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中国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地理设计理念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党安荣 / DANG An-rong
李 娟 / LI Juan
陈介山 / CHEN Chieh-shan

摘要:从应用框架构建、应用领域探索、应用平台研发3个方面,回顾与梳理地理设计理念,提出5年来在规划设计领域的 应用进展。分析表明:在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经典地理设计框架的基础上,面向规划设计众多领域的地理设计应用框 架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地理设计的应用领域正在迅速扩展,呈现出多尺度、多专题、多层次特点;而作为技术支撑的地理设 计应用平台则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地理设计;规划设计;应用研究;应用进展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eoDesign application in planning and design was discussed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frameworks, application domains, and application platforms during the recent 5 years after GeoDesign theory was worked out. The thre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one is that many kinds of application frameworks we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lassical general GeoDesign framework proposed by Prof. Carl Steinitz. The second one is tha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application domains are increasing very fas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cale, multi-thematic, and multi-level. And the third one is that different application technical platforms are being developed by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with diversifying trend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eoDesign; planning and design; application study; application progress

地理设计是一种设计和规划方法,这种方法将设计方案的创作与基于地理环境分析、系统思考和数字技术应用的影响分析模拟耦合在一起[1]。 地理设计是设计与地理学结合的产物,是对这个世界的一种基于科学理念 的干预方式[2]。地理设计的出现是一种适时的契机,为我们解决现代社会 资源紧张、人口城市化、环境恶化、气候变迁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论[3]。正因如此,地理设计理念诞生以来,便具有很强的面向 应用的生命力,于是,有关的应用探索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基于既有文献及本期所刊论文,从应用框架构建、应用领域探索及应用平台研发3个方面,梳理关于地理设计理念在规划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1 应用框架的构建

地理设计的技术框架涉及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与设计工具3个部分的 创新[4]。最为经典的地理设计框架当属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在

《地理设计框架》(A Framework for GeoDesign)中提出的“四类人、 六模型、三循环”框架[1,3](图1)。

图1 地理设计的应用框架(作者根据Carl Steinitz的框架改绘)

图1 地理设计的应用框架(作者根据Carl Steinitz的框架改绘)

“四类人”明确了参与地理设计的相关人员。1)本地居民:他们扮演 2个基本角色,一是提出地理设计的基本需求,二是审核最终设计方案带 来的影响。2)地理科学家: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家在内,诸如地理学家、 水文学家、生态学家,以及经济和社会学家等。3)信息技术人员:包括信息处理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专家等。4)规划设计人员:包括规划 师、城市设计师、风景园林师、建筑师、土木工程师等[1,3]。4类人围绕 研究区域精诚合作方能完成地理设计,并为获得优化方案奠定基础。

“六模型”明确了地理设计必须回答的6个问题。1)表达模型:如何描 述研究区域?在内容、空间和时间上描述所研究的区域。2)运作模型:研究 区域如何运作?明确要素间相互的结构和功能关系。3)评估模型:研究区域 是否工作正常?评估研究区域的现行状态。4)变化模型:如何改变该研究区 域?确定何时、何地、通过什么政策和行动进行改变。5)影响模型:改变提 案将如何对该区域造成影响?预测改变可能导致的结果。6)决策模型:如何 对该区域进行改变?解答区域应该如何被改变[1,3]。显然,“六模型”是地 理设计框架的核心内容,也是“四类人”的工作重心。

“三循环”明确了地理设计的完整过程。1)自上而下顺向循环一:从 表达模型到决策模型,回答为什么要开展此项研究。2)自下而上逆向循环 二:从决策模型到表达模型,回答怎样开展此项研究。3)自上而下顺向循环 三:从表达模型到决策模型,回答做什么、在哪里、何时做的问题[1,3]。当 然,最后的规划设计方案,需要由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以便作为变化实施的依据。

此外,伊恩·比索普(Ian Bishop,2013)的优化地理设计框架强调 “通过地理背景生成影响模拟”,影响模拟的生成需要一个与优化要求非常相似的输入数据范围和输出系数,GIS通常被认为是地理设计的基础, 为影响模拟或优化提供了必要的启动条件。史蒂芬·埃文(Stephen M. Ervin,2013)的地理设计技术框架注重通过数字计算、运算流程和通信 技术来促进协作化、信息化,并通过设计模拟和系统化的思考方式获得及 时的反馈;并将地理设计的要点概括为3个C:复杂性(Complexity)、算 法(Computation)和合作(Collaboration)[5]。

