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生态旅游的发展:存在问题与实现途径

Eco-tourism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Approaches

张玉钧
ZHANG Yu-jun

摘要:指出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社区参与作为开展生态旅游的实现途径,并强调在生态旅游规划实施后需要不断采取完善措施。生态旅游追求的是旅游业、自然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协调与统一。在合理运营过程中,需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以满足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存在。最后提出今后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还需要注意3方面的问题:即将生态旅游与一般性旅游区别开来、坚持生态旅游的原则及严格生态旅游的标准。

关键词:旅游管理;生态旅游;评论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proposes the ways to carry out eco-tourism by community, and streses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ement after eco-tourism planning is realized. Eco-tourism endeavors to seek the coordination and unity between tourism,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loc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reasonable management process,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preserved to sustain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Therefore, the paper indicates that eco-tourism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general tourism and that principles and strict standards for eco-tourism should be well-implemented.

Key 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Eco-tourism; Review

自1980年代末至今,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现形式,生态旅游在全球旅游业中受到普遍青睐。自1990年代生态旅游概念传入我国后,引起了政府部门、旅游业领域、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为对象,以可持续旅游为原则,通过对它的保护性开发,使游客、当地居民以及旅游经营部门都受益,并能使大众受到环境教育的旅游形式。它的产生是以深刻的环境问题为背景的。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带雨林及林内生物种类的消失和濒临灭绝等现象的出现,人类珍贵的文化和传统生活习惯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甚至消亡。同时,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地球上还存在着“南北问题”,就极端情况来说发达国家的人们在享受着生活的“富足”,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却遭受着“贫穷”。这种“富足”除了家电制品、家庭用品等方面外,在观光旅游方面也在消耗着巨大的能源和资源,这些产业活动与社会生活引起大气污染、自然景观和文化的破坏等连锁的和负面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来讲,人口激增以及随之而来的粮食与燃料不足等问题变得更加深刻。

就上述情况而言,旅游业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这是因为在大规模的游客往来过程中,旅游业对世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社会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由旅游者所引起的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将是无法估测的。因此,依靠自然和文化资产并从中受益的旅游业有责任来应对来自地球的多种环境问题。生态旅游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作为学术用语的“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墨西哥的一位建筑师最先提出来的。

1 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旅游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就问题而言,比如在中美洲哥斯达黎加著名的科尔科瓦多国家公园附近,一对美国夫妇本着对环境友好,对地区作贡献的理念开发、经营了一个生态旅游项目,名为拉巴 利奥斯。该项目所建设施体现当地的建筑风格,使用太阳能的节能设备,尽力保护热带雨林等具有魅力的旅游产品,都成为吸引游客并获得较高社会评价的筹码。而这样的开发却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是从业人员和游客之间观念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旅游者到这里来追求的是自然环境,他们忌讳城市习俗在这里再度出现。而对当地从业人员来说,城市习俗恰好显示了他们生活条件的优越,因而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其实,生态旅游最初在构造上就存在着不平衡的方面。也就是说即使生态旅游者是带着理想和善意去旅行的,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文明进步的一方,而生态旅游的对象地区以及当地居民则被看作是“自然价值的所有者”,被置于“落后”的地位。其次,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内部比较贫困的地区。在殖民主义时代,一般情况是宗主国象征着文明的一方,而殖民地则象征着落后的一方。这种分属关系的价值观是殖民主义时代留下的产物,但它至今在发展中国家仍在起着作用,就是说城市圈和边远地区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生态旅游加深或延续了这种后殖民地状况的存在,这应该说是生态旅游的负面效应。这个事例表明,生态旅游的开展,除了理想和热情之外,还需要考虑许多其他要素。

同样,生态旅游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困难。比如哥斯达黎加政府全面支持生态旅游的开展。即使是在今天,由旅游业获得的外汇收入仍然超过农产品的输出而排在首位。哥斯达黎加国土面积的约25%被指定为环境保护区,而且因其有着丰富的动植物种类,来自欧美的自然保护者称其为“自然保护的圣地”。但是进入1990年代以后,伴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以大众旅游为趋向的旅游开发在大规模地展开,并规划和建设了许多外国投资的疗养场所,出现了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同时,由美国的旅游业者带到哥斯达黎加的经营理念也未必会受到当地居民的普遍欢迎,有时发生冲突也是必然的。哥斯达黎加举国上下树立旅游立国的目标,因而游客数量的增加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生态旅游的原则却要求游客团体是小规模的,而且必须配备导游,这与大众旅游是相矛盾的。就是说如果切实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贯彻下去,当地居民得不到任何利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同样也违背生态旅游的原则。因此,这样的所谓“生态旅游”,最终也不会受到欢迎。

