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QQ群沙龙第二十八期于2017年4月27日举行,本期群沙龙话题关于“海绵城市与低碳园林”,由胡一可主持,曹磊、王洪成、杨冬冬三位老师作为发言嘉宾。
海绵城市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议题,也是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海绵城市和低碳园林能够从更多的层面给城市生态修复带来对环境改造的共识,修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期沙龙有幸约请了3位对此颇有研究的学者,探讨运用景观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本次沙龙包括两项内容:在自然与人工水循环系统耦合目标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生态化雨洪管理调控措施优化;在低碳景观方面具有典型节能、减碳、环境修复作用的实践和探索。
第一环节:主讲人发言
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与典型案例
——杨冬冬(天津大学风景园林系讲师,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雨洪管理,景观生态技术理论和方法。)
摘要:
随着源头处理、效仿自然雨洪管理观念的推广,若干校园率先尝试雨洪管理型景观的构建。天津大学校园景观改造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及技术》课程教学相结合,在进行海绵建设实践的同时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校园雨洪管理景观的场景观测、效能监测以及场地后期管理与维护。
在包含设计、建设与监测、维护的全周期雨洪管理项目开展的两年时间中,通过“降雨-径流”原型观测和SWMM数值模拟相互校核、植物维护与设施管理相互配合,设备监测与人工记录相互辅助的方式,笔者在雨洪调蓄措施效能影响因子和海绵系统维护方法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这里对天津大学校园海绵实践内容和方式进行介绍,并探讨此过程中收获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发现的典型问题。
第一部分 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与发展趋势,海绵城市专项编制方法及典型案例
1、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与发展趋势
1.1 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城市主要的水问题中内涝问题较为严重,有80%左右的城市都发生过内涝。内涝的同时,特别是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位每年以12cm的速度在下降。北方已形成8个1.5平方公里的超产区。从水污染的角度来看,全国七个典型流域中,辽河和海河污染最为严重。同时热岛效应导致的极端降雨、单点暴雨频发现象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海绵城市概念、建设海绵城市指南以及确定试点城市这一系列举措应运而生。
1.2基本理论
海绵城市旨在提高城市的雨洪管理能力。雨洪管理包括城市防洪排涝、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几个方面。具体内涵可理解为在法律、政策、经济等条件的保证和约束下,通过规划、工程、设计、管理等途径来减少城市降水径流过程中潜在的城市内涝、面源污染等问题,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对雨水进行收集与利用的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北美及欧洲发达国家在城市雨洪管理方面的发展趋势正在从单向走向复合。
借鉴美国雨洪管理模式对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里提到的最佳管理措施、源头处理以及低影响开发的区别在于:最佳管理措施虽然是依靠自然绿色措施进行管理,但它在整个水循环的空间位置上仍处于末端处理阶段,规模较大。而低影响开发措施处在整个排水分区的源头,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对于城市雨洪管理更加倾向于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包括雨水管理、动植物多样性、生态修复等相关内容。
1.3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
简单讲,海绵城市就是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但从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到,海绵城市统筹了具有雨洪管理能力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城市市政雨水管渠以及城市河湖等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旨在通过城市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水弹性。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集中式排水方式主要依靠管网一直到终端的处理。海绵城市则强调源头,并且包括了管网以及末端的处理方式。
