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g L. Andersson’s Design Language on Landscape Lighting
吴丹子
WU Dan-zi
摘要: 斯蒂格 L 安德森从1994年创立SLA丹麦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至今从事大量景观设计工作,其作品中涵盖大量对景观光环境的思考。对其研究,归纳出3种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语言:以水作为传递光感的媒介;塑造动态的光影效果;设计主题化的夜间照明气氛。通过对安德森的两个优秀作品的介绍,阐述设计师营造光环境的设计理念。
关键字: 风景园林;景观光环境;评论;设计语言
Abstract: Stig L Anderson and his studio SLA, a Danish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irm founded in 1994, have engaged in a large number of landscape design works. Many of his works focus on how to create landscape lighting. With a study of landscape architect Stig L Anders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ree typical design languages. It figures out Anderson uses water as the media of light transmission and that he creates dynamic effects of light and shadow. In addition, he designs night illumination with wonderful themes. This paper explores Stig L Anderson’s design statement for landscape lighting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Anderson’s two excellent project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Lighting; Review; Design Language
斯蒂格 L 安德森和他的工作室SLA丹麦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一直从事着大量具备艺术、创新、功能、技术相融合的景观设计工作,他们的设计范围十分广泛,从小尺度的花园设计到大尺度的城市广场、公园设计、居住区规划再到区域规划,作品屡次获得国内外大奖,是欧洲现代极具影响力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公司。缘于北欧地区高纬度的自然生活条件,斯蒂格 L 安德森十分关注人、材质、气候间的相互反应,并在光环境景观的营造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所强调的“景观的三维立体动态美感”理念 [1]始终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并在景观光环境的处理手法中得到升华,使其作品呈现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此,通过对安德森设计作品进行研究和归纳,解析其景观光环境的设计语言。
1 设计师的个人简介
斯蒂格 L 安德森(Stig L. Andersson),丹麦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之一SLA都市与景观设计事务所的创始人和创意总监。生于北欧丹麦的他,专业涉猎广泛,具备多门学科的学习背景,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熏陶。曾在丹麦科技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学习化学和原子物理,随后又在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学习日本文化,之后在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t the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进修,这一时期,他本人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美国画家塞 托姆布雷和意大利雕塑家贝尼尼的作品。