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坛一:经历风景园林学(规划设计)实践
贾建忠(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分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首先说在风景园林学确立一级学科地位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科的认识是既漫长又曲折的。以研究风景名胜区为例,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其崇尚自然山水,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在影响园林的发展,成为中国园林对世界产生影响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风景名胜区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民间——国家”的体系。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是国家公共资源,同时风景名胜区的事业是国家公益事业。所以说,现如今风景园林规划市场要求更加综合全面。
其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院在其中承担的主要规划设计类型项目主要分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与世界遗产、城乡景观类规划、绿地系统与生态规划、风景旅游城镇规划、园林旅游城镇规划、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等。项目特点:综合性、社会性、生态型、科学性、专业性、协调性。
以下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些具体实践进一步阐释对风景园林学的理解。
1.部委任务与行业发展
- 中国风景名胜区30年发展公报
- 中国风景名胜区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 中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等
2.研究成果与主要著作
《中国新园林》、《中国风景园林名师 》、《风景园林文汇》等
3.重要科研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风景园林行业获得的建国以来最高级别的国家课题
4. 救灾与扶贫援
北川的灾后重建、积极参与玉树、舟曲、芦山等灾后重建工作、青海省玉树两河景观规划设计、援藏项目:风景园林区总体规划编制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报、援青项目:三江源国家公园设计、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等、大别山扶贫: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申报、规划、
5. 世界遗产保护规划
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规划、泸沽湖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龙门石窟区总体规划、岳阳市岳阳楼景区详细规划、
6. 重要项目规划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设计、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山东半岛海岸带规划、张家界城市总体规划——遗产地城市、旅游城市、峨眉山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宿迁古黄河滨水地区概念规划、北京海淀区北部生态科技绿心总体规划、
7.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园林城市规划
新疆昌吉市绿地规划系统、鞍山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北京市海淀区绿道总体规划、
8.公园绿地、城市广场设计
重庆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中关村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杭州西溪湿地规划、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9.景区旅游规划与设计
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规划、安徽绩溪龙川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天津市津南区北石林旅游度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下面说说城乡一体:从系统到局部。
(1)构建区域绿色生态安全格局
4大层次:城镇区区域、市域、规划区、城市集中建设用地范围、
京津翼城市群区域生态格局:优先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明确区域生态用地,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2)完善结构性绿地,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鞍山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隔离绿化优化城市布局
(3)健全城乡风景游憩体系与绿道网络
贵州新区绿地系统规划:行政区层次——综合安全格局叠加
由量向质的转变:城市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趋势
更加综合的标准:
-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文化特色与城市品质
- 以人为中心
- 城市功能完善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 精细化的三维管治
- 城市更新、再生、复苏的新方法
目标:健康可持续的城市
城市双修:针对前一段城市野蛮增长、粗放开发、平庸建设二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新模式
称呼四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三个空间、四个要素、五个程序。
实践论坛二:记忆系列作品的思考与实践
陈跃中 易兰ECOLAND规划设计事务所总裁/首席设计师
刚才贾院长讲的很多的是与国家有关的大事,城市规划、绿地规划,跟国家宏观政策相关,下面我将一些近两年来我个人做的一些微观尺度的设计项目。这是一个,第二个呢,贾院长,他所体现的是我们政府的意志是吧啊,国土规划,包括作为生态系统保护方面。我这个呢,主要体现是更多的,是个人的探索,所以形成了一个小的规律,那我这里面最近几年呀,以前我也做很多大规划,最近几年呢?偶尔做这小规划,其实很有意思,叫记忆系列,那么我发现呢,这个就有一段话。