这种处理方式形成了海绵城市的微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以及大排水系统。微排水系统即低影响开发措施,主要控制高频率的中小降雨。小排水系统是城市现有的雨水管渠系统,控制1—10年重现期的降雨,主要通过管渠、泵站、调蓄池等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实现。大排水系统又叫超标雨水排放系统,主要针对2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降水,包括自然水体、地表行泻通道等。
常态下,以低环境影响的方式,分散化调节城市水文循环过程,改善水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水系统健康水平;而在极端情况下,其通过绿色与灰色雨水系统的耦合联动,达到应对极端水环境危害的目的。
1.4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求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部分。
宏观层面以目标为导向,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污染物浓度削减率等目标,并尝试多规合一,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统一协调;以海绵城市为抓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水问题的同时,与宜居城市、低碳目标相一致。
微观层面强调以问题为导向,旨在解决具体问题。需要结合场地具体环境问题,如积水场地、水污染严重的场地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水循环管理策略。最终通过“渗、蓄、滞、净、排”的方式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
1.5海绵城市的建设路径
- 规划引领(编制规划是核心)
- 合理设计(完善设计是基础)
- 政策支持(制定政策是保证)
- 注重评估(监测评估是督促)
1.6部分海绵城市及效果示意图
第二部分 海绵城市的专项规划编制方法以及一些典型案例
2、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方法及典型案例
2.1编制目的
以明确城市的本底、原有山水林田湖格局和自然水文循环特点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城市存在的水环境问题。进而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与问题间的契合性,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导方向。比如,南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主导方向为制定水污染防治,北方城市则更倾向于水资源利用。
海绵城市规划主要用于解决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雨水的源头控制,主要对应于城市雨水、排水市政管网之前的渗滞、净化与利用。但是管网排水、城市水资源、供水、污水等并不在该项规划中。需要彼此进行对接和调整。
2.2海绵城市编制规划要点
(1)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划定管控分区。
(2)结合项目布局、地块规模的要求,注重宏观景观格局对于城市雨水自流产汇流过程自顶向下的调节能力。
(3)关注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以及景观生态格局对于产汇流过程的宏观调控能力。
(4)充分考虑新建区、改建区、扩建区不同开发程度的承载力。
(5)把规划的指标与雨洪管理措施进行紧密对接。
2.3海绵城市规划编制流程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海绵建设的初衷是不改变建设前的水循环过程。所以,对场地或者城市开发建设前的综合径流系数、径流控制率的了解对于后续提出合理的指标以及管控系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海绵城市管控单元及目标的分解是海绵城市规划区别于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要求海绵城市控制总体指标,包括引导性指标、海绵建设分区建设指引及下一级的分解等。
2.4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四个方面。各地可选择径流总量控制作为作为首要规划控制目标。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指标体系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第一种分类方法主要强调总体上的控制。
前面多次提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那么什么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呢?
1、内涵: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蒸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解原则:
(1)均衡化原则
(2)差异性原则:一般内涝压力大,面源污染严重或水质敏感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应提高。
(3)经济性原则
(4)易实现原则:主要因素由地块本身的建设阶段和用地性质决定。地块用地性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块建设完成后的下垫面情况和改造难易情况。
