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4—6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市园林绿化总公司、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西安唐风园林建筑艺术研究会承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市园林建设公司、西安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院共同协办,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为会议支持单位。
风景园林如何为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全力提升城市功能、积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贡献智慧和力量值得深思。在此背景下,此次年会提出“风景园林与‘城市双修’”的大会主题。本文为会议主旨报告摘要。
大会报告1:时宜得致,古式何裁——创新扎根于中国园林传统特色中
报告人:孟兆祯
“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响屧廊,就是穿着木屐带着首饰,地面以下带着像水缸一样能够和声的产品,这样的话跳起来就会有鞋子踏地板的声音和其他声音融为一起,所以我个人认为世界上的踢踏舞,中国是祖宗。” ——孟兆祯
通过对地方园“天香华梦”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的剖析,对与时俱进的传统特色在现代的运用和变化做了详细阐述,揭示了要将中国特色、地方风、乡情融为一体,为民谋福祉的主题思想。同时体现了中华以诗言志,诗意化象,山水以形媚道的美好传统。
大会报告2: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传统空间意识和空间美
报告人:张锦秋
现代国际知名城市设计大师凯德·林奇设计大师在《城市意象》书中说:“中国的风水理论,从一个非理性的角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特殊方法。首先,他对环境的分析是开放式的,因此有可能更进一步地发展新蕴含和新诗意;其次,他引导人们对外部形态和影响进行使用和控制,强调人类能够愈渐控制整个宇宙,并有能力改造世界。”,尽管中国风水学有其糟粕,我们只说它科学的部分受到高度评价。 ——张锦秋
建筑是综合性的实用艺术。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从 “天人合一”、“虚实相生”、“时空一体”、“情景交融”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传统空间意识与空间美,希望在践行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中能对各位同行有所裨益,我希望艺术和空间能够对城市双修起作用。
大会报告3:重拾中国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传统
报告人:王树声
城市空间所承载的人文意义越重要,越是被优先布局在城市风景资源、区位或风景网络秩序的焦点。——王树声
中国具有优秀的城市规划传统,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的历史根基。发掘、继承和弘扬中国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学术任务。本报告旨在揭示中国城市规划风景营造传统的学术地位,呼吁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重拾风景营造的中国传统。
一、中国城市规划的风景意识
二、中国规划传统发掘
一般认为中国没有完备的城市规划理论出版,然而中国的城市规划实践历史悠久,并且积累了深邃的规划经验,而理论它们散见于历代的历史史料,文学作品、图绘等各种文献,从古代的历史材料寻找深层的思想和独特的创造。在发掘过程中,有三个指导思想:(1)人居环境科学;(2)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和建设问题(3)重视地方城市的城市规划经验;有九条选择的标准等;
三、从五个方面汇报城市规划风景传承与意义:
1、 城市规划的风景意识
2、 城市风景空间层次:分为三个层面:(1)城市的本体(2)城市的郊野(3)城市的四望。每一个城市的周围都有一个“大环”的存在,不以城市的边界为限,在更大的尺度上。
3、 风景与人文空间营造
不仅重视风景的营造,而是把一些中华文化的大道理放在其中,我们自古都有登山临水的传统,坚持欣赏风景可以涤化人的心灵;城市空间所承载的人文意义越重要,越是被优先布局在城市风景资源、区位或风景网络秩序的焦点。而且风景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根据文化的整体性、联系性通过一系列手段构成完整且有联系的城市规划,形成连续的风景网络。