基于卡尔·斯坦尼兹的地理设计框架,许多学者根据规划设计的具体 应用需求,发展了一系列面向应用的地理设计框架,诸如迈克尔·古德柴 尔德(Michael F. Goodchild,2013)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地理设计框架[5]、 俞孔坚(2012)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地理设计框架[6]、罗灵军(2012)的地理设 计服务模型[7]、朱战强(2014)的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地理设计框架、周文生 (2014)的城市总体设计框架等。众多应用框架的构建,为地理设计理念在 规划设计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应用领域的探索

地理设计是多学科的交叉,既涉及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学,也涉及地 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自然与社会学科[8-9]。人们也期 望地理设计能够应用于诸多不同领域,并通过规划设计寻求解决不同领域 面临的问题,早在2010年的世界首届地理设计峰会上,地理设计的应用领 域就成为讨论的重要议题,涉及区域景观尺度、都市尺度、建筑尺度中地 理设计,以及地理设计与三维设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关系等[10]。以下 将从5个方面梳理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探索。

2.1 区域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北京大学俞孔坚和他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用空间规划途径解决人地关系矛盾。他们应用地理设计框架的规划方法论,强调设计应尊重生态 过程的安全与健康,对环境中水、生物、地质等自然过程及游憩、乡土遗 产等人文过程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完成了从国土尺度的“国土生态安全格 局研究”到区域尺度的“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等不同尺度的景观安 全格局和生态基础设施规划[6,9],体现了地理设计的优势。

中山大学朱战强(2014)将地理设计理念应用于中等城市的景观生态安 全格局规划设计,形成了面向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的地理设计应用流程与方 法,通过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构建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既考虑了市域 生态敏感性要素的辨识与保护,又突出了城市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实证研 究表明应用地理设计方法开展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设计,充分体现 了2个特点:1)将地理学家的专业知识融入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设计的 前端;2)在地理设计框架中贯彻了公众参与规划的思想。

2.2 空间管制及土地利用规划应用

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马琦伟(2014)将地理设计理念应用于空间管制规划。空间管制规划与地理环境关系紧密,涉及众多自然及社会要素,更需要借助地理设计促进规划策略的合理制定。根据我国城乡空间管制规划所面临 的困境,他们探讨应用地理设计理念开展空间管制规划,提出了以综合地理 单元为基本载体的空间管制系统,并通过张家界的实践,不仅形成了由综合 地理单元、生态要素、管理级别、控制策略组成的空间管制规划体系;而且 形成了由技术路线、分析手段、编制方法和管理途径组成的一套方法体系。 北京大学洪敏(2014)面对人地关系日益紧张、气候变化、生物多 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的现实状况,结合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利用 战略规划的案例,探讨如何应用地理设计的理念,打破学科间的界限, 通过科学知识协作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平台辅助来优化生存空间。为此,他们以北京区域整体为研究对象,采取区域与系统的研究视角,运用预景矩阵研究方法,从生态保护、市场需求及土地利用规划引导三维度出发,通过模型模拟、影响评价及方案比选,确定了北京市浅山区土地利 用最终方案的选择。

2.3 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的应用

新加坡城市再发展管理局以卡尔·斯坦尼兹的地理设计框架为指导, 开展旧龙湖区总体规划及设计。项目以ArcGIS为技术基础,结合区域经 济及商业发展,尝试了一种整合用地、基础设施、生态、文化景观建设的 一整套设计思维,通过模型模拟、评估以及影响分析的多方案比较来指导 最终方案选择,很好地完成了把该区建成“结合商业和娱乐的独特的湖滨 胜地”的宗旨。该案例通过“城市形态总体规划—基础设施评估与建模— 总体优化”3个阶段完成,过程中选择了一系列评价指标,其中的关键绩 效指标包括:总生活用水需求缩减量、总居住建筑能耗缩减量、总温室效应排放量等[3,11]。

清华大学陈介山等(2014)针对无锡地铁三号线的概念性城市规划设 计需求,应用地理设计理念开展地铁站点周边地块土地性质的优化设计。 该案例将建立“TOD开发类型分类矩阵”及“四效益(空间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规划评价指标”作为量化评价规划设计成果的 “仪表板”,研究尝试建立了地理设计中的“规划仪表板”与“即时规划 反馈系统”概念模型,探索应用地理设计理念将信息技术辅助规划由“规 划答案的提供者”转型为“协助规划工作运行的仪表板”,取得了预期的规划设计效果。

2.4 海洋生态保护及水景观规划应用

美国加州大学的迈克尔·古德柴尔德等应用地理设计理念开展了针 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海洋建模”项目研究,他们关注来自亚洲港口的大 型远洋船舶对该海域的鲸鱼(尤其是蓝鲸,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带来的侵 扰。应用地理设计理念并借助于GIS,通过草图模型、地图绘制等技术 途径,对船舶航行路线进行细致的分析,建立了货物运输和环境保护之 间的平衡关系,寻求可选的优化方案[2,5]。规划设计方案形成过程中, 借助于WebGIS并通过互联网将利益相关方、科学家、决策者、来自全 世界的居民及个人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地理设计的核心就是将创意 与科学相结合[2]。