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分解指南
4、实例分析
昆明市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方法较为简单易行,如图所示:
环渤海盐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曹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景观生态技术理论和方法。)
摘要:
海绵城市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议题,也是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笔者通过开展景观、水利、生态等多学科融合的城市弹性雨洪调控研究,把握海绵城市建设需求,融合仿真模拟和景观规划途径,在环渤海盐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成果。这里,结合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建设工程、七里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项目、蓟县于庆成雕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等应用实践项目,对本人在自然与人工水循环系统耦合目标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生态化雨洪管理调控措施优化以及环渤海盐碱地区复合景观优化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
今天的内容是把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案例结合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一个是海绵系统构建与生态保护与修护。包括,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一是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我们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技术研发。一个是示范实践,还有一个是监测维护。
技术创新有:自然与人工水循环系统耦合的景观生态技术,基于数值模拟仿真和场所特质的生态化雨洪调控措施优化技术,环渤海盐碱地区控流的生态化治理技术。
示范实践包括四个项目案例。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天津蓟县于庆成雕塑园景观规划设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津七里海湿地保护与修复规划,天津大学建筑空间环境实验舱景观设计。我们做过一共近20个案例,这些案例的技术创新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而这些案例中都或多或少的含有雨洪管理理念。
第三个阶段是一些设施如何进行监测和后期运维的管理工作。
1、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规划设计
项目类型是从文脉延续与生态持续出发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核心内容是将”传承百年老校的文化基因,融合景观生态技术”作为核心设计理念贯彻其中。通过绿地系统,水系统的系统化,科学化,艺术规划设计,既实现常规雨水的合理利用,雨洪的安全外排,也实现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学科的融合,教师科研的融合,学生老师的融合。
项目地点是在天津市南区海河教育园区,规模是2.5平方公里,竣工时间是2015年。海绵城市不仅是一个雨洪管理设施手段更是一个景观设计。融入了地方文脉,是一个地方性景观设计。天津大学北洋校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天大提出了一个百年筑梦的概念,传承历史文脉,是我们重点突出的。设计理念,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理念:景观文脉的延续和生态的持续发展。一轴串人文十景,一环连两堤六园(内环河)。轴线上有很多景观节点,而堤是指内环湖连接桃花堤和海棠堤两个堤。
北洋校区海绵系统,分区而治内外联合,中心岛是一个绿色的调蓄区。中环综合集雨区,保障安全排洪。外环是湿地,减轻雨洪压力。这个设计综合了很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
整个项目可分为三个区域,中心岛是一个绿色区域与源头消减,绿色净化为主。中环综合集雨区是绿色系统与灰色系统的结合,有灰色系统,也有绿色系统,是以排水防涝安全为主的一个区域。整个系统又含有三重保证:
第一重是,中心岛源头削减,绿色屋顶,小绿地,植草沟,以及透水铺装。第二重保障是校园内,包括中心湖,中心河,溢流湖以及龙源湿地在内的规划水面,它们具有很强的调蓄能力。经计算,校园内景观水面的调蓄量可达到15
.5万平方米。第三重保障是园区内完善的排水条件,具有超大雨量的排水系统。因为校区所处外环势低洼,排水安全成为我们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最不利的情况是雨水先通过雨水提升泵站再经过环岛水系超过1亿流水位后经溢流管进入溢流湖,最终通过预留的雨水管道进入雨水泵站,之后和外环河联通,最后进入城市的行洪河道。校区运营了一两年,去年大暴雨中,在城市有积水的情况下,校园没有向外排水,则证明,我们的海绵校园可以百分之百的消纳雨水。
