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新青年与《风景园林》杂志合作推出

深圳绿化解读

田学根
TIAN Xue-gen

在中国风景园林传承与创新之路暨孟兆祯院士学术思想论坛上,我的报告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深圳绿化定位、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二,我们的现状、比较;第三,深圳绿化的差距、努力方向;第四,目前市城管局对深圳绿化的思考和研究;最后,我们近期的工作重点。

1 深圳绿化定位、目标和战略部署。

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深圳绿化特别重视,近期准备开一个大会,主题是以国际一流水平审视深圳的市容环境。市委市政府对深圳绿化的基本定位是:绿化是城市核心竞争力、市民幸福指数和政府的形象。这也是2012年全市绿化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对它的定位,同时那次会议还确定了深圳绿化总的发展目标,即生态化、人文化、精细化、均衡化。前3个“化”都好理解,均衡化就是深圳原来分特区内、特区外,原特区外绿化比较差,所以提出均衡化的发展策略。深圳绿化总的战略部署是“保护存量、扩大增量、营造特色、提升质量、完善功能”。有了这样一个战略目标后,深圳定下《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意见》和《深圳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提出了《绿化发展8年行动计划》,想在2020年之前实现深圳绿化具有国内一流水准、具有一定国际水准的目标。

2 深圳绿化现状

首先是总量:深圳面积不到2 000km2,比较小,到2013年底,深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07%,森林覆盖率为41.5%,各类公园总数869个。公园总数这个数偏大了一点,如果按照5 000m2以上才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园,大概是650多个。全市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 627.44 km2;其次是管理模式。2010年深圳进行大部制改革,实现园林与林业的统一管理,同时我们成立了公园管理中心,向北京老大哥学习,统一管理市级公园,市里也把市区之间事权进行了调整,市级部门直管18条道路,其余下放到各区管理,我们深圳是最早将养护推向市场化的城市之一,现在养护作业已全部推向市场。经过30年建设,深圳绿化取得了一定成果:(1)植物多样、绿量充沛、具有南亚热带海滨城市特色;(2)“公园之城”初具规模。各类公园总数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正营造了“一园一特色”的公园品牌。(3)道路绿化大尺度、多树种、复层混交的植物配置。深圳先后获得一系列称号,包括“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

3 现状和比较

我们在不断比较深圳绿化跟国内同行、国外的差距。深圳的优势在哪?在关键指标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上,深圳总体处于全国大中型城市前列,排名总体上在前7名之前。同时,我们也在不断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主要是四个方面:(1)“二元化”现象突出。原特区外公园绿地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绿化水准普遍不高,景观效果不佳。现在我们把工作重点也放在特区外,特区内主要是以提质量为主,特区外以扩大数量为主。(2)城市绿化精品不多,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鲜见,与深圳城市地位综合实力不相匹配。深圳大鹏国家地质公园、深圳湾公园这两年建得不错,这几年我们社区公园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与国际一流水准相比,深圳精品还是不多。(3)与新加坡相比,在绿化层次、植物配置、色彩变化、品种选育、精细管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4)与欧洲城市相比,我们在绿化总量、绿化品质、园艺水准、园林艺术、生态意识等方面差距明显。

4 我们近期思考和研究的重点。

围绕前面说的那些差距,我们在不断进行思考,深圳绿化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近期思考和研究的重点有:第一,发展与宜居的关系。深圳市域约2 000km2,现在基本上把能开发的土地都已经开发完了,从2012年开始我们感觉到深圳绿化总量的增加已经到了极限值,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土地、森林和原始海岸越来越少。我们绿化覆盖率从2008年68%左右到目前为止不断减少,现在已经不到60%。城市不断发展,对自然无所畏惧,没有不能推的山,没有不能填的河,没有不能碰的线。我们深圳绿化工作到底在干什么?我们的诸多努力,是否只能减缓绿地逐年减少的速度而已,并没有对深圳增加太多绿量,宜居的城市理想可能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说守住底线。我们有底线吗?这是目前最困惑的问题。可能各个城市也面临这个问题,但是深圳这个地方太小。所以我们整个压力非常大。

第二,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也是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深圳1990年代、2000年左右我们绿化还不错,现在感觉整个城市绿化千篇一律,千篇一律的道路,不具主题的公园。艺术要传承必须有流派。什么是深圳绿化的质量,什么是深圳绿化的“风格”与“流派”?这个回答不好,我们只是一个量的堆砌。如何从宏观的视野,审视、提炼什么是深圳绿化的“风格”、“流派”,什么是深圳绿化质量的“灵魂”?