1986年毕业后,只身奔赴日本东京工学院(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作研究学者,并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1991年回国后在哥本哈根成立了都市与景观设计事务所(SLA),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实践和研究,2002年因其设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荣获欧洲景观奖(European Landscape Award)。
安德森秉承了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风格,常从自然中获取灵感与创作动机,立足于地域性的文化及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有民族的文化特征[2]。东方的禅境思想又给予他一定的启发。安德森的早期作品显示出寻求设计探索的浓重意味,具有强烈的实验性。自2000年起,其设计作品开始呈现出他对设计元素——气候、材质、时间的一种思考。东西方思想的交融,奠定了他设计风格的个人标签。这一阶段,他对于如何利用光影来表现变幻的白天和夜晚,进行了大量实践。随着SLA事务所设计工作的增多,安德森的研究经验逐渐丰富,设计手法日趋娴熟,其实践范围也从景观扩展到城市、艺术等方面,更多的展现出不同于其它设计师的景观光环境塑造的独特想象力。
2 景观光环境的设计理念
在景观设计领域,景观与光的融合创造尚处于朦胧阶段,缺少完善的理论和技术,设计师对于景观光环境的营造关注不多。景观光环境的规划设计方法,决不仅仅是狭义的夜间照明设计,其内容包括3 个方面:昼时的光环境、夜时的光环境和昼夜一体光环境[3]。
安德森的众多作品中,一直秉承这样一种设计理念——给予使用者感官上的体验。没有无感知的场所,没有一成不变的景观,变化的景观将调整感受者的感官感受,与之变化,景观光环境的处理是对这一理念的完美诠释[4]。安德森的作品中之所以特别关注光环境,来源于他对自己国家丹麦的认知。丹麦虽然是北欧四国中比较温暖的一个,但因为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且寒冷,人们很少参与夜间户外活动,因而丹麦人对于光的需求显得特别的重要。为了吸引人们户外活动,安德森的设计一直致力于拓展光的直射、反射、折射在景观中的展现,无论昼夜的光景观塑造都能将人们的关注移步至使用者的直观感受上。他认为,使用者的感受直接反映了空间形态,变化有趣的空间才能为使用者带来丰富的体验。
3 解析景观光环境的设计语言
斯蒂格 L 安德森在景观光环境的塑造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设计语言多样且独特。作品中常采用铺装材质、浅水、喷泉、树木作为辅助光环境深化的手段,光的反射成为昼时最为柔和的景观元素,光的直射成为夜时活跃空间的点睛之笔。
3.1 水是天空与视觉的媒介
水的透明性和流动性,使其高度可塑且同时具有反射和折射等特性,受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光感。安德森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水景观的塑造,但不同于其它设计师,他视水这种材质为传达其动态光景观思想的媒介,引申为其独特设计的重要元素。在他的作品中,水是一面镜子,使用者看到的不再是水体本身,而是它所反映的设计者的真实意图和情感,人们通过水,期待与场地进行交流。
其一,塑造平静无澜的大水面,直接呈现昼时自然光晕,倒映千姿百态的云彩(图01),让那些久居在城市中的人们,从倒影中重新审视自我,审视他们的生存环境。例如在瓦尔德马(Valdemar)古堡的中央庭院处恢复设计了一座巴洛克水镜面,浅薄的水池只有2cm深,材质是黑色玄武岩,两者相衬具有最大的反射效果,实现了水面效果的最优化[5] (图02)。
其二,安德森认为以往的设计中,与排水管相连的水箅子,或是为了街道排水而设计的排水道,只是作为工程技术手段用于景观中,被极大地浪费[1]。他的设计作品的独到之处是在方案中增加汇集雨水的大大小小的圆形水洼,将雨水处理技术变为一种感性的体验环境气候的方式,这些小水洼反映出丹麦潮湿的气候,积水的多少直接映射了雨量(图03),水洼的亮度代表了天空的亮度。这在平坦的水泥铺装上也是一种闪亮的点缀(图04)。水洼的设计在安德森的作品中多次出现,水洼没有特定的形态,比如:马尔默的铁锚公园、丹麦的菲特烈堡城市中心广场(Frederiksberg New Urban Spaces)、诺勒松比(Norresundby)城市公园和奥尔胡斯河边的米尔公园(Mill Park)等。
其三,那些在白天反射天空的水池在夜晚经过精心的设计,同样是美轮美奂的发光体。安德森设计作品中夜晚的水景总是呈现出一片静谧淡然的光芒,运用大量高密度的发光二极管灯LED,使光从水下散开,人眼却无从寻找到确切的光源,水体呈现色彩完整、通透的质感。
