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下午,清华同衡风景园林研究中心在16层举办题为“山水人居 · 生态智慧”的风景园林专场论坛,作为第七届清华同衡学术周的压轴大戏。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次会议着重讨论了生态文明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新问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就“山水人居,生态智慧”的主题做了开幕致辞。在主旨报告环节,邀请到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清华同衡副院长、风景园林中心主任胡洁,清华同衡风景园林一所所长沈丹做了主旨报告,从高屋建瓴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实现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规划统筹。
在专题发言环节,11名特邀嘉宾就风景园林行业的各项热点话题带来精彩的报告。结合北京世园会及其他近远期的项目实践,从多团队协同与跨界合作模式的探索,到适应环境的设计方法研究,再到三维实景技术的设计应用等方面,与大家分享清华同衡风景园林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和心得,探讨新形势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开幕致辞
袁昕院长首先回顾了从十多年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到刚开幕的北京世园会园区在规划设计中的生态与智慧,提出现代的园林景观更加重视生态性、科学性。袁昕院长认为风景园林应该对社会经济和国计民生有更多关注,呼吁公园应该能够满足人民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风景园林的设计师应该提高对生态的科学性关注,把生态优先放在首位,同时还应该提高风景园林对新技术的关注,从工作方法到落地实施,都应该体现智慧建设的需求,与时俱进为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
第一环节: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1:聚生态智慧 · 筑山水人居
报告人:胡洁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同衡副院长、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胡洁带来题目为《聚生态智慧,筑山水人居》的主旨报告。胡洁副院长首先探讨了在城市病和发展不均衡的变革时代,城市水环境问题、空气污染等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我国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因而研究生态营城的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自古奉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依托山水环境和地理地貌形成一套因地制宜的影城理念。欧美对于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的研究更为成熟,从田园城市到景观生态学和景观都市主义,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著作,其中有许多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指导意义。而我国钱学森关于“山水城市”的理论,吴良镛先生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都是我国当代对于人地关系理论研究的鸿篇巨制。因而在生态文明战略确立与思想内涵的研究中,需要认识到公园城市的时代价值,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以政府部门决策为首位,组织行业交叉和跨界合作。胡洁副院长还强调了需要搭建一个多规合一,连贯的工作流程,用风景园林的说法就是——融会贯通,浑然一体,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他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强调了项目由100多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全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另外在北京世园会园区的规划中最大程度地尊重自然资源,“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后续利用各个环节。
主旨报告2: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统筹
报告人:贾建中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的主旨报告题目是《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统筹》。贾建中秘书长就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的背景、形式和理论做了阐述。他提出快速城镇化是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社会主要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生态文明的发展。贾建中秘书长指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突出强调区域层面绿色生态空间规划,城市绿地生态类规划需要在多个空间层次上进行拓展和探索,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实现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统筹,并规划了一套从区域绿地、绿色生态空间、绿色生态网络、市域绿地系统到绿色生态空间统筹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规划构想。