过50%之后,实际上城市扩张的速度在不断降低。这样的规律在今天的中国也表现得非常充分。今天有一个专家也提到,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的发展一直呈现加速的态势,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这个百分点看起来不多,但当我们乘上13亿人口,这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数额。而这样庞大的人口进入城市,就会有相应的居住、生产的需求。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有不断扩大的城市建设,来在城市当中容纳它们。在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化增加的面积平均每年增加11亿平方米。在过去的五年中数额则更大。那么这些所有的建设,所有的人都是要落在地上的,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五年当中,城市的建成区的面积是在不断扩张的。
北京1950年到2000年的建成空间的变化,从旧城到今天已经超过上千平方公里的面积。1800到1990巴黎的变化,从一个不足60平方公里到今天将近2000多平方公里的扩张的过程
城市空间扩张带来的问题:
- 城市空间的扩张一定要占用土地,有时占用废弃地,但往往占用了城市周边非常好的土地。在中国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东南沿海地区不光承担人口高,且承担的土地是中国高质量的耕地。我们不光丧失了高质量的用地数量,质量上也在不断下降;
- 城市扩张带来了自身污染,改变了自身的小环境和水空气;
- 城市和农村差距不断扩大;
- 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的不便利;
- 城市快速扩张时,城市失去特色,难与当地文化进行有效的链接。
这些问题也让我们思考,如果我们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他的空间发展是不是要延续我们传统的不断扩张的方式。我们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可能要看到两方面:
一方面,城市发展,特别在中国目前还在城市化发展加速进程中,城市发展一定会继续。根据预测,未来每年大概有1%的人口要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还要为这些人提供生存发展的环境。
同时城市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在不断改变,不断地转型,一些新型功能的场地不断出现,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容纳它们。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如何改变自身。根据我国目前提出的政策,我们的城市发展可能要从过去非常注重经济数量的发展转向对于人,包括对于环境的关注。从过去对于量的关注,慢慢转向对于质量的关注。而这个质量一方面是关于城市自身建设的质量,另一方面还有城市当中的人的城市生活的质量。
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我们要从外延式发展到存量土地趋势的改变。当我们认可这种转变的时候,我们会开始考虑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空间发展是不是也要有所变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出在将来,我们要在城市上建设城市。
以巴黎举例,红色的是已被建成的区域,我们没有更多的剩余的土地,那么再发展应该如何发展?我们要思考如何用新的方法再利用手中的土地,
在城市上建设城市可能会涉及到什么样的地区呢,我有一个很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 城市中衰败的地区,即传统的街区等;
- 低密度的城市建成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大量的工业区的密度是非常低的,如何增加它的密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途径。
- 棕地的发展。棕地简单来说是过去用作工业商业用途的场地,多数表现为工厂或仓储,且处于废弃的状态,甚至可能面临污染的问题。从城市的角度来说这些场地一直没有实现城市化。
棕地开发的议题出现并不偶然,它与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回顾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70年代时,人类的发展从传统工业社会转向后工业社会,一些传统的产业出现了衰败的现象,这些现象最早在发达的工业国家体现。最直接的体现是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在全球化背景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直接停产,场地被弃用。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一定要看到,这些工业用地从空间上来看具有本身的优势。
我们以巴黎举例。
右边这张图是20世纪初期巴黎的工业用地的主要分布区域,它们基本上在城市周边,占用很好的区位。另外对很多城市来说,这些工业用地占有一定份额,特别是对于巴黎这种传统城市来说,这些份额对于它未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并且它们有可能通过改造实现新的功能,这对于不断持续的城市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在这一情况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许多国家陆续开始棕地的开发利用。棕地的再开发在很多情况下跟城市的经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是在不同的尺度上都有所开展。