那么作为动词的意义,他更加能够能动的选择片段和构建符号来传递一种场所精神,这就是关于记忆的3个项目。一个市场,关于场地的经营,一个是文化,还有就是历史,这个3个不同的方向。
首先呢,场地记忆,这个项目刚刚在英国拿了一个奖,可能有些朋友也比较熟这一项,那么这个项目再说这事周边是都是一些社区,那么他是社区中间一个半开放型的一个,在这一块,和社区公园在这个里面就能够配备很完善的一些娱乐设施,休闲设施,在考察现场的时候呢,我就被这种表层土一拨掉,就是这种红砂岩受影响和启发。当地的人就是用完了就扔了,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红砂岩它是没有结构能力啊,很酥软。但是呢,我发现这个是当地一个非常注意重要的一个记忆符号,所以,就用在项目中了,你可以看到这个项目的造景,不让他承载性够啊。但是比方说这个矮墙和植物相结合啊,这些呢,就把这个这样的一个符号,这是2亿年前产生的,这样的符号留在这个当地是非常关注的,这是建设,包括台阶里边都是把这个红砂岩为主题。
我们看到这个地方有一个高坡,现状有很多树了,所以就把这个滑梯设置在这里,既是一种儿童的娱乐设施,同时也是构成一种回忆,加上那个七彩的一个东西,把它梦幻一样。
这个是当时设计的时候,它的级别并不高,他只不过是某一个社区公园,当时这个周边是一个路麓山国际,这是成都一个很著名的开发这个地方,当时老总就跟我说我们这比较偏远,这个离成都还比较远,那么你能不能做一个公园,让我们这个楼好卖。当然,我就跟他说,我要给你做一个公园,你那些楼是因为在我的公园边上,而值钱。
所以这就是一个场地,如何利用产业的经营,来打造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这样的一个产业整合一开始的这种记忆,所以叫场地记。
第二个谈文化记忆,谈论的是我最近完成的京东商城的办公总部大楼,最近完成了一些这类的包括联想的总部,那么这个是其中之一。
考虑文化其实很简单,当然这个景观上也有一些突破的地方,比方说我们是把这个城市的,大家知道城市的步行到市场路,我们是打开和我们整个结成一体,类似这种突破都是比较难的,比较难的。但是在这里面呢,做了很多工作,把城市的领导嗯,很多空间变成有收有放的广场还有大台阶,这都不是今天我要讲的。今天我讲就文化记忆,中国特有的文化的一些符号把它转化成场地的设计语言,地下的消防口,我们知道地下的消防设计都很麻烦,还有一些购物通风保存等。那么我们这样一种场地,变成一个有美学审美价值的一个东西,这是我们这个京东的这个里面的一个灯,很简洁干净现代,所以,这样的一个文化联想对他符号变成了京东红颜色。当然,这个记忆代表京东的文化,京东红。
这里边的种植是吧,这个包括一些休息的场地都做了一些。像这种山石水景,这是中国的叠山节水,尝试用新的方法诠释山水山水空间,所以这是文化记忆。
话题第三点最后一点谈一下历史记忆,这是我前两年做的一个叫北京1949的会所,这是李嘉诚儿子李泽楷投资,在北京的核心区老工厂,大概不到3千米的厂房,要做一个私人俱乐部。
那么我们的想法是保留所有大树,这就是场地的文化,这个历史记忆,然后所有的房子拆下来的那些老砖,全部重新用,有一种非常时尚的感觉,时尚国际化的感觉。
其中这个桥是一个原来这个工厂的钢桥架设空中的,现在还在使用,使得人们在这里消费的时候处处体会到这种历史对你的一种倾诉。
那么这些东西在我看来非常有价值,发掘,能够启发人能够回味,能够带来一些感想,或者带来一些启发的这些元素,是非常重要的,我把它称之为记忆。那么今天时间关系介绍到这里,我称之为记忆系列。
对于我自己来说呢,记忆作品,它实际上是我的一种主观的观点和场所精神。今天我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我拿毛笔写下来的两段话,谢谢大家。
实践论坛三:山水城市,梦想人居
胡洁 北京清华同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在规划界召开了多次山水城市的研讨会,而我们城市现在所面临的正是由于对山水、对自然、对环境因素的缺乏造成的很多城市问题。而最近几次孟院士的讲话都强调了山水文化和山水城市。今天上午孟先生的致辞也提到了山水文化是我们园林行业的一个文化精神支柱,而上一次在全国风景园林委员会上孟先生的主旨报告也提到,要把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落实到山水城市,所以我们在清华同衡规划院的实践里主要研究的是比较大尺度的,尤其在总规阶段、城规阶段,就把山水城市的理念和公园系统进行一个大规模的规划,不是一个一个园子的打造。所以,我们有机会从系统的角度,从绿地的角度来打造山水城市。近年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强调:“城市的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现在的城市发展,包括东方西方,如图,现在的伦敦已满是钢筋混凝土,虽然我们说它是现代化大都市,在局部中它也是一个缺少自然山水的密集空间。伦敦也有很好的公园系统,像海德公园,但这些是历史皇家公园中的一部分。在新的建设中绿地系统的建设依然很缺乏。近二十年来我们城市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伴随着高速的发展,很多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也涌现出来,例如:缺少科学的思考分析(包括安全、避险、防灾)。2010年发生在上海的高层火灾导致四十多人丧生;2012年北京的暴雨中,二环上有人淹死在车里;汶川地震时,有人在屋里向外跑的时候,我们说的安全避险用地,中学的足球场上集中了地震中逃难的人群,而空气污染,水污染,还有千城一面的现象非常普遍。
回顾三百年以前的几个城市中心,包括北京老城、雅典老城、巴黎老城和伦敦老城,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和风格,而这些风格来源于几个方面:历史文化、雕塑、艺术,还有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当地的材料。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每一个城市的颜色都不一样,取材于自己的泥土砖石,植物,还有气候和风景。如何给一个城市定位,它的特点到底在哪?钱学森在《钱学森论山水城市》中就提到中国特色,即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融为一体,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在社会主义中国应发扬光大祖国的传统园林。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一次结合,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1993年,钱学森曾在信中说:“我看到北京市正在兴起的一座座长方形高楼,外表如积木块,进到房间向外望,则是一片灰黄,见不到绿色,连一点点蓝天也淡淡无光。
这种高楼林立,钢筋混凝土森林的现象不单是在北京,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普遍存在。吴良镛在清华的人居科学的研究中,已经把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作为三位一体的整体的研究,来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人居环境问题,而吴良镛特别强调山水城的融合和平衡,最终是为了市民,为我们的人来服务。八大对生态文明的定义中,强调了生态优化,经济合理、技术可行,过程受控、场地适宜、社会得益。并且在城镇要求中,强调提高城市的用地效率,城镇化的合理布局和形态,同时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高水平的一个关键内容是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是一个历史延绵几千年的文化特色。从山水诗到山水画,从山水园林,到风水。