4、 城市风景维护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历史尽管非常重视城市与风景的关系,但是也有破坏城市与山水关系的存在。其中,典型的例子为清代孔尚任在山西某地调研时感觉到城市规划、山水关系、风景关系的背离,于是提出一个观点“非山远人,而人在远山也。”其实也有好的范例,重庆文庙,正对美丽风景,非常开阔,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文庙前面开了一些店铺,听取了一位文人先生的建议,将地买下来,“永不造物”使得历史风景得以恢复等。
5、 地方风景传统
在城西的规划实践中,几乎每一个地方都形成有自己特有的风景体系,在每一个体系中中,都分布着若干极为重要的风景地,承载着地方的历史,人物,意义,具有纪念性、乡土性的特点。在一方百姓的感情中往往具有传承性和连续性,这些成为地方精神维护的关键点。“八景”其实发现在很远的新疆、青海等地都有实践,作为传统模式,但是它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完成风景意识的普及,即使在欠发达的地方都有体。
四、现代的传承方式
古今城市有很大的差异,但古今所处的的山水格局是相对稳定的,任何一个城市在塑造时都应该继承历史,立足当代,把握未来,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塑造。历史上尽管城市建设用地是很小的,但是城市的规划和风景的联系、风景的体系只占小数但关大体,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应该继承这样在大尺度上规划城市的理念;对现代的城市路网规划和绿地建设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关照。
最后提出几点传承思考:
五、结语
重拾中国城市规划的风景营造传统,并将优秀传统内化于胸,自然能在现代规划建设中开创新境界。
(主持人)王向荣:今天上午我们的三场报告的报告人不仅仅是风景园林、建筑和城市规划,而是将三者融会贯通,使得中国的文化、艺术、哲学、自然、建造等融为一体。实际上中国人的思维、哲学观、艺术观等都是各种体系相互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化系统。从三位的报告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中国历史的沉淀和我们曾经创造的辉煌和哲学思想,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前辈留给我们的出色的遗产。我们今天面临着新的面貌,城市化的进程是历史上任何时期也是世界任何地方都会有这样剧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有新的症结的产生。无论如何我们的历史的传统,历史的积淀、古人的智慧面对新的时期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生命力,引起我们未来很好的思考。
大会报告4:美丽强国与国家魅力景观区建设
报告人:朱子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我们把这句话给领导说,给老百姓说,给甲方说,我们要和自己说“绿水青山根本不是金山银山能换来的”,我们不要急着去消费,绿水青山它就是绿水青山。 ——朱子瑜
十九大提出我们社会的矛盾从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所以才有勇气,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最后的 “美丽”与我们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我们面临“城市病”、环境的污染、特色的丧失、文化的缺失、大拆大建等比比皆是,非常棘手。乡村衰败也很厉害,自然村锐减。所以我们是时候来探讨我们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当前发展阶段的特征:
- 建设速度放缓;
- 需要克服很多顽疾,攻克突出的矛盾,用质量解决问题;
- 更加多元、更加有特色的推进城市化;
总之,我们要开始转变城镇化的观念,很多研究人员也已经开始研究。有了新的目标:充满希望、富有魅力、诗意栖居是我们新型城镇化新的目标和愿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和变化,包括环境需求,游憩需求、文化需求等,结合中规院近年来的规划实践,提出城镇化发展中塑造美好环境要通过魅力景观区建设,实现区域发展再平衡,在国家层面保护生态环境,彰显国土大美。
魅力景观区的特征有:
- 自然文化资源富集区
- 壮美国土景观代表区
- 是经济发展暂时发展相对落后但有发展诉求的发展区
以大黄山魅力景观区为例,魅力景观区内容丰富,两处世界遗产、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历史文化名城、4个历史文化名镇,21处名村和108处村落以及农田等,生态优美、经济有所助益和重要文化传承载体;
寻找魅力景观区的方法:
- 梳理全国自然景观资源的分布和价值并进行逐一打分;
- 梳理全国文化景观资源的分布和价值并进行逐一打分;
基于行政区划(县域)
- 加入其它资源:如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区等综合,
如果魅力景观区建立后,相应要完成的事情有:
- 统筹魅力景观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体,育山、理水、造林、养田、调息等;