其四,利用水雾折射太阳光彩。安德森设计作品极少出现喷泉这一水景元素,但喷雾的运用比较常见。菲特烈堡城市中心广场上白天的水雾营造出朦胧的光影效果,使感受者如同置身于一片柔和的清晨的日光中(图05)。众所周知,彩虹的形成是太阳光在饱和的水雾中发生折射的现象,在一定角度下才可观察到。SLA事务所正在建设的“布拉托雷天空的倒影”(Brattora Sky Reflections)项目则大胆提出了人工彩虹这一设想,通过设计承载组合镜片的构筑物,安置在特定角度,反射日光至水面的雾气上,形成游览者可以观察到的彩虹(图06)。[6]
3.2 动态的光影
早年日本留学时斯蒂格 L 安德森在禅宗庭院学习研究,曾用整天的时间观察日本的枯山水庭院,傍晚时分寺庙周围松树的树影落到白沙上,斑驳的暗影形成了一幅微妙变化的美景,这对他有了很大的触动。在后来的设计中,他十分注重动态的光对当地场地的影响,因为光可以改变或重塑已有的景观形态,细微的变化也能影响空间的状态。经典案例是菲特烈堡城市中心照明项目,索尔堡广场上栽植大量成排的梨花海棠和水杉树,两种树形姿态挺拔、枝叶疏松,白天美观耐看,阳光照耀下的树影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姿态。夜晚,高杆灯同时投下三层光斑,中层的橙色点状光斑时隐时现的覆盖在,穿透树叶形成的白色光斑之上,在广场空间中形成多层的光影,广场空间形成的风流带动光斑闪动,为夜晚在树下服务站休憩的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图07)[7]。
3.3 主题化的绚丽夜间照明
在景观设计中他大胆运用了现代的灯光手法,孜孜不倦的追求细腻的光影变化所带给人们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受,将漫长寒冷的冬夜通过设计的手段转化为温暖的带有欧式童话般的迷人空间,从而吸引更多的丹麦人在夜晚走上街头,并延长丹麦人夜晚户外的活动时间。
SLA夜间照明设计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照明与造型设计相呼应。如哥本哈根西北社区的照明主题是银河系,休憩座椅设计成星星的形态,照明设计也趋于星空感受的营造。菲特烈堡的5个空间序列分别以不同的主题及空间设定特定的照明组合。(2)灯光色彩以暖色系为主。温暖的色彩往往为空间注入活力和情感,即使是北欧那清冷的冬天也可以给人安全温暖的感觉。(3)常采用高杆灯和地灯,草坪灯运用较少(图08)。高杆灯往往高过树顶,一根高杆灯往往同时向不同方向投射1-3个光斑,灯光穿过枝叶,光线柔和、自然,透射下的光斑和树影交织在一起,增强场地的表现力。同时地灯结合台阶、座椅、水景设置,主要是满足交通通行和私密空间的安全需求,还可增强水景的表现力(图09)。(4)运用灯光形式限定夜间活动空间。SLA 常将整个广场运用灯光划分为若干小空间,吸引、聚集、引导人的夜间活动。一方面可以节约能源,无需将整个空间照亮;另一方面,可以聚集人气,提高夜间场地使用效率。
4 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安德森近两年在丹麦建成的两个设计作品进行深度解析,试图进一步阐述设计师的设计语言和设计理念。这两个作品分别是丹麦金融机构(Nykredit)前名为云广场的设计和哥本哈根西北社区公园夜间照明设计,后者获得了2010丹麦照明大奖(The Lighting Award 2010)
4.1 “云”广场(Cloud)
“云”广场是一个展现昼夜一体光环境的优秀案例,结合了水景和灯光,使得空旷的广场在一天中随光线变化呈现出丰富的景致。“云”广场是丹麦金融机构(Nykredit)的新建筑“水晶”(Crystal)前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师希望这个城市公共空间可随着季节的交替而改变其特性和表达方式,“云”广场由此得名。
“云”广场的设计几乎为一片平整的铺装,没有种植一棵植物。究其原因,一方面为衬托建筑“水晶”; 另一方面,丹麦一年中只有1/3的时间能够被太阳照射,空旷无遮挡的广场增加了被自然光晒到的机会。广场中间有一直径约15m的圆形浅水池,白天明镜般倒映着天空、建筑、人群(图10),在夜晚水池呈现出绿松石般的色泽变化,水体色彩纯粹干净,激发受用者的视觉器官(图11)。
一排排的喷泉分割了广场铺装,限定了广场的功能,指引人们活动的方向。在太阳光下的喷泉和在夜晚照明中的喷泉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质感,一个蓬松而舒适,一个明快而活跃。喷泉内的照明灯光均采用LED冷光源,光线明亮稳定,连续的光源设计可形成富有节奏感的光带。10根高杆灯不规则的投射下了10个温暖的条纹椭圆光斑,不同的投射角度形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椭圆,与喷泉的条形光线交织,极大地丰富了场地夜间空间。
