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景观”作为最高端科技水平的代表,已经第二次成为本刊的主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总是有些话不吐不快。
从“ 数字xx” 到“ 智慧xx” 再到“ 云计算” 和“ 大数据”, 也就是从IT(internet technique) 到DT(data technique),技术的进展实在太快了,数字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必将远远超过机械电器时代的技术,因为后者只是人类体力和技能的替代者,而前者是人类头脑的替代者。论体力和天生技能,人不是生物中的佼佼者,只有人脑,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以此观之,把迄今的技术进步分为1.0-4.0 有些贪小,其实只有两大代,我将之标志为T-I 和T-II。
对于人脑的理性思维方式,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线或分枝状的、逻辑的、因果的;一类是网状的、博弈的、统计的。大体上前者是西方的优势,后者是东方的优势,我们当下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是让年轻人都以为只有符合逻辑才是真理的唯一标准或是唯一的真实,看不到偶然、干扰和宇宙负面的作用,很容易走上一统化的思路。当T-II 发展到大数据时,其技术也从以钻牛角尖为主转为以海纳百川为主,即着眼于数据关联性,而非数据精确性,从而算法趋于简化。《大数据时代》作者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 明确提出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更具有宏观视野和东方哲学思维”。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大数据也会逐渐走上在必须时把计算精确化之路,这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化之路。在我看来,把一切都精确量化实在没有必要,我国很多科研经费都被浪费在这上面。
一统化的根子是一元论。对万事要追到根,追到起点、最早、顶尖、头头,追到元素、原子、原理、原初,是人类的天性,但谁也没有希腊人和希伯来人彻底。西文archi- 这个词根的意思是原初,它孕育出了档案(archives)、考古(archaeology)、工匠领头人(architect)、原型(archetype) 等一批概念。而对原点和原理孜孜不倦的探求,也成为从苏格拉底到海德格尔的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以为有了原点,再有了逻辑,就可以接近绝对真理。但世界果真是这样的吗?我呼吁中国人不要盲从。
对于人之所以为人,还是有两种基本看法:第一种认为人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种产物,特殊的异化产物,一种某种程度上的“异数”,人终究还要回归于大自然,人应该把大自然的权力尽量还给大自然,自己只保留一块足够的领域即可;第二种认为人因为有着特殊的(例如受到上帝的授权,或者能够发现规律体系)能力应该与大自然平等,甚至人权高于大自然的权力(虽然权力这东西纯粹是被人发明的),所以人一定能战胜自然,掌控自然,塑造出一个自己可以任意驰骋的自由的世界。T-II 时代的来临,更为后一种思想增添了强有力的武器。问题是未来人是掌控技术?还是被技术掌控?一些人信誓旦旦地保证人总是可以控制技术,即使如此,这里的人是全体还是几个精英?难道未来真的会是另外一种奴隶制吗?
观察一下最新的热点“地球脑”(grobal brain)。地球脑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无数拥有聪明大脑的人类个体,借助于互联网结合成的具有神经系统特征的自组织巨型网络,可以帮助决策甚至指挥人类。既然全球都被一个脑袋统帅,还要多样性干嘛?
感谢东南大学成玉宁教授组织了本期主题。
王绍增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