- 发挥风景名胜区、魅力景观区的骨干作用:是大自然造化、文明的积淀和山河的代表。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
- 通过魅力景观区推进美丽乡村的整治工作
- 推进文化传承
- 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整合交通,建设国家级绿道
- 创新魅力景观区的管理机制体制
总之,魅力景观区拥有全国最美好的绿水青山,只要我们以创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走所出一条特色化的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我们的绿水青山就能成为金山银山,为我们全面造福。我们要以风景格局为主,而不是以城镇空间为主。
大会报告5:中国原产园林植物资源在园林中的应用——问题的症结及对策
报告人:包满珠
一、我国园林植物资源整体情况
- 中国原产园林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在温带、寒带、热带都有分布,荒漠、湿地都有,生活型、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都是非常丰富的。
- 中国植物特有种很多,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如切花中月月红使得全年“玫瑰”绽放;对育种。
- 中国植物在世界园林中大放异彩,起到重要作用。周总理在瑞士访问看到中国鸽子树,回国后调研山中野生珙桐被发现。威尔逊写了《China, mother of gardens》,可见影响重大。
- 特有的植物造就我国特有的园林。中国将植物人格化,对丰富我国的园林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二、我国植物资源应用情况问题
- 我国资源考察、调查组织了多次,全覆盖的纯粹以观赏目的普查的工作未在全国展开。植物园系统、植物科研所等做过一些调研,书出的很多,但应用很少;
- 资源收集、保存很多,直接在园林中应用的很少;新疆有野生郁金香,但没有开发和利用。我国应用最好的要数水杉,在发现之后广泛利用于园林建设,并且走出国门,充当友好使者,起码已不再是濒危物种。红檵木的应用也做得很好,草类、水生植物、彩叶植物等最近开发和利用近年来增加了不少,但总体种类仍旧很少。为数较少的野生植物直接利用。
三、存在问题:
- 很多很优秀的植物没有在城市中展现,依旧“躺在山里睡大觉”。例如:栒子属、珙桐属、绣线菊属、李属、栎属、壳斗科、楠木、柳属、石楠属、冬青属、杜鹃花科、紫金牛属、鸢尾属、报春花属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在苗圃中却没有这些的踪迹;
- 技术层面:研究的积累不够;管理部门不明晰:(1)引种驯化、适应性实验积累不够,新的种类出现比较少(2)繁殖、生存问题(3)产业化生产技术不足
- 文化层面:媚俗心理依旧存在
- 意识层面:拿来主义,知识产权意识比较单薄外来物种产业化,本土植物特色缺失;
- 机制层面:设计与生产脱节
四、解决办法:
- 政府主导:在全国建立园林植物网络体系,组织全国的研究项目,集结农业林业等,开展应用型研究;
- 企业主导:龙头企业可以成立很多战略联盟,集中精力分工合作,可以形成有机的工作网络;
- 文化层面:我们要提升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对本土植物的开发有一种自豪感,致力于研究自己独特的东西;
- 意识层面:静下心来,踏实积淀;要有保护产权意识
- 机制层面: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要建立其设计师与生产者的桥梁;解决供需矛盾。联合攻关。
China, mother of gardens,外国人把中国叫为母亲,而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
大会报告6:严格保护 科技引领 励精图治——多措并举全方位修复杭州西湖的水生态
报告人:吴芝瑛
西湖是杭州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西湖的保护和管理没有句号,我们永远在路上。实现美丽中国梦,与我们今天的工作息息相关,与我们明天的生活紧紧相连。 ——吴芝瑛
西湖几十年以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杭州G20峰会的会场,在30年前水体富营养化很严重。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直接隶属杭州市人民文物局,杭州西湖水是杭州的根和魂。
一、综合治理
80年代——西湖综合治理措施:
- 污水截留、疏浚底泥
- 水面绿化、合理养鱼
- 湖岸整修、饮水工程
- 游船改造、环湖动迁
- 湖面清卫、消烟除尘
近几十年来的西湖综合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
- 保护第一、生态优先
- 传承历史、突出文化
- 以民为本、还湖于民
-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水体沉积物污染控制
- 底泥疏浚—堆泥场变为生态公园
三、建立流域的连续统
- 引流水预处理—引水高效降氮工程—配水供给城市河道
四、水源地污染控制
1. 长桥溪流域为例特色展示:
- 植物根孔系统的构建
- 生物净化塘系统
- 农居整治
2. 龙泓涧湿地系统的构建