涉及到这一情况我们经常提到的例子是德国罗尔地区。罗尔地区基本上是在区域层面上做这件事,这是一个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在接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区域一直是德国的经济中心,重工业和采矿是它重要的经济支柱。在这个工业化的过程中,它同样也经历了城市空间不断扩张的发展过程。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很多工业生产被停止,甚至有很多厂被搬到了发展中国家来进行新的生产。但大量停产的企业也给这个地区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一方面,企业处于衰败的状况,另外还有大量的失业人口的出现。在此情况下为了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也为了改变当地的衰败状况,1989年开始通过依法项目,当地尝试改变这种工业景观。从景观入手,但在这过程中也加入了对经济等等方面的思考,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带动了地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并不是一个一个单一的生态修复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举措。生态修复一定是第一步的,一个采矿工业的确给当地带来了很多污染问题,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去除污染,实现生态恢复,可以让人来使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去考虑怎么把工业的用地向其他方向改变,例如作为娱乐的场地,甚至改为城市居民能够使用的功能,比如展览等等。在改造物质环境的同时,能不能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他们通过对旧厂房的应用,引入了很多跟设计、展览、研究、咨询相关的经济活动。而在跟旅游发展相关的就业方面,他们也更多的雇佣当地的工人来做这样的工作。这在文化层面上,也会有相当好的结果。
一方面她们保留当地的形态上的文化遗产,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原有工人再就业,把传统的工业文化,包括当地人对这种工业文化的认识,很真切地传递到新一代人的手里。这样的文化的传承对当地的文化特色的持续是非常重要的。
在城市层面上的工作,我选取了巴黎作为例子。
巴黎在二十世纪初,经过工业化之后,作为传统城市本身,已无多余用地。因此在80年代时,他们提出在城市上建设城市,通过对废弃衰败地区的改造,来适应城市的发展,容纳新的城市的功能。而这个改造很大一部分是在巴黎的东部地区。这个地区是在19世纪开始工业化之时,传统工业最集聚的地方,也是在社会经济转型时受到冲击最大的地方。在巴黎市政府进行城市更新改造时,就划定了很大一部分区域对它进行改造。更新改造的项目包括道路的建设,滨水区的建设,公园的建设和街区的改造等等。其中有很多的内容跟棕地改造相关。
其中一个例子是一个4.5公里长铁路线,被废弃后在 90年代朴素的景观塑造形成带状公园,在给巴黎市内增加绿地的同时,也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复兴发展。
还有一个是巴黎的贝尔西。河两岸的面积相加并不大,但它所占据的区位非常重要。它在塞纳河的主轴线上的东部地区。所以开始改造时即定位成为巴黎新的城市中心,甚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样的改造手段一方面是在物质空间上,重在创造一些新的完整的城市社区。通过道路的建设,公共空间的塑造来创造好的物质环境。在物质环境的改造过程中引入新的经济活动,增加不同类型的住宅建设,包括社会住宅和商品住宅,增加一些新的社会服务设施以提升当地生活质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地地方社区的社会文化塑造,只有这样才能让当地居民对这个地方一直保有牵挂和依恋,才能加强当地人对这个地方的认同。
再来看北京的例子,80年代开始,在市中心小片区域出现,与完善城市功能结构有关系 。但到了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对环境的关注,改造的重点开始向城市边缘地区移动。目前有八个比较重要的片区,其中就包括了今天大家都提到的首钢,还有焦化厂等等。这个地方可能未来会成为北京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的存量土地。但这两块土地的使用也要非常小心,因为其中有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最后主要提出几个观点。
棕地的再开发与社会经济转型密切相关,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当中涉及环境、物质空间、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影响。城市发展到今天,虽然城市占据的面积非常小,但它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土地利用角度来看,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曾污染,占用了许多土地,但在今天我们是否还要继续占用那些良田,还是说我们可以想办法重新利用这些土地,要么将其重新恢复到生态的状态,要么把它作为城市建设中新的储备。
最后一点,是Krikwood教授给大家留的午间作业,让大家思考教育上,我们要不要延续传统的课程设计的安排。我觉得这个是一定要调整的。当我们在思考棕地开发的时候,对城市规划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我想这一挑战可能对于景观设计师也是一样的,它要求我们有新的认识和观点。
一是长期的观点。城市的发展是长期的过程,生态的修复棕地的利用都是长期的发展过程。这是不能用短期的眼光要求达到即时的效果。
二是要有动态的观点。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自然,生态系统都在不断变化,我们要考虑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考虑未来变化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然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没有哪个学科可以单一的考虑问题,每个专业在其中有不同的角色,我们要有一种跨学科的思想,学会怎样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应对这个问题。谢谢!
