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技术与环境中心、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承办的2016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于2016年9月10日-11日圆满落幕,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棕地再生与健康城市”,两天的会议围绕主题展开了“中外棕地概况与再生过程之异同”、“棕地再生的技术与方法”、“多学科协同合作之路经”三个议题的讨论。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学者的主题演讲给我们提供了棕地再生相关的有益经验。以下为11日上午会议主旨报告部分:
德国实践经验
Tilman Latz Latz+partner 合伙人及创意总监
在中国很多事情都不一样,这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息息相关。清华大学绿植覆盖率非常高,有很多自行车停在自行车道上,但是很多时候自行车车道和人行道是混在一起的,中国在汽车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在德国我们以前也遇到过这种问题。
首先是一张图片,这是我们工业化时候的照片,那个时候我们和自然之间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和花园紧紧连接在一起,当我们不断进行工业化的反思的时候,工业化不到二百年,我们变成了一个更新的工业的完全人为地景观,我们会思考如何进行改变,进行再利用。我们在德国经常会说到这个东西不好但是他也有好的一面。
这里有二百年前的景观,我们要谈论他的必要性,它相当于当时人们的基础设施,那个时候基础设施比人类占用的空间更大。我们要把德国变得更绿,我们不会想其他的结果,只有更绿。
介绍一下我们的背景,德国也是工业化景观的发起者之一,我们看到德国版图的变化,我们在这其中做了一些智慧的事情,一千万人口在这个相同的社区,不同身份,不同特点,不同诉求,我们看到没有共同的组织进行牵线。德国有一个人叫NOTISFY,把资金给社区没建设EBUM,如果我们把工业的宿舍外立面拆掉,这个建筑就失去了意义。为什么我们可以在这个区域保留城堡,不能保留工业化的景观。工业化使德国变得强大,但是也造成了一些不好的方面,二战时候有一些非常优秀的酒店,优秀的设计师,我们建立了人行道,我的孩子自己穿越绿地。你很难想象骑着自行车在这个城市里穿行。我自己非常骄傲,因为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我是非常骄傲的。
我们可以看到很好的景观,这是SWA建造的,以前这里会有混乱的工业景观,这是我们现在的旅游图,我们所做的都是有所指的,这是一些照明的结构,我们把老的东西赋予生机和活力。这个桥也是用以前的结构建造的。这个建筑是联合国联合很多建筑师建造的每一个碎片都有自己的价值,你不需要把每一片都拆除,你只需要很好地管理。很多人昨天提到了管理,你不需要全都拆了,你只需要很好的管理。德国很多水你可以直接游泳,水质很好,你很难想象,可是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把工业废水进行利用,我们有很多的泵进行改造。这是欧洲最绿的大都市。
在过去我们也经历过工业化竞争的时代,后来又延续了十年。中国什么都是一瞬间就做好,一瞬间一个城市就建立起来了,当时要把工业的废墟转变成这样的景观是很难的,我们要改变人们的想法是很难得。当时人们在不知道能把它做成什么样的景观,现在却有了工业景观这一专门类别。他以前是这样的样子,现在我们把它拿过来,用它。我们要了解工业,就好像工程师一样。同时我们看到非常复杂的不同层面的景观。我们开始画图了解他,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PETER一开始也很绝望,他是一个很牛的建筑师,因为我们不了解他。如果我们改变土壤的结构的话,但是我们景观设计师都不了解他,你就会遇到问题。这个地方土壤的问题是很复杂的,每个地方都不一样,他的pH值很高,这很难,所以最重要的是保持原有的土壤的条件,经过我们转变,他变得非常美丽,他有黑土,有红土,各种各样的土壤。那时我是一个学生,做城市规划,我也知道在这样的团队里,我们有非常好的专家,他们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自然国家相比,这样的土壤条件都可以做下来,这非常不容易,我们也可以把他和其他的土壤衔接,这的植物可以适应土壤和水。我们必须继续理解并使用。我们看到的是持续的改变。
在12月份我们会出书,现在你可以看到,他非常美丽,花都长出来。我们会把非常小的部分的土壤挖出来,只是小部分。这里想一个泸州一样。我们用的植物都是这里可以生长的植物,把污染都可以就地处置,这样我们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这是德国成本最低的花园。周围有很多建筑物,很多种金属被清理掉,大部分的污染物不是移动的,所以我就把它固定在这个区域,有一层一层的污染物被固定下来不会移动。我们还注入人文的元素。这张照片非常有名,把机器和人文联系在一起,在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处置他们,想能不能把它做成花园。不断的我们增加了一个攀援的墙,人们可以攀援。逐渐我们用了越来越多的空间。
在这个区域我们曾经工作过,孩子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大人开车带他们来玩。在较低洼的地方,这个花园最低的位置,我们修建了池塘 ,我们不希望改变地表现状,保留了大部分的原有的东西,因为如果一动就会只留下底下的污染物。其他的设施我们把他改成餐厅。这个像桥一样的构筑物,曾经是一个排污沟,现在我们种上植物,这对小孩子来说就像一个天堂一样。
这个我们把他留下来,会用象征意义。我们在这个区域把它创造出来非常特别的的艺术性的建筑物,形成一个艺术空间。我们保留工业物质,另外变成艺术空间,人们可以在这射箭,讨论,人们在这里找到历史的遗迹,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地方,他有自己的身份。
我们留下古老的东西,给家庭带孩子来玩。这个区域曾经人们想把他拆走,我们说等等看能不能做一些新的东西。我们试图做一些新的尝试,然后把它变成一些崭新的地方,他现在开很多音乐会,已经可以开始盈利。这个部分比我们看到的任何音乐厅的都更加震撼。我们经过调整使这个地方变成非常棒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为一种更加适应环境的修复,我们花了150万左右,这对任何项目来说都是非常少的预算。我们倾向没有拆除,保留下来。当时很多专家其实都是有保留态度的。这里有很多的活动,像滚石乐队在这里也举办过音乐会。这里总共有200公顷,在夜晚时候这里没有其他建筑物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获得成功。我们现在把这个照片跟全世界分享。这可以说这已经是德国最用知名度的公园。我们一直在做新的尝试。
