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现代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

Modern Urba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李倞
LI Liang

摘要:农业生产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现代城市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通过对城市的农业生产潜力和景观的农业生产性传统两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城市景观与农业生产的关联性,进而提出了现代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思想,并从城市立体农业景观基础设施、城市社区农业景观基础设施和城市农业公园3个方面,结合实例对其空间构成、表现形态、生产模式、公共功能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农业;评论;景观基础设施

基金:中央高校基础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TD2011-35)资助

Abstract: Urban agri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modern urban infrastructure. However, food security issues have become a big concern for most modern cities. With a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urban agriculture and history of agriculture landscap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urban landscap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poses some design concepts for modern urba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It also expounds the spatial composition, forms, modes of production and public functions of the vertical urba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urban community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agricultural park.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Agriculture; Review;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Fund: Special Basic Science Research Fund for National Universities (Fund No. TD2011-35)

1 现代城市的粮食危机

农业生产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基本的物质生存保障,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之一。不容忽视的是,现代城市目前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未来将愈发明显,并有可能酿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对食物的需求将不断的增大。根据预测,到2015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数量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一半以上,将产生至少26个人口数目在1 000万以上的特大型城市,而这些城市每天都需要消耗约6 000t的食物来维持城市人口的正常生存[1]。但是,城市自身的食物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大部分食物都需要依靠城市外围区域的输入,具有非常明显的城市食物缺口,并且会越来越大,城市将面临愈发沉重的食物供应压力。此外,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不再单纯满足解决温饱问题,而是逐渐对农业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许多城市居民已经有意愿和能力亲自参与农业产品的生产,以获得更加新鲜、健康和环保的食物。

2 城市的农业生产潜力

城市一直以来被称作是“食物的荒漠”,但实际上,城市具有进行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对于保鲜期短、易腐烂的蔬菜、瓜果等农业产品。根据测算,如果采用现代园艺蔬菜种植方式,每年每平方米的土地能够提供将近50kg的新鲜蔬菜,并且生长期较短,许多蔬菜从播种到采收只需要2-3个月[2]。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推行的“胜利花园”就曾经利用城市住宅庭院和公共绿地解决城市居民40%的蔬菜需求,显示了强大的城市农业生产自我服务的能力[3]。另外研究显示,在哈瓦那,城市农业已经满足了城市30%的水果和蔬菜需求[4]。然而,城市的这种强大的生产能力一直被忽视。从某种意义上讲,景观可以作为一种在现代城市中重新引入农业生产功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3 景观的农业生产性传统

景观具有渊远的农业生产传统,生产是其最早的功能之一,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演化而来[5]。

中国最早期的园林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为了满足统治阶层的需要,产生了苑、囿、园、圃等早期的园林形式。根据《诗经》记载:“囿,所以域养禽兽也”。《说文》中也描述道:“园,树果;圃,树菜也”。这些涉及到农业栽培以及豢养动物的园圃和囿逐渐演化成为具有观赏游乐功能的场所,成为中国园林的雏形[6]。

在早期西方园林中,也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生产实用性的园林,并且其发展也一直与农业景观紧密联系。古埃及最早出现的园林是种植树木、葡萄和蔬菜的实用性花园,它效仿的是一种经过耕作的农业生产景观[7]。追溯摩尔式园林的起源,可以看到园林是作为宗教描述的理想世界“人间天堂”的化身而出现的。由于所处的干旱环境,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需要掌握储存雨水和疏导径流以用于农耕的生存技能。水作为生命的象征,带有农耕性和长势良好的景观代表了安全和丰产,因此,在摩尔式园林的设计中主要包括灌溉水渠、中央水池、木材林、果林等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的组成元素[8]。

4 城市农业生产景观基础设施

城市农业生产景观基础设施强调将农业作为一种设计理念,结合现代城市空间、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特征和要求,不断发掘城市景观与农业生产的关联性,并通过将二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结合,形成一种具有城市生产性基础设施功能的新型景观,并作为未来城市可持续性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讲,城市农业生产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目标应当包含功能有效性、可持续性、经济合理性和独特性等几个方面。功能有效性是指应当满足现代城市的农业生产需求,因地制宜、能够随机应变适应现代城市的特征,具有可实施性;可持续性是指设计应当关注城市生态、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生活的追求,而且可持续性还要求在其生产、运营、使用等过程中采用最适合城市生态循环系统的方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性是指物有所值、可以附加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综合效益,易于维护且对社会负责的项目,满足大众的需要;最后在独特性的要求下,应当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美感的、可被大众接受和使用的标志性景观作品。