两个利用好自然山水的项目:
1.下面是我在金华拍摄的清末府城图,城市的形状是弯弯曲曲的,不是方方正正的几何形,北方靠着北山,南方靠着水面。当时同事找到《管子·乘马篇》中说的: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下必中准绳。 ”这是讲的城市,我们园林人常引用《园冶》中的”因地制宜”,所以不用拉直线,不必贴平地表也同样能做出优美的山水城市。而这种理念在上千年的历史上,风水学也讲到因地制宜,因山就势,利用自然山水。
2.从秦咸阳国都的轴线的设计就提到了有南山之巅以为阙(以南山自然的山峰作为我的城阙,不是以人工的方法建造城阙),今天很多老师都用到了杭州这个例子,它历来被经营成利用自然山水的优美典范。在宋朝,它的都城没有坐落到西湖边上,而是在凤凰山东南坡,它可以寄望钱塘江入海的方向,在山顶回望整个西湖和周边山区,在山坡上也可以回避洪水的危险和灾难,因此即安全又优美。相地是把整个周边的感觉集于一胸,才能选到最精彩的选址。
刚才提到的是很好的利用山水,而在有些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地段没有自然山水,像北京,它原始于金,经过元明清历代建设,北边有洼地名清河,西侧为永定河,中间这块略微隆起的平地是北京城市建设的用地,经过历代建设,北京城市中心在紫禁城旁边留下了这块非常宝贵的中央公园,但当时不叫公园,是在紫禁城边为皇家打造的皇家园林,尺度非常之大,如果连上景山和后海接近四平方公里。而100多年前奥姆斯特德在纽约建立的中央公园是三平方公里,我们这个中央公园已经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
天际线上的CBD与我们山水城市北京市的老城区有天壤之别。如何把山水园林和城市建设在大的城市尺度上相结合,我们选择了三个案例:
1.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总面积十二平方公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总体规划中标的是SASAKI 公司,它把园林贯穿于城市建设,把城市设计、城市轴线和园林空间融为一体。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当年SASAKI的项目组,为龙形水系,中国山水园林式的总体规划提出了我的设想和建议。可以说从总体规划角度来讲,城市轴线、城市设计、园林系统包括山水格局和周边的很好地结合。在此过程中,还请到了北京水务局前总工,奥运水系顾问朱先生,对整个的山水结构从风水角度进行了分析,当时他介绍了一本书,从传统的风水角度来分析水形水系,水流动中的美与丑,就是我们说的凶与吉。奥林匹克公园包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通过人造挖湖堆山创造的大型园林。当年山水结构的地形图,也要感谢朱育帆老师、孟先生多位老师对这个项目的积极参与。在做林泉高致时,孟先生带着团队,亲自设计并专门为项目的山水结构做了模型。如图,专家们在奥林匹克公园施工现场讨论堆山叠水的项目。
我们今天的主题谈到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在大型的规划设计中风景园林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把城市规划、交通、生态和传统的园林设计综合为一体,同时要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山水诗、山水画的理念。另一个就是现代科技,水质保障系统,即不断监测水质变化用电脑模拟来推演水质恶化的情况,同时有效的治理。而在绿色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都是东西方相结合,把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结合到传统园林当中,以中国山水特色、山水文化为主体的设计中,既体现了中国特色又体现了现代科技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从动工拆迁到投入使用,现在奥林匹克公园已被北京市民推选为最受欢迎的公园,同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获得多项国际国内奖项。
二.唐山南湖公园:该项目将公园系统、大型园林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最早接触的项目是105平方公里的南湖区总体规划项目,这个项目既有城市设计,又要考虑到地震的影响,在1976年大地震后这块场地是一片垃圾场和废弃地,既有工业垃圾又有生活垃圾,我们必须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生态环境分析,在总体用地规划中选择安全的,没有沉降影响的地方做开发建设,凡是有地下煤矿开发沉降影响的都作为绿地(有中央公园、高尔夫球场、体育公园等),进行一个大型综合的整体规划。这时清华同衡规划院的详规,也就是现在的城市设计部门进行了居住区行政中心和综合开发商业区的城市设计,风景园林中心进行了南湖公园的整体设计,直到施工图现场配合,南湖公园就这样建成了。我们还利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比如垃圾的覆盖,有害气体的抽取,像这些小山小岛都是垃圾填埋出来的,同时还要应对地下的煤矿和继续的沉降以及水生污染和湿地的设计,环境的改善,另外我们总要在每一个项目中放一张市民使用的图片,因为我们最终服务的对象是大众,是市民。这个项目也得到了四个国际奖项和三个国内奖项。
3.2019北京世园会总体规划:这个项目是由世园会管理局作为甲方,规划设计单位非常多,第一轮就有十个联合体参加,经过评审后由清华同衡规划院做规划的整体负责,古建园林院和中建院各负责园林展示和建筑风貌,它的特色就是利用好自然山自然水,还有交通规划和山水结构规划。如图,延庆自然山水非常美,如何发掘利用它们,设计好视线视廊,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把经济资源最大化,并作了相关的生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态,园林的展示的规划,这个项目也体现了丰富性,多元性和多层次的展示。
回到今天的主题,任何一个大型综合的项目都不是一个团队一个专业能够解决的,我们非常荣幸作为风景园林的团队能够主持这样的项目,与规划师、建筑师、市政工程师、交通工程师一起以风景园林山水特色中国特色来打造这种中国特色的园林项目,我们深以为骄傲,以此为鼓励。我们今天的学生能够作为园林行业的工作者,我们希望这个时代大有作为,有很多机会和项目,也希望我们下一代的学生能够在这个行业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
实践论坛四:风景园林教育与设计师生涯的四个阶段
马晓暐 意格国际AGER GROUP总裁
那个刚才3位老师做了非常精彩的这个介绍,结合他们的这个具体的实践内容,我今天来参加教育大会,没有准备ppt,但一直在想和教育界的同仁们分享些什么,下面我想分享我个人的几个观点。