安德森设计的“云”广场,水与光的交融,创造了一个可以激发使用者好奇心理的独具感官体验的城市空间,从整体到细节都诠释了设计师独特的光环境设计语言。
4.2 哥本哈根西北社区公园(Copenhagen North-West Park)夜间照明设计案例
哥本哈根西北社区夜间照明设计是安德森主导设计的营造夜时光环境的优秀案例。西北社区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移民聚居地,2/3的居民是非西方国家的移民。贫困、失业、高犯罪率、重污染一度困扰着当地居民,密集与拥挤的住户占据了大量的公共开放空间,这里被称为哥本哈根的灰色地带。SLA公司通过竞赛投标成功获得了这个项目。项目利用大型巴士总站遗留下被污染的区域,运用树木、道路、光和锥形山体四大元素,行而有效的将无趣、单调和平坦的空间处理为趣味性强的、叙事连贯的社区公园,满足不同种族、国籍和年龄的人的需求。
这个项目中,SLA大胆运用不同地理习性的植物素材与多彩的照明相呼应,用色彩为这个社区注入活力。该照明设计打破了北欧国家传统的照明模式,塑造了序列式的不同空间体验。全园共203个照明灯柱,白天,灯柱本身作为城市空间中的线性景观,用不同色彩的柱体限定和指引空间结构。夜晚,每个高杆灯向不同方向投射两到三束灯光,星星光斑图案的灯光投射到同样是星星形态的休憩座椅上,无时不透露出照明设计的主题“银河系”,灯光引领园区的用户穿过公园,同时色彩丰富的互动式照明设计为这一区域带来了令人惊讶而又乐趣无穷的感受,还提升了社区整体景观价值(图12-13)。
5 结语
斯蒂格 L 安德森在设计中一直秉持着“给予使用者感官体验”的理念,将光的美感与多变嵌入到城市空间的塑造中,用作品唤起城市人们的关注、重新认识并感知周围的环境。安德森的设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人的参与放置在多变、自然而又切合实际的空间中,使人们自我发掘空间潜在的魅力。他的作品还注重延长城市空间的使用时间,给予人们更多的户外活动的可能,增进人们彼此之间交流的机会。安德森的作品独具风格,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与借鉴,他所带领的SLA团队在承担的大量规划和设计项目中仍在进行这种实践,其作品值得期待。
注释:
图01原图引自参考文献[4];图02原图引自参考文献[4];图03原图引自参考文献[4],部分由吴丹子绘制;图04原图引自http://www.sla.dk/urban.htm;图05原图引自Stig L. Andersson, Sensuousness. growth and interruption[J]. Grow!, Munich 2006:8-14;图06原图引自http://www.sla.dk/byrum/brattohimmelspejlgb.htm;图07原图引自参考文献[2] ;图08引自 http://www.sla.dk/planlaeg/tuborggb.htm;图09由吴丹子绘制;图10-11原图引自
http://www.dac.dk/en/dac-life/copenhagen-x-gallery/realized-projects/under-krystallen/;
图12-13原图引自http://www.sla.dk/byrum/nordvgb.htm.
参考文献:
[1] Stig L. Andersson, Sensuousness. growth and interruption[J]. Grow!, Munich 2006:8-14.
[2] 王向荣,林箐,蒙小英.北欧国家的现代景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1-28.
[3] 刘滨谊,徐晞.景观光环境规划设计方法初探[J]. 风景园林,2006,( 3):74-79.
[4] SLA景观事务所著.杨霞,赵薇,张媛媛,杨宇芳译.SLA国际新锐景观事务所作品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5] Valdemar’s Castle. SLA景观事务所网站[EB/OL]. (2012-05-10)[2012-08-05]http://www.sla.dk/byrum/valdegb.htm.
[6] Brattora Sky Reflections. SLA景观事务所网站[EB/OL]. (2012-05-10)[2012-08-05]http://www.sla.dk/byrum/brattohimmelspejlgb.htm.
[7] Frederiksberg New Urban Spaces. SLA景观事务所网站[EB/OL]. (2012-05-10)[2012-08-05] http://www.sla.dk/byrum/fredegb.htm.
作者简介:
吴丹子/1988年生/女/北京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北京100083)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