第三,绿化与文化的关系,也是绿化与美的关系。深圳道路绿化总量不错,绿化是景观,也是文化,也是情感,也是美。但我们关注景观多,关注人文少。而美,是人的感受。深圳绿化没有最大限度带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没有让人浮躁的思绪得以宁静。这也是深圳市委书记、市长部署的一个课题,你们怎么打造深圳绿化的美。我们提出以人文的视角塑造美丽:(1)因为期待所以美丽。深圳季相不明显,四季以绿为主色调。一年四季都有花。容易让大家审美疲劳。怎么样以植物变化方式创造我们四季?我们也期待春天的花、秋天的风,让大家因为期待产生美丽。我们这样想,也是这样做。以植物变化的方式,创造四季。通过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做到一条带一个季相,或一片一个季相,或一个组团一个季相。尤其是道路绿化更可如此。(2)因为不同所以美丽。现在深圳道路、公园、小区绿化面貌都差不多。植物一样,手法一样,许多公园绿化还不如小区。千篇一律的情况下,没有丑,没有美。我们还是想因为有比较所以才美丽。我们也在做这样的努力,一条道路以一种植物为主,形成视觉上的引导;一个公园以一种花卉为主,形成心理上的定位。(3)因为致远,所以美丽。目前深圳郊野公园市政化,离不开城市的喧嚣,而市政公园苗圃化,树长不大,看不见岁月的沉淀。都市人生活都非常浮躁,绿化应让人能暂时忘却人间,远离尘世。时间沉淀产生美丽,历史的积累产生美。在绵延的海边,观自然之辽远,在山顶巅峰,仰宇宙之博大。因为致远,所以宁静;因为宁静,所以美丽。深圳湾公园15km长,我们想向西再延伸,如果能延伸30km长就好了,也正在做这方面努力。(4)因为亲民所以美丽。绿化是为城市服务的,很多公园绿化多,服务设施少,中看不中用。不能满足游客的基本游园需求。游客在公园仅剩下“走路”、“上厕所”。我们也想改变公园规划建设的理念。公园的建设与购物休闲等设施紧密结合。将购物广场、电影院等建在公园边上,与公园能够联通。增加现有公园服务设施,满足基本的休闲需求,公园得以让人“停得下来”、“呆得下去”。

第四,平面与立面的关系。深圳绿化平面上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了,我们能保住现状就不错。而且可以预见绿化面积只会减少,不会增加。我们每年减少速度大概是10km2左右,所以一方面是全市新增绿地面积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却是大量宝贵的城市空间资源被城市规划所忽视。据统计,我市光是建筑屋顶面积就已接近200km2,单工业厂房屋顶面积一项就超过80km2,而2013年屋顶绿化总面积只有不到2km2,这是一笔何等巨大的空间资源浪费!我们最近一直向北京、上海学习,推进立体绿化,但是突破口在哪?是采取强制性手段还是激励性手段?有时候我们也很困惑,如果你采取了激励性手段,比如居住区、住宅区、工业区,我们鼓励他发展立体绿化,用立体绿化的量折算成平面绿化的量,以满足绿化率的要求。但是他走向了一个反面,大家都不想在平面上建绿化,都想把屋顶铺成空中花园,把能建楼的土地都建楼了。树种在地上肯定好过种在屋顶。有时候激励手段反而产生负效应。另外什么是立体绿化?哪一种方法、技术最合适?毕竟屋顶立体绿化不可能由专业人员养护,种上去后怎么办?有没有一些比较接近一劳永逸的绿化的方式,我们最近也在试验佛甲草等比较简单的绿化。仙湖植物园国际会议中心这栋楼旁边有一块地,种了一些,听说几年都不用管。

第五,过度的依赖购买服务。1992年我们还有自己的设计院,但现在取消了自己的设计院,取消了自己的研究所,养事不养人——简单服务市场化,复杂的园艺研发也完全靠市场,机关事业单位只剩下“行政管理人员”。我们管36个公园,只有400人。而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有8 000人,我们像莲花山公园这样比较有名的公园,只剩下10个人,这样模式下,事业的传承后续无人,园艺的水平直线下降,园林的特色营造不出来,园林养护几乎成了绿地的清洁卫生,搞好保洁就不错了,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

