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3日的由柏林工业大学校友会举办,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协办的“设计未来城市: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城市构造的转换”研讨会在15日已经接近尾声。15日的会议主要是分工作营小组讨论、主题报告、柏林工业大学校友会活动活动展望及闭幕仪式几个环节。工作营小组讨论安排在上午,由四个负责人带队,分别就“绿色城镇化”、“绿色——蓝色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城市街区改造”四个议题进行探讨。而会议的主题报告主要是围绕新能源的利用、设计新模式、绿色建筑、低碳生态技术等几个方面展开,对未来城市的可持续性进行探讨。以下为15日几个主旨报告的摘录。
城市绿地、新疆绿洲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沙尘问题
(玉米提·哈力克教授,新疆大学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城市发展专业)
Urban Green, Heat and Dust Stress in Oasis Cities in Xinjiang, NW China
会议记录荀超,张蕊
玉米提·哈力克教授讲座中(摄影胡婧宜)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即城市现代化过程。近30年的城市现代化过程中,不顾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差异,过于提倡城市美化,过于强调展示性,为视觉形式美而设计,为参观者或观众而美化。在中国,城市看作为一种“复合生态系统”的理念还比较薄弱或年轻。然而,城市绿地,特别是城市森林及其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提供阴凉,滞尘防沙,净化空气)得到市民的普遍认可。近50年来,像中国其它城市一样,新疆南部各绿洲城市出现了大规模建设及旧城区改造的热潮,城市建设中的“贵绿化、高楼群、宽马路、大广场”使城市耗水量大增,绿洲水资源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贪大求洋,梦想“在沙漠里建高尔夫球场”,对各城市的人文景观(建筑风格、历史文化载体等)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如何将城市生态学理论运用于干旱区绿洲景观规划和城市建设工作领域,如何在新疆城市化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景观与绿化设计,已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
讲座PPT截图(摄影胡婧宜)
此报告汇总多想科研项目的成果,对新疆南部绿洲城市——阿克苏市城市绿地和城郊森林的滞尘和调节空气温度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提出了以下决策意见:
- 从新疆脆弱的自然生态条件、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及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出发,在城市建设和绿化工作中,应遵守坚持 ‘因地制宜’ 、‘以人为本’ 、‘生态性—功能性—经济性’ 等基本原则,采用更适合生态规律和地情、财力的城市改造与绿化模式,应该追求体现民族风格、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 干旱地区的城市绿化是一个建造人工绿洲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关键。在南疆绿洲和沙漠并存的不利自然条件下,应顾全大局,绝不能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 只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保证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借鉴其它地区的绿化经验时,决不能盲目照搬,一定要结合本地特点,有选择的引进。就自然条件而言,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根本无法与沿海省区相比,无论化多大代价去模仿,也不可能建造第二个“颐和园”,更何况新疆城市的经济实力又相对不足 。
- 南疆传统绿洲的存在和繁荣离不开具有提供荫凉、过滤沙尘、治沙防风等功能的乔灌木。在某种意义上说,树种的科学选择决定了城市绿化的成败,考虑到南疆地区干旱缺水、严寒多风、易扬尘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应坚持选用地方乡土树种作为主调树种的原则。
讲座PPT截图(摄影胡婧宜)
问答环节
Jürgen Weidinger:新疆地区的绿色城市建设项目是否有长期的总体规划?