工业用地是永久性的,他已经成为了经典意味,我们遭到了很多的挑战,但是我们需要时间。在中国我们必须要一些时间。我们在一个空间必须要先去了解空间,利用现用的空间。我们还要考虑历史,人们会需要对这个区域有归属感,有一些建筑被粗暴的摧毁了,我们要给他们一些时间,一些大的建筑已开始不要拆掉,因为如果修新的的建筑,会有新的问题。这个区域现在的绿化覆盖率很高,以后我们会有新的一本书,PETER主编,还有电子书。
另外就是我们也能更改怎么跟别人合作。我们保留了屋顶,人们会觉得这个不错,这可以变成一个法拉利博物馆,巧克力博物馆。但是后来我们遇到了金融危机,这个公园被很好地管理,有照明,灯光很好,让你们进来因为这里可以遮风挡雨,遮蔽太阳。这里不仅可以当体育场,也可以举办音乐会,举办各种活动,进行休憩。虽然我们在维护公共设施时候非常麻烦,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
这里以前是一个很大的垃圾填埋场,是低于海平线的,这块地方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大问题,这个区域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没有处理,用了很长时间进行处理,把垃圾处理,很多垃圾山,我们把它变成绿地,他展示了历史的意味。我们思考怎么把这块区域稳定下来,因为垃圾山会坍塌。我们做了很多的设计,有人认为我们可以铺一些场地,修一些坡度,此外引用了水,有水就可以有植物,让周围绿起来,还修建了桥梁。我们引用了以色列的技术,利用农业的灌溉技术,他们在这方面有研究。我们把材料收集起来,把景观变成可耕作的农业景观,把它利用起来,在有些区域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很多地方我们还没有完工,在完成顶部的稳定工作之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顶部风很大。我们尽量蓄水,在中东和非洲,因为有沙尘暴,水被蒸发,因此我们需要一些地方蓄水。我们不能只利用循环利用的废水。植物生长起来。修建了人行道。这个区域自下而上,我们想了很多循环利用的方法,因为人们喜欢这种方式,虽然不是那么有意思。这里变成了一个很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果你去了解一些循环利用的广场,那去了哪里,你就会了解,学会循环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是一个河谷,我们想把它变成绿洲,蓄积雨水,他不是固定的可以移动,我们想把它固定下来。我们设置边界,我们修建了很长时间,有墙,他们很重要,阻止它在移动,我们只用了一些很传统的技术。就是一些砖墙。我们一开始想用一些循环利用的材料。我们把一些建筑拆掉,留下来了一些砖墙,他以前是一个很大大房间。此外我们提到可以有瞭望台,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把它安装在地板上,采用蘑菇的形状,这种方式可以摇晃,我们请了很多以色列工程师。刚开放时候很多蘑菇是有些倾斜的,我们一开始很失望,但是这个装置一旦建造好之后,人们疯狂的来追求她,这是一个人们必来的景观,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周边都是沙漠,这个建造速度非常快,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速度,我们在这可以举办音乐会,仅仅VIP才可以来,一座难求。
这是在以色列的一个防洪项目,这很奇怪,他们设计了铁路和摩托车道。这很失败,德国也有。当一个城市越大的时候,水也需求量越大,当你不对水进行处理,很有可能就会造成洪水。我们从山地入手,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包含了一些水泵的作用,包括一些独特景观。以色列是地中海国家,在规划和建造过程中都很困难。我们要有每五年,每25年的洪水数据,未来泄洪能力必须要未雨绸缪,把脏水排出,好的水才能被存储,十万立方米水一下就被注入。这个公园都有湿地和旱地。再工程方面有很多建造的设施们通常使用高技术隔离技术,建造了一条绿色的走廊,有一个出水口,虽然很复杂,但是没有其他的用途。在这过程那个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坡地的泄洪功能,虽然看起跟普通公园没什么区别,但是其实他还有泄洪功能。我们希望能创造新的空间,创造一个更绿的地方。20年后这里会变成什么样,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棕地再生与风景园林
郑晓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注册风景园林师
我演讲的题目是棕地再生与风景园林。我的演讲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正如杨教授(杨锐)昨日所问,中国目前到底有多少棕地,风景园林该如何回应环境污染事件中释放出来的信号,风景园林专业是如何在专业内对棕地进行关注的,以及我们将采取何种风景园林设计策略解决棕地再生问题。
到底有多少棕地,在中国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官方数据。我们看一下我们有哪些数据来源,然后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根据我们最官方的土壤污染的状况调查,这个报告是在2014年发布的,基于2005到2013的一个调查。通过这个报告我们进行了总结,在所有调查范围内的土地中,大概有16.1%的土地污染值超过了安全值。当然对这个数字存在很多辩论。人们对于数字有不同的意见,比如采样样本有多大,这个样本是不是有代表性,比如像北京这样的地方,基本上已经被全部建满了,所以计算北京棕地数量基本不可能。2016年我们进行了全国污染源的普查,全国范围内大概有六百万的污染源。
这个是NGO做的研究,这个是首张全国土地污染风险源分析地图,可以在网上找到,这也是向公众公开公布的。共调查了4500个企业,都是一些污染源分布在中国各个地方。这个研究由环境工程杂志发表,采用大数据方法,试图计算中国有多少个填埋场,有多少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臭味污染的填埋场。这是一个2013年持续到2022年的官方改造计划,针对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计划,这些老工业基地在过去对中国发展做了很多贡献,现在很多老工业基地已经关停移走,但是怎样把棕地进行改造,变成了一个非常大挑战。这是一个地图,可以从公共渠道可以这些数据,网站或者杂志。
中国官方在2015年美国国家棕地年会推出了一次相关报告,每年一次在美国举行,是由EPA,ICMA共同举办的。去年9月份的这个时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因为这也是第一次我们举办关于中国棕地修复行业标准的研讨会,我是中国代表之一,亲自参加了这样的会议。在会议中,臧文超,来自中国环保部的官员发言道,他看到了中国棕地的总体现状,在他的一张幻灯片中,谈到了中国土地污染的一些基本状况,可以看到在很多的数字后面都是问号,事实上有很多潜在的问题都是没有解决。这些数据不准确,所以即使是官方渠道,他们都不能给出一个准确数字,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可能相距甚远。所以在这里我也给出中国棕地的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种是工业棕地,像钢铁厂,焦炭厂,比如首钢。