校园污水净化利用系统。 北洋园校区内设有中水处理站,生活污水进入调节池,水解酸化池,速分生化池,并进行混凝沉淀,机器过滤,紫外线消毒等过程,然后进入人工潜流湿地以及龙源景观表流湿地进行再次进化,净化后的水体排入景观湖,用于景观湖的水体补充和绿化用水,同时,中心河和中心湖水质出现问题时,也可进入龙源湿地水循环系统进行水质提升。
中心岛设计了四种下凹式绿地,功能其一是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增加降雨入渗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灌溉用水量,其二是减少雨水对河湖的水质污染,减少河湖的淤积量。
植草沟技术控制和削减进入水体的径流污染负荷,在完成运输的同时,达到雨水的收集与净化处理要求。
我们向大家展示盐碱地区如何建造海绵城市,同时在改善土壤下渗能力,又可以改善土壤,提出了高填土+渗水沟等方法。北洋校区同时满足多功能需求。雨洪管理与土壤改良的结合,处理方法为高填土加沟。
人工湿地净水功能与使用:规划设计了人工潜流湿地和龙园景观表流湿地,将中水站初次进化后的水体再次处理,水体中污染物和有机质经湿地沉淀过滤和分解吸收,净化后补充中心岛区水体。人工潜流湿地和龙园景观表流湿地不仅是北洋园校区水体净化和生态设计的核心,也是生态湿地景观设计与水生植物的有机结合。
2、于庆成雕塑园景观规划设计
蓟县是一个山地。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尝试,延续了捏泥巴的设计灵感。想象出泥浆流淌,体现泥塑成型的景观概念,同时场地也符合乡村型景观。场地周围刚好有雨水冲刷,经过规划形成台地式的景观,中心有一个卵石沟,起到了蓄洪、滞洪的作用,整个规划应用了叠层岩肌理的应用,体现了地质的历史。
园内的卵石旱溪和梯田是雨洪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降低径口水流速度又可配合景观美感。
与城市雨水径流的汇集过程相比,山区雨洪汇集速度更快,惠及面积更大,汇流量更多,相伴随的冲刷力度也更强,针对山洪的上述特点,设计团队以因势利异,蓄排结合为适应开发项目具体情况的雨洪管理方针。
因势利异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的北起制高点,向南连至山脚市政管网的旱溪,旱溪自由曲折地将沿途若干地地连接成线,以最小的工程量疏导流水,使水流尽可能按照设计师的预想,遵循避开建筑,避开聚集地停车场的原则流出。蓄排结合则体现在场地东面充分利用冲沟与东侧山体高差十米的坡地依山就势,规划设计山区乡村典型的梯田景观。
梯田景观位于冲沟内项目场地与沟外山体之间,这些沿着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波浪式阶台地,作为过渡区,犹如隐形水库,滞留从场地东侧入口入的产流,保土蓄水。并将其聚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项目区内的径流总量降低水流对山体的冲刷,保土蓄水。减轻降雨对下层核心景观区的构成的威力。梯田便利用当地石材堆砌而成。低成本的同时强调了梯田景观与周围山地环境的融合。同时梯田也是一种雨水再利用的方式。这里共分为五级。梯田面种植有玉米,棉花,向日葵等农作物。利用下渗蓄积的径流浇灌 产生环境和经济效益。
满足多重的功能需求。雕塑园设计遵循于庆成雕塑家创作艺术思想理念,进行景观设计演绎,运用大地艺术手法。围绕园区中的主题雕塑作品,通过景观设计,营造生活生产娱乐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的场景。景观设计师关注场地的景观生态功能,提出基于雨洪管理的生态型园林绿地设计。充分考虑基地地形,水文和植被条件,活动场地中间留有大小不均的自由形绿地,采用微下凹式。种植乡土地被花卉和造型优美的乔灌木,形成场地中的自然景观节点。或作为展示雕塑作品的背景形成文化景观节点。
此外,旱溪梯田还实现了多种生物生境的塑造。旱溪大部分区段宽且浅,雨后沟水位变化非常明显,干湿交替频率高,这位净水生物创造了极佳的生存环境。助于场地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梯田的处理方式则将场地东部的地块,进行了多级台地形变化,使得该地区的水流由通过区转变为蓄积区。从而实现了农作物在山地的种植丰收。不仅如此,方案构思阶段设计团队还在山脚旱溪规划设计了一个集水塘。集水塘可以说是乡村的典型景观形式之一。创造宜人的景观感受。雕塑主题组团,三个主题分别是乐,礼,孝。
3、七里海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湿地核心区面积44平方公里。前期进行了一个科学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做一个生态修复。总平面图包括的几个方面,生态修复规划主要针对七里海湿地核心区生态系统及周边古地质资源科学高效地进行保护与修复设计,以及改善生态环境退化水系不畅,动植物数量减少,人为干扰加剧的不利局面,修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对生态系统的扰动。
七里海地形地貌湿地修复,以鸟类特别是生活习性为参照提出了进行沼泽运河芦苇浅滩的修复。七里海水系治理,格局调整,第一贯通;第二,连同其它水域。增加区域内水域面积改善湿地生态质量,提出了尽量尊重场地内原有自然特征的原则。绿海水系断面设计,这是对七里海进行水系平衡的分析设计。用计算机模拟最后提出的科学补水方案,根据植物习性确定不同季节的水循环调整。七里海东海和西海内水系系统,彼此独立运行各自从朝日可补充水量。动物生境与植物群落修复,包括形成屏障,成生态环境,并在鸟岛浅滩,津唐运河沿岸,种植各种水生和湿生植物,丰富植被景观,更好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植面积约63500平方米。这是植物群落的一个修复。林带,芦苇浅滩的植被修复,潦倒的植被修复。第五是保护设施的建设。也有科研机构也有监测机构。牡蛎礁展馆。模仿七里海景观生态特点。