玉米提:有,但是政府5年任期结束后,总体规划的落实通常就难以保证了,这是当前政治体制的局限。
Jürgen Weidinger:在德国,地方政府会将城市总体规划提交至地方议会,经过投票表决,总体规划得以通过并立法,由专项办公室监督落实。政府换届后,专项办公室保持不变,以保证推动项目进展。
讲座后提问互动(摄影胡婧宜)
创新性设计思维在可持续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CHAOWARAT Pondej副教授,泰国马哈沙拉堪大学建筑、城市设计与创造艺术系)
Adaptation of Design Thinking Concept in Urban Development
会议记录荀超
孔敬府,是泰国东北部的心脏地区,和国内其他城市清迈、宋卡、那空和春武里同为联合国经济社会计划下的重点城市,人口众多,区域发展重点为教育、金融机构、公家机构与交通运输。此外,友谊高速公路穿越孔敬,这条公路连接曼谷东北区与老挝。另一条通往西部的现代化多线道公路避开市中心,并连接机场、以及前往东部加拉信府与吗哈沙拉堪府前往北部乌东他尼府的主要干道。孔敬政府希望以一个新的模式来进行特色城市的创建,城市建设的传统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决策过程,强调垂直的线性关系,而我们要做的是,关注水平方向的关系,将政策的提出作为创新性思考的结果。 我们以PPP(Public-Private-People)的指导概念,让城市居民参与到决策中,以此激发新的商业模式,支持城市的发展。
我们采用“设计思维”的研究方法,它分为三个步骤:灵感激发、概念构思和模型制作。我们希望最终成果具有创新性,那么如何去创新呢?与一般侧重于分析的研究方法不同,这一理论关注人们的潜意识,认为潜意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这一研究方法有个最基本的原则:不要做过多的分析,不要去否定;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使之成为可能,然后做出模型。
我们将“特色城市”定为研究主题,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快速记录下对这个主题的看法,然后对答案进行分类,并用纸等材料做出简单的模型。这一过程不涉及过多的分析,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想法成为可能,而不仅仅是理论性的东西。我们尽可能多的让孔敬的居民参与进来,最终有400位居民加入到我们的项目。我们将参与者分为8个组,每个组有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社会团体,包括学生、当地居民、商人、民间组织、社区领导、城市决策者等。之后我们在工作室组织了一个讨论会,将本次的研究主题又分为6个小的专题,参与者们将关键词贴在一张纸上,并分别进行演讲;同时也可借鉴其他国家或城市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用了半天的时间完成了演讲、分析以及制作模型的过程。接下来是讨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并归纳出相关概念,拟成标题,制作模型。
讲座PPT摘图
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如下:
- 地方行政官希望建造一个无机动车的绿色城市,以区间巴士和目前正在建设的电车轨道为主要交通方式。
- 社区领导更多的关注所管辖社区内的问题,一些高层公寓建立在社区旁,但未提供足够的停车位,这就使得社区街道不得不成为公寓住户的停车场。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社区领导表示,城市中有许多闲置的区域可作为停车场,他们希望孔敬市的领导提供集中的停车场地,使人们能把车停到那里,只需向土地拥有者交付相应费用即可。
- 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小组提出了对人行道的关注。在泰国,人行道不太受重视,商家总是占用人行道。这个组提出的建议是,让商家参与到店铺以及人行道铺装的决策中。如此,他们就能主动进行人行道的维护。
- 另一组地方行政官提到了交通秩序的问题。针对有的司机不遵守交通秩序的情况,他们提议在城市各处安装监控摄像头,以规范司机的行为。
- 商人所在的小组从获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减缓交通拥堵的办法。他们认为,在孔敬市,交通拥堵不是司机造成的,而是由于旅游景点的人流量和某些事件的发生。有时候,街道的封锁造成道路不畅,所以司机需要一个软件,提醒他们前方发生了什么,能否通行。有了这个软件,城市的交通拥堵将得到改善,同时也激发了另一种商业模式发展的潜力。
- 民间组织将关注点放在教育,他们认为应当设置特殊的课程,向当地的学生教授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 城市决策者认为,建造特色城市需要有创造性的居民。在市中心,有一幢原来作为国家银行所在地的建筑,国家银行迁走后,居民想保留这栋建筑,但不知道作何用途。城市决策者认为可以把它改造为创意公社,为居民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那里聊天、售卖、讨论社会时事,也可以参加艺术展览和沙龙。
总而言之,在这次创新性设计思维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灵感点,收获颇丰。会议结束之后,小组成员将结果共享在Facebook上,以方便人们献言献策。本次项目的成果中,有的提议十分具有潜力,人们可以自由地组织成社会机构或私人公司,深化这些想法,并将之付诸于行动,为城市特色的创建提供独居创意的实践,真正实现自下而上的城市决策模式。
讲座PPT摘图
问答环节:
问:在当地开展公众参与容易吗?需要对公众进行培训吗?