5 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策略

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是现代城市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与目前普遍研究的城市传统农业和观光农业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本研究将重点关注现代城市的内部空间,依托景观设计手法,对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进行重新定义,发掘并强化其生产性功能,并根据现代城市内部空间的形态和尺度、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城市生态循环系统、经济运营模式、社会参与方式、城市政策等方面要求,对设计策略进行一系列创造性的转变,创造出一种与城市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相关联的创新型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类型。

5.1 空间特征

高密度是现代城市的主要空间特征,也是城市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尽管表面上城市用地极度紧张,但实际上城市中存在着大量废弃和未充分利用的空间。这些“失落空间”在现代城市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并且土地成本较低,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9]。因此,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将更多考虑利用城市的闲置和未充分利用的土地(包括屋顶、阳台、道路空地、铁路沿线空地、建筑边缘区等),或者与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包括城市广场、社区绿地、庭院、城市公园等)进行结合[10],采用灵活而富有弹性的景观设计手段,为其赋予城市农业生产的功能,实现城市空间功能复合化和废弃空间功能、活力和经济再生。

5.2 生产方式

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粗放式农业,其生产过程应当具有鲜明的城市特征,注重选择适宜城市范围内小型空间的高效农业生产类型。从农业生产的产品上讲,通常选择生产适宜城市环境,具有高经济效益、观赏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水果和蔬菜种类,在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注重形成具有特色的优美景观。在种植技术上,可以通过对滴灌、无土栽培、容器栽培、立体种植、轮作等技术的研究和改良,形成更加适合城市空间的高产、高效和多功能的生产方式,实现单位面积城市空间的最有效利用。

5.3 循环系统

在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中更加注重与城市的生态系统运行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重新激活城市物质能源循环系统的良性健康发展。在水循环方面,设计应当对周边城市区域的雨水、再生水等废弃水源进行收集和生态净化,并用于农业生产灌溉;此外,考虑对城市有机废物(枯枝、落叶)、有机生活垃圾和排泄废物进行堆肥处理,将城市废物转化成为农业生产的生态资源;在设计过程中也应当考虑新能源的使用,将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清洁能源作为城市农业生产和日常使用维护的主要能源。

5.4 运营模式

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应当考虑其与城市经济系统的关联性,注重将城市生产和消费整合起来。在设计中要借助创新的运营模式,激发公众的热情和吸引社会的参与,将城市居民或社区组织作为农业生产和日常管理的主要力量,降低生产维护的成本,依托居民力量推动其健康发展;同时,在运营模式的设计中要制定合理的农业产品分配策略,可以通过农业劳动或家庭有机废物交换等方式无偿换取农产品,也可通过有偿购买的方式获得健康农业产品。

5.5 社会促进

在设计中除了考虑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所带来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和发挥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益的同时,应当更多的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景观,赋予更多的综合社会促进功能,包括用来加强城市内和社区内部的联系,作为公共活动凝聚核心,缓解社会内部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等,依托现代城市居民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渴望,在城市社会生活领域引起一场激烈的变革[11]。

6 现代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的主要类型

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是一个实践性很强且不断发展的命题,应当结合一些具体的设计研究工作探讨其可行性。在本节中将其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从空间构成、表现形态、生产模式、公共功能等方面内容进行进一步介绍。

6.1 城市立体农业景观基础设施

城市是一个高密度的空间环境,很难再找到未被使用的大面积城市空间专门用于农业生产,可以采用能够满足城市空间要求的更加灵活而富有弹性的手段,从立体的角度积极寻找可以支撑农业生产的城市空间。