作为一个从业30多年的设计师我有一些感受,想各位老师和同学共享一下,首先呢,我想说第一个观点,如果我们把这个专业或者说将来大家进入到一个职业看作跟专业的一场婚姻,那么高等,尤其是本科教育,就像是这个婚姻之前的恋爱,所以恋爱质量决定了婚姻质量对吧?我从业这些年来,尤其是回国15年, 16年,应该说我见过的设计师快上千了,那么,我发现这个没有恋爱就结婚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觉得高等教育,一定要让大家爱上这个专业。关键一点就是要领,爱上之后就好办了,但是如果不爱的话,这个是极其错误的,所以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个观点。
那么第二个就是我认为,风景园林的就业其实会是一个越来越宽广的这样一个前景,我认为风景园林在的生态文明这样一个过程中,所谓是一个基础教育,我认为它远远不是一个专业性,所以说将来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尤其是2016年,2016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时期,开始大量的走入人的生活,当虚拟世界到来的时候,我们想一想,包括我们今天谈的所有这些城市,它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我认为他们是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上,那么今天我们的工作形态,生活形态,消费形态全都是建立在过去的两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但是我们明明处在一个工业文明的早期,一个虚拟世界到来的一个元年,在这个时候,今天的这种城市,10年20年50年以后还成立吗?我认为应该打造一个非常大的问号,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和虚拟世界的到来被彻底改变人的居住环境,将来的居住环境,不见得是今天的样子,北上广不见得这么抢手,因为你不见得非得住在北上广才能够找到就业,你的购物环境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你不见得非得住在厂里面就能够购物,我们的办公环境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办公不再是讲一些作用,或者是CDB。那么在这个时候,风景园林就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说,未来的体验似的经济会是一个崭新的,甚至于主导的经济,风景园林就是扮演一个领导性的角色,也就是说以后是园林家的时代。也就是说园林会变成是一个基础教育,体验式经济的基础教育。
那这个时候我认为园林的定位包括它的教育背景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所以说将来的大家,各位年轻人,同学们,你们在那时候的就业不见得是我们这些人的一个就业途径,我认为是非常宽广的就业途径,宽广的不得了。
第三个我想谈的一个看法是,我认为我一直认为转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去大学讲的时候经常讲到这一点,很多大学老师都非常后悔,怎么请他来讲,我认为一个专业,他如果鲜活充满了生命力,转专业的比例越高。我认为转专业不是坏事,应该鼓励大家转专业,而且鼓励那些其他专业的人进我们专业。假如说你不想当老总,你不想让上市公司老总你不想从政就想搞设计。
那我作为一个从业三十几年的设计师,我简单说一下怎么成长为一个设计师,那么我认为设计师需要跨越4个阶段。
这4个阶段,是随着他的年龄,生活阅历的不同,而经历了4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20多岁的时候,那我认为20多岁的时候,他立身的这个一个主要的东西来自于它的技术,如果今天的年轻人到一家设计企业去找工作,然后设计企业的老总,您看一下,第一个想法就是说你会什么?手绘怎么样?建模能力怎么样啊?那么如果说我都一般,但我很有思想,但是我觉得不太行。那么20多岁的时候,现在就是拼技术。
30岁就优势就没了,因为它只能够维持一个人到30岁,然后30多岁就进入了他第二个阶段。30多岁的时候,他开始做管理,他开始做一个项目管理者,开始接触甲方,接触同行,接触施工单位,接触大量的事情。这个时候他能力变得非常重要,他不见得说这个人cad怎么样,但是他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而跨专业的知识变成了极其重要,它能够把这个事情给做成了。这个时候,他的情商很重要,它的综合能力也非常的重要。这是蓝翔技校教不了,我们的高等教育也非常重要。高等教育应该提供这样的一种场所,在高校的时候锻炼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包括今天高翅老师给大家看那么多,这些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会让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记住那个门槛,之后继续往下走下去。
我认为40岁以后,更多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说它能够给社会带来什么,持续掌握一些对社会的看法能够在40多岁的时候,能够主导一块土地的使用,主导一个社会的发展模式,所以我认为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大学的很多教育又开始发挥作用。所以大学里面所教授的课程,不一定大学一毕业就能发挥作用。
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们包括今天孟先生讲了很多文化的东西,在20多岁30多岁,甚至于40多岁,听起来觉得耳朵里面都听出茧子来,其实是自己没有听懂。到了人生的下半场,突然之间,我现在听我的老师听孟先生讲话,我每次听他讲话就就感受到那种被高僧加持,那种感觉就是,就是那个热血从头顶上的感受。以前真没感觉,以前觉得好听,现在觉得激动,那就是因为我开始听懂,所以到了50多岁,文化是最重要的,价值观是最重要的,那这个时候人就会去通过自己的这种创作去践行验证,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所以我认为现在大学很多同学不见得对这些文化的东西那么感兴趣,但是我劝大家要仔细听,因为它会在人生的下半场发挥最重要的价值,这是我想共享的第四个观点。
最后我想简单说几句,我用一句话去概括园林,我认为园林设计是最接近上帝的一个职业,,没有任何一个职业能够像我们拥有上帝之手,帮大家创造一个环境。当我们能够去改变自然环境,而且看到人在我们创造这个环境里面使用那么快乐,什么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就是人,人就是天。设计师就是上帝,所以我这段时间有很多抱怨,比方说抱怨这个设计费低啊,但是我后来一想,既然我们有上帝之手,那么,既然高老师说学园林是一个问道的过程,就得做好准备,去训道,才能够在得到的时候得到最大的快乐,所以我们不能抱怨,就应该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谢谢大家。
实践论坛五:基于生产型湿地的郊野公园设计实践 ——上海市青西郊野公园生态保育区设计
程清文 棕榈设计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