第二种是采矿业废弃地,采矿业对于土壤的污染很特别,跟其他的棕地状况很不一样。
第三种是垃圾填埋场,有很多非法的垃圾倾倒场。基本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可以找到,北京现在就被这种非法垃圾场包围了。
所以三种类型的棕地是需要我们进行改造的。但是在第二部分开始之前,我也想提供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我们和这些棕地有什么关系,我们是拯救者吗?我们不要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说这些土地都被这些糟糕邪恶的工厂污染了。我们真正能做的是什么,需要思索,在我看来所有人都和这些棕地的产生息息相关,我们脱不了干系。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导致的,我们需要这些煤,我们需要矿物质,然后给我们盖房子,我们生活中对能源的需要一刻不能少。我们还依赖这些工厂,我们需要这些填埋场,每天产生这么多垃圾,每天生活都和这些产品息息相关。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棕地。也是因为现代生活方式,我们制造了三种棕地类型。实际上我们不讨论所在的专业,不管我们是环境工程师,建筑师,还是景观设计师,都生活在相似的现代环境里,每个人都有责任关注棕地如何在将来进行改造。
风景园林该如何回应环境污染事件中释放出来的信号呢?这些事件往往会引起公共媒体的强烈关注及报道。我们都知道,中国刚刚公布了关于污染土壤治理行动计划的“土十条”政策。这是我们在网上进行调查得到的数据,在土十条刚刚发布的时候,引起了人们非常大的关注,不管是搜索率还是关注程度,后来慢慢就下降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搜索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呢,全是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所以在发达区域的人们的环境意识更强,更关注棕地修复,更关注土壤污染。
最近有这样一个事件,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这就是常州外国语学校的棕地事件。这是一个在常州非常有名的学校,很多的孩子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非常在乎这些孩子。当学校迁址到绿地新址的时候,周围有三块棕地,很多学生都生病了,然后这个事件在网上爆炸式传播,家长就去学校抗议。公共媒体开始揭露这个事件,许多人开始谈论这个事件。让我感兴趣的是公共媒体如何总结导致这个事件严重结果的原因,他们列举了一些原因,比如首先,新校址距离棕地距离不够,两者之间相距过近。其次在建址的时候使用来自很可能已经被污染地区的地下水。还有当挖走这些土壤时,污染物挥发到了空气中,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最后的原因是我最想讨论的,媒体披露的一个原因,初步措施是采取覆盖法改变土壤,就是把土地覆盖起来,之前建议把棕地改成一个商业用地,变成一个生态公园。正是因为如此,这片土地是不干净的,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这是真的吗?这是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吗?
现在我想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去看另一个事件。这是去年发生的一起事件,也引起了很多的关注。你们应该都知道,这是在2015年8月12日在天津港发生的巨大爆炸事件,很多人因此死亡,是一起非常严重的事故。我想讨论的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事件进程,事件发生在8月12日,在9月5日,网上已经公布了公园设计,征集公众意见。征询是否是个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该如何记住这样一场悲剧,纪念在事故中丧生的人。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有些人认为可以很快的把事故现场变成一个公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方案做出来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对一个开放的景观场地来说,如果要把棕地进行重生和修复,需要对现场进行详细的彻底调查。这是为什么我觉得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公众就会觉得,只要把一块污染的土地变成公园就好了。这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棕地再生修复这个概念大众还不是十分了解。一方面,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把棕地变成公园就可以了,人们认为只要变成公园,生态影响很快就得以恢复,另外,公众认为变成公园很快就可以做到,就可以变得安全清洁。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我们要避免这两种极端,需谨慎对待公众舆论。
演讲的第三部分,让我们来看专业的风景园林师如何对待中国棕地再生问题。他们也十分关注中国的棕地再生问题。首先我想引用《中国园林》总编辑一句话,《中国园林》是官方的专业杂志,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在2013年2月份时候,有一期关于棕地修复的专刊,他写道,突然意识到棕地修复是我们这个学科在二十世纪所做的最大贡献,在若干年之后,将会成为我们这个行业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尤其在坐的各位学生,当毕业之后,当正式开始职业生涯时候,棕地修复或许会是所从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让我们看一下数据,这里是在主要期刊里发表的论文主题,专门研究棕地项目或棕地主题的论文,有不同类型的期刊,包括《中国园林》《景观建筑》等等,还有城市规划,建筑类期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期刊所发布的论文相当一部分都是关于棕地修复的。