在美国当代艺术中心(P.S.1)的户外庭院进行建设的公共农场1(Public Farm 1,图01)项目,将公共空间高架遮阳顶棚作为城市农业生产的平台,形成一个既具有城市农业生产功能,又可以在夏季为户外聚会提供公共空间的多功能场所。设计师运用100%回收材料制成的防水纸管,拼接成为一个类似于飞机机翼形态并一直延伸到地面的遮阳顶棚,在顶棚的阵列纸管内种植了蔬菜、药材、水果等农作物,并且设计了雨水收集和滴灌设施,以及太阳能电池供应公共农场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力,成为一个可自我维持的高架的城市农业生产空间。顶棚的下层空间成为一个夏季舒适的户外公共空间,进行农业灌溉的雨水收集水池也成为空间内的一道水景,同时游客可以利用一个潜望镜清晰的观察顶棚上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并可以从一个销售亭内享受到屋顶作物生产出的新鲜果汁、蔬菜等食物。公共农场1的关键之处还在于将公共娱乐与城市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围绕城市可以进行农业种植的体验和展示来提升社会的公共意识。同时,公共农场也提供了一个不仅不会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反而会带来更多的使用活力、社会教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范例。

02专题

盖利康纳青年中心屋顶花园(the Gary Comer Youth Center Roof Garden,图02)的总面积约为760m2,为学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并且与众不同的屋顶公共空间环境。整个屋顶花园是一个可以供学生欣赏、休息、实践和户外学习的环境优美的地方,同时具有非常高的农产品生产力,在2009年一年就生产了将近500kg的有机食品供给学校学生、当地的餐厅和咖啡厅。屋顶上覆土厚度从18-24cm,可以满足包括白菜、向日葵、胡萝卜、土豆、生菜和草莓等在内的多种农业作物的生产要求。同时,建筑屋顶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环境有很大差异的微气候环境,使其可以种植在其它气候环境下生产的农作物,并在整个冬季也可以使用。同时,在屋顶花园的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以及学校教师密切合作制定了一个屋顶花园的生产和维护计划,并聘请一位全职的屋顶花园管理者,进行屋顶花园的养护和结合农业生产制定教育方案使其成为户外课堂,创造性的让学生参与农场生产维护,学习园艺知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6.2 城市社区农业景观基础设施

社区是城市中以区域划分,以家庭联系为主体的社会网络,是城市居民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想中就提出了需要对食物和社区之间的联系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处理,以此实现社区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与社区的健康目标联系在一体[11]。

通过开发社区低效率使用的空间,将社区花园、绿地等公共空间、住宅庭院空间与城市农业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能够进行农业生产,具有多种其它综合社区公共服务功能,以社区居民利益为驱动的,由社区居民共同维护和进行生产的,能够提高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城市社区农业景观基础设施。

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在为社区提供新鲜健康的蔬菜、水果等农业产品,同时也成为一个振兴邻里关系的关键措施,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健康的社区环境。社区居民既是拥有者、使用者,又是维护者和最直接的受益人,依靠这种紧密的关系,可以使社区农业花园得到更加有效和经济的维护和管理。社区农业花园创造了一个吸引公众参与的公共空间,并可以通过生产性的活动将社区的居民联系起来,通过劳动拉近社区居民的关系,并在劳动中接受科普教育。

西奥克兰农业社区公园(West Oakland Farm Community Park,图03)项目占地约为8 000m2,作为社区居民舒适的户外休闲设施和公共的城市农业生产区域。整个社区公园被划分成为果园、农业种植区、家禽养殖区、蜜蜂养殖区、租赁花园、小型运动场、游戏场、果树集会草坪和遛狗、休闲公园等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功能多样且密集的生产性社区公共空间,发挥环境、经济、社会、娱乐、健康等综合的功能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过程中,本地居民的代表(包括街坊邻里、老年人、高中、大学学生等)和设计师共同成为设计的主导者,由本地居民提出对场地的功能愿望,而设计师负责对这些需求进行整合和合理安排,并通过协商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设计师和社区居民都相信这个社区农业公园将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使用,为社区注入新的活力,它的功能、形式和合作设计方式也将成为未来社区农业景观基础设施设计的典范。

6.3 城市农业公园

城市农业公园展示了生产性的农业植物在不影响它的生长和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为城市提高食物生产能力提供了探索性的策略,成为一个具有自然生产功能的综合性的城市绿色空间。

在城市农业公园中应当引入新的美学观念。这种美学观念应当更加贴近大众的需要,并改变目前的固有的单纯欣赏性的美学观念,倡导一种功能性的美学特征,并最终形成一种可持续景观的新美学。这种功能性的美学通过加强景观之美与它的“用处”、生产力之间的联系将有助于维护景观本身[12]。

城市农业公园的实现应当成为一种社会性行动,将日常生活和公园艺术融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考虑——将环境美化、生态改善、农业生产、管理维护和休闲使用等功能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景观基础设施统一体。