以色列的棕地——过去,现在,未来
哈泽夫耶夫 以色列理工大学讲师
在这里我会给大家讲一些案例,是以色列的棕地再生修复的案例和遇到的挑战。
以色列是一个特别特别小的国家,只占到了中国0.2%的面积,人口只占了中国人口的0.65%。在以色列大部分人至聚集在一个区域,我们是被沙漠环绕的国家,在南部和西部都有沙漠,以色列大部分人都住在沿海地区,在其他地方人口都比较稀少,但是在这些人口稀少的地方有大量的资源。这里有特拉维夫的海岸线,但是一百年后的现在,可以看到开放的土地越来越少了,一些工业也搬到了人口稀少的地方远离住宅区,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棕地的问题,环保部需要对棕地修复制定标准,这种调查在以色列这种比较小的国家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测了以色列被污染的土地,其中也会有一些不太确定的数据。4.2%被污染,相当于500个足球场。被污染的土地主要是军事土地或军事工业用地,被污染的土地当中33%是国防土地,还有相当部分的土地被严重污染,然后我们要考虑如何去修复,23亿美元被拨款来进行土地修复。
以色列跟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基本都是国家的土地,土地所有者要对土地进行负责,他们主要是政府。政府是提供资金来修复棕地重要力量,85%资金来自他们。这意味着国家和政府机构是棕地开发的重要力量。
以色列的一些里程碑的项目,一个已经完成,一个正在进行中,还有一个是未来我们会迎接的。
KISHON这是我们花钱最多的项目,整个花费5500万美元,我们要修复污染严重的工业基地,KISHON经过我们的母亲河,其中还要经过很多工厂,他们不经处理就排放废水,河底有很多被污染的淤泥和重金属,这都导致了自然栖息地的退化,这也是以色列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这是政府主导的项目,项目94年开始,20年之后2011年,项目开工招标,这里是KISHON河被污染的区域,在周边有重型化工厂,炼油厂,这个规划本身是说要给河流开创一些直流,同时通过修复处理的技术实现水质的改善,首先要把水先抽干,把污染的淤泥和土壤进行处理,对空气也要进行改善,在上面进行一个公园的建造。2013到2015,这个照片的变化。很多的修复都是来自土壤的修复,实际用时也比预期要长,其中一个加拿大的公司进行水质的检测。
这是我们的草图,这个图片是修复之后的样子。我们会把填埋场填上建造一个公园,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绿植生长出来,修复的过程非常美丽。政府召集了很多公司,总共花了20年时间。
ZHAF填埋公园,在特拉维夫南边,把特拉维夫和NAKIA联系在一起,20公顷的地块,几十年以来特拉维夫的建筑垃圾都是在这里倾倒的,当地是一个贫民窟,人们把垃圾堆放在沿海的地上,直到88年,五年之后这里将被建成一个公园,又过了十年市政府主持了这个项目,我们讲的是15米高的垃圾填埋场,曾经在这里发生过大火,有很多的建筑垃圾从坡上滑下去掉到海里造成很大的污染。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项目将污染对于周围的居民减到最小。希望把垃圾用作再循环材料。以色列的高速公路的项目,垃圾可用作高速公路的项目目中。建筑垃圾可以被在回收利用。上面的区域都会被再循环利用,2009公园就开始对外开放,而且也成为社区的资产,我们把土地归还给人们,给他们提供娱乐休闲的地区,人们都可以来这里享受美景,女人非常喜欢这里,这也是我们在特拉维夫最成功的公园。
当我们看这个项目整个地形时,他收到了污染,经过二次修复我们把它变成公园。这只是两百公顷,更大的项目应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工业园区,以前用做军工。军事工业各地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在特拉维夫的市区里,而且在市区里非常重要的地方,位置很核心,我们也希望通过棕地修复,在那里建造更多的用地。我们面临了很大挑战因为污染很严重,有历史文献的记载,是有可能出现重污染的地点,但是我们没有具体的实地考察,只通过了文献,治理中还有地雷,但是因为这是高度机密,能得到的数据非常少,污染影响到周边的地块。做这个得把周围的居民区也做了,之后将进行详细的规划。这张图片,我们已经知道的污染——爆炸物,酸,非有机物,有机物,燃料,重金属和其他东西分布在哪里。存在的问题是如果把底图给开发者,这风险很大,如何进行管理将是更大的问题。