在生态控制线规划实践案例方面,贾建中秘书长以“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2008)”、“郑州市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7-2030)”、“武汉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贵安新区(喀斯特地区)”为例,提出要把握生态系统规律,引导“三生空间”协调。以“辽宁鞍山的规划案例”为例,提出尊重城绿发展格局,强化生态空间结构。以“北海市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为例,提出加强生态科技管控,保障生态安全底线。最后,贾建中秘书长在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要尊重自然地理特征和山水格局,优先保护城乡生态系统,维护城乡生态安全。统筹市域生态保护和城乡开发格局,构建绿地生态网络,促进城绿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绿地综合功能。
主旨报告3:基于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绿色空间规划探索
报告人:沈丹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一所所长)
清华同衡风景园林一所所长沈丹带来主旨报告《基于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绿色空间规划探索》。沈丹所长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风景园林项目在尺度、类型、对象、目标等发面发生了巨变。尺度已经扩大到了公顷级,公园类型更加丰富多样,对象从只关注人的需求,扩大到对各类生物体需求的关注,目标也从以人的功能满足到生态、文化的多目标体系。沈丹所长提出风景园林视角下的自然资源已经从单一要素扩展到系统层面。从保留现状树,到对生态本底的认知和保护。基于认知影响规划和设计,基于目标物种需求,创造丰富的生境,完善生态网络。扩展思路,从单一的水景观营造,到水质净化利用和生态水景的同步提升。并以荥阳南部矿山生态修复规划和茶卡盐湖景区改造提升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清华同衡实践。提出了四点思考:
- 以大资源观贯穿生态绿色空间的全生命周期;
- 以大生态观作为生态价值评判的标尺;
- 以生态适宜性评价作为规划的基础;
- 以系统整合作为多目标达成的手段;以多专业协同作为规划的组织架构。
最后沈丹所长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期,对“生态效益”的解读不仅停留在绿起来的层面,还体现着对生态环境高品质的追求以及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尊重。从统筹到尺度,从效益到生态,从体验到绿色空间,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不断添砖加瓦。
第二环节: 专题发言
专题发言1:生态安全格局的识别与构建:以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空间规划为例
报告人:李晓文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李晓文教授在开头指出在现代城镇化建设发展中要尊重生态智慧和发展进程,谨防生态大跃进。李晓文教授认为我们不光要保护还有修复,保护红线是不够的,还要提出修复的绿线,应对气候变化的蓝线,提出了三线整合的安全格局的理论。随后李晓文教授以“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多情景预案模拟与评估”为例,介绍了基于情景预案模拟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中国十大流域湿地保护优先格局”为例,介绍了基于系统保护规划(SCP)方法的湿地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即以最低的成本代价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以“黄河三角洲基于红-绿-蓝三线整合的滨海生态岸带构建”为例,介绍了保护红线+修复绿线+应对气候变化蓝线三线整合的滨海生态岸线构建。
专题发言2: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价值传递与实践
报告人:李金晨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二所所长)
李金晨所长提出,儿童是人类成长中最宝贵最脆弱的一段实践,改善儿童的成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风景园林师应该聚焦空间友好,以实践传递价值。在“为儿童而设计”1.0 中,面对灾后需要重建的雅安市,针对地震给儿童带来了夜间恐惧等心理创伤,清华同衡设计院提出了以下几点设计要点:
- 结合年龄特点的分区设计
- 活泼、艺术性的设计语言
- 融入当地文化特征,增加归属感(熊猫文化)
- 安全保障、人性化的设计
- “亲自然设计”
- 亲自关系的构建,看护,互动,陪伴等等
- 高质量的游憩体验
- 鼓励运动和冒险性游戏
- 运用色彩的心理干预设计,以蓝色为基调色
儿童园区的设计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儿童,获得了广泛的认可。随后针对设计中的问题和契机,李金晨所长指出“儿童参与” 不是作秀而是核心,需要借助心理学理论的支持,制定参与机制,提出了“为儿童而设计”2.0 。以“童创同享,美丽家园”为目标,以实践传递价值;聚焦儿童友好,放眼人民幸福,并提出了以下几个关注要点:
- 儿童参与行动计划和机制的探索
- 儿童心理学分析方法下的儿童需求表达引导方法的创新,需求”AB”卡
- 安全路径的实施建议
- 社区治理运维机制探索