此外,我们再来看一下获得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奖项的项目,里面相当一部分有棕地修复项目的,还有其他类型的修复。我想说这两者之间有一些混合,比如水修复。因为水修复在一定程度在河岸河堤附近进行非法垃圾倾倒造成的。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是关于棕地修复的。此外我们再看一下优秀规划与设计奖项,同时有中国景观建筑学会颁发的奖项,在其中有更高的比例是关于棕地修复的项目。
美国ASLA奖项,在通用设计当中,可以看到绿色部分是关于棕地修复项目的。黑色的部分是中国的项目,自2012年之后,中国的项目开始逐渐获得一些ASLA奖项了。这里是关于ASLA奖项的一些研究,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棕地修复的项目。这是对所有过去五年中所获奖项的分析,黑色是中国部分,可以看到2012年逐渐增多。再看一些案例分析,在这些项目当中,95个项目当中,有21个是关于棕地修复项目的。
在棕地修复项目中,他们所评估的一些指标,他们创造了一些核心指标。第一个指标,也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那就是水保护。然后是社会与娱乐价值,然后是教育价值以及水管理等等。再看一下其他评估项目,包括经济与社会价值等等。
这里给大家展示的就是过去五年里棕地修复项目所覆盖的面积,从面积来说,占总体面积的10%至15%。从这一系列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景观建筑协会都十分关注棕地修复,无论是在专业期刊或者专业评选的奖项中都是如此。
那么在棕地再生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应该采用怎样的风景园林策略呢。在开始我的博士研究生涯时,也在思考如此多的棕地如何改造成开放式风景园林。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项目变成开放式的过程有四大主要原因。第一,成本低,与其他项目相比比较低。第二,产生直接迅速的效果,这也是中国政府非常关注的,其实不光是中国政府,对于其他的政府来说,也希望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有一些棕地整个地表是不稳定的,把它建造成其他用地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一些更好的修复技术才能做好。
此外,我刚才讲到在土十条中,已经提到各个部委都参与到了行动计划当中,所以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景观,建筑仅凭一己之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专业的人一起来合作,一起齐心协力才能实现这一点。但是对于我们风景园林学来说,我们的作用是什么呢?Niall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们需要领导力,积极,还包括需要把信息进行梳理整合的人。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方面的专长,这是与硬件技术相关的。我们也要关注软性方面的,比如文化的,社会的,价值身份等方面的因素,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才能真正做好棕地修复。
在全球我们看到很多棕地修复的例子,比如Kirkwood之前展示的,还有这里展示的巴西公园,把一个垃圾处理厂变成了公园。在地上修建起木材地板,所以人们不再会跟垃圾直接接触了。此外Peter walkers 设计的一个标志性作品。
看到这些不同的案例,我不禁想问,在所有这些不同的策略当中,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元素决定了他们的策略,也使得棕地修复项目与其他的项目与众不同?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我博士论文研究的一个主题。这叫做棕色土方,如果大家觉得不够准确会后可以多进行讨论,最后我选择了棕色土方这个词。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土方,可能是垃圾,可能是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其他被污染的部分。那这些东西不是唯一的功能,比如说一个垃圾处理厂最后变成了一个倾倒垃圾的地方。它们会变成不同的污染物,我们很难把两者分隔开来。了解这些材料对于我们了解这些场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些材料来说,或者对棕色土方来说,不是在场地周围有了新的元素,而是让我们更加清楚这些材料到底是什么。有时候我们用非常抽象的化学元素来描述它们,事实上并非如此,它们有自己物理外观,有自己的形状,有自己存在的方式和形式。在我们研究当中,他们的论文观点中强调,在这些棕地上面,土壤是覆盖之上的。我们要尤其更加关注这些棕地的特点,而不是仅仅考虑这些土壤的化学元素。
那对于我们棕地修复项目来说,我们需要了解土壤污染的状况,风景园林师需要了解当地情况,这些被污染的土壤会有自己的特点和形状,处理起来有特有的方法。我们需要去了解这些棕色土方受到了什么了污染,可能是气体污染,重金属污染,液体污染等等。这是复杂的情况,需要我们进行彻底的污染物调查。因为修复技术不断的进步,当仍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些棕色土方的污染物,我们就可以知道针对被污染的特性,应该采取什么技术去修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与环境工程师紧密合作来进行棕地修复。再讲一下,就项目的景观设计和创造来说,我们需要了解土方特性,可移动或者不可移动,通过什么方式去决定现场到底做什么样的景观。此外我们不能把土方和下面的地下水隔绝开来,因为我们需要避免地下水流动所造成的二次污染,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起一个系统进行原位处理。也有其他因素,在被污染的土壤当中,我们需要了解应该采用什么方式来进行修复。此外在水系统引入的时候,对风景园林来说是三大核心要素,棕地土方对于我们决定风景园林策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对于水,空气等等这些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昨天已经讲到,到底有多干净才能称之为干净。因为这个区域是被污染的,我们需要一些基本的调研。棕地修复有三大方法,第一覆盖,我们直接把棕地土方隔绝开来。其次是修复,通过这种方法污染物浓度得到降低,第三就是搬迁,但是我觉得是不够的,因为这个区域不再是棕地了而是一般性的场地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复杂的技术,我想可以进行其他分类,但主要来说主要是这三类。有人问我,景观设计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什么作用,哪个阶段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总的来说,有三个阶段是我们可以参与的。第一个是早期参与,就像昨日所说,我们知道像这样的话,我们基本上以目标导向,结果驱动整个过程。我们会通过早期参与来影响目标用途的决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第二就是在改造期间,我们可以和环境工程师紧密合作,从而影响土壤治理技术的选择。鉴于我们现在的时间还有预算及其他相关因素。最后一点,我们在所有项目中都会做的事情,那就是景观空间设计。我觉得前两者,需要我们对环境工程方面有最基本的理解。
