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2017年会——风景园林新青年专访

by Nov 14, 2017
by 关梦茜 Nov 14, 2017

采访者:关梦茜,YouthLA实习生。
采访地点:西安(中国风景园林2017年会现场)
采访时间:2017-11-04

2017年11月4—6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市园林绿化总公司、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西安唐风园林建筑艺术研究会承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市园林建设公司、西安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院共同协办,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为会议支持单位。

风景园林如何为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全力提升城市功能、积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贡献智慧和力量值得深思。在此背景下,此次年会提出“风景园林与‘城市双修’”的大会主题。

风景园林新青年结合会议主题及十九大精神对高翅、白伟岚、杨锐、汪辉、吴芝瑛、韩锋、史舒琳、杨海明、邬东璠、余洋十位参会嘉宾进行了专访,希望通过此次访谈加深对会议主旨的理解,并且将老师们的期望传达给更多风景园林年轻一代。这里我们辑录部分采访,感谢各位受访嘉宾对我们采访的支持和耐心解答,同时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的风景园林新青年的老师们!

 

访高翅老师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风景园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问: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之后,风景园林师会对未来走向有怎样的影响?或者未来的任务是什么?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抓住更多奉献的机会。从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中,到2035年初步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生态文明建设,再过15年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外加了一个“美丽”,“美丽”实际上就是说随着进入小康以后,我们在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满足之后我们需要“诗意的栖居”,最广义的“人居”不仅是我们生产、生活,我们所有的空间都希望对土地“诗意的栖居”,这意味着土地是艺术的,空间是艺术的。这样我们才能诗意地生活。而能够对土地和空间进行科学和艺术处理的是“风景园林师”。这就是我们可以干的活儿。

另外十九大还特别提出了一个“文化兴则国兴,文化衰则国衰”。园林它本身是以物质的形式传承或者以历史文化传承的艺术文化载体,文化的自信其实需要中国园林在新时期有更多的发展,我们已经有灿烂的文明,优秀的传统园林,当代的我们能给未来的人留下什么。我们量也会很大,但更重要的是要留下传世的精品。否则我们会让后代人说我们这几代人,无知无文化。所以我认为我们实际上又回到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中华美学。所以面对这样一个全球化时期,各种文明、文化交融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在哪。中国的环境问题,“美丽中国”只有靠中国人自己,也只有中国人自己知道我们更需要什么样的美丽。

问:那如何认识或协调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与自然源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理念。西方是从人文主义出发,一切是围绕人为中心,必然带来对自然的破坏。我们中国人从来强调“天人合一”,只不过我们在快速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带来的毛病我们没有顾及到,注意到。主要还是思想、观念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注意到了“每一寸土地都是唯一的,每一寸土地都存在着自然和文化的历史信息,都是不可逆的”,当我们有这样的认识之后,我们会对自然和文化有一份谦卑,我们会对自然和历史少一分伤害。我们永远是在创新和发展当中,永远是在 “续脉”而不是“割脉”。无论哪种文明我认为都在历史和文化的延长线上,不能断了。中华五千年繁荣昌盛是因为“脉”没断。“复活节岛”这个岛曾经有着独特的民族和文化,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因此现在你看那里就是一个遗址。同样,一个我们的少数民族,比如说“泸沽湖”也是在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的,文化依然传承,自然环境也没有破坏。“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这是老祖宗告诉我们的。

问:对未来接班的风景园林年轻人的期望是?

有一句话:“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就是传承和发展。我们自始至终不要忘了无论怎样变化,在时空当中我们都要找着自己,历史的长河当中,身处哪个空间当中,我们都要知道自己从哪来,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实际风景园林是艺术地科学地应用自然和人工要素创造诗意的人类生活境遇,自始至终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各种诱惑,包括文化都总是在变化的,我们需要有文化价值判断、审美;园林所追求的审美跟现在商业文化有一些矛盾,而在这个时候要想一想“不忘初心”,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环境。商业文化就是消费文化,而园林所创造的文化就是“生活”,诗意的生活,艺术的生活。风景园林是解决问题的社会艺术,你要协调各方面矛盾,满足各种不同的人的需求,所以,年轻人要非常富有创新、活力,否则就不可能传承、创新。90年代的人对文化还是有自信的,对你们非常有信心。青年就是未来。习总书记就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风景园林更是这样。

