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0日上午,2016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东北林业大学成栋楼隆重召开,本次风景园林教育大会的主题是“多元化与层次发展——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来自全国的高校学者、业界代表汇聚一堂,相约风景园林教育界的盛会,共话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发展与未来。与会人员包括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及企业公司的数百名专家学者代表,会议就风景园林学科多元化教育模式、发展及前景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首先进行的是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由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许大为主持开幕式,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杨传平、孟兆祯院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重、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启翔分别致辞。接下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总编辑咸大庆代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捐赠图书并发表讲话。随后,全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杨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滨谊,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李雄就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及学位教育等话题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主旨报告。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许大为主持开幕式
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杨传平致辞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重大会致辞
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启翔大会致辞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代表孟兆祯院士大会致辞
主旨报告一: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中的10个关键问题
杨 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 主任 教授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主任
杨锐教授首先代表教指委专职委进行了工作汇报,主要介绍了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历史沿革、委员名单、历次会议以及主要工作。
2010年3月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小组正式成立,主持单位为清华大学。在2013年5月,正式升格为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共由21位委员组成,分布非常广泛,包括建筑类背景院校、农林背景院校、环艺背景院校、 理学背景院校,而且委员会中还有四名副校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指委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在指导小组阶段主要工作是学科建设,对于风景园林申请一级学科,以及2012年在编写《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发挥了重要作用。申请完一级学科后的主要工作是编写并发布了《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并针对这个规范进行了宣贯活动。并强调了对风景园林学生毕业设计作业评优工作、教材建设、对外交流、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的重要性。
然后,杨锐教授提出了“十问风景园林学”
第一问:时空坐标
早在采集受累文明期间,农耕文明期间,风景园林还是一个阳春白雪,锦上添花的学科。到了21世纪初,人文学家提出了生态生代的概念,自然科学家提出人类世的概念,我国政府又提出了生态文明概念,这三点为我们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机遇。
第二问:价值观
我们正经历一个城市化最快、最密集的阶段,这个阶段为风景园林提供了非常大的机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显得异常重要。
杨锐教授提出风景园林价值观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个体生理层面的健康观、个体心理层面的愉悦观 、功能层面的适用观和在生态、社会、文化与经济层面的可持续观。
第三问:特征
有很多学者曾进行过研究,包括王兆坤老师等。杨锐教授认为风景园林学的特征是四个方面:第一个是联结性:它可以把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理工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自然、人等等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像一个膜一样,是一种渗透;第二个是综合性:它不仅仅是联结,它是把这一些相关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体;第三个就是更进一步,联结性、综合性、整体性实际上是三个不同的结合的这方面的程度;最后,我们还要给它结合成为风景园林学的一种途径。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落地性,风景园林实际上要把前面讲的各个学科的知识或者它们的方法能够在土地上面进行保护、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第四问:硬核
硬核的观念是英国的科学哲学家托卡托斯提出的,他认为一个成熟的学科一定要有内核和保护带。而这一硬核实际上是决定这个学科区别于别的学科的最关键的一点。所以,风景园林学科的硬核是什么?我们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我们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杨锐教授给出了答案:就是四个字“土地营造”。我们是对于土地的营造,而这个营造就包括了保护管理的内容,不仅是规划和设计。而在一个学科的建设里面,一个学科一定要有统一的名称和相对统一的价值观,但是不必只有一个理论。因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必定有若干个学科的理论共同的竞争,共同的交流,共同的发展。因此,杨锐教授曾进行学科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境——地的理论,境——地的理论实际上就是认为风景园林学的核心就是转地为境,核心是土地营造,就是把一片土地变成高品质的土地,也提出了道德理术用制象意的八个范畴和它的四种性质以及境品的概念,境的十三个过程。
风景园林的结构是一个以境为硬核的知行合一的结构,知包括生存、生产、生活、生态四个方面的知识,行包括保护、规划、设计、管理这个四个方面。在知行的边界处实际上就是风景园林的八个核心范畴——道德理术用制象意。
第五问:方法论
关于方法论,尝试着提出了一个问题:鉴于风景园林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我们是否能形成一个齿轮,撬动相关的学科,形成我们的一个完整的方法论?