还有一些例子,就是我们这些想法怎样在具体项目中体现。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九十年代的一个垃圾填埋场的改造,位于英国伦敦市斯道克利园区。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棕色土方,当时是把棕色土方迁移到了北部,所以在这里,地面是一些基石,可以进行综合目的的建筑。所采用的方式就是原场异位处置,覆盖并且打通高尔夫球场的一个地形。在整个过程,还可以为社区建造一个高尔夫球场。这是美国高尔夫公园的案例,他是Thomas Oslund设计的。大家可以看到,污染源也是棕色土方污染土壤,处置方式也是原位覆盖。
第三个是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千禧公园,由彼得.沃克(peter walker)设计,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实际上是奥运会的组织者找到了他,他说peter 我们好急呀,奥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个地方你必须要帮我们处理一下,我们不知道有多少被污染的土壤。我们不知道背后的故事,我们知道事实上Peter的个人签名就是具有魔力的通行证。
这个是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76年Richard Haag进行改造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是从拆迁楼群进行了再造。在这里也是棕色土方污染的土壤,还有建筑垃圾等等。最后我们就是德国杜伊斯堡公园,这是非常经典的。由于Peter Lats的帮助,他在北京呆了一年,当时他做了一个演讲。我就和他讨论了这个问题,发email在这个项目中如何进行修复。修复策略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置换覆盖,将这些污染的土壤进行置换,然后这里就有一个更干净的土地,可以进行新的植被栽种。第二个就是修复,peter告诉我对于被污染的土地,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方式。第三种就是管理,对于一些污染非常严重的土壤,那就是不让人们进来,把它隔离起来。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并不是说棕地上所有地方都是可以被进入的,可以被修复的,所以这也是需要我们进行公众教育的过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是我在德国杜伊斯堡中感受到的,那就是二次污染。不要有一些新的你认为的具有生态环保效应的这些植被造成二次污染。在这个项目中,peter也提到了他的设计理念,废墟中的绿洲,要创造一种自然和艺术之间的和谐,也是工业、自然,景致园林之间的并置。我们怎样来实现这一点呢?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土壤的条件。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杜伊斯堡工业棕地修复设计策略,其中的一个就是污染比较轻的部分,比如在这里我们用一些自然过程来解决。Peter说要保持这个区域的地形是非常重要的。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需要进行土壤置换。同时可以看到,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些被转换成了新的一些大楼,另外还包括对于比较严重污染的土壤的再次治理,对污染比较轻的区域,我们把它放在那里,没有任何举动,希望自然修复。我们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建造更好的公园。Peter告诉我说在你研究之后,你能不能给我展示一下,现在没有给他展示先给大家展示了。
之前我们谈过,在中国我们希望进行原位处理,但是很多非常复杂。对于异地处理,我们需要进行全周期管理,这是最为关键,我们需要知道污染成分是什么,以及它的转运途径是什么,在进行治理之后有什么样的污染残余,对异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才是负责任的方式。希望我们所说的棕地修复,能够帮助我们,不管是环境工程师还是景观设计师能够进行更好的合作,必须抓住棕色土方这个环境要素,必须要回答首先有多少棕地,什么污染程度,我们准备怎么办,基于所有这些信息,我们才能制定出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来解读场地。
最后我想回应会议主题,棕地再生与健康城市,十月份,习主席宣布健康中国2030 行动计划,事实上他希望我们的中国居民建立更加健康的城市。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健康城市,以及什么叫做健康的话,需要了解不仅仅指不得病,还包括人们在个人,经济,社会上实现产出丰富的生活,所以对于棕地也是一样,不是说把污染物拿走就可以了,还需要改造棕地,这样我们还可以给当地的人们提供更健康,生态友好的环境。
这就是我今天的演讲,谢谢大家。
忒修斯之舟——后工业景观之流变
朱育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国的颜色里有一个专有名词——赭石。
中国传统画里有两个特别典型的中国元素:赭石和石绿。你一听到赭石,如果有文人情怀的话,这是很高档的,也带上了某种意义上的中国人的色彩。然而当你开始感觉到这个颜色不太健康,那么它所蕴含的意义立即又被颠覆了。这时无论是美国褐或是中国赫,你就会认为他一钱不值,这是在我们的历史上反复发生的事情。不论中国的赭石,石绿还有群青,这些都是非常美丽的颜色。
当然我想说的是我们看到的一件事情的背后有很多的原因。我之前在讨论风景园林师的角色。建筑,风景园林,城市规划是三个非常关注“颜值”的专业。所以说这个世界要不要脸,如果要脸,就要我们这个专业。有的时候我们说颜值这件事很肤浅,但是颜值恰恰是跟人,跟艺术,跟人文相关的,你对美的欣赏决定你的taste。