答:不容易。遵照当地人的习惯,公众参与要获得良好收效,时长要尽量控制在半天内。但这样也有好处,便于大家用潜意识做决定,避免过度分析。
微藻类:未来的可再生能源
(CHOI Hee-Jeong教授)
Microalgae: A future Renewable Energy
会议记录李艳妮
CHOI Hee-Jeong教授讲座中(摄影胡婧宜)
微藻类是一种绿色可替代能源,其是通过生物质转换派生形式的生物材料,具有可再生、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特性,其类型有生物汽油、生物丁醇、甲烷、生物柴油、喷气燃料等。藻类燃料或藻类生物燃料是一种化石燃料替代液体,可以使用海藻作为其能源丰富的油源。藻类燃料替代常见的生物燃料的来源,如玉米和甘蔗。——能源危机和世界粮食危机引发藻类产业(养殖藻类)的兴起,制造生物柴油的使用土地不适合农业和其他生物燃料。
CHOI Hee-Jeong教授讲座PPT截图(摄影胡婧宜)
藻类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替代燃料来源,因为它产生石油的数率比其他生物燃料高。池塘和生物反应器是藻类培养的两种主要栽培方式,在池塘通过二氧化碳和阳光的反应就可以生成。
微藻类具有以下优势:比大多数封闭系统容易生产和构造、低生产成本和低运营成本。
藻类生物柴油具有以下特点:
- 藻类生物燃料促进了其增长;
- 藻类生物燃料是无毒的;
- 藻类生物燃料是可降解的;
- 藻类生物可以进行大量的人工培植和生长,同时这种生物量能产生石油的比例高于其他来源;
- 藻类可以种植在土地、淡水或是海水之中;
- 藻类燃料的转换效率相对较高,其可以进行分批的培养和收获,可以保证可靠和连续的石油供应来源。
- 微藻类可以转换成各种类型的燃料,这屈居于所使用的技术和所取用的细胞。比如脂质部分,或油性部分藻类生物可以提取和转化成生物柴油,通过一个类似其他植物油的生产过程。另外脂质提取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藻类可以发酵乙醇和丁醇燃料。此外藻类提取剩下的固体废弃物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提取的蛋白质可用于人类的食物链等。
CHOI Hee-Jeong教授讲座PPT截图(摄影胡婧宜)
从经济可行性上来说,目前来说藻类生产的几个产品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可行的,而专注于削减成本的生物燃料的实验和研究正在进行。
在藻类的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项目上来说,美国、欧洲、印度等市教具代表性的。这些国家的大学相关实验室和可持续能源的研究上都很关注可替代的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而微藻类的研究在其中与很大的分量。同时在一些污水处理项目上也有涉及藻类的提取和应用,同时还包括螺旋藻的推广应用等。微藻类是一种值得我们重视的可替代新能源。
温室气体的减排策略——小型公共建筑装饰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
(YOO Seung-Ho教授,韩国首尔世翰大学)
Mitigation Strategy of Green House Gas for small sized Public Building Remodeling by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会议记录李艳妮
YOO Seung-Ho教授讲座中(摄影胡婧宜)
报告分三个部分,
- 公共建筑温室气体减排的必要性;
- 重构仿真的评价标准;
- 温室气体减排的策略。
根据韩国现状的建筑调查,现在就有建筑占到了66.3%的比例,公共建筑占比2.4%,对建筑低碳绿色改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报告中优化了现有的评价标准,提出仿真参数化变化的模型体系。最后的研究成果证实,通过这些策略,改善后的建筑比现有公共建筑节能50%,减少了40%的温室气体。研究方法主要分以下几步:
- 构建基于太阳能的温室气体减排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改造的系统;
- 调查现有的公共建筑(选择18个不同市民中心进行调查研究)、气候观测、评价标准的调查、关键技术的梳理;
- 建筑一体化光伏SOLCEL15仿真程序的使用;其次是评价系统的重构,重塑能源模拟Sungbuk-Gu ,重构与多功能BIPV评价;
- 得出实验对比结果。
YOO Seung-Ho教授讲座PPT截图(摄影胡婧宜)
在对首尔市民中心的能源消耗的检测上得到,能源消耗在60-156之间浮动,同时能源消耗随季节浮动也在变化。12月份到3月份较高,4-6月及9-11月最低。通过对这些中心建筑的太阳能板现状数据的对比、对首尔天气的数据收集、首尔一年温度的排布、现状负荷的建模推测等得出,冬季花园的温度相对较高,而传呼面向南面在夏天需要防止太阳从外面直接辐射,北面的串口是需要减小的。根据这些结论对现有建筑进行建模仿真优化布置,再做数据监控。根据数据对比发现优化后建筑的热负荷和冷负荷都减小了。在双重绝缘的墙:热负荷:减少8%,冷负荷:增加3%,总:减少6%.把建筑开窗优化后:热负荷:减少63%,冷负荷:增加23%,总:减少10%.