2 社区参与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生态旅游者选择特定的国家或地区,通过他们拥有的资金来达到欣赏生物多样性或特定生物种的目的。例如,在卢旺达开展的生态旅游主要是观赏那里的大猩猩,在内战发生以前通过收取高昂的观赏费用,获得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并已成为该国的第三大创汇行业。在1970年初,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Amboseli)的一只狮子每年能创收2.7万美元,而象群每年能创收61万美元。目前,生态旅游据估算能给一些非洲国家带来比国内的狩猎或种植业高10倍的收入。虽然说生态旅游业曾经是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东非国家的传统产业,但是现在已在美洲和亚洲等国逐渐扩展开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来自旅游业的期待也是非常大的。同时,生态旅游还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业势必对该地区或其附近的居民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住在这样地区的居民往往生活水平较低,且不具备获得经济收入的有效手段,所以开展旅游业恰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事实上,这些居民可以成为这个自然区域最合适的管理者和保护者,因为他们对于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具备许多外人不了解的实用知识。所以,只要对他们稍加培训,就可以成为正式的导游。而这个环节应在接受正规的管理培训后,通过当地的社会组织有秩序地来完成。生态旅游的核心内涵是通过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使当地社区得到发展:一方面,它要求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减少旅游对环境的影响[2],并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它可为居民提供大量受雇的机会以及建立小型企业的可能,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一种有效的提高生计水平的策略[3]。因此,社区参与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有效途径之一。

3 生态旅游规划实施后仍需不断完善

越来越多的旅游业经营者、旅游者都希望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保护以及文化环境的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这方面变化最大的就是在北美和欧洲正在扩大的非营利性质的旅游市场。目前对保护区等公共用地的环境管理上出现了3种倾向:一是旅游业经营者和个人旅游者等以游憩为目的的利用方式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快速增多;二是公园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的对策主要还是面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对环境破坏的防止上,而对其利用与活动的限制并没有采取特别的措施;三是几乎所有的管理部门都在着力追求用门票等收入来抵消花费在基础设施等的支出[1]。与上述三点相关联,针对旅游业经营者的公共用地利用的许可制度在各国相继制定,这样的许可制度基于业界在接受政府或政府的监督下而进行。另一种替代方式就是一部分土地管理局通过对民间导游的集中培训,或者派遣合格的导游来提高管理质量。因此,有关保护区或其他公共用地自然体验型旅游或生态旅游的商业利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较大的争论焦点。此外,保护天然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拥有原始森林的地区包括非洲、澳大利亚、中美等12个地区,其森林类型不尽相同,其中占最大面积的是非热带的常绿针叶树林,其余依次为是热带低地雨林、非热带落叶阔叶树林及非热带落叶针叶树林。保护区的面积比重以5%为界的完全天然林类型有热带针阔混交林、热带硬叶干燥林、非热带淡水低湿地林以及非热带落叶针叶树林等森林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各种问题,即森林保护区上的经营压力有秘密狩猎和采伐、违法居住等直接原因,还有人口增加和贫困、保护区管理人员的不足、土地利用方式与现代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等间接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以贫困和人口增加为背景,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与深刻化。

世界范围内把自然保护区作为开展生态旅游的场所,从而以这种替代性手段来保护自然已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建立在与地区特性相适应的,并得到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理解和认可基础上的规划及其实施就显得更加重要。同时,还应对各种措施实施后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实时监测,不断完善最初的规划。

4 对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的三点思考

生态旅游追求的是旅游业、自然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协调与统一。生态旅游的科学管理涉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当地居民、行政部门之间的最佳配合。同时,在合理运营过程中,需要强调保护自然,以满足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存在。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生态旅游增量资源中的重要候选地区,但是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今后还需要注意以下3方面的问题:

(1)将生态旅游与一般性旅游区别开来

生态旅游所依托的资源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在我国,伴随着一般性旅游的快速推进,原有的自然环境遭到了空前的开发冲击。人们在享受旅游带来的愉悦的同时,也品尝到了“破坏性建设”种下的苦果,这与生态旅游的理念背道而驰。

(2)坚持生态旅游的一般原则

这方面具体表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短视行为。可持续旅游是生态旅游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并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等四个方面得到践行。可以说,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是生态旅游的总目标,而环境教育和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的实现途径。生态保护是前提,体现了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旅游发展是核心,让游客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和提供身心放松的氛围;环境教育是责任,保证生态旅游成为尊重自然而负有责任的旅游形式;社区参与是保障,能够实现景区成长和社区富裕。这四方面各有深意,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严格生态旅游的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已经颁布,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也陆续出台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既能体验大自然又能充分关注生态保护和社区参与的特殊旅游形式,在世界各国被广泛推崇。中国的生态旅游也在发展,但亟须加以规范。当务之急,就是在坚持生态旅游原则的基础上,完善其运营机制。同时,建立生态旅游认证制度,提高其准入门槛。具体措施,就是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态旅游标准,充分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旅游标准并尽快形成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玉钧.生态旅游的未来[J].中国报道,2009,(2):66-67.

[2]黄晓玲,林盛.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内涵实质与基本特征[J].林业经济问题,2003,23(3):172-175.

[3] Scheyvens R..Ecotourism and the empower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2):245-249.

 

作者简介:

张玉钧/1965年生/男/内蒙古人/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 100083)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2第5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