特拉维夫应该有一个机制建立起来,在土地的使用的过程中,地块修复之后进行住宅的建设,政府非常负责任,政府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项目规划的过程中非常给力。另外以色列是一个小国,我们缺乏被污染的土壤的填埋地,我们只能进行原位修复,各个相关方都需要交换意见。这是以色列新的态势,很多地方都进行新的建设再开发和简单的修复,因为很多地方的污染不是很严重。
准备过程中感谢MICRO LIFT。
发达国家土壤污染调查和管理经验研究
李奕杰 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项目官员,化学博士
十个五年计划开展以来 环保部还有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开展过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初步掌握国家土壤污染的基本特征和格局,也了解了主要污染物。但存在的问题是 ,由于是不同部门开展调查,调查时间跨度大,且各部门调查不统一,使得前期的调查结果难以满足土壤污染治理需求。
而发达国家土壤调查工作起步早,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经基本实现系统完备的土壤污染调查体系。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年5月28日发布了了土壤防治计划,第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我国土壤环境状况。这项工作由环保部牵头,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各方面帮助实施。为了在以往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调查精度,真正摸清我国土壤污染情况,获得更精确的土壤污染数据,我们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对发达国家的土壤污染调查和管理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土壤污染详查总体方案编制提供了参考借鉴。下面我对我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具体的介绍。
首先介绍发达国家的土壤污染调查经验。
土壤污染调查目的,是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框架下,直接服务于管理决策和调查方案的制定。调查方案的制定一般基于管理决策者以及专家制定的目标。场地调查路线要包含建立场地概念模型,场地调查以及生产评估。下面主要介绍一下调查技术路线。
场地调查技术路线:建立场地概念模型、场地调查、进一步的风险评估,其中后两步仅在必要时才启动。
取样方式有判断抽样和几率抽样两种,它们的区别如下。
取样设计包括样品数量、取样位置、取样深度三个方面。
取样技术分为手工抓取、手工钻、探井、钻孔这四种方式。
样品种类分为定点取样、整群抽样和混合样品。
质量控制包括影响因素和质控样品的选取两个方面。
现场快速筛查分析可以完成大多数的样品分析,减少进入流转程序的样品数,简化操作并降低分析检测费用。
流程相关注意事项包括样品记录,样品保存、运输和废弃,以及取样设备和清洗三个方面。
土壤污染调查技术路线:进一步风险评估。我们对三种风险评估方式进行了比较。
接下来介绍发达国家土壤环境管理经验。
以下是日本、美国、荷兰三国的环境保护立法经验。
以下是北美洲、欧洲以及澳洲等地区的土壤环境风险管控经验。
以下是美国与日本的土壤环境信息管理与公开经验。
以下是美国、英国以及德国的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筹措经验。
以上就是我们近期的工作成果,最后感谢我的领导在我的工作过程中给我的支持,谢谢大家!