 

访白伟岚总工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家)

问: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之后,风景园林师会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

从十八大以后,风景园林行业发展向上的趋势是越来越突显出来的。因为我本人是在规划设计行业既做研究也做标准,同时还做设计一线实践的工作。而且我们主要致力于把研究内容和实际相结合。这个工作会看到这个行业整个的发展脉络。实际上在2012-2014年经济结构一个大的调整阶段,我们的工作相关的行业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和风景园林,大百科的三个学科是放在一个卷里的。建筑学由于受很多限制,服务于房地产,影响比较大;城市规划整个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反复以新区开发反复调规没有以前频繁了。因此这两个行业本身市场面临的项目少了很多,反而风景园林会多起来。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也是能够进入到风景园林的。基础教育也是相关的。这三个专业没有截然的界限。因此风景园林既有大的机遇也面临内部竞争、行业挑战和多方面发展。包括“城市双修”跟建筑、城乡规划还是风景园林都是密切相关的。

风景园林要想大发展要立足于国家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在内部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接住这个大发展的机遇。要有高的站位,开放的心态和深厚的内功。而大跨度的人是有长时间的积累,本身自己又有一个大的胸怀。行业发展是一个团队,团队内部有分工,各个方面的发展会使得团队更加优秀。所以总的来说,一方面行业对人的服务是其优势,另一方面则是系统的整合,这两个方面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问:对未来接班的风景园林年轻人的期望是什么?

不论专业如何,一定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态。就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做成小的专家,然后慢慢多方发展,成为大家。另外,随着专业的积累能拓展专业事业,了解整个行业发展过程的整体系统思维,相互结合,慢慢拓展。

 

访杨锐老师

(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问: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之后,对未来风景园林的发展您是怎么看?

十九大之后,风景园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为我们在十九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作为5个文明一起,还有对于我们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主要是发展经济的需求,现在是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我们看到整个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提到建设美丽的现代化的强国,这个都跟我们的专业密切相关。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有城市化、多方面发展还有生态文明发展,包括我们做“国家公园”等等。我们看出发展潜力很大,下一步就是如何把潜力变现,是需要我们当代人的努力,理论、实践、组织方面,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问:我们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等不同分支学科之间内部联系和合作该是怎样的?

实际上,这个学科外延非常广,有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遗传保护和植物科学。我们相当于“大珠小珠落玉盘”,我们有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机会,但是作为一级学科我们怎样把它们串成一个系统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一级学科的理论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访汪辉老师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园林规划设计系教授)

问:请问在十九大召开以后,风景园林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您觉得未来我们这个行业在哪些方面领航?结合您的工作简要说说接下来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展望?

不完全和你题目契合,但我感觉高校的风景园林行业的转变越来越明显。以前我们专业的教学和研究说实话实践层面比较多。现在大的形势下,我们逐渐更多地思考风景园林的纵深发展。不单考虑表面现象,可能更多的是探讨了它的理论和原理,科研的含量更重了。原来在美国做访学时和他们那边教师做报告和聊天时发现,美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在上个世纪做工程做得多,我们也是做得很多,但慢慢地高校在转型,更多偏重理论的研究。西方高校对风景园林的认识慢慢开始理论化,现在来讲我们自己也是类似,在慢慢地组织条理。今年的会议很多,会议质量也在提高。以前我们在会议上都是讲城市的一些规划设计,而最近的会议可以发现大家研究越来越深,对环境关注越来越深入。

另外在新的要求下,更重要的是“双一流”学科建设下对研究本身的重视。过去实际上对工程更重视,而现在对研究更重视。之后我们也在探讨研究和实践的结合,研究一些范式,比如“巴斯达研究范式”,它就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很好的范式,在未来这也是讨论的一方面。

所以真正的风景园林就像一个乐队一样,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就像麦克哈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请了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甚至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跨学科,最后形成了最佳的土地利用成果。这不是一个学科可以完成的,所以将来风景园林学科是引领性的,把大家结合起来来研究土地利用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更多跨学科的问题,不一定要局限于一个小的范围。

问:对未来的年轻人,未来学习风景园林的年轻人的寄语和希望是?