- 生态前置库——生态导流墙构建
五、完善湿地系统
- 挺水浮叶植物复合群落
- 沉水植物复合群落
六、景观设计顺应自然
- 以“水”的变化轨迹来区分西湖湖区不同的景观结构和功能
七、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任重道远
大会报告7:陕西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生态专题研究
报告人:杨鹏飞
一、大趋势——发展背景
- 可持续城镇化引领世界新潮流
- 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主题
- 陕西省城镇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二、大特点——秦岭黄河
陕西省位于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地跨三个气候区,两大水系,秦岭贯穿
1. 陕北:是一首高亢奔放的民歌
- 沙漠高原地貌,风沙侵蚀
- 黄土丘陵地貌,生态屏障
- 城镇特征:经济发展推动陕北向关中集聚
2. 关中——是一部丰盈厚重的史诗
- 周秦汉唐,历史宝地
- 关中城市群,人口聚集区
3. 陕南——是一帧灵秀隽永的诗画
- 坐拥秦岭,生物宝库
- 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屏障
- 经济发展推动陕北向关中集聚
陕西省省域的生态特征:秦岭、黄河
重点讲秦岭和黄河。世界三大名山脉,向西越过帕米尔高原,形成欧亚脊梁,秦岭流域的特殊的地貌形成了南北气候不同的分带。
我们把中华秦岭成为中国的父亲山,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黄河流经陕西的榆林、延安和渭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由于黄河与山西毗邻,因此秦晋交往需要发展;
黄河为中华的母亲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发源地,对陕西关中和北部的生态系统形成保护。
三、大战略——生态战略
1. 国家赋予陕西的生命使命: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不但关注水平过程,还要关注垂直结构;生态保护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战略节点,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与优化。
2. 打造秦晋黄河国家公园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保育,然后让黄河成为黄河中游成为黄河中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主要依托黄河壶口瀑布、国家文史公园等重点景区,陕西沿岸。
3. 加强生态修复。陕西省绿道和风景道的构建,地形地貌的分异,形成绿道、绿廊的、风道,全域生态修复。
大会报告8:一级学科呼唤怎样的风景园林学理论
报告人:杨锐
我们要拥有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的自信。世界最完整的、审美意义的Landscape概念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比欧洲约早1100年,中国landscape思想是精微的“境”。——杨锐
首先是一个判断,2011年我们在申报一级学科的时候,风景园林学现在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从各个世界闻名、中国经济发展的下,我们的发展是符合人类闻名前进的方向,符合教育和学科发展大势,符合中华文化自觉、自尊、自强的总体趋势;符合国际交流的需要。
生态生代和人类世
我们有着目不暇接的实践需求: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雨洪管理、海绵城市与河湖整治、城市双休(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设计)、棕地治理、旅游休闲、特色城镇与PPP、绿道与生态廊道、大市政+风景园林。十九大战略机遇,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的目标,提出我们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风景园林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举例而言,中国自然保护地可能具有相当规模。国家公园有三层含义,狭义的国家公园,可能占到5%国土陆地面积。世界各国平均大概3.8%,美国2.6%,我国由中央深改组审批通过试点方案的三个试点区三江源、祁连山、大熊猫、东北虎豹,已占全国面积的2%,这是非常有魄力的。我预计如果有80-100个国家公园,将占国土面积的5%,广义的自然保护地,目前约占国土面积18%。初步判断中国具有保护功能的土地,将占国土面积50%,我们通过荒野地图研究了这个判断的可行性,以及我国目前划定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也基本占到国土面积50%。因此,在这个领域,风景园林的机会也非常大。
