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外尔森林

Vai Forest

撰文 (美国)乔 · 布莱恩 · 布雷

Text by Jon Bryan Burley (US)

翻译 王斯卉

Translation by Sihui Wang

校对 杨云峰

Proofreading by YANG Yun-feng

艺者匠心录-导读

《希腊克里特岛外尔棕榈森林保护区的保护与改善:本地居民观点研究》一文代表了当前景观研究的一种趋势,即大型国际化的研究团队提出很多问题,系统的研究发掘所收集的数据集。管理部门和资助机构通常促进团队工作的开展,但是有时候并不容易共同工作,因为需要通过时间来形成团队内部和成员之间的信任。

参加专业会议可以找到具有相似兴趣和理解的人,但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这样的人虽然是幸运的,但是也需要计划。我对中国的兴趣解释了这两者如何结合。

我(Burley,2011)在IFLA通讯文章中曾写道:当我14岁生活在加拿大的时候,读到了E.H.威尔森关于在中国旅行的两本书。我对中国很着迷,在1969年做学生报告时,我研究中国的文化革命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历史。我的社会科学老师认为我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研究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演讲。也许我很幸运,也许老师是出于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但是我很乐于研究中国。在1969年时,人们还不能到中国旅游,但是我总是希望有一天我能去中国。2005年,我发表了很多的文章,积累了很多学术经验。同济大学组织了一个国际会议,我很幸运被选中在会上介绍我的研究。那次对中国的访问是一次如梦境般美好的经历。访问时我在走廊的侧面碰到了两位来自南京林业大学的教师,他们希望寻求一些国际合作。我发现了他们,并与他们高兴聊天,且许诺下次来中国一定去拜访他们。一年之后,我又来到中国,了解了中国和美国共同面对的学术界话题。第三次到中国,我就景观规划的思想和概念的话题在南京林业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演讲,并与南京林业大学开展了教师到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的交换项目(直到今日有8名教师访问过密歇根州立大学,每个教师访问时间为一个学期)。另外,在美国关于中国规划设计的文献较少,但是可以研究关于中国历史古迹的视觉质量感受具有中国特有的规划设计发展方法。到2011年,我已经访问过中国8次,总共26周。我的中国经历解释我第四个建议:和站在会议边上的普通人谈话,帮助他人实现梦想,那么人就会在某个地方受到欢迎。很多访问者会被很多已经出名的人吸引,但是我认为机会存在于那些有未完成的愿望和志向的人中间。我很幸运碰到这么多出色的人,并最终与他们一起发表学术文章。但是我对中国和中国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如果这也不算运气,那么就算科学研究兴趣的实现。我的中国同事说我架起了一架通往中国的桥梁。虽然很多人可能无处搭建一架桥梁,我很幸运的是架起了一架通往我想去的地方的桥梁。直到今天,我仍然要学习,更多的了解中国,了解更多的省份、城市、山脉和风景。

所以我对人们说,学习心中想学的,学习让人兴奋的,不要因为潮流而学习。当我14岁在加拿大的时候,中国不是一个研究课题,除了我使它成为我的主题。我敦促人们不要为了政治利益而学习,也不要为了金钱利益,而是寻求真理和宇宙的魅力。这样的学习过程很辛苦,而且常常孤单。它需要研究者的奉献和承诺。

这篇文章的作者建立了克里特岛和外尔棕榈森林的桥梁。作为一个团队,他们专注于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篇文章是对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知识调查类研究的指导。本文将自然资源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形成一个研究。风景园林师也可以开展此类型的研究工作。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3第2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