七里海是一个重要的地质资源,遗迹,不保护是最大的保护不开发是最大的开发。两方面,一个是古地质遗迹的保护,七里海湿地因牡蛎礁及贝壳堤共存,而闻名于世,他们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生态环境演化的活化石,所有修复工作的实施均应以保护古地质自然遗迹为前提,并通过制定详细保护规定,宣传机制,建设相关保护措施,原土层保护。土壤是万物生长之母本,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与积累。
七里海湿地的土地蕴藏着宝贵的地质信息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因此设计中遵循冻土层为调整的原则,只冻土层,不动原土层。保证保护区土层结构的完整,避免对土壤中的生物进行干扰。七里海是经过几千年的沉积形成的。原土层没有土运出去,也没有土运进来。理论层面的创新主要有,一,将古地质遗迹的保护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综合考虑,尊重原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整体保护,二通过科学分析与软软件模拟在规划伊始,结合七里海古地质资源与生态系统现状两方面分析研究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及生态脆弱分析。技术层面创新,一,修复规划中以保护为先浅层冻土,原为调整保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二,从生态链的整体保护与修复的角度出发,尊重湿地原有生态特点恢复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满足动物栖息繁衍的特点,进行动态保护与修复,三对七里海湿地水环境进行动态模拟,确定水系调整方案,对水渠调整工程尽量以清淤为主,浅层开挖。
4、天津大学建筑空间环境实验舱的景观设计
这是教学科研,教师教学,学生科研老师科研的一个场地。场地和屋顶的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治污池通过最初的处理,排到下面的雨水模块,进行净化处理,然后为场地绿化,和生活用水补充水。
我们把海绵城市渗透其中。单向设施进行一个微型景观。植草沟,绿地,浅流设施,大有自净功能的小池塘,我们都能够进行测试,方便教学和科学研究。
这是3个条件下的情况,第一,低于设计降雨,最后通过过滤,最后到池塘。第二涉及降雨,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径流不断增多,水位不断升高。去年7月20号特大暴雨不仅监测了新小区,还监测的实验教学设施。场地没有积水。
场地建成后后期适当的维护、监测之后发现生物多样性增加,有了青蛙的出现;从废弃到肥料再利用,景观再利用,从单一生境到复合生境都出现了很好的转化。
探索城市生态修复的低碳园林途径
——王洪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原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研究方向为低碳园林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城市园林街景设计)
摘要:
风景园林的本质是在欣赏园林艺术的同时,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城市生态修复把人、自然、生态和谐地统一起来,以最优的景观效果对环境产生最小层面的影响,而能够带来最大的生态效益。低碳园林能够从更多的层面给城市生态修复带来对环境影响的共识,在修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有许多的共同特征。近些年来,天津在典型节能、减碳、环境修复的项目上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力求从实现生态宜居、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改善的角度探索城市生态修复的途径。
风景园林的发展应该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功能与效果的统一,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进程中,园林景观的多样性也充分地展现出来,尤其近年来,对城市生态修复的关注与重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风景园林的发展呈现出非常理性的一面,但对园林景观的高度追求,使得过度景观化的内容越来越多,许多园林景观的建设成本很高,使得城市生态修复对资源的浪费非常引人注目。园林景观本质是在欣赏园林艺术的同时,更多的带来生态效益,城市生态修复应该把人、自然、生态和谐的统一起来,以最优的景观效果对环境产生最小层面的影响,而能够带来最大的生态效益。
低碳园林是在设计与建设中以增加碳汇、减少碳源为目标,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并合理配置,选择碳排放系数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小、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以及建造过程中使用低碳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等,低碳园林景观恰巧能够从更多的层面给城市生态修复带来对环境影响的共识,在修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有许多的共同特征,因此低碳园林成为更多关注的内容。这些年来,天津市典型节能、环境修复的项目上都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力求从生态宜居,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改善的角度探索城市生态修复的途径。