以上所说的都是实践,而理论和实践像是自行车的两个轱辘,或者像人的两个腿一样。历史上有很多与风景园林相关的理论:中国的风水术如果可以把封建迷信的那一部分剔除掉,在我们城市、乡村和庭院的建设是很有帮助的;根据《园冶》孟兆祯院士提出了以借景为核心的六个步骤;还有花园城市(重要的城市规划理论的根源)、地理设计(把自然、艺术结合到设计中,但我认为过于程序化)、景观都市主义(对北美等很宽阔很分散的绿地文化有作用)、人居环境规划(吴良镛显示把建筑、规划和风景园林这三个学科在更高层次上建立思考体系)。其中,孟院士概括的理论对于园林与景观设计达到了很精微的程度,如果内化成我们的思想,用起来会很得心应手的。
作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有以下6个二级学科:风景园林理论和历史、地景规划和生态修复、园林和景观设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技术科学。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就像左边这张图,我们希望能够将其整合为下图这样一个系统。
为了建立这个体系,我们需要了解我们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本质就是土地营造,即人类个体或群体为了提高生存、生产、生活、生态质量维持和增进土地品质的过程。包括了保护、规划、设计、建设、管理5个类型的途径。斯坦福大学分析学科群的分类方法:分为理工、人文和设计种学科群。风景园林是集理工、人文、设计学科群,需要将很多结合起来,比如下图中的所有内容等等。我们呼唤的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学理论基本的要满足包容性、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中国性、现代性;符合设计思维的几个特征。其中现代性和中国性,现代性对应古今关系,中国性对应中外关系。中国性本质是如何回应传统文化、如何关注地域性和可识别性的问题;现代性的问题是如何延续学科生命、保持学科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问题。而必须保持必要的张力,在动态的思想碰撞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学科才会产生新的发展。我在孟兆祯院士思想研讨会时我就提出了解决中国性和现代性的方法即:固本——培元——开放——融通。
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的自信
法国地理学家、哲学家认为最完整的、审美意义的Landscape概念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魏晋南北朝),国外的Landscape出现在18世纪,我们比欧洲约早1100年。因此我一直在思考风景园林学科有没有可能形成一个能够用中国语言表达很简约的但是又能体现我们学科内涵的概念?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字:“境”。甲骨文中 “境”有时间和人的元素。在魏晋南北朝加了一个土字边,有了空间要素,而之后汉代的“境”又有了很多美学含义,如意境,在民国时期有了科学的引入,比如“生境”等,又有大气环境、社会环境和人居环境。所以所有姻缘是有条件具足,让我们把“境”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或者一个树而研究,而这个树的根基包括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美学、绘画等等的理论以及现代科学中的生态环境科学、地学以及水文科学等的营养,可以长出我们自己的范式或者树枝。而之前提到的6个二级学科实际上牵扯到8个范畴,用中国字来表示为:道、德、理、术、用、制、象、意来概括。
我从一直以来学习的脉络,思考风景园林的结构问题,除了微观层面似乎我们什么方面都要知道,而如果有了结构就可以知道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于是我画了下面这张图。我认为风景园林学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学科,在“知”的层面,我们存在生存、生产、生活、生态这四个方面的知识,在“行”的方面,保护、规划、设计、管理这几个方面。而在“知”和“行”的交界就是我们存在道、德、理、术、用、制、象、意八个范畴。
我们有不同的尺度:境其野(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荒野地等)、乡、城、园、庭;中间的是各种不同的景观类型;而最后是在不同行政单位:国、省、县、镇、村;它的方法论也是很重要的。提出了十三个步骤,在明确方向、识别价值、梳理现状、选择方法以及确用、调制、赋象、立意之后进入评价,如果评价不好,则被打回内圆中不断修改,直至可以实施、管理、监测。
风景园林的学科到底是科学研究纲领还是一个范式;范式会过于固化,尤其是它包括了社会因素等灵活变化的要素,而科学研究纲领你有一个框架,可以一起去研究。因此科学研究纲领更为合适。因此,我呼唤我们学科有若干个科学研究纲领,研究纲领之间要开展竞争、研究和发展,最终自然选择后有了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呼吁广大学子重视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