我认为很多同学希望通过学习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其实在学习阶段不要急功近利,打好专业的基础,在工作阶段应用性强,如果没有在研究思维的训练,抽象思维的训练上打好底子,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有局限。学习阶段看到表面的东西更多,真正思考、研究思维训练不够。虽然我们之后参加工作不会做纯科学的研究,但有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会对以后做项目很有帮助。另外同学们也需要对其他领域多接触和学习,综合发展。总的来说,就是要学会思考,不要急功近利,把基础打扎实,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访吴芝瑛老师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市市园林文物局)西湖水域管理处

问:您在发言过程中提到着生藻类,去掉着生藻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景观美化吗?这样的人为措施是直接加速生态系统的更替的手段吗?

着生藻首先在底泥上生长,然后在春天时候漂浮起来,遮挡阳光,会使得一些高等植物无法在此建群,这些着生藻没有什么生态效益,它的存在不利于向高级的生态系统更替,且景观效果差,因此我们构建了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不光构建了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同时我们种植了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对水质要求很高。最后呈现出可以自我演替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改变了湿地系统的植被结构,有利于湿地景观的建设。

问:西湖做得这么好,是否可以将这些工程措施应用到其他地方,比如黄河等水系呢?

黄河和西湖的水量、水质条件、问题以及下垫面都是非常不同的,这些技术实际上存在借鉴意义,但具体的还是需要去分析调研每个地区的水环境和问题,对症下药才行。不过这个治理的范式步骤可以采取和借鉴。

 

访韩锋老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系主任。)

问:您觉得通过今天的会议,我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交流效果?

现在的学科状况,尤其是我们这个学科特别需要脚踏实地。大家都在讨论美好的构想,但症结问题没能来得及展开。因为症结问题实在太多,包括教学、体制融合性的,需要融合打通。知识结构、基底知识还有价值观,不可避免地要打破条块管理。比如城市里桥梁归桥梁部门管,可能跟风景园林没关系。其实现实的问题是非常尖锐的,包括风景园林的地位,在城市环境的话语权是很弱的,所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西湖应该是做的最好的案例,但是相关风景园林人员只是局限在西湖那里。我们的发展在城市中还是相对的配角地位,这和我们说的生态文明、文脉地脉要全部科学管理,能够很好进行人文建设之类,还是有大差距的。孟先生做那个小小的园子,他不单单是把历史的认知,还有历史的认同都放进自己的实践当中。我们这样的实践和这样的思考有多少?多少人能做到这样?我们的认知到底到什么程度?其实很多人都讲不出来。外国的东西可能知道了,但是中国传统的东西可能不知道,如何有营养的吸收再把它加以运用(是非常关键的)。

大家都在讲中国梦,这个中国梦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手抓科学,一手抓文化,文化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自然科学自古以来不是很强,但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哲学观是中国最伟大的。还有一定要把这些思想放到全世界,然后再确定自己的位置。因为我们没有做过这样的定位,没有放在国际的体系中进行对比,为什么没有自信就是源于此。所以有了历史的认知才有文化,有了文化才会有自信,有了自信才会坚持,因为我们中国有的就是你没有。你要固本之外然后兼收并蓄。西湖为什么做得好,中国的西湖有很多外来文化,但是西湖从来没有被人家同化过,而是外来文化被西湖同化。所以你要做到自己足够的稳固,足够的自信,这样拿什么来都不怕。这样我们可以非常骄傲地,理直气壮地站在那里说要做什么。

问: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化时期的特点很好概括,但是近些年来的文化,以及风景园林的手法为什么不容易概括出来?

因为受到后现代的文化影响以及逐渐去中心化发展。我们需要去总结,去分析背后的驱动力,去理解文化的规律性,这样杂七杂八的东西怎么办?课时数是有限的,但这个学科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大师到晚年开始研究风景园林,比如说我们学校的冯纪忠先生,学建筑的到晚年研究风景园林,因为它更高深、更博大。

问:对未来年轻人,未来学习风景园林的年轻人的寄语和希望是?

