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为同济大学景观系15级硕士研究生,2016-2017学年于包豪斯攻读双学位,所在项目为高级城市规划(Advanced Urbanism)。通过本文对本学期的规划课程内容、进展过程与成果进行梳理,并总结课程感受与心得。
1 Advanced Urbanism项目介绍:
欧洲城市规划(European Urbanism)与高级城市规划(Advanced Urbanism)两个项目均属于魏玛包豪斯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下的两个英文硕士学位项目,共4个学期。其中高级城市规划作为包豪斯大学与同济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其项目学生将完成中德两校各两学期的课程学习。课程内容侧重于欧洲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以及应对当今世界各国各类城市问题的实践方法学习,如战后城市修复、城市隔离、城市更新、城镇收缩、土地绅士化等。
2 设计课程介绍:
本学期的规划项目为小城镇的新陈代谢(Urban metabolism in small cities‘ development)。城市新陈代谢是将城市看作一项生态系统,建立城市内部复杂系统流程(水、能源、食物、交通等)的框架。用于分析城市地区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功能、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的关系,并力图以更加持续的方式塑造城市环境【1】
本项目从城市新陈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学习城市分析工具、检索整理文献、德国图林根州小城镇调研,理解其应对未来城市的需求。基于此对埃塞俄比亚三个小城镇(Danisa, Seriti和Wurer)进行分情景规划,实现未来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 课程进展:
项目周期为1个学期(4月10号—7月11号),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城市分析工具与文献检索:
设计前期分析借助参数化工具Grasshopper与Depthmap,以Grasshopper为主。在项目一开始阶段,我们学习编写基础的Grasshopper建模逻辑算法。通过作业练习,学习统计城市或街区内建筑楼层数量分布、路网密度、中心性、连接度、容积率等各类指标的算法编程及数据可视化方法,用以辅助后期规划阶段的前期分析过程。Grasshopper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后练习加以巩固(图1)
文献阅读与检索从新城代谢的概念出发,将城市分为农业、交通、能源、土地、社会服务等12个组成部分(Component),以小组为单位对各主题进行框架构建与文献检索,探究各主题在城市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还查找整理各主题下所涉及的相应指标基准(benchmark),制作成册与其他小组共享,作为后面规划阶段的数据支持。
3.2 图林根州小城镇调研
5月初我们分组走访调研了图林根州Eisenberg,Bad Berka等6处小城镇,实地发掘城市各要素的空间布局与空间联系,并利用Grasshopper对各个城镇进行分析。
3.3 小城镇规划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基于埃塞俄比亚千年计划,将新陈代谢的理论背景与城市分析工具运用于项目实践上,在有限的资金与物质基础上,遵循尊重当地特色与居民生活方式,制定适合埃塞俄比亚的战略发展方案。规划阶段以4人小组为单位,各组选取一处城镇进行具体方案规划。
Danisa, Wurer和Seriti是埃塞俄比亚现存的三个村庄,现状人口数量均不足1000人,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托于原始型农业种植与畜牧。电力、通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尚未跟进,社会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当地人的需求。此外,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三个村庄均存在水源稀缺、等发展限制障碍。
Schiimit与Schneider教授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现状条件的基础上,以城市新陈代谢中的一项要素作为规划主要出发点。首先思考基于新陈代谢的城镇发展战略概念,提出三种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同时根据结合文献与当地现状,制定规划基准并逐一将其落实到空间方案中,包括土地利用、城市路网、公共空间、建筑类型等方面。
4、成果:
从项目最终成果来看,各组的思路与方案均大相径庭。各个小组选择以不同的要素作为出发点,衍生出不同的定位、方案。笔者将着重介绍所在小组的规划思路与成果。
笔者所在小组所选取的村庄为Danisa,从现有资料来看,Danisa70%的现有土地用于农作物种植,主要的产物包括大麦,土豆,桉树。当前Danisa的农业生产力低下,通过计算发现,现有农田不足以满足更多的人口数量。因此我们决定首先通过提升农业生产力,以满足发展更多城镇人口,再将剩余的农田与产物用于拓展延伸基于农业的其他产业。基于此,我们将整体规划定位为“Agro-industry”,意为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小镇,规划人口定为3000人。三个规划情景的思路(图2)如下:
情景一: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在满足农作物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将剩余农田开发为度假旅游用地,开展农作物收割、采摘、骑马、露营等休闲娱乐体验活动。在旅游度假用地周边开发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
情景二:在城镇的西南侧,延两条主路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区,如纸浆厂、桉树精油厂、皮革厂等,在满足农作物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将剩余农产品作为工业加工的原材料。通过交通将加工品运往外地进行销售。
情景三:在满足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将剩余农作物投放当地市场销售或出口。在现有的两条交通线基础上,在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位置增加仓储用地,用以衔接农作物的收购与对外转运。
在明确了三个情景及整体规划定位后,我们首先借助Grasshopper编写算法计算,通过调整各用地的百分比粗略估算各情景下的用地平衡。其中需要主要明确的是各情景下的农业用地面积,其中农业基本用地面积基于全球人均粮食产量确定,根据计算可知,在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情况下,约30%的农田就可保证粮食的自给自足,剩余的则作为产业开发用地。在建成区内,根据人口、指标基准计算(图3),可得满足该地医疗、商业、教育、居住、文化、公共活动等所需的用地面积,后根据功能、位置进行空间布局与调整,最终各情景规划图如图4所示。
小结:
本学期规划课于7月11日进行终期汇报,并于13-15号于包豪斯大学进行项目布展(图5,图6)。通过一个学期的规划课,让笔者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解到德式与中式规划教学与的差异。从教学开展的角度来看,本学期整个规划项目被拆分成了不同的板块(专业讲座、研讨课、调研、软件课、设计课),并非单纯的规划设计,而是融合了多方教学的项目。针对“小城镇”的讨论课,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对世界各国其他小城镇继续宁案例分析,引发我们对”小城市“特征,以及“新陈代谢”概念的理解。项目期间我们还参加了 “埃塞俄比亚”的系列讲座,从国情、地理、民俗、风貌等不同方面使我们尽快对这个我们鲜有所知的国家有所了解。从小城镇调研中,我们通过用地调查了解德国小城镇空间布局方式,在初步思考埃塞俄比亚小城镇的空间雏形,此外,我们也由衷赞叹于德国小城镇的高宜居程度,高品质的健康服务、环境、市容市貌以及文化公共服务设施。Grasshopper与Depthmap软件课让我们学习到参数化分析的技巧与方法,这些部分都为后两个月的规划阶段打下基础。
从项目本身角度来看,项目的限制条件、基础资料均较少,一方面鼓励我们通过多途径自主获取资料,另一方面也削弱太多条条框框对学生规划师的束缚,最大程度发掘不同规划思路的的多重可能性。此外,我们在项目最开始阶段还存在对“情景(scenario)””基准(Benchmark)”等专业用词的理解偏差,这是在国内规划中鲜有遇到的。
参考文献:
【1】Timmeren A V. THE URBAN METABOLISM AS A BASIS FOR INTEGRATION STRATEGIES AND ORGANISATION AND REALISATION OF SUSTAINABILITY IN URBAN AREAS[C]// Sustainable Building World Conference.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