首钢:未来首钢棕地再生的三国联合工作营
Ron Henderson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会士,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景观项目负责人
清华大学给我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在清华的建筑学院有很多共同合作的项目,所以我今天非常荣幸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清华和伊利诺伊和 upc巴塞罗那的共同的成果。
明天有些人会去首钢,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学生视角可以看到的东西。
首钢在北京的西边,也就是长安街的西边,与永定河交叉。首钢的厂址是在河边,因为可以获得相应的水资源 钢铁;煤炭和其他的工业都会在水边 所以这些棕地大部分也都会在水边 大部分是出于生态的考虑。
当地的一个修复的历史起源于二十世纪。
石景山是北京的版图上的一小块,在这个门头沟,也是永定河的一个河口。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北京的一个自然时尚发展的流程,这个地方逐步壮大首先变成了一个钢铁厂,后来在日本人占领之后又进行了重建,再之后大规模开发,成了中国最大的炼铁生产厂之一。
伊丽莎白写了一篇文章《奇怪的美》我们进入之后发现没办法让它更震撼了,一方面它作为一个景观非常美有吸引力,一方面又从棕地治理的角度要考虑到一种风险性。
后者是八平方公里的面积,一方面在长安街的一侧,另一方面在永定河旁边,被分成不同的地块。我们要处理三个最大的厂房 2002年北京冬奥会没有被纳入规划,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地块的时候,有些时候很难移理解,但只有完全理解后才能更好的修复。
总体说,钢厂的资源从北边来,水、能源、焦炭高炉都在中间,炼钢厂炼铁厂都在首钢的南部,有非常丰富的各种各样的材料。
逐步的向南移动,各种不同的钢铁厂之前有一个筹备阶段,也是项目的一部分。我们让学生来调查这一块,因为我们不想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和负担,但这确实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比如说质量检测还有其他的流水线,当你站在那里的时候,美是不言而喻。扑面而来的 焦炭厂,我们可以看到从15年到现在,新的厂房和建筑都已经经过了建造和改建,另外又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城市和铁路,中国北方的铁路一直到永定河的西边,贯穿了北京,北边有一个图,由北向南昆明湖、高炉、炼焦炉、洁净的水从这里留下来,进行整个生产的过程。
我们对于建筑物、厂址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结论是污染程度还是相当严重的,另外学生们也有很多很好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个是四号高炉。很像阿姆斯特丹的公园,是一个很好的结构,我们要把这里重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
这个是让大家了解我们的一些设施,左边高炉、冷却塔、炼焦炉、泵房、通风室等其他设施。
另外包括铁路和一些附属物是学生面临的问题。
另外还有很高的烟囱,学生们也在想烟囱有什么潜在的开发的价值。对于这些管道,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分层的、垂直的一个分析,这些是另外的一些设备。
我们的研究区域大概覆盖了280公顷,基本上这就是一张空中鸟瞰图可以看到永定河、长安街、南部和北部的厂房,我在清华教书的三年期间我也去看过永定河,永定河有不同的河道 同时也有水文和土壤研究的不同意义,永定河周边现在在建一些公园。
现在我想有请第一组来介绍一下她们的项目 group11
首先,我们面对很多挑战和问题,探讨一种首钢的可能性,做一个平衡和连接把现有的场合达到一个连结合平衡,即棕地道未来绿地的一个平衡,现在的场地是孤立的,我们怎么想把周围的环境连接起来,只有这样惨能进行更多的活力和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她的持续性。
注入商业活动的连结和平衡,棕地污染的雨水要收集和整理,要考虑当地的一些生态修复 以景观设计为主导,生态修复为主要支撑,考虑其可能性。
这是一个营造景观带不同性,就地挖出小的微地形与雨水系统相结合形成景观依据山水空间的小意向,旧厂房的使用,有商业展览,因为各个场地是用铁轨链接的。
下面是group 12 湖南大学
在这上面中一写树,小树成长成大树,再加入一些材料预防污染计划及什么时候开始种植 不过时间还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的。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技术,如植物修复来治理被污染的土地 我们想象大家展示的还有一些教育功能。
这个图从右到左 人工的河自然的三块,这里面我们也做了一些绿植,这些瀑布是在左边的区域,我刚才一共看到了三个区域,我希望这些区域可以提供更好的空间以供人们生活得更好。经过五到十年之后,第二个区域的污染将会减少,这是一个最好的教育的功能,能让我门更好得了解工业的历史,每一次我们都会安排不同的战略。
在这个项目当中,你可以看到这是被污染的土壤 之前你能看到粉尘飞灰的土壤。此外可以更好的进行能源的产生、发生,可以把原先的家园变成美丽的环境才是我门所考虑到的。