5 近期重点工作进展

近期围绕上述这些问题,我们提出6大重点工作:生态保护与修复、森林进城围城与生态廊道建设、新公园与公园特色化建设、重要道路门户地区绿化、日常管理效果提升、立体绿化建设;六项保障措施:理顺体制机制、制定政策与标准、加强基础研究、开展效能评估、开展科普宣传、强化示范引领。

第一,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及森林进城围城与生态廊道建设。深圳虽然有一定绿量,但是区域绿地碎片化现象非常严重。大区域的绿地都已经不成片了,目前保存最好的是东部地区,大鹏还有200km2的山,剩下的山都是不完整了。目前重点推进20个关键生态节点的修复工作,开展“四带六廊”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开展森林城区、森林街道、森林家园、森林园区、森林校区、森林营区建设;开展坪山河等5大河流水系廊道建设与景观提升工作,将有条件的地方都打造成近自然滨水带状公园绿地或湿地公园;加强与香港渔农署的合作,加快“梧桐山-红花岭”生态廊道建设;建设广东深港城市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为深圳市城市森林建设、管理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第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这也是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沿着所有高速公路两侧50m范围内打造景观林带,2013年底共完成287km,面积7.9万亩(约5 267hm2)。 2014年已完成33.22km,面积7468亩(约498hm2)。至2014年底,全市将建成461km,12万亩(8 000hm2)生态景观林带,从而提前两年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明年起重点对高速公路两侧50m范围的景观林带进行梳理,重点是“拓宽度”、“补缺口”。

第三,自然保护区建设。虽然我们深圳的地方比较小,我们还是想多建一些自然保护区。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启动国家示范保护区建设,同时投资7 000万元修复深圳湾红树林(约10km);大鹏半岛、铁岗-石岩湿地和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项目获市政府正式批复;另外还在开展梅林水库“仙湖苏铁”等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

第四,公园之城建设。我们编制了《深圳市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13 – 2020)》,有序推进自然公园(含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建设。2013年,全市共新建公园28个、提升改造52个,梅林山公园等一批新公园向市民开放,各类公园总数达到869个,超过10hm2以上公园150个左右。深圳地方小,我们主要想建设社区公园,社区公园是5 000m2到5hm2这样一个范畴,能把深圳的社区公园建成500-800个左右是最理想的。2014年计划新建、改造提升公园50个,同时,市政府又将公园建设列为十二项重大民生工程,计划在2014年-2020年,全市安排建设资金20亿,启动300个社区公园建设项目。郊野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方面,目前,正新建南湾、北桐、罗田3个森林公园、改造提升福田红树林、坝光银叶树、海上田园、华侨城人工湖湿地、龙岗河、清林泾、坪山河8个湿地公园、大梅沙等5个滨海公园。坝光银叶树湿地园总体规划已通过,总体投资2亿元。

第五,城市绿化的美学营造。还是期望一路一特色、一季一景观,实施道路、渠化岛及街道家具等的绿化美化行动,提升全市道路两侧绿化的总量及总体艺术水平。近两年全市共新建、改造道路297条,渠化岛绿化改造254处,共种植乔灌木1 050万株,新增森林面积约780万m2。目前,各区已申报项目约106个,计划投资约20亿元。 市级公园主题花卉方面继续推进公园特色化建设,制定市属12个公园发展规划、提升主题花卉与公园文化与景观的联系。各公园的主题花卉,都是从适合深圳地区生长的花卉品种中甄别和确定的,洪湖公园为荷花,人民公园为月季,莲花山公园为蝴杜鹃,园博园为茶花,深圳湾公园为木槿,东湖公园为凤凰木和菊花,翠竹公园为竹,笔架山公园为紫荆和杜鹃。

第六,立体绿化建设。大力开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立交桥绿化,有效拓展绿化发展空间。确立立体绿化的战略地位,通过制定引导政策、建设示范项目等手段,快速推进立体绿化工作。至2013年底,全市新建立体绿化面积约8hm2,今年要求各区完成立体绿化新建项目2个。

 

作者简介:

田学根/1969年生/男/同济大学硕士/清华大学MPA/北京大学EMBA/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党委委员/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主任 (深圳 518036)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风景园林》2014第3期导读