今天想谈的不是棕地的技术,而是对于审美认知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1760年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产生了圈地运动,欧美的自然风景园的模式开始出现。到了185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没有解决基本的能源问题,电还不够,所以工业设施放置在能方便获取自然力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有很多工业遗产遭到了废弃。但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早期的一个基本规律。那时的自然风景园的出现对于欧洲的审美是一个比较大的颠覆。因为原来强调的是规则式园林,在这之后加了自然风景的倾向。而自然风景所提供的尺度感和压迫感并不是普通的garden所能达到的。gilpin 掀起了全欧洲的审美风尚。他也提出了前景后镜中镜等等的概念。
他在河谷废墟调查时,被维尔大瀑布旁钢铁厂景观所变现出的力量和崇高性震惊了。即便在大家都不认为工业景观是美的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大尺度的工业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呼应以及所碰撞出的力量深深地震撼着人心。
现在的这些工业景观早期选址于山地河、 平原、江河湖海,便于运输和仓储等等的功能。所以说其实landscape 本身的意义是内置的体制,它的供给方面的功能要求强于它的美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大标志是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了许多的城市病。这个时期奥姆斯特德提出了反城市理念,在城市中心建造了城市公园,以提供给城市中的人休憩的空间,提供一个城市中的幻境,所以说公园早期是反城市的。
1867 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其中有一个非常知名的案例,但其实我更关心的是他改造的方式。他利用位于城市中的原来的一个采石的废弃地,认为废弃地是不那么美的地方,要做成貌似未被开采过的样子,就采用了粉饰的方式。
2007 年我有幸接触了一个废弃地的项目,高差有25米山有70米高,场地有很大的落差。那时我的甲方给了一个任务,要做1929年的布塔特花园,由采石废弃地改造,没有人质疑这个工厂的优美。但他的趣味倾向是去基地特质化,他的认知还停留在奥姆斯特德的阶段。
其实从我个人来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一个加拿大的花园。我觉得所有的地段决定了它的特有趣味,场地本身的特点才应该是它基本的出发点。
在这个场地中我做了一条栈道,其中有很多人文色彩,我本人留存着很深的中国文人的印记。你的改造不可能完全脱离场地的规划,也不可能脱离场地自己的特点。这个场地最终采用了后工业化的特点,引导人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高差下体验这个场地。我想这个项目能大大拓展人们对于这个场地的认识。
这是这个场景里面被剥落的采石面,我们需要做一个诚实的设计,不要粉饰,但不代表你不做,你要去介入。
回到1967第三次工业革命。Rober Smithson做了一件事,他找了一个典型城市 Passaic,通过拍照做自己的理解,让人们去发现工业设施原来有这样的力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通常来说我们可能认为这样的场地真的是一个垃圾,然而在艺术家的眼里并不是这样。他也通过另外的展现方式影响人们对于这种场地的看法。所以他其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艺术家,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引头的作用。
到了69年,Rich Hagg做了一个西雅图油库公园这是一个景观师的视角。当时他拆了一部分,他一定是认识到了本体的价值,所以做了一个修复。这在当时是毫无争议的划时代的举动。他的基本视角,其实是没有做成一个有机和系统的递进。这也许是基于时代的局限性,也许是基于我们本身某种程度上的无奈。这后来成为一个巨大的鸿沟。照片 他的场地和理解,其实是把它做成一个非常雕塑化的东西,且基本不可进入。
把一个不好看的东西理解成为好看的东西,这是审美价值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提升。
1995peter lats 他没有单维度地去看所存在的世界,他是系统地去理解,并进行系统地转换。他只是提供了很轻的介入和触碰,他的核心其实是改变,只是改变的前提基于对场地的基本理解。
在2006年的时候Highline跟这个项目的不同其实跟区域有关系,城市较密集的区域和较远的区域,不同的区域处理是不同的。Highline做了一个比较好的taste,这也是美国近几十年一个比较好的案例。要将其纳入城市生活。
工业景观之特质:
- 尺度,其特殊的尺度容易给人崇高的感受。
- 复杂性。
- 土壤特质,决定了场地的可能性。
中国的后工业景观设计
我并不认为中国是世界的未来,但中国一定是世界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许多特殊性,这也是为什么不可照搬欧美的经验来做中国的后工业景观项目。首先遗产质量的不同,导致了维持这种质量所付出的代价非常之大。经济原则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大面积保护,即不具备支持他的经济能力。因此我们不太可能完全照搬欧美的方式来做。
在首钢项目里做的非常重要一件事是,这个场地在城市的一个非常高密的一个区域。以高强度的使用方式快速建造。这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也是可能是中国下一个阶段中后工业景观的可能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首钢的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最重要的是要转换他,不转换就代表死亡。
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要在A和B以及B和C之间,建立一个联络的桥梁,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
技术遇见美——棕地修复与生态景观相结合
范天立 北京东方复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联合创始人
我是一个土壤修复设计师,大概从五六年前开始涉及到垃圾填埋场项目,从那时开始意识到土壤修复从多方面角度,即生态、景观艺术,美学角度,整体考虑一个项目。今天的演讲作为技术流角度,如何看待工业修复,如何在其中体现景观的角度来进行。
棕地的内涵,很多人也都提过,英国和丹麦更多强调闲置的没有经过利用的土地,美国和中国更多是从是污染性角度来进行考虑。从大的层面划分,一种是污染性废弃地——如首钢,工业建筑,污染设施污染物,污染的土壤地下水,这是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以及非污染性,如遭到了地表性破坏,恢复起来比较容易。