今天我将从湖泊型湿地、郊野公园、生态保育区设计和项目总结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上海市青西郊野公园设计的策略、细节以及从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一、湖泊型湿地
湖泊型湿地是湿地的一个重要类型,是很重要的科研湿地,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在我国,湖泊湿地占国土面积还不到1%,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生活资源,更重要的是在淡水极为匮乏的今天,它也提供了饮水资源。
湖泊湿地面临的问题:
1.出于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农业扩张和经济发展和对湿地的不合理运用急剧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岸线硬质化,生态链被割断;
2.湖泊湿地大规模围垦削弱了其调蓄功能,加剧了洪灾威胁,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3.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湿地水污染,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是2007年的太湖蓝藻爆发,对饮用水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大莲湖属于淀山湖水系,淀山湖属太湖流域,是上海境内最大的天然湖泊。上海大观园就坐落在淀山湖边上,同时它也是黄浦江上游的重要水源保护区。和之前提到的例子一样,大莲湖也具有一些代表性的问题:
1. 湖体萎缩,湿地面积减少
近年来大莲湖面积逐步萎缩,由3.03km²缩小至现今的0.99km²,减少了原面积的三分之二;
2. 污染严重
20世纪90年代开始湖区大面积围网养殖,湖体被分隔成块,大莲湖水质因受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以及湖泊底泥内源污染的影响,水质总体上为Ⅳ~Ⅴ类标准,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3.生物多样性缺失
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生物种类向耐污种类过度,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源涵养、水体净化和调蓄能力降低。
健康湿地系统体现在:水文动力、良好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
这样的水对人类有重要的社会服务价值,体现在:防洪供水、净化水质、产业开发、景观旅游。
二、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的建立可以成功保存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上海的郊野公园探索在全国相对较早。在政府的规划制定方面提出了要建立郊野公园,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则,提出了郊野公园的概念、原则等基本要求;规划上要建五个郊野公园,目前正在推进中。
青西郊野公园的特色是展现“梦里青西,水漾湿地”,总用地面积约22.35平方公里,一共分为三期,青西郊野公园的功能定位是上海西部以“湖、滩、荡、堤、圩、岛”水环境和江南水乡肌理为特色,以生态保育、湿地科普、农业生产、体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远郊湿地型郊野公园。一期的启动区占整个公园面积的20%,围绕大莲湖形成“三大功能区”:生态保育功能区、水乡农田示范区和渔村休闲体验区。接下来重点介绍生态保育功能区。
三、生态保育区设计
生态保育主要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结合其他学科的技术已进行对于生态系统的维系,“保育”二字包含“保护(protection)”与“复育(restoration)”这两个内涵。青西郊野公园生态保育区现状为鱼塘,规划性质为耕地,设计强调自然生境的恢复与再造,打造丰富的湿地景观,种植水生农业作物,体现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作为设计的要求,体现以下方面:
- 生态;
- 游憩;
- 农业生产;
- 科学实验;
- 科普健身。
现状所面临的问题有:
- 用地功能单一;
- 生物多样性低;
- 不具游憩观赏性。
对此,我们采取了如下的设计策略:
- 地形水系整理,从地形水系角度体现水净化的策略;
- 生态多样性恢复,从植物角度切入,体现生物多样性;
- 增加配套设施,使农田、林地景观化,适当增加园路、休闲游憩设施及景观服务配套设施。
生态保育区从设计角度划分为四个分区,即湿地游赏区、湿地农业区、湿地花园区、生态农业区。湿地游赏区比较特别,因为早在十年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南京大学合作,运用多种专利技术,采用生态方法进行了水质净化实验,经过一段时间,水质得到了显著的净化。具体到项目中,“肾岛”利用了过滤技术,采用煤渣层将污染底泥压在下面,起到了第一道“过滤功效”,隔离并使底泥中的氮磷等有机物缓慢释放,岛上的绿色植物起到第二层屏障作用。
湿地农业区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利益,把原有的鱼塘转换成郊野用地后,提高游人数量,增加有机绿色产品,提高农民的生活和收入水平。湿地花园区是以生态净化为主的特色区域,也是游赏的特色区域,利用湿地泡原理增加周长,提高边缘效应。在地形上,把原有硬质驳岸改成缓坡自然驳岸,为不同水位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通过不同水位控制不同植物。利用当地八种特色植物达到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效果。在场地边上常常可以见到成群的白鹭,这也是湿地修复成功的标志和必然结果。在项目中我们也适当加入了设施,如观鸟屋、服务点及公厕等提高郊野公园功能的多样性。
四、项目总结
1.因地制宜,适度干预
充分尊重场地原有格局,在原有场地基础上提升改造,同时也保留了场地记忆;
2.生态优先
通过“生境塑造”形成完整的生态链,通过水系贯通、地形整理、恢复多样化、多层次的水生湿生植物,利用生态自身净化系统完成生态修复;
3.兼顾生产
密切结合当地农业、农民的需求,发展有机农业,周边农民得到了生态补偿,同时转变生产方式,不再养鱼,而是通过种植茭白、水芹、慈菇等获得收益;
4.提升功能
通过适度增加游憩设施,场地的游憩、健身功能,赋予场地新的生命力;带动区域旅游发展;
5.低成本建设
基于以上设计,总投资额为2434万元,面积为568645m²,该项目每平方米造价仅42.8万元。
6.社区共管
对于一个项目,我们需要从多视角判断和考察;也需要从生态、社会、人类等角度进行多方面切入;有效应对低造价,社会矛盾突出的项目,此外,沟通也是实践项目非常重要的方面。
谢谢大家,敬请大家指正。
实践论坛六:未来的风景园林
李建伟 东方园林景观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 东方易地EAST Dseign以及东方艾地ID总裁兼首席设计师)