未来的接班人,我希望你们第一,珍惜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宝库,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延续。中国自然化的文化最有代表性,中国的自然观相较于西方是最最突出的,自然观的真正落地营造单位就是我们,我们也不只是对环境的构建,还有对意象、诗意的营建。第二,希望你们去这个宝库里面找宝藏,走到自己的历史延长线上,成为你们的武器,最后走向中国自己的未来。最后,中国的未来也将会走向世界的未来,所以视野要开阔。

文化景观就是历史自然,文脉与地脉和经济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地脉是自然科学,文脉中牵扯到人,还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学,风景园林最后营造的是生活品质。全球都在说“Landscape is the qualitative life”,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外在空间反映出来的。第二大家要注意的一点是社会空间、环境公平、人权的问题。真正的好的空间包括城市质量的营建和自然的保护。中国做了最大的贡献,中国每年减少的贫困人口大概相当于一个中等欧洲国家。除此之外就是对自然的保护。

年轻人,慢慢来,风景园林年纪小是看不懂的。我们上大学的时候陈忠洲先生在给我们上大课,我们都不当回事,也是上课讲讲笑话,我们跟着笑笑,慢慢地才懂得他的那些思想和理念。那时候讲园林,我们对园林没感觉。等我出国回来,读了那么多东西,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苏州园林,那个时候我看到苏州园林就掉眼泪了。现在不论你们如何临摹都是没感觉,但是就像我给你说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给你们的东西远远多于西方文化能给你们的。

 

采访者感想:

通过风景园林年会一天的时间,我真正地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扎根于中国这片土地实实在在存在,并且一直熠熠生辉的东西。如果说孟爷爷讲的那个小园子是走向世界,倒不如说它携带着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一代年轻人,除了不断吸纳前辈、老师们的智慧结晶,更领略到了他们举手投足间拥有的那份对于文化的自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杨锐老师运用八卦图演绎的“知行合一”的园林系统图以及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形成的步骤图等。这些渗透着美学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开启了我对风景园林新的认知。

还有赵智聪老师那张熊妈妈和熊宝宝的照片和老师的感言,我可以清楚地记得老师说“我们国家具有上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积累孕育了一种审慎的、平和的生态智慧,如何在今天的条件下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规划的手段来保护我们的国家公园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熊妈妈和它的宝宝们和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一样能够共享国家公园给我们带来的福泽。”我们可以发现,工作在风景园林的各位专家、老师、还有我们其实都是实实在在地在为所有人和生物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做着努力,很真实,很美好,我感受到了我们的学科具有了撼动人心的力量!

感谢采访过程中余洋老师,余洋老师一直就十分鼓励年轻人,她骄傲得对我说相信未来都是你们的。还有史舒琳老师和我分享了她的求学和工作的经验,杨海明老师带着相机走遍各种地方记录各种美丽的鸟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年轻人就该去做自己喜欢的认为对的事情,邬东璠老师对我这个小毛孩子的照顾,还有很多很多令人感动的瞬间。感谢老师们对我们年轻人的鼓励和期望,感谢大会组委会领导对风景园林新青年的支持!我们一直在路上,虔诚向前!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关梦茜

关梦茜,YouthLA实习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专业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专业资源生态方向研究生。热爱风景园林专业,喜欢与自然生态为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关梦茜

关梦茜,YouthLA实习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专业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专业资源生态方向研究生。热爱风景园林专业,喜欢与自然生态为友。

