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亮
YU Liang
摘要:在大工业生产的大变革中,英式自然风景园诞生在全球第一个跨入工业时代的英国,成为世界园林史上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化的见证。无疑,宏观背景是其发生深刻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国正在重返世界中心地位,中国的思想文化、物质财富以及全球环境的巨变同样是中国当代园林发展的宏观背景。宏观背景对英式自然风景园产生的影响和中国当代园林发展的背景因素的分析比对,有助于中国当代园林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当代园林;评论;自然风景园
Abstract: The Great Britain was the first industrial country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English Landscape Garden, which came out in the Great Britain, witness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griculture era to industrial era of the landscape history. Therefore, the historical context contributed to this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China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ant changing global context are the macro factors tha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dscap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effects of macro context on the English landscape gardens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dscapes, which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dscap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dscape; Review; Landscape Garden;
英式自然风景园是世界园林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伴随着大工业时期英国的成长而逐渐成熟,是世界园林从古典园林跨入到现代园林的转换期的杰出代表。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形成、成熟可以说是当时英国所处时代大背景的产物。在它背后,有着特殊的思想、人文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知识科技大爆发的背景。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现代化(即工业化)从18世纪开始并仍将贯穿整个21世纪。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成为当时具备全球性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加速,目前处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初等发达水平[1],正在重返世界中心。中国古典园林具有辉煌的农业文化背景,但是适应当代要求的中国现代园林仍处于探索前行之中。从工业化世界性大国成长的园林背景来探讨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形成有助于把握当代中国园林的发展趋势。
1 英式自然风景园回顾
各时代主流的园林形式都是与时代大背景相吻合的。在英式自然风景园诞生之前,欧洲的园林基本囿于几何式园林的樊篱之中。基于农业文明的法国几何式园林达到顶峰,风靡了当时已知的文明世界。工业时代的到来逐渐改变了园林形式的宏观背景。英式自然风景园肇始于工业大革命时期,它顺应时代要求,吸纳了这个时代新的人文、科技方面丰富的成果,出现在从封建帝制和平转型的环境之中。
2 英式自然风景园成因的背景分析
英式自然风景园有其发展、成熟的不同阶段。自然风景园阶段包括:不规则造园时期(18世纪前20年)、自然风景园时期(18世纪30-50年代)、牧场式风景园时期(18世纪60-80年代)、绘画式风景园时期(18世纪80年代开始)和园艺式风景造园时期。它的风格变迁过程受到当时社会、时代诸多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为以下几个方面:自身的文化传统、文艺复兴以来的启蒙思想、文艺美术、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圈地运动)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影响。
2.1 英国人的传统积淀是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底蕴
英国人的传统在这里是泛指多个世纪以来,多民族适应英国特点鲜明的地理、气候以及相互融合后形成的英伦传统。英国诸岛阴雨多雾的气候特点使其天然色调不够饱和鲜艳,因此英国人反而特别喜欢花卉园艺。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花境一直是英式自然风景园显著的特色,并成为有英国特色的标志;英国人具有保守、调和同时又崇尚自由精神的特点。在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启蒙激发之下,英国人的自由天性促成他们打破思想禁锢,逐渐破除掉传统英国园林中的几何构图,用自由曲线取代了僵硬的直线;同时,保守乡绅的处世准则又使英国避免了在欧洲大陆惯常的大破大立的行事作风,即便在造园思想上也是如此。“在现实中,空间的隐喻(metaphor)就是文化”[2],自然风景园的风格变迁过程也体现了英国人独特的文化传统。