三年前我在一个类似的会议上提出来一个很好的问题——棕地修复究竟是要做什么,修复是从人类健康角度来考虑,为了数据达标,还是应该重建生态系统,还是提升土地景观,美学价值。在当时还没有很清晰的答案,但是今天答案已经很清晰了。
我觉得这是三个角度。如果从数据达标角度来考虑,那我们就更多的是要进行环保的一些工作;如果从生态系统进行考虑,那么你是一个很好的生态学家;为了提升土地价值,那么你是一个很好的景观师。我认为从多个角度来考虑一个问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所以当我收到邀请要来将一个报告的时候,我想了半天我应该去讲些什么,最后想出来一个主题——技术遇见美。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我并不是想像很多风景园林大师一样去讲一些美学,这并不是我的专长,而是在棕地修复时,如何把技术和美学综合的考虑到一个项目中去。
生态修复可以利用自然恢复的一种方式,也可以在是人工干扰下进行的修复,这就需要很好的景观师参与进去。之后我会讲一些案例,如何把技术和风景园林融合在一起,去体现一个完整的项目。最直接的案例就是首钢的问题。它的意义在于空气质量的提升,包括局部性的气候,改善生物栖息的环境。最好的方式就是绿色修复,我们把它称为全场地修复。目的不仅仅是消解污染物,更要增强生物多样性,这是一个绿色的概念。这是EPA最早提出的概念,它考虑到了很多的因素,包括考虑到土壤的侵蚀,生态的变化,增添环境净收益。绿色修复核心内容是生态修复,包括从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动植物栖息地各方面生态问题综合进行考虑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它有一个程序性的东西,如何进行决策修复性的东西呢。通过DECISION TREE,评价未来土地使用。先考虑未来的活动对规划的影响,评价潜在的威胁,然后再进行设计修复。这一系列都没有在中国进行推广。正如首钢在中国闲置了很多年。
但是修复对环境的改善是很明显的,它可以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改善水土流失,减少人与环境的暴露,增加生态多样性。同时经济效应也是很高的。社会效应实际上也是很多项目目前在探索的东西,把生态修复和旅游结合起来,增强社会收益。生态修复一系列系统性的方法,包括综合性的规划,过程总的管理,增加修复技术。
在坐的生态公司肯定都听说过这个项目,在30多公里长的流域,沿岸有很多工厂排放废水,造成流域较大面积的污染。它的生态现状包括垃圾无组织的堆放,河道的底泥有大量的重金属,水土流失体现了生态非常脆弱,基本上没什么鱼类。这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污染物包括铅,铜等,超标几十倍。经过一系列调查之后,我们设计了一种方案,不仅是消除污染物,更是促进环境的收益,因此我们从很多角度进行整体的策划,包括生态驳岸,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整体的治理等。通过两岸固化液化,河道疏浚,底泥和土壤修复,景观再造进行改善。
景观设计师的策划理念是敦煌飞天这一概念,因为场地地处甘肃,将它设计成项链式的造型,做了一些生态型景观的造型,以及湿地性的建造。项目完成后,从生态层面整体有很多改观。因为甘肃地处中国西北,项目想突出他粗犷的风格,因此不可能是南方郁郁葱葱的样子。这就是我们的项目。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现状与挑战
冯国杰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这个会议的主题是棕地再生与生态修复,刚才晓笛老师提到了一个理念园林设计师和环境工程师进行有机结合,我想在整个棕地修复这块作为一个环境工程师,把十几年来我们国家在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技术应用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一个简单的报告。
我们公司是专业从事环境工程服务的一家二十多年历史的公司,14年底主板挂牌上市,二十年来在环境领域积累了很多专利技术,包括我们具有国际认证的员工。共完成大约七百个国内外环境服务工程项目。我们目前主要领域集中在三块,环境修复是其中一部分,在工业环境这块,包括工业废水提供环保服务,也做境外产业园投资。在城市环境这块,最开始进行领域是垃圾填埋,跟棕地修复关系非常大的是垃圾填埋场的修复,包括生态恢复以及绿化等,还涉及到垃圾焚烧。在修复领域,我们目前做了近百项的修复工程,包括填埋场,搬迁场地,河道流域治理,工业废渣,各个类型修复项目都有涉及。
接下来第二部分,从“十五”之后,随着政策推行,很多场地,比如北京为申办08奥运会,首钢,北京焦化厂进行停产,加上随着城市扩张,城市可用地越来越少,一些企业搬出城区,搬向离城区比较远的位置,那么遗留场地面临治理修复和后期规划应用等问题。比如,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污染的事件,包括健康事件,甚至工人在操作过程会有晕倒这些事情。对于化工厂(搬迁场地)会用到针对土壤的常温脱附技术,填埋技术,包括针对地下水的还原技术,化学氧化,针对容易挥发的污染物进行的SVE气相抽提技术。
土壤修复技术,分成了三个主要类别。
- 针对重金属,国内关注较早,环保规划院张主任做了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后也提到了一些项目,在这些项目中,针对重金属污染应用的主要技术主要是稳定化/固化技术,填埋或者阻隔封闭技术应用非常多。
- 针对挥发性有机物,一般用到常温热脱附技术,SV技术非常多。
- 还有一些不易挥发的有机物。
结合中国现状,刚才专家也提到了中国速度,在修复领域,在治理场地方面也体现到中国速度。这个速度一部分不是褒义的,是受到很多因素限制造成的,比如这块场地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开发,那么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修复,所以我们大部分采用填土或者把土壤移走的方式,时间要求非常高,所以产生一种技术叫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利用城市中现存的一些水泥厂,把污染土壤放入水泥回转窑内进行加热,通过这种方式把污染物去除。这种方式,前几年用的比较多。这几年主要用的是热脱附装置,包括原位异位的。
针对地下水,开始国内土壤修复项目和地下水修复分的比较开。现在会放到一起处理。地下水修复主要以抽出处理为主,加上化学处理的办法。例如,吉林万达房地产一个开发项目,造纸厂地下水污染,用了原位抽出处理技术。下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事件,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习主席也做了非常重要的批示,我们以抽出处理和化学氧化技术进行了修复,目前这个项目还在做。
