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沙龙”于2015年7月9日在北京768创意园阿普贝思公司会议室顺利举行。这次,我们邀请到了上海毕埃慕公司负责人林敏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主题为“BIM技术的风景园林应用”的讲座,旨在推广风景园林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加强行业沟通。林敏先生及其团队在交流中着重探讨了BIM技术对于风景园林的长远意义,尝试将BIM技术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优势在风景园林行业实践中加以拓展。
发言人介绍:
林敏:上海毕埃慕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美国欧特克AU大师汇特邀讲师,全国质量控制论文一等奖,建筑业协会重大复杂工程新技术应用论文一等奖,亚太工料测量师年会优秀论文奖,四川省BIM工程设计二等奖,实施过多项大型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上海轨道交通BIM联盟发起单位,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上海22届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
林敏先生发言主题:BIM技术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
林敏先生以BIM技术在上海迪士尼项目中的应用为切入点,谈到BIM技术在该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及价值,深入浅出地展示了BIM技术的优越之处,即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及协调各行业的连贯性。随后,又介绍了BIM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原理,并对BIM技术未来在风景园林行业应用的前景提出了畅想。
一、以上海迪士尼项目为例
林敏先生展示了BIM技术在上海迪士尼项目上的应用成果,通过BIM技术,团队在该项目中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首先他详细讲解了上海迪士尼项目利用BIM技术建设数字模拟沙盘的流程。这个数字沙盘也可以说是一个带有数字信息的虚拟世界,这是BIM技术区别于LUMION等技术的主要之处。这些数字信息包括:设计中所采用的植物的属性信息及设计参数信息、建筑内外部参数信息、与施工整合的数字信息等能够串联工程始终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真实地反映设计参数及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同时,它们也是将来项目实施后维护、管理的数字化依据,这就避免了纸质版设计成果存档、查阅等不便和不能永久保存的缺陷。
这个数字沙盘的另一优越之处是,可以使客户在戴上3D眼镜后漫游其中,以第一视角真实地体验到项目效果,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同时,客户及设计者可以通过真实视角的体验,来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辅助规划设计决策。这就是BIM 的另一特点,即可视化。
二、BIM 的概念与原理介绍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数字化等特点。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2002年从美国开始兴起。Modeling一词,可以反映出BIM是一个信息动态化的构建过程。具体到景观行业,动态化的特点更加显著,小到一株植物的四季变化,大到生态景观随着时间的变化,都是动态的过程。例如,将来在景观行业,可以通过基础数据库,利用BIM技术,将植物的四季变化、基础数据(产地、胸径、冠幅等)真实地显示出来。
自由讨论环节
Q:您现在所用的软件是由自己开发的平台吗?
A(林敏):系统是使用尖端的游戏的引擎,我们自己来开发方案评选、测量、快速种植等功能。我们的核心建模是Autodesk的,模型、表现、功能应用各个模块,我们是将很多产品串联在一起。
Q:想问一下,您的公司叫BIM,那服务的方式是什么样的?
A(林敏):首先我本人是BIM的发烧友,我认为这个技术一定会改变我们这个产业,我们公司来做这个推动者,相当于一个执行顾问公司,通过我们这几年的研究实践,总结经验,为顾客提供咨询顾问,帮助客户建立起一套基于BIM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式。BIM从早期的规划设计开始将信息继承流动下去,各流程相连接,利用三维模型从设计到施工到运营,依次填充模型信息。
Q:那么您的客户是?
A(林敏):客户是业主,我们和设计公司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和设计公司一起服务业主,帮助他们完善设计,当然将来很有可能由设计师自己来做BIM软件。
Q:从你们实践的情况看,在园林行业和在建筑行业里面BIM的应用有什么区别?
A(林敏):园林行业不像建筑行业要求的那么精准,二次开发的软件比较少,相对来说比较滞后。但园林行业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在后期的运营的动态性很高,园林行业BIM 的应用还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工作,BIM一个较大的特点是使用组来构建模型,也有同学提出是不是需要将植物图集中每种树木的形态、四季变化、生态习性参数化来生动建模,在技术方面这是可以去探索的,这次我们也是想有没有机会大家一起来做,整合其他领域比较成熟的技术,结合园林专业来研究。作为管理层您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A(胡永):我们认为从技术上看,对今后的精细化管理以及运营管理是非常有用的技术。但是,结合园林行业目前的实际来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为什么近几年推广的速度不是那么的理想,我认为应该推广起来,在技术更加成熟后,管理部门来提一些要求,相互促进这件事。
A(林敏):这个行业是个新的行业,我们希望作为管理层更多是来扶持一些研究,把一些想法需求通过正式的方案来做研究,BIM在上海的实践主要是通过几个大的项目加上大量的科研基金来推动。
Q:有一个细节想问一下,无人机测量在地面植物的干扰下,土地数据及模型是如何建立的?
A:这是在点云扫描之后通过点云的特征,通过滤波将不规整的植物剔除,经过手动拓扑后可以作为CAD很好的参考。
Q:我认为BIM应该说建造信息模型更准确,那么景观很多时候是动态的,一点的改变就可能对成本产生影响,对于这点您有什么看法?
A(林敏):信息录入和信息初始化,要建立各种植物的数字库,我们第一步的工作是很累的。但是这方面一旦建成就具有巨大的价值 ,因为它具有很大的实用性,是可以通用的。一但拥有活的数据库,在信息化上有着重要意义。但这需要专业的人才、过硬的信息化技术支持。BIM是将在施工运营阶段的问题提前在设计阶段去考虑,会增加设计师的工作量,这是不利的地方。但是价值也很大,这些问题若是在后期修正需要更多的成本,会造成很多的浪费与反工,最大的浪费是方案的浪费,BIM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表达出预期的成果,避免可能会出现的隐患。
A:从实际操作来说,BIM作为研究是在讲述全生命周期,但是现在有很多的公司应用到项目中,可以将前期步骤作为公司内部的储备库包括公司的风格和标准规范,这是一直存在的,是越早开始越好的。
A(郭湧):这个讲到了BIM的实操性,很多实践单位关注BIM的切入点是希望能够提高效率,现在美国用的一些软件是基于CAD的开发,把一些园林需要的要素融合进去变成小的风景园林的信息模型,这是很好的思路很值得借鉴。
A(林敏):目标是这样,我们可以先从积累数据库开始,形成企业的竞争力。推动需要项目的尝试,我们要将从前的蓝图变成具有掌上漫游的信息化模型,包括在管理层可不可以将已建好的园林数字化。
Q(胡永):我们希望在国内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来推动行业内BIM技术的发展,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能够实现?
A(林敏):上海是强制推行,所有的供应商在提交设备清单时需要上交一张光盘,内附产品BIM模拟信息,技术不够的需要扣除项目费用的1%用来请BIM公司建模。
A(胡永):我们也有过类似的尝试,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产生了很多细节的问题反倒增加了工作量。
A(林敏):迪士尼的项目也有这个问题,每个建筑形成BIM模型上交后产生图层、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先做试点进行总结,形成标准再大面积推广。
Q:您好,我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我是做遗产保护景观规划相对尺度较大,今天是第一次系统地听BIM的讲座。做景观规划自然因素是比较多的,无人机在扫描的时候对土壤还有地下水状况的信息会有可能记录吗?
A:土层信息目前还是没有的,一些地下管线是使用类似金属探测仪技术,最多在10m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