2.2 启蒙思想、文艺美术对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影响
以文艺复兴为开端,欧洲的思想方向和艺术创作逐渐从宗教转向人间和自然。从17世纪末期开始,英国相继出现一大批对英式自然风景园兴盛影响深远的本土哲学家、作家、风景画家,他们以不同的途径探究人生、讴歌自然美景。启蒙思想通过文学作品在整个18世纪熏陶着英国民众。随着浪漫主义的盛行,到18世纪末期英国画家开始进行风景画题材创作(图01)[3]。文学、美术作品在自然、田园题材的积累为造园界作了思想上的储备,在英国园林中大量出现了对山丘、湖泊、树林的模拟。自然风景园不同时期的风格嬗变始终贯穿着思想、文艺美术方面深深的影响。人们对人自身及其环境由探索到创作的发展过程也正是启蒙思想和浪漫主义在园林上的重要成果。
2.3 大航海时代对英国的影响
英国是大航海时代的最大受益者,建立了具全球影响力的霸权,达到其空前绝后的鼎盛时期。经过这次持续的全球范围的航海探险,人类首次具备了全球意识,基本探明了地球的洋陆分布和人类文明版图,树立了对自然景观和不同文化类型的审美观。这些知识和观念构成了英式自然风景园造园的最大的知识背景;同时,在科学家建立了科学的植物体系的基础上,英国人掌握了巨量的植物种类及其生活环境特点的知识,使得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建造不但有丰富的植物素材(图02),而且在造园中创作了各种以植物为主题的专类园(图03),丰富了英国的造园手法。
2.4 大工业革命对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客观影响
2.4.1 大工业革命为英式自然风景园提供了景观背景
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18世纪末的圈地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的乡村景观。英国由此从农业为主变成了畜牧业为主的格局,形成了牧场占其2/5面积的国土布局[4]。由于牧场风光契合了人们心中对自然的美好概念,模拟牧场风光的缓坡草地也成为牧场式风景园时期设计、建造开敞空间的大的环境背景和主导题材(图04)。
2.4.2 大工业革命为英式自然风景园提供了物质条件
大工业革命为英式自然风景园提供了物质基础。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后稳定繁荣的局面使其能将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英国获得了强盛的国力。1800年英国生产的煤和铁的产量超过世界其余地区产量之和,率先跨入钢铁时代[5]。英国政府及民间积累了厚实的经济实力,使得上层社会有能力大量兴建园林并产生了大量的传世作品。
大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城市风貌。持续的圈地迫使人口持续地进入到城市,到了18世纪,英国的大部分城市人口激增,工薪阶层聚居地环境污浊恶劣,整体上城市环境品质呈下降趋势。这在客观上反向推动上流社会在局部改善起居环境,这也是自然式风景园兴起的重要原因。
2.5 对中国文化经典的借用
英式自然风景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大量地引用了不同地域的园林风格。中国传统园林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师法自然的园林美学思想对当时的英国园林界来说是别开生面的。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在1713年9月29日《监护者》杂志第173号上发表文章,特别称赞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的纯朴之美,称从中国园林的理法中看到了园林美学中的新天地[3],这也表明从自然式风景园造园伊始,英国造园家们已经在理论上汲取中国美学的营养。著名造园家钱伯斯于1758年-1759年期间在牧场式风景园时期,为邱园仿建了许多中国式建筑小品(图05)[6]。开辟了绘画式风景园时期。持续地吸收不同园林流派的菁华使得自然式风景园历经了不同形式,最终熔融为一种成熟的范式。
2.6 小结
英式自然风景园是在人类社会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有特色的造园形式,其产生、成熟的外部推动力小结如下:一、英国本身的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长期蕴含着的客观因素、合适的文化、物质条件激发了自然风景园的产生;二、启蒙思想和浪漫主义在思想理论建构方面启动了自然式风景园的兴起;三、科学昌明和植物学成就为其提供了科技知识的支持;四、大工业革命时代的财富积累和环境恶化是自然式风景园兴起的现实原因;五、对外部文化菁华的兼收并蓄,是英国开辟独树一帜的园林形式的外部原因。
3 中国当代园林与与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宏观背景对照
3.1 中国当代园林综述
世纪之交,中国园林的宏观背景愈发趋于复杂。首先,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变——包括环境恶化和中国土地的城市化;其次,是人口的快速城市化——人口城乡身份的改变以及人口素质的城市居民化;再次,人的思想观念逐渐城市化和全球化(图06)。