“互惠场”是弗莱切尔景观设计事务所(Fletcher Studio)在巴尔德伟巴斯公园(Valdebebas Park,图04)国际竞赛中提出的竞标方案,“针对全球范围内的食品、能源和水资源的短缺,以及马德里城市边缘景观缺乏的情况,试图探寻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 [13]。在公园设计方案中,沿场地现状高差情况,规划了4个农业梯田,包含一系列可进行农业生产的景观田地,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业作物,保证在全年的各个时间都有生产活动。同时,公园还将收集公园及周边城市的有机物垃圾进行堆肥,为公园内的农业产品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参加堆肥和农业生产管理的城市居民将免费获得公园的农产品,从而在公园与城市居民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互惠”的关系。在农业梯田之间还分布着3条带状的城市公共空间。在这些空间中分布有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网球场等城市健身运动空间,广场、绿地、水池等城市休闲娱乐空间,以及露营、野炊等公共空间等,满足城市公园的多种综合公共功能。此外,公园中也建立一个满足城市农业生产和公园景观功能的集雨水收集和水质净化于一体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城市和公园的地表径流水经过小溪、湿地、河流系统的生态净化后储存在公园的蓄水湖区内,既成为公园优美的湖区景观,又作为城市农业灌溉用水。

7 结语

尽管城市农业景观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当今一项重要的设计研究议题,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但要使其成为未来城市的关键性基础设施类型和在城市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推广,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并结合实践进行不断的技术应用探索。同时,要对其发展的相关推进政策和模式进行探讨,并需要建立一种跨学科的工作模式以解决设计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问题。

城市农业生产景观基础设施不是一个能够彻底解决城市粮食问题的方法,难以达到完全城市农业“自给自足”的状态,而应当理性的将其看成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手段,并且需要在城市的背景下,更加关注其所带来的综合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使其展现在公众面前,与市民休闲和健康生活联系起来,使每一个城市居民使用者都能够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好处。

城市农业生产景观基础设施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结合城市社会需求的改变和具体的城市情况,不断地发展出新的模式。而且,应当通过持续的实践和调整,不断地提升其在社会、经济层面的可行性。

致谢:

感谢导师王向荣教授、林箐教授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注释:

图01引自Public Farm 1[EB/OL](2011-7-20)[2011-8-15].http://www.publicfarm1.org;

图02引自the Gary Comer Youth Center Roof Garden [EB/OL](2010-9-24)[2011-8-15]. www.asla.org;

图03改绘自West Oakland Farm Community Park[EB/OL](2011-9-8)[2011-9-10]. http://www.cmgsite.com;

图04引自参考文献[13].

 

参考文献:

[1]翟俊.不以审美表象为主导的师法自然——行使功能的景观[J].中国园林,2010,(12):39.

[2]UPA.Issues in urban agriculture[EB/OL](2012-05-01)[2012-06-17].http://www.fao.org/ag/magazine/9901sp2.htm,1999-1.

[3]Claudia Reinhardt.Victory Gardens[EB/OL](2011-05-02)[2012-06-17].http://www.livinghistoryfarm.org/farminginthe40s/crops_02.html,2011-5.

[4]Murphy C.Cultivating Havana:Urban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 in the years of crisis[R].Development Report 12,Food First.Oakland:Institute of food and development Policy,1999.

[5]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生产性景观访谈[J].景观设计学.2010,(1):70.

[6]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26.

[7]徐筱婷,王金瑾.生产性景观的演化动因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2):142.

[8]芭芭拉·阿罗森.希冀,成见,美[J].景观设计学.2010,(5):46.

[9]维克拉姆·布哈特.适应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景观和城市设计[J].景观设计学,2010,(5):62-67.

[10]Chisholm M.Rural Settlement and Land Use[M].London:Hutchinson&Co.1972:20-32.

[11]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35-42.

[12]Aufmkolk Gerd. Development of Open and Public Space. Girot Christophe. Water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C]//Return of the Landscape. Berlin:Academy of Arts.2010,5.

[13]弗莱切尔工作室.互惠场——西班牙马德里巴尔德维巴斯公园概念设计[J].风景园林,2009,(3):26-29.

 

作者简介:

李倞/ 1984年生/男/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北京 100083)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3第3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