今天上午这个有很多老师,包括咱们这个晓暐老师也在讲,这个行业究竟怎么干,所以说呢,就有了这么个题目叫未来的风景园林,但是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思考不一定正确,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这个人类的历史,其实在地球上面,最新的这个考证也就700万年。700万年的历史,其实我们人类跟大自然应该说,过去处的还是不错的,除了不错的,在200年以前,可以说都是天人合一的,都是人类融入自然的。但是这200年以后,慢慢的,人类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开始,人类对自然的这个改变就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到了这个城市化的发展这个世纪,再过渡到我们的所谓的大都市,这个过程相对我们人类文明700万年其实很短,这个城市化的过程其实是非常非常短暂的,所以说这个工业文明的这几百年的这个发展太可怕了,太恐怖了,我们都有点束手无措,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做这个工作的人,真的要停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以前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们经常追捧纽约的中央公园多么的美好,其实我去很多次,我一点美好的感觉都没有,说实在的,不管是景观不好,那既没有生态效益又没有景观效益,我在里面找不到精神的家园。
我们说园林在社会上面没影响力,我们看看这张图原因在哪儿,园林没有,本来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在那个很大的大楼中间,一个很小很小的区域,里面有一个所谓的中央公园,我们真没有社会影响力,所以说整个对这个事情的认识啊,咱们得好好再重新考虑一下我们的含义,如果说是在这种高楼中间做了一些很小很小的那些所谓的绿地,做了一些小小的所谓的社区公园,我们没有出息,我们没有社会影响力,因为我们改变不了这个城市的生态,没办法谈什么精神家园的,没办法谈什么天人合一的。
所以说我们现在后工业时代在思考我们再重新反思,我们这一个专业究竟该怎么干,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所谓的对未来风景园林的一个思考。说实在的,我们谈很多文化景观,我们对这些东西非常欣赏,不论从生态的角度来说,从这个精神层面来说,还是从景观,离这个美好的程度来说,都很远。都应该反过来,我们把那些酒瓶子放在城市里面,搞一些什么茶壶的代表什么茶文化?你说这是什么文化?是不是?我们花很多很多的钱来进行这种非常精致的,小的不得了的这种小东西啊,无数的金钱就花在这个上面,都把它都把它都把它复制过来,然后在市区里面搞得到处都是。
我们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价值吗,我们要重新问一问我们干了些什么?没有一个人追求我应该怎么样去体会,我应该怎么样去创作,我应该怎么样去真正给给社会、生态、社区,给我们自己带来更好的价值。
然后我们没有系统性,我们都是各做各的。
实际上我们重新来认识一下什么是人,什么是自然,人和自然,我们的工作应该摆在什么样的位置,我们过去一直把自己当作建设者,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守护者,自然的守护者,是我们风景园林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如果说我们守护那些已有的生态和自然,我们老在建设,我们老以为自己是天,我们老以为自己是上帝,我们整个自然就完蛋了,我们现在在这个时期,我觉得谈天人合一是最大的错误,原因是我们太强大了,如果说我们现在还像过去的古人一样的,我觉得谈天人合一,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强大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毁灭整个地球的这个能力了,我觉得我们在谈天人合一,在这个时期是不对的,我们老是认为是创造者,我们是建设者,我们不是守护者,我们应该站在一个自然的守护者和自然的协调者,建设者的双重立场上面来看待我们的自然,首先应该是保护,然后要站在其他生物的建立这样的这个立场上面来看待我们的自然。这个地球已经被全世界啊200个国家,把地球全部瓜分了,对不对?那些老虎同意了没有,狮子同意了没有,小松鼠同意了没有,没有!都是我们自己划分的,我们想干什么干什么?所有的生物,其他的生物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内,所以说,我们的风景应该是跟大自然是分摊,这个地球跟其他的生物再分摊。比如说一些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这一部分土地应该是限制人的参与,但是以自然为主的,然后更多的城市和乡村,这些土地应该是以人为主。所以说保护自然保护这个风景的所谓的天性,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展开讲。
第二个就是价值观方面为生态和文化的综合价值取向,文化跟生态它是双重的,一定是在这个过程中间来打造我们所谓的这个家园。
大尺度的东西,是我们风景园林应该更多关注的,而且是应该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不要天天叫人去做那些所谓的艺术精品。然后就是关注风景的系统性和大尺度的风景空间,风景的基础设施,现在要谈一点就是风景,实际上它包括了自然之间的保护自然资源的保护。这一点是我们这个专业长期缺乏的一个意识。这一定要在所有的这个行业的人中间要树立起来,保护,是我们的责任,在保护的基础上面,然后再来建造所谓的生活功能精神家园里面有绿色基础设施也好,蓝色基础设施也好,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帮助协调灰色基础知识的景观化和这个生态化。
我自己随便画了一张图,我认为这个风景规划设计是我们这个专业的核心。
今天就是想跟大家有一个沟通。首先我认为风景园林应该要重新认识,如果说我们还按照过去的那种认识来对待我们的这个职业的话,我们不可能有出息,我们一级学科可能都保不住,因为我们确实没有影响,我们确实没有实效,所以说,首先第一点风景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体系;第二个自然系统跟人工系统的隔离重叠隔离;第三点,风景生态与生活功能以及风景艺术的关系要处理好。
教育里面有几个比较大的方面我们要认真去思考,一个是思想理论体系,一定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能够多兼收并蓄,多吸收别人的长处,才能够转到我们自己;然后就是基本技能和学科交叉;第三个就是风景,规划与风景设计的并行因为我们的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为时间关系就讲这么些,谢谢大家。
实践论坛七:珠三角风景园林创新发展思路和经验
何昉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教授
广东省地区和珠三角是经济发达,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走在最前沿,经济十分发达的地区。何教授为我们梳理了广东园林、岭南园林发展的历程和创新点,珠三角地区园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分析了珠三角地区风景园林创新发展的思路。