最后实验得出可再生能源系统应该用于多用途:屋顶园艺不是很有效的建筑节能,但它可能是一个好城市再生等意义的生态观。如果低绝缘窗口是取代了高绝缘填充氩气等窗口太阳辐射——冷负荷增加严重,因此外观材质是必要的。作为一个外部遮阳,光伏模块,这可以增加11%的发电而不是简单的应用程序保护生态。光伏系统作为一个外部遮阳或双信封高绝缘窗户和墙节能50%和温室气体减排40%。
YOO Seung-Ho教授讲座PPT截图(摄影胡婧宜)
分组讨论Working Groups
会议记录:张蕊
讨论根据议题将与会嘉宾分成四组进行,时长为1小时,分组和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 由能源专家Markus Naimer主持的小组围绕“精明城市/科技(Smart Cities/Technologies)”展开讨论,讨论的题目是“精明城市/科技究竟是不是一种营销概念?它的优势与劣势何在?”
- 由城市和景观设计专家Jürgen Weidinger教授主持的小组围绕“绿色都市主义(Green Urbanism)”展开讨论,讨论的题目是“绿色都市主义的理念为什么还没有实现?究竟如何落实这一理念?”
- 由城市水管理专家Alexander Wriege-Bechthold博士主持的小组围绕“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展开讨论,讨论的题目是“小型分散式蓝-绿基础设施目前在各国的可行性如何?如何推动变革?未来会如何发展?”
- 由建筑师Florian Koehl主持的小组围绕“城市建筑组群的转型(Transformation of Urban Building Clusters)”展开讨论,讨论的题目是“当代城市居民是否需要更多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
讨论结束后,四位主持人分别对各组的讨论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
现场图片(摄影张蕊)
新青年的志愿者旁听了“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小组的讨论。讨论一开始,城市水管理专家Alexander Wriege-Bechthold博士便提出了“小型分散式蓝-绿基础设施目前在各国的可行性如何?如何推动变革?未来会如何发展?”的议题,针对这一议题——
印尼专家介绍:印尼主要城市目前正在推行蓝-绿-灰一体化水处理系统, 未来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进一步减慢城市雨洪的排放速度,避免雨季城市内涝情况的发生;
韩国专家介绍:蓝色基础设施方面,受到固有文化观念的影响,混合了灰水(厨房及浴室污水)、黑水(混合排泄物及马桶冲水)和雨水的分散式循环用水设施在韩国还未获取公众认可,短期之内很难推广,目前社区内部的雨洪水仍然采用比较原始的处理办法;绿色基础设施方面,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时下韩国社会的一股潮流,人们对有机食品有较大需求,因此屋顶菜园和社区菜园十分流行;
泰国专家介绍:旱季缺水和雨季洪水是泰国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历史上旱季不存在缺水问题的曼谷市近几年开始发布缺水警报,周边地区每年有3-4个月的缺水期,农业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雨季市区存在城市内涝问题,外加沿河住户对废水处理不当,导致固体废弃物对河流造成了严重污染。另外曼谷市曾经出现因地下水取用过度而造成的局部沉降问题,目前已严格禁止使用地下水。在泰国,国王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几乎所有需要公众参与的环保项目都是由国王发起的,目前正在推行的“绿色美化项目(Green Beautiful Project)”便是其中之一,目的是在曼谷周边建立自然保护区,缓解城市缺水和内涝问题。曼谷及周边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新建更多的蓝色基础设施,加上更多的绿色基础设施;
中国新疆的专家介绍: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东水西调工程,现行的水费政策和现阶段污水治理方法(混合治理),此外还介绍了新疆的降水和地下水位情况,以及环境改造方面的工作。
Alexander Wriege-Bechthold博士最后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总结,预测未来的城市在发展蓝-绿基础设施过程中需要更好的管理体制,以便筹集资金,制定法规,推广公众参与,争取民众的认可与信任;同时未来项目中团队合作的形式将会进一步朝向多学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分组讨论现场图片(摄影胡婧宜)
分组讨论现场图片(摄影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