清华大学刘海龙等(2014)针对我国水环境不断出现的系统失衡问题, 提出基于地理设计理念的涉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法,通过对现状和规划 水生态要素中的一项或几项进行模拟评估,搭建水环境与水景观规划设计 方案的桥梁,以提高涉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生态性。并以福州 市江北城区内河水系整治为例,将水文水动力要素作为项目模拟评估的重点,利用GIS将江北区划分为5个子流域,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各流域子 片区的产汇流量,并与排水系统关联确定内涝情况及严重程度,综合考虑 所在片区的可利用规模、功能定位,从而为影响开发措施的规划定位提供 科学依据,形成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2.5 自然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

香港中文大学林天鹏等( 2014 ) 将虚拟地理环境( VGE, 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作为地理分析的平台,从地理分析的视角探 索其与地理设计结合的可行性。并以香港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划中路 径选择评价为例,探讨地理分析与地理设计的结合点与协作方法。他们基 于地理设计的理念,首先确定了路径选择的评价因子,并应用地理设计的 方法在虚拟地理环境平台支持下开展地理分析,评价与选择合适的规划路 径,探索了基于虚拟地理环境平台的自然遗产保护地理设计的技术途径与实现方法。

清华大学陈杨等(2014)以中国南方丝绸之路邛崃段文化遗产保护为研 究对象,引入地理设计的理念,利用GIS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叠 加分析(Overlay Analysis)等技术手段,首先对规划区域各种不同的自然 要素和人文要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遗产资源的空间特征确定遗产廊道的 边界,并通过对遗产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建立线性空间上的各个节点之 间物质型遗产的联系,最后选择承载非物质型遗产内容的遗产游憩空间, 获得遗产廊道结构体系,形成保护南方丝绸之路邛崃段文化遗产的遗产廊 道规划方案。

此外,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亨克·舒尔腾(Henk J. Scholten) 将地理设计应用于促进欧洲可持续与精明发展;日本立命馆大学矢野 桂司(Keiji Yano)将地理设计应用于地震海啸灾害之后的区域的重建规 划;武汉大学牛强将地理设计理念应用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众多应用表明地理设计理念在规划设计领域的重要 作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费雷德里克·斯坦纳(Frederick Steiner)认为 地理设计可以帮助我们适应地球的脆弱环境,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 宜居的环境;日本东京大学石川干子(Mikiko Ishikawa)认为地理设计不 只是对土地进行规划和设计,而是一种能促使我们每个人的观点和观念 产生改变的方法,引导我们建立更完善的社会系统[5]。

3 应用平台的研发

美国环境系统研究院(esri)杰克·丹哲芒(Jack Dangermond)认为 地理设计强调设计过程的快速迭代,从而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具有运用地理 数据库的分析能力,在一个反复的过程中快速进行规划设计工作。这种设 计方法要求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工具除了具备便捷的绘图功能,同时能直接 对地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编辑[4]。英国伦敦大学迈克尔·巴蒂(Michael Batty,2013)认为地理设计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设计(Design)的结 合[12]。加州大学迈克尔·古德柴尔德(2013)认为地理设计为设计的艺术 与科学的分析建立了联系,GIS则提供了一种语言(关于空间思维的语言) 为这种联系构建了桥梁;但我们还要继续发展工具,包括美学方面的绘图 和可视化工具、科学方面的分析及模拟工具,以及在线合作工具[2]。由此可见,地理设计的发展与应用,离不开应用平台的支撑。

应该说,美国环境系统研究院(esri)一直注重地理设计平台的研发, 第一款地理设计软件是应该是ArcCAD,是第一个在AutoCAD环境中 嵌入的GIS系统。ArcCAD尝试把地理数据和空间建模融入设计过程当 中,提供了强大的绘图、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显示的工具,可以直接与 AutoCAD的设计与草稿工具一起作业[8,13]。

继ArcCAD之后,esri又研发了SDE CAD client和ArcGIS for AutoCAD 等应用程序。ArcGIS for AutoCAD是一个免费下载的工具,提供了AutoCAD 与ArcGIS平台无缝的通透性,使用者在AutoCAD环境中快速且便利地取用 ArcGIS Server所发布的企业级GIS服务,让设计师把GIS的分析结果包含在 AutoCAD设计中,能够建立、操作与定义CAD数据,并将其属性化[8,13]。