一、一百多年广东园林与岭南文化辉煌与共
1.珠江三角洲是岭南园林发源发展的中心
岭南园林具有2100年的历史,呈现出“片段化”发展特征,纵观古今,可划分为古代园林,近代园林和当代园林三个主要阶段。
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今广州)大举兴宫筑苑。1997年在广州发掘出了南越国宫署遗址,揭示了秦汉时期岭南造园艺术的独创性和丰富性。
- 古代园林 (1840年以前):南越园林、隋唐园林、南汉园林、宋元朝园林、明朝和清朝初中期园林。每一次大规模兴建,都将岭南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 近代园林( 1840-1949年):私家园林、祠堂园林,宗教园林、书院园林、学府园林、公共园林。岭南园林在全国处于发达水平。
- 现代园林(1949至今):酒家茶楼园林、居住区园林、城市公园和广场,风景名胜、森林公园、植物园,园博园、主题公园、郊野公园、绿道网。岭南园林在全国领先发展。
- 现代公园的发源地:100多年来,闽南园林在广东文化的熏陶下,一直引领着中国园林的前行。当年奥姆斯特德就曾在广州获得灵感,当年花城的园林发展水准之高可见一斑。
这当中还有一个细节,奥姆斯特德从广东回去后开始构思美国中央花园的建设,而差不多同一时间,在广州开始了十三行的建设,存在于十九世纪中叶的广州十三行美国花园、英伦花园已具备现代公园的特征,是中国公园建设历史的开端,可以说奠定了中国现代公园的基础。
孙中山对于公园运动的推动:孙中山从美国、日本留学归来,对西方的城市建设很有感触,因此在他建国初期对公园建设大为推崇,以公共公园为主体的孙中山纪念公园,如雨后春笋兴起。民国时代,以城市公园建设为推动力,包括广东的故居、高校、酒店园林一系列的发展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20世纪20年代,珠三角桑基鱼塘全面进入鼎盛时期:
闽南水乡保护较好,主要也要归结于桑基鱼塘,在20年代初桑基鱼塘桑蚕所带来的绸缎曾经一度超过江南的产量,成为世界丝绸产量最高的时期,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双丰收。
2.珠三角风景园林创新基础
- 90年代,新城市园林引领潮流;
- 21世纪以来,园林发展走向更加专业多元;
- 珠三角绿道网成绩斐然,截止2014年12月底,全省总共建成绿道约10976公里,其中珠三角地区绿道8909公里,约占全省绿道总里程的81%。
- 珠三角园林施工工艺等有所创新。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珠三角造园艺术发展历程取得丰硕成果,珠三角造园艺术工作者们使岭南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务实平和,开放兼容,创新求变”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通过大量造园实践,凝聚成现代岭南园林的一系列造园艺术手法。
- 继承传统造园精髓
- 融汇中外优秀技法
- 布局灵巧,别致生动
- 游线组织流畅舒展
- 建筑淡雅,轻巧、通透
- 室内室外,景色交融
- 园林植物多姿多彩
- 构件工艺精美细腻
- 巧于因借,善用资源
-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3.新的发展机遇
二、珠三角风景园林创新发展思路
1.从绿道到“海绵城市”实践
2.健全完善新型城镇公园体系
实现珠三角及风景园林、景观与农、林、水(含水保)、渔等为一体的大生态风景园林体系下的多维度的区域级生态绿地体系。
3.规划建设珠三角园林城市群
珠三角九市目前已全部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其可持续发展腹地是8300平方公里生态用地的区域绿地(约占区域用地面积的20%)。
目前对于园林城市群尚无明确定义,国内外也无“园林城市群”研究的系统理论成果。
建立珠三角园林城市群的主要思路:
- 统筹优化区域绿地管理;
- 保护和提升城乡绿地建设盲区的生态功能和景观风貌;
- 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复合型、网络式的区域生态支持系统;
- 梳理园林城市文脉,传统创新岭南园林,形成体系完善而又文化艺术特色鲜明的区域园林城市体系;
- 推动珠三角以优良的生态人居环境推进城市群幸福生活的实现和中国理想城市群环境的体系完善。
三、结语
珠三角城市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程度高、城乡差距较小,但是目前各市风景园林建设仍多以单个城市为对象,且集中在城市建成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风景园林集聚效应并未有效显现。珠三角区域绿道作为一种线性开敞空间连接了各城市,这在全国来看是风景园林跨界发展的一项里程碑成果。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绿水青山”发展理念和海绵城市建设思路,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风景园林创新发展将继续引领其新阶段的跨越式前进。
实践论坛八:坚守.探索.发展—苏州园林人的追求
贺风春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院长
大家好,首先我需要再次感谢组委会的邀请,使我有机会能够聆听了中国园林界大师们的最新的理论核心观点,特别是今天下午又听到了我们中国园林设计界很多大咖的这个实践的经验和精美的作品,也是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
我接下来的演讲题目叫坚守.探索.发展。我是想结合中国苏苏州园林设计院30多年的这个创作和实践,谈一谈中国苏州园林人的追求苏州园林设计院人的园林梦,所以我题目是要坚守,我觉得是坚守我们对中国园林文化的热爱,特别是对苏州园林这种传承和发展的这个责任。探索呢,也要探索在新时期之下,苏州园林如何发展,如何创新,那么最终苏州园林一定要发展下去,才能够融入生态文明大战略。我前一阶段,在我们成立30周年的时候,我是这样总结的。我说,30年的历史品牌确立,30年创业硕果累累,30年奋斗求变求新,30年感谢至诚至真,因为只有我们内心真诚的感谢,感谢社会各界的帮助,我们才有创作的实践。
那么,我今天呢,特别引用的是贾建忠院长在中国园林创刊,30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
应该说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行业在随着国家的发展,在不断的前进的我们在不断的在求新,我们希望求新求变求发展,最终求突破,找到中国园林新的发展之路。
我先说坚守。我认为苏州园林设计院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如何传承苏州园林,弘扬中华传统园林文化,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技艺创作苏州园林精品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必然会分析到苏州园林。