参与的学生来自于全球各地,北美、欧洲、中东、非洲、巴塞罗那,至少有五大洲的学生会来到这看首钢的项目,参与首钢的项目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就像最开始提到的棕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学生工作时,是非常棒的,感谢这些学生的努力和付出,我知道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很有天赋很珍贵的,毕竟你们占着少数。
我希望这次会议对你们带来深远的影响。
提问与讨论总结:
Q:首先我想问,我在首钢集团工作,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听到您的介绍之后,在当代的中国设计的本质是什么,有时面对棕地的时候,生态和水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以及和其他的学科之间如何形成互补关系。
A:在谈到生态的时候,我们应该心无旁骛,生态就是生态,我们可以利用的东西有很多,有很多目标在设计中我们希望能找到低调来进行人类和非人类的活动,我们想找到有价值的地方在哪里,使得人们的活动成为最主要的活动,有一些地点我们需要非常小心。作为美国城市规划师,我们想了解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在第三阶段也是非常困难的阶段,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在沿海,非常脆弱,你把它看成是什么样的第三阶段,当我们思考城市的时候,如何来理解在城市基础上建立城市,把人们进行迁移,在这过程中会有什么可能性。
A:这是一个很难来定义的事情,个人来讲我们使用城市这个词的时候,在欧洲有他们自己的理解,我们也有自己的理解。北京是一个区域,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比起巴黎和罗马,北京要大得多。北京市要有边界的,城市要有城墙,那样很容易来平衡,但是现在的城市更像是一个区域,他不断扩张,改变当地的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城市不断扩张,我们要想如何拉进行重构城市。放眼四周有各种各样的城市发展,比如荷兰,德国,多中心的。这就是我们怎么组织的问题,我们要考虑今天的城市是什么,能不能管理城市的边界?
A:非常荣幸,感谢所有志愿者,让我宾至如归。在过去两天,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地方,我们来自不同的挑战,但是我们的相同点,都面临着土地污染的问题,也和我们的社区进行合作,使他更健康安全可持续。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棕地,但是我们确实有很多,够我么忙一阵。最重要的问题,谁是我们的领导,园林设计师?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带头的,不管谁领头,我门都是合作伙伴。在很多案例里,工程师是头,艺术家是头,另外一些当地社区是头。总的来说我们有答题的想法,我们要持续的分享观点,使得当地的居民参与进来,他们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在我们开发的土地是未来为他们所用的,我们还有寻找合作伙伴,当我们找到合作伙伴时,一定要比你有钱。我们没有简单的答案,大部分棕地也不是仅用一个技术解决的。还有一个挑战很重要,那就是怎么衡量成功,把我们的成功故事讲出来是非常重要的,有多少棕地可以进行再开发利用,儿童发病率的下降,在经济价值方面等等指标都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棕地。我们需要数据去支持,才能说服大家。棕地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简:我收获了很多的惊喜,每一个专家无论是工程师还是设计师都跟我们有共同的希望资金是一个问题,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美国角度也应该想一下这个问题,当我们决定这样做时我们能带来很大突破。我们要团结起来享受棕地的乐趣,把他改造成功,我们已经准备好。
凯瑟琳: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问谁是污染者,还要继续污染吗?对于中国的项目,很重要的是你们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中国在气候变化应对方面也非常积极,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帮我们去超越,获得成功。此外我们也将到让棕地获得更多的新的功能。我们也要做到让更多的城市来尝试这一点。许多政府和机构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也开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不仅可以推动经济,法律法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是关注的重点。现在虽然我们对技术不太了解,但我门可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承担起领袖的角色。我们需要学会怎样充满信心地去承担领导的角色。我们也要承担起来社会的责任和道德的责任。此外我们的角色是需要多学科的合作的。因为没有一个专业的人可以单独去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