技术 政治 护栏 NITA 英国 工程 人居环境 棕地 灾后 日本设计 logo 碛口古镇 布鲁克林大桥 美国 翻译 华南 Hans Joachim Mader 数字景观 Waterboxx 书评 上海 水文 场所 跨学科教育 教学元素 广场 苏州古典园林 康奈尔大学 交通节点 迪士尼音乐厅 清华 托马斯·丘奇 留学 Prof. Wolfgang Jonas 展览 纵向耕作 香港 水景 LEPC 庭院 可持续 James Corner 学习方法 Vertical Greening Systems 方塔园 经典 文化景观 教育 客座教授 数字化 可持续化 树屋 枡野俊明 SANAA 新加坡 雕塑 自然观 城市雨水 校园 巴塞罗那 清华同衡学术周 伊利诺伊大学 UIUC 保研 世界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合作 老人 Prof. Gesche Joost 2012IFLA亚太区会议 Brownfield 苗木 游乐场 机场 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 LABash 设计展 意识形态 鹿特丹 Media Ship 环境效应 马晓暐 建筑 Greenway Prof. Jürgen Weidinger 北角公园 批评 法国 太阳能 弗吉尼亚大学 UVa 世博 岭南园林 纪念碑 牛雄 什刹海 Mader 深圳前海 ARC 泰山 罗马奖 IFLA 公园 俞昌斌 永昌河 沙龙 卡尔维诺 长椅 德国 种植装置 创业 Kingston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大学 就业 王欣 Prof. Nigel Cross 2013北京园博会 纽约 洛阳 加州花园 矶琦新 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雨水 铺地 禅修 WEST8 德国市民花园 北林 欧洲 ASLA AGER 禅意 湿地 职业实践 檀馨 迪士尼 Disney LAM 佛罗里达 Julius Fabos 张唐景观 裁员 加拿大 考研 韩炳越 种植 首尔 调查问卷 IGA 毛细水 铺装 古根海姆博物馆 城市 风景园林学 休斯顿探索公园 南湖中央公园 地砖 朱胜萱 哈佛 孟兆祯 开放空间 水盒子 设计竞赛 喷泉 五角大楼 2012IFLA 雪铁龙公园 野生动物廊道 京津冀 何巧女 步行街 盐湖城 Xeritown 安友丰 低能耗 Dr. Rosan Chow 区域园林 碳补偿林 三倾园 花园 保护 散步道 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 风景园林月 Vista Hermosa 捷得国际 实验 教学 西方建筑 自杀 视觉文化 儿童 鸟类 纪念性景观 辰山植物园 多伦多 维吉尼亚理工大学 布法罗河湾散步道 狼牙山 河流 城市空间 摄影 经验 绿色设计 安藤忠雄 城乡 海平面上升 绿色基础设施 钓鱼岛 青海 宋晔皓 ASLA学生奖 设计研究 住宅花园 证书 香格里拉植物园 马克 Michael Van Valkenburgh and Associates 洪盈玉 瑠公圳 可持续城市 商业建筑 BIM 旅游 国际风景园林师高峰论坛 风景园林新青年,就在你身边 会议 讲座 MLA Gleisdreieck buffalo 贝聿铭 希望小学 银泉市 Silver Spring 参数化设计 绿色屋顶 环境 历史理论 多样性 设计未来城市 台湾 维格兰 玛莎·施瓦茨 雕塑公园 理论 联谊 垃圾 北川 骑行 王劲韬 张乔松 公益 西安世园会 夏成钢 挪威 风景园林 9.11 枯山水 韩国 博士 美术馆 哈普林 halprin 历史 Stoss Landscape Urbanism 空气污染 土人景观 迪拜 绿道 空间 钢笔画 城市建设 年报 广州市绿化公司 华盛顿 LIM 非言述性和默会性知识 新青年读老经典 景观都市主义 TOPOS 新年 中央公园 竞赛 生态 GSD Juergen Weidinger TAMU 城市景观 万科 风景区 设景 居住区 雨洪管理 流浪汉 Ron Henderson 行业 公共交通 珊瑚礁 现代主义 预制混凝土 布鲁克林 原子城 购物中心 鹈鹕湾 Ruggeri Peter Walker 天津大学 地震 陈俊愉 论坛 西班牙 年会 日本 新西兰 数字图解 反思 植物 国家公园 几何 沃夫岗·哈勃 幻觉 托滕堡公园 园博会 志愿者 如园 冯纪忠 Jack Ahern 概念方案 Diana Balmori Prof. Loidl-Reisch 毕业设计 马萨诸塞大学 UMass RTD 北欧 滨水 龙安寺 SWA 绿墙 沥青 低收入住宅 北京 铁路 普渡大学 朱育帆 手绘 盆景园 人文 地域性景观 成范永 植物园 视频 刘秀晨 Malden 图解 便携 Gesche Joost 自然文化资源 公共花园 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