第六问:边界
关于边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风景园林学有清晰的边界,与别的学科有区别。这个观点是19世纪的观点,那时认为所有的学科都有清晰的边界,也有清晰的内核。但是,发展到20世纪之后,学科的边界模糊了,学科的内核却越来越清楚,是以学科的内核去区分不同的学科,而学科的边界由于交叉学科实际上是一个学科最容易生长,也最容易出科学成果的地方。因此,我们风景园林学科不需去设限,而需强化我们的内核,去让我们的边界具有更大的弹性与拓展。
第七问:定义
结合前面,杨锐教授给风景园林学下了一个定义:风景园林学是以守护山水自然、地域文化和公众福祉为目标,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研究如何通过保护、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手段营造健康、愉悦、适用和可持续地境的学科。
第八问:目标
杨锐教授指出中国风景园林学有机会和潜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成为领导型学科之一,并在实践、理论和教育等方面对世界范围内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做出重要贡献。
但是,实现目标也存在一些障碍。主要包括四个障碍:分化分裂,不思进取,虚夸不实,领导力弱。如果,突破了这四个障碍,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九问:战略
杨锐教授提出了五个战略:团结与合作,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拓展(边界拓展),深化(尤其是理论方面的深化),强化内核建立风景权。
第十问:行动建议
- 建设风景园林学术——实践共同体;
- 确立风景权的法律地位,推进执业制度的出台;
- 实施开放的多层次合作战略;
- 制定风景园林全球战略和国家战略;
- 推动全国性景观评估;
- 积累和宣传优秀的保护、规划、设计、管理以及教育实践范例;
-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主旨报告2:提升科学认识 转变传统观念——论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
刘滨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学术委员会 主任
主要从三方面浅谈对风景园林学科的思考,和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 学科的地位 学科专业行业的作用
1. 首先从学科,专业,行业三者关系出发。从教育方面来讲,对于我们每个人,从教师到学生,都需要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其中学科偏重于思考,专业偏重于应用,而行业则偏重于实践,可以说三者是相互影响的。学科建设需要专业,行业的沃土,专业、行业发展离不开学科的建设。
2.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现状正处于行业历史古老悠久,专业有较大发展,而学科却还很年轻,甚至可以说是极度滞后的情况下,这种局面造成了在社会对于风景园林需求的一派大好形势下,潜伏着因“学科缺乏”、“学科滞后”所将要生产的行业、专业危机。所以要思考如何才能提升我们的学科,专业,行业的现有水平。
二、学科的理解
1. 风景园林学科的性质——交叉性、跨界性、协同性学科
风景园林不属于“单一性”学科,与单一性学科正好大相径庭,不能拿单一性学科标准发展综合性学科风景园林。
2. 风景园林学科的知识组成——覆盖所有学科知识6大体系
综合性学科的关键不在多少领域,而在于由多少知识组成、风景园林学科是由人类全学科基础性知识组成的知识体系,包含了人类科学、自然科学、形式科学、专业和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科学等领域。
风景园林学科知识体系决定了风景园林是一门集人类、自然、艺术形式、人文、工程、社会相结合的科学和专业。这里要强调的是,每一位风景园林师都会应用这些方面的最基础原理,所以要进行多方面涉及。
从学科要求具备专业素质能力来看,全面的学科知识体系要求风景园林式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几乎包括了当今研究显示的人类个体所应具备的9个方面,包含口头表达,数学逻辑和视觉空间等。在风景园林专业实践中,9方面得到了水到渠成的全面需要和训练,进而使风景园林师的知识和能力都大大提升。
3. 寻找建立风景园林学科理论的基础与核心——基于知识体系交叉轴点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核心
从全域知识领域中寻求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立风景园林知识体系,进一步寻找建立风景园林理论基础,形成风景园林学科三维坐标系,由此延展到其他领域。
风景园林的核心理论是由生态、人为文化、空间和往往被我们忽略的资源环境、时间地方、和人类这6个关键词构成的,这些引出了由基础和核心展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风景园林理论核心——三元论
三、 学科机遇——发展模式、历史重任、三大转变
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三大文明需求为风景园林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时期人居环境发展模式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为主。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行业的作用,成为大自然的代言人和守护者,生态理念的编制人和总导演,理想人居环境保护发展的协调人和引领者。应该促使学科结构从单一学科向交叉、跨界、协同性学科方向转变,专业教育向全面普及及深入开展方向转变,以及学科、专业、行业三位一体的教育,行业观念向打破传统壁垒,走向行业融合协同方向转变。
主旨报告3:嬗变与开新——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
李雄 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
一、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发展历程
2004-2005年对风景园林专业学位进行了申报;2006-2010年是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发展的起步期,重点工作是以培养在职人员攻读学位为主;2011-2015年,以全日制的方式培养了专业硕士,关注点从在职转向了全日制和在职共同培养的模式。
