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上午,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之“用光共创价值——文旅 夜游”专场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举行。本专场由光环境规划设计研究所主办。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光环境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荣浩磊主持,向我们展示了灯光的创意设计在文化旅游中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特别就夜游主题,选取了一些优秀项目向我们展示了研究所的最新成果。
第一阶段:文化
Comparison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lighting culture(东西方光文化比较与探讨)
Principal Lighting designer and Co chairman 路易克莱尔
克莱尔先生近些年来在各地工作,有欧洲亚洲等,他提出了关于照明,东西方的文化的差异到底是什么。
首先是建筑立面的例子,左边是布满,右边是里面的对比。
景观照明的例子:
经过建筑室外的对比,克莱尔先生又从中西方的绘画说起,进行分析探讨。这说明了中西方照明设计师在运用、对比和阴影上的差异,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古代绘画中的建筑人物和景观,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在看待以及表现光的方式上的不同。
首先,人照光之前是通过火焰和人工照明,在绘画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的区别。
1. 乾隆画像没有阴影,右边的乔治三世处在阴影之中。
2. 左边的中国绘画没有阴影,右边有阴影。
中国的夜晚是清晰可见的,外国的夜晚是处于阴影之中的。这些是肯定有精神方面的原因在里面。
如果我们继续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画家总是避免黑暗和阴影。即使画中有阴影的象征,比如说月亮,但是中国画中依然没有明暗对比。国外的总有阴暗对比。即使窗户里面是亮的我们也看不出夜晚。
他还有一个推测,中国古代窗户非常大,中国建筑被墙壁保护,所以灯光曲折地射入,间接进入建筑室内。他说十年来在中国各地工作,他没有看到中国天空有长时间的晴朗,大部分时候都是阴天,是否因为天气的情况对中国画家的画造成了影响。
如果我们想了解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东西方文化中光的象征,包括光的方向、颜色的象征等等。
在中国讲究的是轮回,中国的恶人和善良的人都在一个图中,与外国的空间分层是不一样的。在新加坡的设计,和中国的对比,在欧洲都不敢这么做。在房间背后制造阴影有神秘的感觉,这里的对比就是相反的。这些信仰引导照明设计师对宗教古迹的照明设计。
但是景观的城市设计照明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20年代。1939年,拉斯维加斯。这是到处都是亮的。这是我们处于一个全世界的文化中,每一个东西都是城市景观照明,最开始是做大尺度的景观设计照明。
克莱尔先生最后提到,现在是21世界是全球文化普及的年代,不要纠结于优雅等,敢于要大胆去做。
东方巴尔米拉——美学之梦的殿堂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院长 丁方
首先,丁方院长讲了自己的学术主张,东方文艺复兴和五大文化。
霞浦的文化形象定位——东方的巴尔米拉。
巴尔米拉古城处于叙利亚中部广阔的沙漠中,地中海东岸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沙漠边缘的一个绿洲上,是叙利亚境内丝绸之路上一个著名古城,又名泰德穆尔。
巴尔米拉,是标准的希腊式建筑风格,以及仅剩的建筑遗址,建筑的角度来说很少有超越的。奠基在地中海文化数千年丰富的基础之上。修复学科领域与专业中,“东西方互为镜像”的隐喻手法,打造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
案例一:古代罗马长方形会堂巴西利卡风格的教堂修复项目。
案例二:日本瓷版名画美术馆物质转移项目,项目是由日本大塚制药集团为纪念创立75周年而在德岛县建立的。瓷版画的美术项目实景转移,用的材质是瓷版,减少了修复问题。
霞浦可以从八堡寨明代城堡全面修复入手,打造成分体式博物馆。
丁方院长提出霞浦的社会价值,以东方文艺复兴概念为主导,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主题,打造成中国高端教育培训基地,以技术美学,建筑美学两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非遗产工程(工匠精神)为切入,申报建设国家级实验室。
第二阶段:旅游
开启觅光之旅(旅游策划产业对光的需求)