以下罗列了一些主流的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的行业,一直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包括产能大国和产品制造大国,所以各个行业相对来说比较粗放,而且涉及的行业也非常多。在重工业包括冶炼、轻工业,制革等等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污染场地,包括它的类型也是大同小异,所以对应了一些常见的修复技术。
稳化固化技术在前面已经提到,下面两幅图片是湖南的株洲清水塘地区,是一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冶炼化工区,它有很多重金属污染,包括产生的废渣,包括对河道的污染, 我们以这种稳化固化方式进行修复。还有填埋技术,用的非常多,因为它最经济最快捷的把污染问题暂时给隔离掉。现在用的最多的是中国从2000年开始提倡卫生填埋场,城市不断的扩张人口不断增多,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地方面对垃圾围城的困惑,包括北京也是一样,很多填埋场已经达到填埋容量上限。后面面临着填埋场修复,用HDP膜土壤技术结合园林规划,将来会有非常大的市场。
这个原位注入修复技术是在苏州的一个化工场地。再就是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就是把水泥生成的窑体进行一定的改造,然后加热污染土。另外现在土十条出来之后,对于阻控技术有更新的要求。这个项目也是对应了一个环境污染事件,在10年的7月3日紫金铜矿有一次溃坝事件,溃坝对下游饮用水源造成了污染,我们去做应急修复工程,主要采用的是垂直防渗,把从美国引进的GSD 的HDP 膜垂直打到不透水层,进行阻控隔离, 同时对地下污染物进行回收,收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修复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在国外常见的应用修复技术在国内变得也越来越成熟,对场地的认识也更加充分,对一个场地也会进行多种技术组合进行处理。在政策层面,国家也不断出台一些规范条例通知,不断规范。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第一对场地进行调查和修复,第二还明确了污染责任,谁污染谁治理。尤其今年五月份出台的“土十条”对场地修复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后面的污染防治法也会更快出台,包括地方像北京,上海,重庆 ,浙江各个省市不断出台一些地方的规定和通知。
针对技术后面的主导思路,有几点:
- 预防为主,防控治这么一个思路。控制扩散会慢慢作为一个主导,前面几年以治理为主。以前出现问题一定要解决,以后会慢慢转换思路,把污染控制掉,比如通过园林规划和生态恢复,把场地进行二次利用。比如焦化厂,和首钢,包括北京有个有名的景点798社区都是这种思路。
- 制定合理的修复目标和修复时间 。不是说一定要达到非常严格的难以达到的理论数值。修复时间有所保留,探求可持续的修复手段,而不是在一年,半年,几个月之内把场地完全修复好,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 把前期场地调查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前几年中国的场地修复项目出现一些问题,非常重视后面的工程,但是对前期的污染调查排查,场地污染特征的了解,可能不太重视。觉得只是一本报告就可以解决掉的。所以前期调查投入时间都非常少。后面的情况在不断在改善。
另外从政策方面现在各地政府开始承担重要环保责任, 包括环保部也在对各个省进行巡视和督察。原来有环境问题到地方政府聊天的时候,环保部门领导压力非常大,有什么环保问题政府开始找环保部门。现在包括政府书记和市长都会承担环保责任,并逐一去落实。
第三部分主要讲场地修复挑战
中国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快,针对环保修复这个行业非常热,从事这个行业的公司数量不断在变化,尤其是前几年每天十几家环保公司进入修复行业,呈现一种群雄逐鹿大浪淘沙的局面。对于整个市场的估计数字也在不断变化,有说万亿,千亿,百亿的,从14年几百家修复企业还能出现,单纯的搬迁项目企业估计150 到200左右。 在行业里,大家分工不同,包括有做咨询的,工程的,还有做专业分包的,大家各司其职。
还有很多工程,提出一些实施项目,工程界说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达到什么要求,才算工程成功,非黑即白的,其实只要对污染得到控制缓解,也是很好的。
最后我总结几句话:
技术不缺创新缺 更多是照抄国外技术理念。跟国外公司有一些合作,很多理论并不是完全契合 ,本地实际出发, 消化技术。
对人才这一块,很多从事这个行当的是学化学的,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的,整个修复这块,更多需要园林、水文、地质、岩土方面的一些人 ,更多的专业人才要不断扩大。
第四就是对时间的要求这个时间会逐渐变得合理。就是我只要求你把这个场地修复好, 不管你用多长时间。只用三五个月去进行修复,是非常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家都是做环保生态的,通过多交流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恢复绿水青山。谢谢。
提问与讨论
Q:在北京首钢的项目中,在决定是否保留,改变或完全改造建筑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A:就首钢这个项目,只有几个是属于文物保护的,强行保护。剩下的有很多的弹性空间。 首钢的高炉本身就有很大的保护问题,其他的附属设施都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总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大部分人支持拆的原因。
Q:棕地修复十几年了,涉及到绿地,生态有没有什么成型的系统,例如哪种植物对各种金属的吸附能力比较强?
A:植物修复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园林和生态的理念结合起来。
项目的遗憾:
德国或中国的棕地项目中,风景园林师是不是已经做了统筹和协调的角色?
郑:在大部分的项目中我们还没能在这个角色上。风景园林师自己要先能够意识到我们在这些项目中可以起到什么角色以及我们可以如何去协调。我在研究这些领域中确实也遇到了很多困惑。一开始在我访问一些环境类的学者时,他们对于设计人员做这些方面的工作感到非常惊讶。首先我们要对这些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和这些专家进行有效的讨论。所以从这个方面,作为风景园林师,我们还有很多可做的,可以去充实自己的。
朱:10年前,我在一个垃圾填埋场中有过非常愉快的合作。首先是要对方觉得你有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