中国当代园林因应环境和社会背景的转变,其服务范围从原有城市园林向大园林调整,这其中既有原有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和风景区规划设计,也有近年拓展和跨专业配合的方向,如城市生态建设、高速交通运输线路的生态景观建设、乡村景观布局等。此外,园林专业在城市安全方面也有持续的深化,如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建设和城市防灾避震布局。
3.2 中国当代园林的宏观背景分析
3.2.1 社会的主导思想和流行观念引导园林发展
与处于自然式风景园时期的英国相似,目前的中国已经置身于有史以来最广泛的全球化浪潮之中,其中的海量信息包含园林设计在内,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方向和思路。华夏传统文明长期单独发展,并成型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近代以来,传统文明在中国退出文化的中心地位后,近年来随国力增强开始强势复苏。当下在全球范围内盛行的是以近代以来强势的西方文明为柱石的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中国置身于全球现代化的大环境中,尚未在文明冲突中熔炼出稳定的思想、艺术框架,而园林设计无疑需要思想、艺术理论这些上层建筑的指导。作为文化艺术范畴中的一个分支,当代的中国园林同样面对着时下纷繁的艺术、思想流派同时共存的杂多的局面,并将这种困惑表现在园林作品中。近年来,在园林作品中不乏精品,但大多数作品往往只是在表层上对往昔园林作品翻抄、堆砌、混搭,缺少对文化的深层意义解读和传达,也确实是业界的普遍现象。这个局面反映出当下的园林业界仍在摸索,缺乏成型的、有当代中国特点的指导思想。
中国正行进在全球性大国的复兴途中。过去30年的现代化、全球化历程使人们反省到,中国繁荣强盛的根本在于立足于中华文明自身、广泛吸收外来菁华,当代中国园林也理应如此。中国文化虽然源自农业文明,但是中国人文中崇尚自然、人与天调的思想根基和审美意识与现在后工业社会的目标是并行不悖的(图07),小桥流水与田园牧歌同样是中国人心灵深处对美的追求。在结合中国文化深层积淀,撷取现代文明中符合中国审美的要素前提下,符合中国现代化社会的园林指导思想应会熔融成型。英式风景园的风格变迁过程中,造园家们大量吸收东、西方的思想、美学和园林理论的成果,兼容并蓄,在社会变革的大历史中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园林形式。其中,尤其是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的理念予以英式风景园深深的启发。
园林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正如古典园林将立意放在首位一样,对于思想文化的正确理解是成功的前提。在中国的快速复兴过程中,中国当代园林应当把握住中国本土思想的精髓,并将当代园林相关的思想和科技新知吸收补充到自己的系统中来,做到天人和谐,与时俱进。
3.2.2 综合国力与城市化是园林发展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据权威部门统计,2009年中国GDP总量为日本公布数据的96%[7],中国距全球二号经济大国的位置仅一步之遥。同时,中国的城市化加速进行,2015年城市人口将愈总人口半数,到2030年城市人口达到65%左右。
30年来,城市的园林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2009年住建部公开信息为例,2009年度批准达到标准的国家园林城市41个,31个国家园林县城,5个国家园林城镇;10个国家重点公园;7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从公开信息的历年统计可以看出[8],园林建设的成绩与经济实力的增长明显呈正相关系。以位于上海市核心区的延中绿地为例,占地约23hm2,当年规划预算约27亿人民币,可谓寸土寸金,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其建成和投入使用只能是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已。
城市化包含土地的城市化和人口的城市化。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在绝大多数城市中外来人口已经过半,形成了城市环境优劣不均的现状。中国当代园林现阶段在城市化中面临着改善城市环境、使城市环境均好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回顾大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其雄视西欧的综合实力确实是英式自然风景园成功的有力保障,而伴随着城市化出现的城市生活环境恶化也是其现实的原因。在中国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当代园林承担着城市环境建设、新农村建设乃至国土规划、大地景观等诸多方面的重任,并已取得相当的成效,也正是因为有30年来积淀的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
3.3.3 自然环境修复和人居环境改善是园林发展的驱动力
作为“世界制造工厂”,中国环境恶化的负增长速度可能远超经济增长速度,现实情况触目惊心。流域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环境污染是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诟病的环境痼疾。此外,隐性的碳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同样对中国有着持久的负面影响。据有关专家评估,2005年中国的碳排放已经是全球第一,在2020-30年间,基建和提高生活水平则使得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势不得已,将到达一个新的高峰。[9]