无锡市天语和声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无锡环太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詹河东
如何来做夜赏樱花,基于工作人群的工作时间,提出了夜赏樱花的概念,把传统的景区和光结合。
我们把项目复制到了大连的旅顺,用灯光和多媒体手段,提升景区的服务时间,提高收入。再做延展,做秋的深情,如何把枫叶的夜间利用。
他提到利用灯光开展灯光文化艺术节,比如在法国里昂,阿姆斯特丹等国家。国内最早是广州国际灯光节。
做灯光设计我们主要应用四个方面:灯光艺术作品展示,灯光装置互动体验,多媒体音乐剧,多媒体灯光秀。这四个方面把握好了,就能很好地进行整体的光环境设计。
第三阶段:经营
为城市而设计
清控人居光电院 院长 荣浩磊
荣所长提出城市核心地带公共照明的提升,对打造城市、公众意向、文化特征有很大的作用,其中灯光有多种表示。
1. 原汁原味的展示。
2. 重新建造人造观光点。
3. 看热闹的感官冲击。
4. 看秀,把文娱和灯光展示。(热闹一时,无特点。)
5. 多元化的展示,多媒体,并不突出的表现。(正是这种特点逐渐变成快餐。)
6. 大规模的建筑联动。抽象的语言。
例子一:钱塘江日月变化。与地域生活相关。光的形式美。语言纯粹的做法。
江潮主题,和地域对应。
通过例子荣所长提出现代有更好的表现手法,数码显示投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和手段。例如现代的3D技术,可以在建筑外立面进行投影,画质清晰细腻,通过视觉变形,艺术化律动等现代语言表达传统元素,有想象的空间,因而不生厌。
城市空间照明对城市夜间的活力建设,自然山水的表达,纯粹的观光游览有很大的利处。能够吸引外商投资,增加区域文化影响力,从而吸引旅游者。
例子二:创意要素,自由空间
柏林墙倒塌纪念,用灯光表示原本已经倒塌的柏林墙的边界。
例子三:用灯光投影采集,后期还原。
重庆山城意向,用光来表达,照明在大尺度上的完整意念的表达。
网络提供的大量的信息不再需要城市公共空间来联系。物理空间的形式表演已经开始受到虚拟空间的冲击。我们给人们提出户外旅游的意义:感官体验、身体体验、情感体验、精神体验以及心灵体验。
一、动机:个人、产业、政府
- 个人动机:探奇求知,在特有的环境或场景中超越既有环境约束的心理期望。
- 产业动机:经济拉动,全天候旅游提升资源效能,扩展夜间消费的深度与广度。
- 政府动机:城市竞争,功能升级、物质环境更新,吸引力与文化归属。
二、要素:资源、创意、体验
- 资源要素:选择利用,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分类选择,有效转化利用。
- 创意要素:自由空间,可以部分摆脱资源的束缚,创意特色是文旅生命力的核心。
- 体验要素:互动参与。情感体验和互动参与是保住城市公共空间价值的唯一途径。
三、挑战:艺术、技术、经济
- 艺术挑战:认同建构,空间发展与文化冲突,显著认同与多元认同,没得空间形态,如何激发参与和互动,高峰体验。
- 技术挑战:与时俱进,光源、控光、智能控制、跨专业的工序配合,针对应用的产品开发,市场选择机制。
- 经济挑战:持续运营,资源置换,商业模式,运营维护。
例子四:物理空间的形式表演已经开始受到虚拟空间的冲击。
城市声音模型
最后荣所长提出了相关观点:灯光照明是艺术挑战,建构空间的发展与文化的冲突,显著认同与多元认同,美的空间形态如何激发参与和互动。
美术馆与光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 丁亚雷
法国奥赛美术馆是以收藏和展示现代艺术,特别是印象派艺术见长的美术馆,由于是在旧火车站基础上的改造,原有展厅设施 (灯光、墙壁、地板等)并不完全适应作品的展示,观者在欣赏画作时没多大触动,更谈不上对于光的感受。 为此奥赛美术馆经历了从2009年至2011年3年的改造。
改造前的地板有问题,当大量强烈的自然光线被白色大理石地板反射到作品上时,作品画面会变得灰暗,因此,美术馆将原有地板换成了身灰褐色的木质地板,降低了地板对光线的折射率。这样的改动让作品颜色更加柔和,为了提升观者对“光”的感受,同时让所藏印象派作品的色彩更加“绚丽”,焕发出印象派作品所具有的生命力。
印象派背后的光的设计,从自然科学方面设计,光以天光为主,地面还是原本地面,对于展示印象派作品不利,后用三年时间展示作品。通过一系列试验,用了青灰色作为背景色。用像素简化方法,提炼出印象派画作的基础颜色,最后发现对于画作的展示非常有益。地板改造成灰色,画作光感更佳强烈。
这次改造中最大的工程是对天窗的设计,火车站留下的巨大玻璃天窗虽然让其在采光方面独树一帜,但对美术馆来说却留下很多问题。当光线100%射入馆内后,馆内由于光线过足而影响画面色彩明度,观者难以看清印象派画中细微色彩变换。光线过足并不利于画作的展示,印象派画作的特殊性,光线非常的微妙,所以对于美术馆的背景设计要求更高,而完全封闭天窗改用人工照明的话,那便会让展览的光线单调起来。最后,团队在天窗玻璃上添加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方块组成的特殊薄膜,遮挡了80%的的阳光,还在玻璃天顶下增加了百叶窗。这样在凸显画中色彩的同时,又能让人感觉到展厅光线的变化,光和色彩正式印象派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