一、低碳园林生态修复的实践案例
通过低碳的方式进行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实现生态修复为目的并逐渐实现区域环境的自然演替。在面对工业废弃地和城市建筑垃圾堆场的生态修复过程中,采取建立生态系统优先恢复的措施,通过低碳的方式进行培育,促进区域生态的进一步恢复。对于通过低碳的方式营建的园林景点和花园,突出生境景观,实现低碳园林在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多种方法与路径。
1、紫云公园是利用天津碱厂的工业原料——碱渣建设的一座占地33万平方米,山体表面积36万平方米的山体公园,利用工业废料营建城市,减少了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工业废弃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城市公园,全面修复了区域环境,生态效益突出。突出自然题材的设计手法,注重人与自然的交融,在废弃的碱渣堆场上堆山造景,充分利用工业废料来塑造的城市大型山景公园。利用碱渣配比制成工程土,塑造出7座连绵起伏高低错落的山林,构成区域的景观标识。
2、南翠屏公园占地面积35.6公顷,与水上公园、天塔湖之间形成城市公园的轴线关系。它主要是利用1986年以来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堆砌而成,并且充分利用周边的湿地堆山理水,构建出以城市尺度为空间关系的山环水绕、主景突出的城中山水公园。景观布局围绕山体和水体做文章,形成大尺度景观空间的层次变化。利用山体的空间走向,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冬天可作为滑雪场,在尺度上、结构上和空间上实现了城市公园的多样化的发展。
3、在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逸仙科学工业园设计建设国内首个低碳创意花园,旨在集中展示的方式全面表现低碳园林景观创作的理念、方法和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绿地作为主要碳汇整体,不仅体现景观上的突出效果,更重要的是全面景观城市生态修复的创意与设计手法。
二、低碳园林生态修复的创意模式
以紫云公园为典型代表的城市山林,突出自然题材的景观布局,强调以乡土植物为骨干树种,建立不同品种的观赏景观林区域,恢复其自然的再生能力,空间结构简洁大方,强调自然生态的效果,突出人与自然的对话,在乡土植物中选择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园林生态与绿色空间的相互交融,最大限度地借助于自然再生能力而进行最少的设计,展现构成景观可持续的自然要素,以质朴的绿色语言展示自然系统的生态修复能力。
水上公园的低碳园林景点展示,在同公园的景观分布相协调的前提下,强调技术创新,以人为本,修复引导,循环推广的原则。以展示、宣传、参与等多角度来对生态修复理念,低碳景观,植物演替进行综合的反映,重点体现与展示出“我们身边的低碳花园”的主题创作思想,通过可循环、再利用的方法与工艺,在广泛的景观宣传生态修复与低碳环保理念。
因此,我们研究的方向是:一定要景观效果最大化,生态效益最大化,但对环境应影响最小。
三、再生与低碳生态修复的特色元素
元素的组成来源于我们建设、治理修复中可循环再利用的元素的使用:
1、大型工业城市建设的废弃物。例如碱渣山的治理主要利用天津碱厂的工业原料——碱渣作为公园山体主要堆砌的原料,不仅使得区域环境得到再生,也恢复了被污染地区的生态环境。建筑垃圾的整合:利用建筑垃圾对城市低洼地区进行填埋,使建筑垃圾得到消化例如南翠屏公园
2、港口城市报废集装箱的回收利用。随着我们不断建设港口城市和沿海城市,集装箱的使用越来越多,仅环海地区每年淘汰的集装箱有两百多万,对园林而言集装箱恰恰是我们可以充分使用的建筑材料,低碳景点“客厅风景”为代表的小品景观的使用上,体现了空间、色彩、立面效果的突出特点。以低碳园林为代表的小型服务建筑,利用26个废弃的集装箱组成总面积620平米的学术交流中心,通过与建筑艺术结合,实现了空间、立面、色彩的高度统一。并且充分利用空间布局,自然通风和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多元化低碳技术的应用,在更广泛领域把集装箱的再利用推向一个高潮。
3、将一些工业、电子产品废弃物应用与景观小品的设计中。
如电缆轴、废旧机箱、废旧油桶等立体花坛的巧妙处理,把废旧的光盘、钢板、轮胎等废料装饰成具有不同内涵的景观雕塑与景观标识。把废旧的PVC塑料管组合成“万花筒”小品等,实现工业、电子废弃物的景观再生。
橡胶钢筋、铁板、铁管——景观雕塑
4、竹竿——巧妙立面布置,花境的设计
5、低养护草境使得低成本园林有了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6、宿根花卉花镜
四、低碳园林的生态修复参与方式
我们在建设当中,通过一些动态花园和人可以广泛参与互动的景观题材,实现人与景观的互动;并且通过一些景观小品形成人的场景式参与,通过这种场景式参与使得景观与景点、人与环境融为一体,使得人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实现景观的最大化和多元化。
五、结语
通过近几年生态修复实践,从紫云公园、南翠屏公园的建设,到低碳花园景点和低碳创意花园,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低碳园林从大尺度到精细化、从城市公园到公园景点,从个案研究到深入研究的不断实践,最终实现推而广之,努力在城市生态修复的建设中提倡“人人有花园”的生态修复新理念,让我们身边的生活,专业领域中的各种相关素材,不论是新的还是旧的,都焕发出低碳理念的生机、生态修复的思想,在不断地创作的风景园林精品,众多的景观元素应该以低碳作为第一手段,生态修复为目标,真正的在可循环,可持续上做足生态的文章。
第二环节:自由讨论
Q: 海绵城市建设的造价区间在哪里,是否可以理解为设备的造价会影响总造价?