当代的环境观建立在对于环境的更加全面的认知水平上。当代中国园林的发展不应仅限于在小的区域范围内提供游憩绿地,还应在宏观的城市空间格局调整上发挥积极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应对当代的环境危机。例如北京市首钢搬迁后留下大块的城市棕地,园林专业即应在该区域的总体规划中引导其向城市绿地占相当比例的城市综合体转型,使这块上风上水的地块在北京市的环境改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图08)。
中国当代园林的部分作品在一些材料应用上已经做出了有益尝试。如植物材料中的观赏草具备了节水、维护简单的优势,已在我国很多城市绿地中推广替代耗能耗水的修剪草坪。节能减排低耗的透水材料大量出现在新建项目中,其它如太阳能照明设施等,已从材料要素的方面显示了园林在提高环境品质、降低能耗的趋势。不过,应对目前的生态危机,以上这些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当代园林必须将生态意识作为园林建设的必备原则之一,在园林设计规范中摸索出适当的生态导则,对园林建设过程进行约束。此外,针对市民阶层进行园林生态知识的灌输,使园林的建设、维护和使用三者形成健康的、科学的体系,让更广泛的人群认识到当代园林在生态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英式自然风景园始于人们在大工业生产的恶劣环境中对一方净土的向往,以后欧美的城市公园、公园系统在理念上与其一脉相承。当代对于环境危机的认识已经是一个系统的认识,需要中国当代园林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二者兼备,将生态修复长期纳入园林作品优劣的评价体系当中。
3.3.4 小结
中国当代园林是中国加速现代化进程中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被赋予了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中国当代园林需要一个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顺应未来趋势的指导思想;二、中国当前的物质积累使中国当代园林能够有所作为;三、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需要中国园林对人居环境有所贡献;四、应对当前全球性的生态恶化,中国园林需要有高度的生态意识,将生态环境修复作为一个中心任务(图09)。
4 对当代中国园林发展的展望
温故而知新。3个世纪前的英国抓住历史机遇,结合本地地理气候以及长期形成的民族传统,创建了独树一帜的英式自然风景园体系,成为现代西方园林的最初的源头。当代中国园林在人文、时代、地理等方面与300年前的英伦风景园有所不同,但发展所需的大的宏观背景具有可比、借鉴之处。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天”在当前语境下就是当代全球正在发展的全部知识的总和与中国自身的文化物质条件;“人”既是有见识的“能主之人”,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所作所为。中国当代园林在立足本国的文化和环境条件的前提下,以当代人类知识成果总和为背景,应该力争在园林的形而上方面的前瞻性上有所突破,高屋建瓴;在操作上尊重传统、尊重地方精神;在技术层面吸收不同地方、相关行业的有益知识,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框架之中。这样,中国园林也许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为世界现代园林探索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并普遍适用的新思路,为世界园林史续写来自中国的辉煌篇章。
参考文献:
[1]成都日报.2015中国完成第一次现代化[EB/OL].( 2007-01-29). http://news.qq.com/a/20070129/000243.htm.
[2]周尚意.英美文化研究与新文化地理学[J].地理学报,2004(增刊):59.
[3][日]针之谷仲吉著.邹洪灿译.西方造园变迁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36-249.
[4]朱建宁.情感的自然,英国传统园林艺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99:5-8.
[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143-159,194-207.
[6]朱建宁.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48-179.
[7]中国经济技术研究网.日本公布2009年GDP[EB/OL].( 2010-02-15).http://www.cnjpetr.org.
[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建设部[EB/OL].(2010-01-01).http://govinfo.mohurd.gov.cn/index.
[9]何建坤.中国应妥善应对全球长期减排目标[EB/OL]. (2009-12-03).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091203/1536334.shtml.
作者简介:
于亮/1966年生/男/山西人/助理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生(北京 100084)
Biography:
YU Liang, born in 1966, a native of Shanxi, is an Assistant Researcher and a PhD candidate at th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呀。。为什么图片都看不见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