大家应该知道,苏州园林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的园林发展史,从古代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艺术体系,一直到对整个亚洲和世界造园的影响,那么它才能够嗯,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成绩和独特的思想文化,在世界上占一席之位。那么看了苏州园林,它适合中国的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化意识还有什么情绪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了,反映了人类对完美生活环境的执着追求,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所以我们经常会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天人合一,诗情画意来形容苏州园林,那么也涵盖了苏州园林的美学。
第二个就是苏州园林优秀的造园艺术和他的造园技术以及在新时代的发展。那么我们在这段时间呢就是刚才总结的第一阶段,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苏州园林几乎承接了江南古典园林所有的复建和修复工作,杭州园林除外,因为杭州园林有杭州园林设计院。我们把他的艺术特色归纳为4点,第一点就是灵活多变的园林空间处理,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经典布局。第二点,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成为中国造园不可或缺的元素。第三节精巧典雅的建筑群体表现了将来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第四醇厚丰富的文化思想,承载着大量历史信息。
那么对于这样的古典人员修复当中呢?我们的再造原则我提出说,一我们要以史为据保护历史遗存和文化信息,遵从文保政策,去伪存真,认真调查和适当舍弃的保护性修复。第二,要根据文史资料以写意的手法重新创作,以追求总体的艺术效果为目标,要创作性重建。第三,就是要按照传统园林的技术和手法,结合当地园林建筑和植物特色恢复和重建这些名园。
还有一个应该说苏州园林几乎承揽了中国对外园林出口的一半以上的项目。这是我感到非常自豪,也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在1999年和2010年,我在波斯兰苏园创造这个兰苏园,被当地政府誉为最具有苏州园林艺术特色,涵盖了苏州园林所有艺术们因为中华人回忆故乡追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
那么接着我们在美国洛杉矶建造的流芳园。流芳园就完全是在一个大自然的山水空间当中,在这样真山真水之间如何做苏州园林,同时又如何结合美国人的这个抗震规范,技术规范,还有他的会展的要求,音乐布展的要求以及其他的一些功能的要求,把苏州园林的外形和现代这个休息活动功能巧妙的结合,我们得到了一个很好的一个尝试的机会。
贾老师在回忆,就是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时候,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讲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的恢复期。他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到90年代,我们这段时间呢?我们主要表现在什么呢?就是我们是以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上的园林设计,大量的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区的景点的修复和重建以及城市公园新建再造。
第二块,就是刚才我讲到的苏州园林设计院有幸成为中国第一个园林出口项目的设计者和实践者,那么接下来,我们在整个设计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充分的用了苏州园林设计理念和造园技术,结合各国的技术规范,还有实用功能,咫尺之内再造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承担了中外文化交流实力,获得过美国的人居环境奖和加拿大的特别贡献奖,这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一份荣耀和成绩吧。
那么也看得出了这段时间,中国人的发展实际上是不均衡的。应该讲,就是以京津冀地区和华东地区为先,那么西北地区相对来讲发展比较缓慢,那么苏州园林设计院有幸进入了一个率先发展的一个地位。第二个阶段呢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年代就说城市园林博采众长的多元发展时期,我们的设计实际上也呈现出了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新局面,园林设计市场应该讲空前繁荣。
这段时间,我们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就是说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多方探索设计的新方向。第二块呢就是园林为城市服务,为改善城市形象做了巨大的贡献。第三,从设计手法上和设计,理论上我们是中外融合多元发展。第四就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中得到了优先发展,真正让园林人走在了城市建设的前沿。
我们今年,非常有幸的孟兆祯院士在我们苏州园林设计院成立了孟兆祯院士工作站。主要有两项工作内容,第一项,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苏州园林的传承和发展。第二项内容是香山帮营造技艺的研究。
我们回过来就是在想我们苏州园林怎么创新。我曾经记者在问我的时候,我用了非常简单的一句话,4个继承和4个转变。
第二块,就是我们的山水主题,以山水二字做文章,大的山水空间的再造城市,生活环境再造人是山水主题,还有就是在我们苏州园林这个新时代的苏州园林。这个特定条件下,我们的黑白灰清雅,淡雅的,这个建筑风貌是不变的。一个案例就是我们这次在江苏省第九届园博会做的苏州园。
那么在山水创作上呢,首先是借景,我们是山水进行了现代的手法创作,那么大量的运用了现代的技术。
中国园林实际上进入了生态文明,可以人为本,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主旋律。要求你综合性和多样性就更加多,现在的生态修复以及海绵城市,建设一系列的新的这个要求,对我们实践提出了新的新的这个挑战。就是说实际上这个阶段我们各种思路要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都在哪里,实践过程当中反复的斟酌,将来一定会带来园林行业新发展。
最后我还是想就说,天人共融,作为我自己,我想维护苏州园林设计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始终立足于传承文化,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基本情况不行,抓住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创造了符合当代中国发展主权力的优秀规划设计,作品传承文化在于发扬传统园林设计优势与吸收,消化外来各国文化理论,园林理论并存。
谢谢大家,这是孟兆祯院士的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