A(曹磊):我们现在天津大学新校区的造价大概在200元/㎡左右,包含绿化、铺装、湿地,根据设施不同而有所差异。低影响开发如果只是渗、透等,造价一般比较低,基本和景观绿化的造价差不多,但如果像刚刚发言里提到的一些出水模块、净化系统等,造价就会高了。设备的选择确实会影响造价,同时植被和硬质景观材料的选择(如透水混凝土等)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Q:对当前海绵城市示范点城市而言,指标体系贯彻到了住区。因为在建设条件、居民体验上,住区更为复杂,各位老师对海绵住区有什么感想?感觉开发商很被动,指标达到也很难。
A(曹磊):据我所知,目前也鲜有海绵城市落实到房地产项目当中,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海绵住区的情况比较复杂,当下的海绵城市和海绵城市示范点还是实施在一些政府主导的公共景观当中,我们能够看到较好的落实,暂时没有看到这些指标落实到房地产的项目当中。
目前天津也有相关的项目,如新八大里也是一个政府主导的项目,一些具体的项目落实上会存在困难,但个人认为如果造价控制得好,开发商应该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如雨水收集、生物多样性的体现和景观可持续等,如果做得好在住区当中也会有一定的设计余地。如果在居住区中不考虑再利用、回收和储存,投资也不会特别大。
Q:雨洪管理中的地下设施、看不到的景观设施等应该会比普通项目多花费一些,请问您是怎样说服业主采纳了您的建议?
A(曹磊):地下设施收集系统确实存在这方面因素,不容易让业主接受。收集雨水实际上造价远远高于自来水,而且可能几十年都无法收回成本,我们在做其他项目时也确实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过地上部分,无论是滞留、透水材料还是湿地,大家都非常支持,地下部分至少在现阶段仍存在较大的困难。
Q:设计降雨事件如何确定?
A(杨冬冬):目前设计降雨的确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三种方法:
①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先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率,从控制率反算设计降雨强度,如刚刚提到过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折算到设计降雨强度的计算公式。
②根据打算控制的降雨频率,如一年一遇、两年一遇或十年一遇等,这个几年一遇也是可以决定设计降雨强度的内容。此外,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场地所能进行的低影响开发措施的规模(即它能处理的径流容积),拿径流容积运用容积法去反算设计降雨强度。
Q:请问水系连通有什么技术性的要求吗?
A(杨冬冬):我能想到的主要有两点:
①水利层面,水系连通的纵坡是满足要求,不是说平面上的连通,最关键的是水利底下的纵坡能否保证水的流通。
②景观生态学角度,水系连通可以从更大范围的连通度的角度来考虑。
Q:请问杨老师,不同用地的径流系数都受哪些影响,如何率定?
A(杨冬冬):流量径流系数首先受用地类型影响,目前主要的方法是确定用地类型,根据指南里的指标确定径流系数,而径流系数真正从理论上的推求主要是根据其孔隙率和粗糙程度(即一般说的糙率,也可折换成曼宁系数来决定径流系数)。另外,径流系数又可分成雨量径流系数和流量径流系数,一般来说流量径流系数更大,流量径流系数与下垫面的粗糙程度关系更大,雨量径流系数与孔隙率的关系更大。
Q:同样的用地,强降雨、弱降雨也会影响径流系数吧,怎么率定较为合适?
A(杨冬冬):强降雨、弱降雨都会影响径流系数,但是指南里给的雨量径流系数是针对特定降雨去率定径流系数的,同样的用地与降雨强弱关系非常大。现在模型就可以用来率定径流系数,如软件模型、原型观测等都可以用来做径流系数的率定,像SWIM模型可以对下垫面的特性进行指标赋值,进行不同降雨强度的模拟,达到径流系数的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