专题发言3:美丽中国之棕地复兴实践—以淮北南湖公园为例
报告人:王成业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三所 所主任)
中国目前有262个资源型城市,67个城市被界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现代,资源枯竭的速度也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4月28日,习主席在考察世园会的时候又一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王成业主任针对采煤塌陷区这一种棕地类型做了详细阐述,指出地质、水生态、污染、活力是改造设计中的四大难点,通过疏通活水、湿地净化,粉煤灰和煤矸石再利用,提供多样发展空间,注重文化构建与场所记忆的留存,留住大树、给灯塔铺设栈道、将残垣断壁作为绿岛吸引鸟类等措施,实现城市更新,重新焕发了场地的活力,实现了从“背湖发展”到“拥湖发展”。最后王成业所长提出棕地修复的公园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生态是具有脆弱性,生态修复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过程,另外修复成本非常高,如果追求单一的效果,会在后面的城市运营中带来负担。面对生态修复要留白存量的意识和耐心,通过科学分析,在合适的地方,适宜的时间做适度的开发。
专题发言4:系统思维下的公园城市建设探索
报告人:陈倩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营造所 所长)
“公园城市”既是一个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又是新的历史时期下城市发展的更高目标。“公园城市”的提出对我国城市的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陈倩所长提出要强调城绿共融的全域公园体系,要有经济头脑,实现综合效益的绿色服务供给;要有开放胸怀,强调公平共享的绿色开放系统和微绿公园的构建;要踏实双脚,强调软硬兼施的保障机制。陈倩所长提出要建立可量化能追溯易评估的检测机制,实现从绿地系统到公园体系的转变,不断补充建立公园的城市的指标体系和治理体系。最后陈倩所长展望未来,公园城市是一种理想人居愿景,必须在中国城市发展中不断探索实践,更多的公园城市实现是规划人的责任也是期待。
专题发言5:山水”在空间规划中的主体性间题
报告人:袁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
在十八大召开以后,统计显示学术界对山水城市理论的关注有大幅度的提升,山水城市在生态文明时代,在我们应对生态问题的过程中仍然呈现出中国独特的生态智慧,是重要的切入点。袁琳教授指出在多规合一的大背景下,以海南省为先锋的全域性规划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发展区域,将自然山水的规划划入生态控制区说明,整体性的问题和约束性的问题在我们现在和正在推行的国土资源规划里有了一定的回应。随后袁琳教授以都江堰灌区的本土人居智慧和成都的营城智慧为例,介绍山水对于我们人居环境能动性体现,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理解什么是生态整体,不是只有安全性、只有整体性,有一个整体的人文意境创造。在最后,袁琳教授启发性的总结了山水与国土空间规划中山水的整体性、约束性、主体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山水的主体性可能是目前的空间规划体系还没有着力解决的,但对于美好人居却至关重要,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专题发言6:基于崇礼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规划的几点思考
报告人:吴文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水城市研究所所长)
吴文所长首先介绍了在大尺度的自然基底下营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创建“大好河山,四季崇礼”的规划设计。规划应该以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修复为基础,提出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发展的规划思路,建立起以生态为引导的规划技术路线,以科学理性为应对的公园的多元需求,以低影响方式进行开发的的具体手法。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修复红线,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策略,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生态发展要求及建设适宜性,进行全园用地适宜性分级分类。并以景观提升、文化传承为载体,以体育产业为支撑,将崇礼奥森公园建设成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示范区,冬奥赛时的基础设施保障,冬奥赛后的户外体育主题公园。
专题发言7:基于休闲旅游结合的大型事件会后利用
报告人:杨明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与风景区规划研究所副所长)
杨明副所长以世界葡萄博览会、2021扬州世园会、世园会万科植物馆三个清华同衡承担的大型事件的会后利用规划为例,从战术层面上探讨了如何使大型事件场所能够较好的转型为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景区,从而实现事件场所的“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北京延庆世界葡萄博览园会后利用规划》。通过“文化景观化”的手段,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景观特点的主题园区。其次是《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园策划》。提出诗画生化、诗画运河、诗画盛唐、诗画园林的诗画文化破题,策划将重点从3.4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园区扩展到对68平方公里的世园会所在枣林湾景区的整体规划。最后《2019年北京世园会万科植物馆前期论证》。杨明副所长对2019北京世园会的会后利用做了展望,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层面分别做了简要阐述,并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专题发言8:生态智慧与智慧生态