随后,esri又针对ArcGIS平台开发了绘图插件ArcSketch,提供了类似的地 理设计功能:每一个图形都有其自身的定义和规则,对图形的修改会实时对数据 库中其他关联地物产生影响。esri的另一个软件模块CityEngine则实现了基于规 则的三维建模,使得设计师能在一个交互式的三维环境中对场地进行改变、评价 和展示[8,13]。

除了esri的产品,其他一些设计工具也有了地理设计的雏形。例如 NatureServ的Vista、Orton的CommunitzVis和Criterion Planner的Index 等规划软件,都支持用户在生成规划方案的同时迅速形成方案评估结果[8]。不 过,目前这些工具更多应用在大尺度的土地规划中,在小尺度设计上较少应 用。建筑设计领域近年来正在尝试将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范围进行拓展,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纳入到建筑设计与施工管 理过程中来[9]。

此外,还有一些大型规划设计公司开始独立开发产品,用以帮助公司对项目 进行可持续性的开发和管理。如AECOM公司开发了低碳生态规划评估工具—— 可持续系统集成模型(SSIM,Sustainable Systems Integration Model), SSIM结合了项目所在环境的各项指标,如环境、人口、经济、土地和能源等, 对不同规划方案实施后的结果进行仿真模拟和系统化的评估[14]。

清华大学周文生等(2014)根据地理设计在城乡规划领域应用的需要, 在ArcGIS Engine平台上开发了面向城乡规划设计的清华地理设计平台 THGeoDesign(Tsinghua GeoDesign Platform),平台由系统配置管理、属性 数据管理、图形数据管理、规划分析子系统、规划设计、规划评价子系统、地 理模拟以及专题制图8个子系统组成,可用于规划设计全过程,即从现状数据采 集、现状分析、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评估、模拟、规划方案展示到规划成果 输出。THGeoDesign平台已在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管理规划、大庆市总体城市设 计、大庆市西城区分区性规划、昆明滇池流域景观风貌保护体系研究,以及城市 公共安全应急响应动态地理模拟等项目中得到应用。实践表明,THGeoDesign 是有效的规划设计工具,使得规划设计与规划分析能够有效结合,有助于提升规 划设计的效率和规划成果的科学性。

4 结语

地理设计致力于发展一套使科学与设计有效结合的空间设计方法体系,对于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9] 。因此,虽然地理设计的概念提出只有短短5年,但已经应用到城乡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多个领域,取得 了比较理想的规划设计实践效果;与此同时,应用框架方面以及应用平台方面, 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地理设计的理念在规划设计领域还没有完全普及,但 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晚。随着地理设计峰会(GeoDesign Summit)的不断推 动、地理设计研修班(GeoDesign Workshop)的广泛举办,越来越多的人会认 识到地理设计的优势,越来越多的领域会步入地理设计应用的行列。

 

作者简介:

党安荣/1964年生/男/陕西佳县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技术科学(北京 100084)

李 娟/1991年生/女/湖北枣阳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技术科学(北京 100084)

陈介山/1980年生/男/台湾高雄人/清华大学建筑学 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技术科学(北京 100084)

 

参考文献:

[ 1] Carl S. A Framework for Geodesign-Changing Geography by Design[M]. Redlands, California: ESRI Press, 2012: 10.

[2] Michael F G. The Promise of Geodesign[J].景观设计学, 2013(6):82-84.

[3] 马劲武.地理设计简述:概念、框架及实例[J].风景园 林,2013(1):26-32.

[4] Jack D. GIS: Designing Our Future[M]. in ArcNews. ESRI Press: Redlands, CA, 2009.

[5] 王璐琦,李檬溪,韩晓杰,等.地理设计国际会议特别 报道[J].景观设计学,2013(6):76-101.

[6] 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北京案 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51-123.

[7] 罗灵军,邓仕虎,金贤锋.从地理信息服务到地理设计 服务[J].地理信息世界,2012(6):40-46.

[8] 杰克·丹哲芒,马劲武.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未来[J].中 国园林,2010(4):19-26.

[9] 杨言生,李迪华.地理设计:概念、方法与实践[J].国际 城市规划,2013(1):94-97.

[10] 马劲武.首届地理设计(GeoDesign)峰会在美南加州召 开[J].中国园林,2010(4):17-18.

[11] McElvaney S. Geodesign-Case Studies in Regional and Urban Planning[M]. Redlands, California: ESRI Press, 2012: 10.

[12] Michael B. Defining geodesign(=GIS+design?)[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2013, 40(1): 1-2.

[13] 李莉,袁超.地理设计的思想、方法和工具[J].地理空 间信息,2011(6):42-44.

[14] Georgoulias A, Farley E, Ikegami M. EDAW/AECOM’s Sustainable Systems Integration Modeling: A New City Development in Tanggu-Baitang, China[R]. Boston, MA: GSD, 2009.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中国园林》2014第10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