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2011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北林苑杯”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登

本科生组

缝合——城市公园综合体

City-Park Aggregation

参赛者:祁掉 熊锐

学校院系: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景观建筑设计2008级

指导老师:刘骏

1 总述

我们一直关注景观与都市发展的关系,和将景观引入城市同时也使城市的功能扩展融入周围的景观。基于对“借”的思考,本案致力于生态缝合与功能和事件的重组。我们希望改善生态阻断,打通生态廊道,建立生态网络;同时创造了富有弹性的水平表面,允许具有行为表述性的社会模式和社会群体以临时的,突发的,相当重要的方式占据这些表面,重组活动与事件。

2 城市蔓延的痛

我们选择的场地位于重庆照母山森林公园与重庆两江新区城市商务核心区的交界处,城市功能复杂多样,与绿地关系紧张。城市的无序蔓延破坏了既有的生态骨架,打断了原有的生态廊道,严重影响了其他物种的活动与生存环境。

场地是森林入城的重要生态廊道的门户,是系统化组织城市内部零散的生态斑块的重要节点;也是嘉陵江分支上的重要节点,是由照母山源头汇入嘉陵江的重要支流,流经地块,受城市污水等影响,水质渐差。场地具有很高的生态敏感性,是城市重要的生态节点。同时场地内外的公共生活被交通干线阻隔,可达性较差,场地与周边建筑的尺度过于巨大,现存的景观设施没有为人类行为活动创造舒适适宜的空间尺度。

3 巧于因借的缝合策略

我们用缝合的方法将被城市打断的生态廊道连接起来,将公园的绿色借予城市,柔化边界,改善生态阻断,打通生态廊道,建立生态网络。同时向周边城市“借”功能,缝合城市与公园,将形形色色的城市生活卷入绿色的公园,创造差异性的空间,为不同人群提供偶遇的机会,功能联系更为密切和有机,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公园与建筑,绿地与城市因借而成为一个有生命的结合体。

4 思考

在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成长,获奖给予了我们巨大的鼓舞,使我们对本学科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潜心钻研的信心。

对本学科的认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追求和关注,从“生态与事件”发展到设计中每一条线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城市是为健康生活而建,而不是为了营利和投机,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将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营造都市环境。

 

研究生组

就山 救山 C+C策略——北京市南窖乡花港村矿山采掘业转型期景观设计探究

C+C Strategy – Transitional Landscape Design of Mining Area in Huagang Village, Nanjiao Town, Beijing

参赛者:朱晗 陈如一 谭喆 王顺达 任维

学校院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2011级

指导老师:王向荣 张晋石 刘志成

1 关注人类心灵的设计

著名建筑大师弗兰克 劳埃德 莱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建筑师是大地、空气、火、光和水等元素的主人,空间,位移和引力是他的调色板,太阳是他的画笔,他关注的,是人类的心灵”。我想,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建筑,它同样适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因为,作品,唯有倾入设计者的情感,引起欣赏者的共鸣,才能变得鲜活。

随着人类对“生态”关注度的提高,棕地复绿、生态修复成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热点,我们的选题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北京市南窖乡花港村,这个以采煤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落在新形势下开始寻求转型。生态修复,毫无疑问是村落转型的根本手段,然而,这个冰冷的技术性词汇似乎并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单单从技术层面上来深入设计,显然是单薄的。就在对选题充满困惑之时,我们发现了场地中存在的新问题:采矿业对生态造成的巨大破坏使得当地人居环境急剧恶化,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离开自己的村庄。

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问句随之浮现:污浊的空气、苍白的山体,如何能挽留住逐渐冷漠的人心?

2 就山 救山,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来的启发

园林是人类追求理想人居环境的产物,“诗意的栖居”是中国古代造园者的最终向往,而这,与我们通过改善人居环境重现村庄繁荣的理念不谋而合。

随着对“巧于因借,传承创新”这一主题的深入解读,我们有了具体的思路。

巧于因借,从表层上理解,可以是因山借势,创造良好的景观,也可是借当地材料来塑造精致的景点。既然借天时地利可行,借“人和”是否也可行呢?传统园林因借的对象都是自然界的客观物体或者现象,针对村民对村庄逐渐冷漠这一问题,我们考虑到了一种新的“借”,即“借”人。通过景观设计与建造过程中人的参与,以及建成后景观与人的互动,使设计符合人的心理需求和活动需要,从而营造让人们有认同感与归属感得家园景观。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就山”这一途径达到“救山”这一目的,在过程中强调公众参与与人文关怀。

3 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些思考

随着物质文明的繁荣,人类将会更为渴切的寻求精神食粮,而精神生活是需要被设计的,风景园林规划正承载着这一重任。在面对强大的人类智慧之时,任何技术性的问题最终都会被解决,然而最难以把握的,却是人心。是以,我们认为,今后的景观设计,应该更多的关注与人相关的社会问题。

当我们的设计是本乎于对自然与人类的爱,我们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1第6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