1.学位点分布:共59个
- 第一批(2005年):25个
- 第二批(2010年):7个
- 第三批(2014年):27个
- 评估撤销(2015年):1个
- 动态新增(2016年):1个
其中华北片区(12个);东北片区(6个);华东片区(14个);中南片区(14个);西部片区(13个);未知区域(还未确定)。
2.培养规模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在职招生规模,从2005年起步不到500人发展到2010年基本稳定在1100人。在职人员授予学位的情况,平均每年仅有50%的学生获得了学位。整体上看从2005年到现在已经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培养出了8277名学生,形成了一支非常庞大且有生命力的队伍。
3.咨询与指导
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要从四个层面开展工作。第一个层面——科学规范,提出培养的基本要求,指导性培养方案,包括对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性规范和意见;第二个层面——战略引领,建立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启动了示范联合培养基地的遴选工作;第三个层面——协同创新,专业学位更加要求产学研一体化,因此,应积极参与产学研一体化对话,参加文博会,举办教育大会来加强和体验协同;第四层面——质量保障,这是教指委的工作重点,主要表现在专项评估,调研考察,评优表彰。
二、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的问题
1.结构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定位模糊:专业学位学术化、专业学位矮化、专业学位盈利化、专业学位边缘化。
第二个问题是协同创新不足:如何加强风景园林行业、产业对于教育的注入支持?如何加快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成果转化?如何实现高效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
第三个问题是职业衔接不够:风景园林职业制度何时诞生?专业学位与职业制度能否有效衔接?
2.生产性方面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授权体系:增列基本条件的不确定性,部属与地方院校增列比重差异,授权审核缺少教指委业务把关。
第二个问题是数质博弈:规模过小引发的专业学位同学术学位相同培养;专项评估的强制退出机制效果明显而合格评估(自我诊断评估)存在自我保护倾向,对于质量保障冲击不小。
第三个问题是需求导向:培养目标与服务领域吻合度差异较大;资源配置(招生计划)与市场需要匹配度不够(招生计划配置计划性过强)。
第四个问题是培养重点: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推进差异较大;双师型师资不双(不具备实践经验)与双导师机制形同虚设(校外导师不发挥作用)。
三、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
1.综合改革背景
专业硕士从2005年刚开始起步还是我国一种非常新的学位认同,发展至今逐渐变成硕士教育的主流或主导。我国高校硕士水平教育重要指标逐渐从学术型转变为专业硕士与学位硕士并重。从国家的角度也发布了一系列针对专业硕士学位的改革工作不同要求的文件。近期,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2.MLA综合改革
- 2014年9月——第三批授权点增列(27个)
- 2014年12月——专项评估体系出台
- 2015年1月——案例中心共建启动
- 2015年9月——首批示范基地遴选
- 2015年12月——案例中心基础建成
- 2016年1月——培养方案修订发布
- 2016年9月——非全日制培养出台
- 2016年10月——动态调整增列授权(1个)
开新1:教职委换届
1.国家对教职委换届总体思路
必须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的要求,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指委进行换届。
2.第三届教职委基本构成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指委的构成有别于其他指导小组,专业硕士教指委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求把风景园林行业主管部门,风景园林地方业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地方学位办等融合进来,它有一个总体的要求来构成一个综合性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开新2: 授权体系变革
针对专业特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培养环境与条件,做了一系列的要求。包括对于要申办的学校应该有什么用的专业背景、服务需求;师资队伍的人员结构、人员规模、骨干教师;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和培养质量;培养环境与条件的科研水平、实践教学、支撑条件等要求。
开新3:培养模式转型
从非全日制开始逐渐发展到全日制,从在职人员GCT考试到今年正式终止GCT的考试,而统一参加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对各个学校招生的生源、数量、结构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开新4:质量保障完善
为完善质量,应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的要求做巡视调研、 专项评估、 合格评估三个层次不同的工作。这个是针对不同的授权的时段,做不同的工作。另外,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的要求在2018年前后全面启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
3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前瞻
总体来讲,专业学位的教育应该坚持以职业为导向,均衡发展 ;一定要强调国际视野结合各个学校的地域特色;重点要突出的是产学结合,注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