报告人:党安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
党安荣教授从生态智慧的解析,智慧生态的途径,实践案例的思考三个方面对山水林田湖和人的衣食住行文娱康养之间的关系做了生动的介绍。今天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强烈,我们很难找到纯自然的区域,很多景观表现出的都是人与自然生态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蕴含智慧的文化生态。随后党教授结合智慧世园会应用科技手段对人、物、环境和信息的综合运用,实现包括两个重点(精细化、智慧化)和四个维度(监测、管控、运营、服务)的三项智慧应用:智慧园艺与环境、智慧体验与服务、智慧安全与管理。强调在大数据的现代对园区智慧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党安荣教授指出在做智慧实践时,要首先全面了解,深入挖掘生态智慧。
专题发言9:多维营造·理性求成—参加生态项目建设休会与感悟
报告人:何伟嘉 (北京中大宜合生态营造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兴勇总经理对具有多年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实践范围包括流域治理、海绵生态、设施改造、市政综合等方面的工作。程兴勇总经理从依序多维,务实求效,节制营造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多维营造,理性求成”的所感所悟,并结合诸多实践案例予以阐释。强调成功的项目往往是在维度的关联性上做的很好,强调系统性、协调性和完整性。实践层面指出要务实求效,根据具体项目侧重“六维共生价值环”中的某一项,切实落实在工作中,他强调项目的全程可控和分阶段管理。并提出十多年后的今天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人数规模变得很庞大,可能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边界在哪的问题,需要在营造之初应该有所节制。
专题发言10:景观生态视角下的多尺度生态实践的思考
报告人:梁晨 (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生态研究室室主任)
梁晨主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出发,在回顾欧美的景观与生态建设理论实践后,提出了新时代对生态文明和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生态实践的跃进和转型是必然的方向。风景园林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协同融合各专业的实践平台,咠价值理论、技术方法和具体设计正面临更新迭代。梁晨提出生态实践的新模式需要建立一套宏观-中观-微观尺度的系统,对结论定量、定界、定质。实现从“专项”思维转向“统筹”思维,从“标准”思维转向“定制”思维,从“约束”思维转向“供给”思维,从“策略”思维转向“营建”思维。报告最后以海东市核心区湟水河流域景观生态规划、2019北京世园会生态专项规划两个生态实践项目为例,阐述景观生态视角下,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多尺度生态实践路径的具体探索经验。
专题发言11:数字技术助力设计方法创新
报告人:谢麟冬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三维实景研究室室主任)
三维实景研究室负责人谢麟冬以“数字技术助力设计方法创新”为主题,分享了从规划设计到项目落地的设计全周期中三维技术的应用情况。设计场地基础资料缺失是很多项目难以推进的根本原因,利用三维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场地真实数据,辅助规划设计工作。并以故宫御花园三维数字化,清华校门改造,老北京胡同改造等实践为例,介绍了三维实景在复杂场地设计资料快速获取,以三维激光扫描为主的文化遗产测绘,维技术应用于街道立面快速测绘方面的应用前景。总体来讲,近些年来,规划、建筑、园林、遗产等方面的数字技术应用已经有了大量尝试,而未来还会不断尝试推广新的技术,不断用数字技术推动设计创新。
遗产测绘,维技术应用于街道立面快速测绘方面的应用前景。总体来讲,近些年来,规划、建筑、园林、遗产等方面的数字技术应用已经有了大量尝试,而未来还会不断尝试推广新的技术,不断用数字技术推动设计创新。
新书发布会
在主题报告环节之后,举行了清华同衡系列专著《蓝绿交织 山水融城——城市水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与案例》的新书发布会。此书是对清华同衡风景园林板块多年来就山水城市研究、城市水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等一系列工作的重要总结。
活动最后,袁昕院长为历时一周的同衡第七届学术周活动做闭幕致辞。袁昕院长对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和交流碰撞给予极高的肯定,对媒体的支持传播做了感谢,对同衡组织人员的精心策划组织做了致谢。2020年是清华同衡成立20周年,袁昕院长热烈欢迎大家明年再参与学术周的交流讨论!
2019第七届清华同衡学术周活动从5月27日至31日,为期五天,共设置2场主论坛、13场分论坛,围绕主议题,分别以空间规划、乡村振兴、人民城市、城市治理、生态智慧、基础设施、住区规划、港区发展、遗产保护等为切入点,进行跨专业的融合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